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优】肝血管瘤的影像学PPT资料

从病灶的边缘情况可了解其侵袭性,如病灶边缘光滑清晰,特别
是显示包膜的,表明肿瘤生长相对慢,侵袭性小;若肿瘤边界模
糊不清,表明肿瘤有较高的侵袭性,易侵犯血管,或在门静脉内 形成癌栓。原发性肝癌根据大体形态一般可分为4型 :
巨块型:癌组织呈大块状,可以是单个巨块,直径在5cm以
前者发上展,缓慢也,但可肿由块坚许硬似多橡密皮;集的结节融合而成,其周围有时可有小的散在
T巨巨原肝2块块发腺W结 结 性 瘤I结小随节节肝、着节不型型癌肝回((根血波,等混混据管时合合大内称,间型型体皮的分巨))形细延::态胞长布大指指一肉信巨巨般瘤在块号块块可均强肝卫伴伴分少度单单为见增左星个个。4高型或或、型,:多多表右;个个现结结为叶结节节特病病,节征灶灶性也型;;的“有:灯数癌泡征个结”。结节节可融以合是成单一个个或较多大个结,节大;
有结家节族 型遗:传癌因结素节;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分布在肝左、右叶,也有数个结节融合成一个较大结节;
结目节前型 对:肝癌血结管节瘤可的以确是切单发个病或原多因个尚,不大明小确不,等主,要分有布以在下肝几左种、学右说叶:,也有数个结节融合成一个较大结节;
原位发置性 表肝浅癌的根肝据血大管体瘤形在态探一头般加可压分时为肿瘤4型形:状可发生改变,这是其特征性改变。
巨块结节型(混合型):指巨块伴单个或多个结节病灶; 多有(T1囊家3W)肝 族I为其5遗均0它传%匀:因以性如素上低毛;合信细并号血多或管囊混组肾杂织,性感病低染变信后自号变开,形始如,即有导为出致多血毛发可细性表血,现管大为扩多高张满信,布号肝肝。组脏织,局超部声坏、死C后T检血查管示扩病张变形为成大空小泡不状等,、其边周界围光血滑管完充整血的扩囊张腔;,可能 (原 1发)性先肝天癌性根发弥据育大漫异体常型形学态说:一:般此目可前型分多为数最4学型少者:认见为血,管整瘤的个发生肝为脏是先有天性弥肝漫脏末分梢血布管的畸形细引起小,癌一般结认为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血
肝脏少见及不典型肿瘤PPT课件

可有包膜或内部钙化 ,虽然大体病理及超 声检查提示肝脏原发性未分化肉
瘤为实性肿块,但CT常有不规则囊性改变,这与肿块黏液基质富含水分有关,
此为肝脏原发性未分化肉瘤的典型表现 。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有延迟强化,
此为肝 脏原发性未分化肉瘤的另一特点。
女性,16岁, AFP 1502ug/L
一、肝母细胞瘤
状, 常伴有肝炎病史及肝硬变表现。
▪ 肝内转移瘤:通常为多个或单个大小不一低密度结节, 主要分布于肝
的外围部, 环形强化, AFP一般不高,年龄较大。
▪ 肝横纹肌肉瘤:发病年龄约5~ 11 岁, 肿瘤边缘较清楚, 可位于肝门区
或左右肝内, 呈不均匀低密度占位, 出血坏死少见, 罕有钙化, AFP阴性。
▪
肝内血流不均衡分布及微循环障碍导致适应性重构,部分为可逆性改变( 1) 肝小叶由弥
漫分布的小增生结节取代,结节无粗大纤维包绕; ( 2) 门静脉分支狭窄、闭塞或形状异常、
偏位; ( 3) 汇管区炎症表现轻, 肝细胞坏死不明显; ( 4) 小胆管增生。
▪
FNH:单发多见,星状瘢痕, 较大结节形成, 且其丰富血管及明显增生纤维组织。
极为少见。
癌肉瘤(carcinosarcoma)指在一个肿瘤中既有肯定的癌成分,又有肯定的肉瘤成分。
肿块周边结节、子灶出现早期强化以及肿块中央大片坏死与肝细胞癌相似,而肿瘤内逐渐强
化的索条状、条片状间隔等征象为肿瘤间质成分强化相似,此征象较为少的在肝细胞癌和胆
管细胞癌中出现。
肝癌肉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男女之比为15:6,多继发于肝硬,且HBsAG阳性,肿瘤较大,
“靶状”,有时表现为“棒棒糖”征。延迟期肿块强化略减退,肿块略缩小。
肝内巨大占位,有明显渐进性强化、中心结节状强化,且伴出血、坏死,。AFP
瘤为实性肿块,但CT常有不规则囊性改变,这与肿块黏液基质富含水分有关,
此为肝脏原发性未分化肉瘤的典型表现 。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有延迟强化,
此为肝 脏原发性未分化肉瘤的另一特点。
女性,16岁, AFP 1502ug/L
一、肝母细胞瘤
状, 常伴有肝炎病史及肝硬变表现。
▪ 肝内转移瘤:通常为多个或单个大小不一低密度结节, 主要分布于肝
的外围部, 环形强化, AFP一般不高,年龄较大。
▪ 肝横纹肌肉瘤:发病年龄约5~ 11 岁, 肿瘤边缘较清楚, 可位于肝门区
或左右肝内, 呈不均匀低密度占位, 出血坏死少见, 罕有钙化, AFP阴性。
▪
肝内血流不均衡分布及微循环障碍导致适应性重构,部分为可逆性改变( 1) 肝小叶由弥
漫分布的小增生结节取代,结节无粗大纤维包绕; ( 2) 门静脉分支狭窄、闭塞或形状异常、
偏位; ( 3) 汇管区炎症表现轻, 肝细胞坏死不明显; ( 4) 小胆管增生。
▪
FNH:单发多见,星状瘢痕, 较大结节形成, 且其丰富血管及明显增生纤维组织。
极为少见。
癌肉瘤(carcinosarcoma)指在一个肿瘤中既有肯定的癌成分,又有肯定的肉瘤成分。
肿块周边结节、子灶出现早期强化以及肿块中央大片坏死与肝细胞癌相似,而肿瘤内逐渐强
化的索条状、条片状间隔等征象为肿瘤间质成分强化相似,此征象较为少的在肝细胞癌和胆
管细胞癌中出现。
肝癌肉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男女之比为15:6,多继发于肝硬,且HBsAG阳性,肿瘤较大,
“靶状”,有时表现为“棒棒糖”征。延迟期肿块强化略减退,肿块略缩小。
肝内巨大占位,有明显渐进性强化、中心结节状强化,且伴出血、坏死,。AFP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 度占位,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
转移性肿瘤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 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边界相对清晰,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时强化 相对均匀或不均匀。
05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肝癌的治疗方法
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呈均匀强化;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 包括肝实质内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匀,可伴有出血、坏死等; 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可
伴有钙化、坏死等。
04
肝脏肿瘤的分类
总结词
肝脏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 中最常见的是肝癌。
详细描述
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局灶 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等,这些肿瘤通常生 长缓慢,不会发生转移,预后较好。而肝脏 恶性肿瘤则以肝癌为主,肝癌可以分为原发 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指 发生在肝脏本身的恶性肿瘤,而转移性肝癌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目录
• 肝脏肿瘤概述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 •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01
肝脏肿瘤概述
肝脏肿瘤的定义
总结词
肝脏肿瘤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详细描述
肝脏肿瘤通常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这些肿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慢性肝炎、肝硬化、 长期酗酒等。根据其性质,肝脏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病理学、生物学行为、治疗和 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
肝血管瘤汇报ppt课件

鉴别诊断
需要与肝癌、肝囊肿、肝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肝癌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边 界不清;肝囊肿在CT上表现为水样密度,MRI上T1WI呈低信号;肝脓肿临床上 有发热、疼痛等炎症表现,进展很快。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保守治疗措施
观察与随访
对于无症状且直径较小的肝血管瘤,可以选择定期观察与随 访,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瘤体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地域与种族差异
肝血管瘤的发病率无明显 地域和种族差异。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大多数肝血管瘤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当血管瘤较大或位于肝包 膜下时,可引起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分型
根据血管瘤的大小和位置,可分为小血管瘤(直径<5cm)、大血管瘤(直径≥5cm)和巨大血管瘤(直径 ≥10cm)。此外,还可根据是否有症状分为无症状性肝血管瘤和有症状性肝血管瘤。
的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2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
肝血管瘤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将得到更
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03
新型治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治疗技术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有望在肝
血管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意事项
在随访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腹 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心理辅导支持
心理调适
肝血管瘤患者可能因病情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需要进 行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家属支持
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需要与肝癌、肝囊肿、肝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肝癌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边 界不清;肝囊肿在CT上表现为水样密度,MRI上T1WI呈低信号;肝脓肿临床上 有发热、疼痛等炎症表现,进展很快。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保守治疗措施
观察与随访
对于无症状且直径较小的肝血管瘤,可以选择定期观察与随 访,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瘤体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地域与种族差异
肝血管瘤的发病率无明显 地域和种族差异。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大多数肝血管瘤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当血管瘤较大或位于肝包 膜下时,可引起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分型
根据血管瘤的大小和位置,可分为小血管瘤(直径<5cm)、大血管瘤(直径≥5cm)和巨大血管瘤(直径 ≥10cm)。此外,还可根据是否有症状分为无症状性肝血管瘤和有症状性肝血管瘤。
的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2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
肝血管瘤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将得到更
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03
新型治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治疗技术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有望在肝
血管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意事项
在随访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腹 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心理辅导支持
心理调适
肝血管瘤患者可能因病情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需要进 行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家属支持
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肝血管瘤PPT精选课件

• 靶征(牛眼征):在T2WI上病灶中心可见到更高信号, 表现病灶中的含水量增加,坏死或出血等情况。而在 T1WI中心较周围更低一些的改变
• 这个征象在良性肿瘤尚未见到,在HCC中偶有可见。
• 光环征(20%左右可出现) 指在T2WI: 图像上在肿块周围出现的一个略高信号 环(由于瘤周水肿和血供丰富),以上 为瘤周“光环征”。还有瘤内“光环 征”,有时病灶中心也可发生凝固性坏 死,其周边存活的高信号肿瘤组织包绕 低信号的凝团性坏死物质也可形成“光 环征”。
DSA
DSA
CT 平扫
• 一般可发现1.5cm以上病灶 • 表现为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的低密度灶
低于正常肝脏20Hu
• 边缘模糊或不整齐,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特征 • 带包膜者有清楚的界限 有的呈等密度灶 • 伴发脂肪肝,极少数可能表现为高密度灶 • 伴有出血或钙化,中心可出现高密度影
CT 增强(动脉期)
• 供血多者:表现HCC相类似 • 少血管者:可见血管受压,伸展 • 较大肿瘤因占位效应可见“手握球征” • 有的如多发性肝囊肿 • 实质期:多发或单发缺损影
• CT90%以上转移瘤可以发现
• 平扫CT: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圆形低密度,病灶 边缘清晰,密度均匀。CT值15~45Hu之间
• 增强CT:使病灶边缘更清楚
• 得到CT的门脉影像,利用肝脏血供的特点, 增大正常肝脏与病变的密度差
• CTA (CT-Arterialgraphy) 利用CT具有较高密 度分辨率的特点,正确显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 改变,以达到提高诊断率的目的 由于造影剂用 量少,可以对此验证
• CTAP--经肠系膜上动 脉门脉造影 可见低密度门脉瘤栓
• 低信号往往显示少血供,高信号往往提 示多血供
• 这个征象在良性肿瘤尚未见到,在HCC中偶有可见。
• 光环征(20%左右可出现) 指在T2WI: 图像上在肿块周围出现的一个略高信号 环(由于瘤周水肿和血供丰富),以上 为瘤周“光环征”。还有瘤内“光环 征”,有时病灶中心也可发生凝固性坏 死,其周边存活的高信号肿瘤组织包绕 低信号的凝团性坏死物质也可形成“光 环征”。
DSA
DSA
CT 平扫
• 一般可发现1.5cm以上病灶 • 表现为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的低密度灶
低于正常肝脏20Hu
• 边缘模糊或不整齐,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特征 • 带包膜者有清楚的界限 有的呈等密度灶 • 伴发脂肪肝,极少数可能表现为高密度灶 • 伴有出血或钙化,中心可出现高密度影
CT 增强(动脉期)
• 供血多者:表现HCC相类似 • 少血管者:可见血管受压,伸展 • 较大肿瘤因占位效应可见“手握球征” • 有的如多发性肝囊肿 • 实质期:多发或单发缺损影
• CT90%以上转移瘤可以发现
• 平扫CT: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圆形低密度,病灶 边缘清晰,密度均匀。CT值15~45Hu之间
• 增强CT:使病灶边缘更清楚
• 得到CT的门脉影像,利用肝脏血供的特点, 增大正常肝脏与病变的密度差
• CTA (CT-Arterialgraphy) 利用CT具有较高密 度分辨率的特点,正确显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 改变,以达到提高诊断率的目的 由于造影剂用 量少,可以对此验证
• CTAP--经肠系膜上动 脉门脉造影 可见低密度门脉瘤栓
• 低信号往往显示少血供,高信号往往提 示多血供
肝血管瘤及影像诊断ppt课件

编辑版ppt
8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
MRI: 海绵状血管瘤内的血窦与血窦内充满缓慢流动的液
体
T1WI
T2WI
Gd-DTPA增强
圆形或边缘分叶的 在肝实质低信号背 从边缘增强,逐渐
类圆形的均匀低信号肿 景的衬托下,肿瘤表现 向中央扩散,充盈整个
块
为边缘锐利的明显高信 肿瘤
号灶,称之为“灯泡”
征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13
肝硬化性血管瘤的CT
诊断特征: 病灶形状不规则 部分病灶内部可见钙化 肝脏体积缩小及病灶处肝包膜皱缩 增强病灶周围可出现结节状强化或边缘强化, 无向内填充或填充缓慢 延迟期病灶可相对于周围肝组织呈不均匀稍高密度, 但病灶内部仍可见稍低密度区。
编辑版ppt
14
肝硬化血管瘤的CT表现
肝血管瘤的分型与影像学诊断
2 病理分型与影像诊断
3 临床分型 4 动脉造影分型
编辑版ppt
2
简介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大约占肝脏良性肿 瘤的84%。
好发于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4.5-5倍。多见于30-60岁。 病因机制:先天性肝血管畸形
三胚层形成期染色体变异 肝毛细血管内皮生长调节因子紊乱 后天性激素改变刺激等学说。
MRI表现为稍长T2WI,稍长T1WI。
编辑版ppt
18
肝毛细血管瘤影像表现
朱文丰 代海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12月 第12卷 第9期 总第62期
病理分型与影像诊断
病理分型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硬化性血管瘤 肝血管内皮细胞瘤 肝毛细血管瘤
发病率与好发年龄 最多见,好发于30~60y女 较少见 性
简介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意义
通过了解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 学表现,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 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制定更 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 展,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研 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了更多依据。
未来方向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不典型肝血管瘤 的影像学表现,探索更加准确、可靠 的诊断方法,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和 治疗水平。
THANKS
患者男性,48岁,因食欲不振就 诊。
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实质内低回声 肿块,大小约6cm×5cm。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 好,随访未见复发。
增强CT扫描显示肿块边缘呈结节 状强化,内部密度不均匀,考虑 为不典型肝血管瘤。
05
总结与展望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与意义
诊断价值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有 助于准确诊断肝血管瘤,避免漏 诊和误诊。
04 病例分享
病例一: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患者男性,52岁,因右上腹疼痛就 诊。
MRI检查进一步证实诊断,显示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态增 强扫描显示渐进性强化。
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实质内低回声肿块 ,大小约4cm×3cm。
增强CT扫描显示肿块边缘呈结节状 强化,内部密度不均匀,考虑为不典 型肝血管瘤。
根据形态和病理特点,肝血管瘤 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 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类型。
肝血管瘤的常见表现
多数肝血管瘤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 时发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食欲 不振、恶心等症状。
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是肝血管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有助于辅助诊断。
通过了解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 学表现,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 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制定更 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 展,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研 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了更多依据。
未来方向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不典型肝血管瘤 的影像学表现,探索更加准确、可靠 的诊断方法,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和 治疗水平。
THANKS
患者男性,48岁,因食欲不振就 诊。
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实质内低回声 肿块,大小约6cm×5cm。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 好,随访未见复发。
增强CT扫描显示肿块边缘呈结节 状强化,内部密度不均匀,考虑 为不典型肝血管瘤。
05
总结与展望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与意义
诊断价值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有 助于准确诊断肝血管瘤,避免漏 诊和误诊。
04 病例分享
病例一: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患者男性,52岁,因右上腹疼痛就 诊。
MRI检查进一步证实诊断,显示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态增 强扫描显示渐进性强化。
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实质内低回声肿块 ,大小约4cm×3cm。
增强CT扫描显示肿块边缘呈结节状 强化,内部密度不均匀,考虑为不典 型肝血管瘤。
根据形态和病理特点,肝血管瘤 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 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类型。
肝血管瘤的常见表现
多数肝血管瘤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 时发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食欲 不振、恶心等症状。
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是肝血管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有助于辅助诊断。
不典型肝脏血管瘤影像诊断

T2WI,血 பைடு நூலகம்瘤灯泡征
右叶后段的 FNH中等信号。
1、熟悉血管瘤的基本影像特点和少见表现,对病灶细
微征象分析; 2、多期动态增强CT:必要的延迟对鉴别意义很大; 90%血管瘤有特征表现。 3、MRI的鉴别价值很大,CT不典型病灶在T2WI多有 特征表现; 4、影像的综合鉴别和印证:CT+MRI;超声造影 +MRI; 5、结合病史和临床化验,定期观察随访。 6、PET/CT检测。
临床上经常要进行肝血管瘤和其他疾病的 鉴别诊断,比较典型的病例,常常很容易 作出诊断,但是疾病是千变万化的,往往 遇到不典型的血管瘤,这时就比较困难! 不同影像学之间的互补可以提高此类血管 瘤的诊断效果。 US、CT和MRI各有特点,互相补充。
巨大不均质血管瘤 快速充填的血管瘤 钙化血管瘤 玻璃样变血管瘤 囊性或者多分叶血管瘤 血管瘤伴随液液平面 有柄的血管瘤 外生性血管瘤
快进慢出、逐渐充填
直径大于5CM为巨大 病灶。 平扫CT见中央更低 密度区,延迟中央疤 痕区不强化,MR周 边点样强化,T2显示 中央高亮信号。
a,增强CT显示肝第七段大 的低密度灶,A期未见强化。 b,延迟扫描病变有混杂强化 c,T2WI病变为混杂高信号 d,大体切片弥漫的纤维成分
中央大 块钙化,延 迟后病灶明 显强化。
CT平扫, 多发点状钙化。 经过手术病理 证实。
CT、 T1提示出血; T2灯泡征 提示血管瘤。
T2WI多发灯泡 征病灶,最大病灶 见液体分层。
A期
包膜皱缩不 是胆管细胞癌 的专利。
平扫高密度、 A期等密度、门 V期高密度。 T2WI高亮信 号,灯泡征。
US多发高回 声结节;平扫CT 弥漫性高密度结节; A期结节明显强化; 门V期等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动脉期病变与肝脏等密度。
c,门静脉病变仍强化。
d,MR T2WI的典型表现。
2020/10/28
16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10%的血管瘤多发。肝内散在分布的多发 血管瘤有典型表现。
2020/10/28
17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T2WI显示肝内多发高信号病变。
2020/10/28
2020/10/28
7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a,增强CT显示肝第七段大的,低密度病变。
b,延迟扫描病变有强化 c,T2WI显示病变为高信号,但信号低于脑脊液信号。 d,大体切片显示弥漫的纤维成分
2020/10/28
8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上层液性成分为非凝固状态的血清--CT上低密 度,T1WI与肌肉等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 下层为红细胞--CT上为高密度,T1WI高于肌肉 信号,T2WI上轻度的高信号。液-液平面并不是 血管瘤的特异性的诊断。有些作者认为如果CT、 MR能够发现液-液平面,而超声不能发现的话, 那么可以提示血管瘤的诊断。
2020/10/28
23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a,1987年肝右叶的3cm大小的血管瘤
b,1996年病变直径为6.5cm,诊断由经皮穿刺活检证实
2020/10/28
24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包括炎症、瘤内出血、血管瘤的自发破裂
导致的腹腔积血、外生性血管瘤导致的肠 扭转及血管瘤对周围结构的压迫等。
2020/10/28
21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肝左叶血管瘤,肝右叶后段FNH。
2020/10/28
22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大部分血管瘤大小保持不变,或者随时间增大很
小。有文献报道血管瘤的进行性增大:一例在妊 娠期,两例发生于应用雌激素患者。影像表现是 典型的表现。进行性增大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血管 的扩张,应用雌激素也可能起作用,但未得到证 实。文献也报道,妊娠期间出现血管瘤资料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T1WI增强MR:a,早期增强扫描见病变迅速充填。b,延迟期病变仍强化。此病 例经穿刺活检证实
2020/10/28
4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体内其他部位的血管瘤如软组织、胃肠道、腹膜 后腔以及纵隔会出现钙化。肝血管瘤较少出现钙 化,但在临床上也会发现。肝血管瘤的钙化发生 于病变的边缘或者中心,可以是多发点状的钙化, 也可以为大的钙化灶 。一些钙化血管瘤也许强化 较轻,特别在CT上,肝内发现非强化的钙化的病 变,并不能排除血管瘤可能。在T2WI上非钙化区 域的高信号提示血管瘤的诊断。
2020/10/28
5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病变边缘不清楚的血管瘤钙化。病变内部可见多发点状的钙化。经外科手术活检证实。
2020/10/28
6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有作者认为玻璃样变代表血管瘤退化的末期阶段。
玻璃样变的血管瘤的影像表现与典型血管瘤完全 不一样。典型血管瘤T2WI明显高信号,而此种血 管瘤在T2WI仅为轻微高信号。另外,缺乏早期强 化的表现。在晚期才会出现外围的轻度强化。MR 不能区分此类血管瘤与其他的恶性肿瘤。 病理显示病变的弥漫性纤维组织形成及血管腔的 闭塞。
2020/10/28
9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2020/10/28
10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外生性的血管瘤确实较少见。可以是无症
状的,但可以由于扭转或者梗塞引起症状。 多平面重建可以帮助诊断。它的强化方式 同典型血管瘤的强化方式。
2020/10/28
11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2020/10/28
18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血管瘤,即使巨大的血管瘤,边界也是清
楚的。但是,很少的病例,较大且边界不 清,代替大部分肝脏实质。幼儿常见,伴 随心力衰竭,有高的死亡率。成年人的血 管瘤病常无症状。CT上没有典型的表现, 但是延迟扫描可以提示诊断。MR有较为典 型的表现。
2020/10/28
19
d,大体切片
2020/10/28
14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平扫CT,病变可以高于邻近肝脏的密度,
或者见不到明确的病变。对比增强则可见 血管瘤的典型强化表现。要注意,在动脉 期,血管瘤可以表现为等密度。在这种情 况下,MR更有帮助。
2020/10/28
15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a,平扫肝脏多发高密度。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2020/10/28
1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快速填充的血管瘤并不常见,大约占所有血管瘤的16%。
最常见于小的血管瘤,特别是直径小于1cm的血管瘤。 CT、MR表现就是立即均匀的强化。与其他富血供的肿瘤 鉴别较困难。T2WI对鉴别诊断有所帮助,但富血供的胰 岛细胞瘤肝转移也可以有类似的表现。准确的诊断依赖于 延迟期扫描,因为延迟扫描血管瘤持续强化,而富血供的 转移瘤没有这样的表现。强化方式的不同也许和肿瘤血窦 的大小不同有关。似乎直径越小的肿瘤,对比剂进入越快, 这样可以解释小的肿瘤快速、完整的对比剂充填。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a,us显示肝脏内大的, 边界不清低回声区。
b,CT平扫肝内大的,低密度区域。 c,早期扫描仅见正常肝脏的强化(箭) d,延迟扫描整肝呈等密度。
2020/10/28
20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血管瘤与FNH的伴生是较常见的。现在的观点认 为伴生并不是偶然机会发生的。在多发的FNH病 例中,伴生血管瘤更加常见,有33%的多发FNH 伴有血管瘤。 FNH:现在的观点是由于肝脏局部动脉血流的增 加引起的增生反应,因此类似血管瘤,都是血管 源性的。
2020/10/28
25
12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动静脉瘘通常伴随恶性肿瘤,但是在良性 肿瘤也可见到。表现就是动脉期病变的早 期强化伴随着门静脉早显。
2020/10/28
13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a,第四段可见动脉期病变边缘强化,注意门静脉右支早显(箭)
b,MR动脉期显示门静脉右支显影(箭)
c,DSA显示门静脉显影(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