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

小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
小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

小儿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从特殊药品、医疗设备潜在的护理风险、临床治疗中的潜在风险、临床护理文件中的潜在风险、医疗护理中知情权的护理风险,以及生物污染的护理风险方面,对小儿科护理风险进行阐述,并针对性探讨防范措施。结果明确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制定相应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尊重患儿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文件、加强有效的干预等方面,有利于降低小儿科护理风险水平。结论对于儿科护理风险,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提高防范意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防范

作者单位:454750河南省孟州市人民医院

医疗风险管理是医院系统地降低医疗风险的经济损失及危害的

管理,通过分析医疗风险,制定并落实针对性防范措施,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率。护理风险贯穿于整个护理操作中,一旦发生护理事故,就会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严重后果,尤其儿科特殊群体,更需要有效避免护理风险,降低护理缺陷或护理事故的发生率[1]。所以,对于小儿科而言,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小儿科护理风险

11特殊药品、医疗设备潜在护理风险:药品管理中,尤其是麻醉药品、限制性药品、剧毒药品的管理和使用中,存在潜在风险。所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2-6-21 8:56:00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李雪娟471100河南孟津县人民医院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为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现结合工作体会就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士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忽视医疗护理活动这一特殊的职业特征,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书写护理文件不规范。护理记录单上的记录,在查对时发现未记,但确实做了,护理管理上就视为“记录不全”。护理记录单上的任何文字记录都是重要的法律证据,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记录不全”,在法庭上就会因证据不足而败诉,有理难辩。另外护理记录单上常见问题还有护理记录与医疗病程记录不符,护理记录没有用药起止时间记录、无法显示护理人员给患者用药速度快慢,药与药之间的间隔时间,特别是不能同时用药的间隔时间等,一旦发生纠纷,护理记录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不按规定洗手,加药不戴口罩,加药不彻底、安瓿中残留药液,单独值班时不严格遵守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如不进行床头交接班,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上班时思想不集中,在办公室聊天、打电话、吃东西、带孩子等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护理效果。 护士素质低,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抢救患者时吸氧、吸痰慢、小儿头皮穿刺不上,洗胃机不会用),对新技术的应用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复杂的操作,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患者。有的护士虽然按制度做到了巡视病房,但不清楚患者的重点观察项目是什么,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征兆,从而延误抢救与处理,导致纠纷。 护患沟通不够:护士每天与患者频繁接触,可以及时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若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装没听见,或态度冷淡、解释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帐目查询时,如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靖西县中医医院 压疮、管道脱落、坠床、跌倒、用药错误的防范措施 一、压疮 (一)防范措施: 1. 体位变换:交替地利用仰卧位、俯卧位。体位变换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2小时。必须严格按要求去做。 2. 减轻骨突出部位的压迫:用软枕、泡沫塑料、海棉等物品驾空骨突部位。 3. 观察皮肤:每天最少一次检查全身皮肤,特别是压疮好发部位,急性期 病人可由医生、护士、家属进行。慢性期病人可自己用手镜检查。 4.支撑训练:长期依靠轮椅生活的病人,为了减轻臀部的压力,应练习双 手支撑床面、椅子扶手等将臀部抬起。如双手无力,可先向一侧倾斜上 身,让对侧臀部离开椅面,再向另一侧斜。 5.避免外伤 缺乏神经支配或营养不良时即使是很轻的皮肤损伤,也会发生感染,演变成与压疮相似的创面,因此要特别注意清除床面,座椅上的异物。 训练中也要防止外伤。 6.皮肤护理 受压部位的皮肤常因出汗、分泌物、尿液等污染,尤其是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床单下常铺有防湿用的通气性差的塑料垫,这些都易引起皮 肤浸润和感染。因此,要注意每天早晚各擦洗次受压部位,保持皮肤的 清洁和干燥。 7. 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的病人,因皮肤对压力损伤的耐受力下降,容易发生压疮,而且愈合困难。所以要注意增加蛋白,高热量饮食,防止病人出现贫血 和低蛋白血症。

二、预防管路脱落的护理措施 1、吸氧管管道脱落防范措施: 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2、输液管脱管防范措施 ⑴各种管路要连接牢固、妥善固定并严格交接班。 ⑵加强巡视。 ⑶输液瓶挂置不宜过高,应当有一段液管与病人身体平行放置,以防翻身时造成脱管。 3、导尿管脱落防范措施: ⑴置尿管前要正确评估患者。 ⑵对尿道松弛的病人气囊内生理盐水注入量不可过少。 ⑶经常巡视病房,严格交接班。 (4)向病人做好宣教工作,避免过度牵拉尿管及尿袋 4、胃管脱出防范措施: ⑴胃管固定要牢固,每日更换胶布。 ⑵烦躁病人要约束好上肢,防止其拔出胃管。 ⑶对于频繁恶心、呕吐的病人要及时止吐并抬高床头。 ⑷定期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5、气管插管脱出防范措施: ⑴以“H”型胶布固定气管插管,防止脱出。 ⑵向清醒病人做好宣教,说明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嘱患者不要自行拔出管道。 ⑶躁动、情绪不稳定患者用约束带约束上肢,防止其拔管。 ⑷为气管插管患者做口腔护理时应双人合作,一人固定气管插管,一人实施口腔护理,以免操作时误将气管插管脱出。 6、气管套管脱管防范措施 ⑴牢固固定气管套管。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毕业论文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2 - 关键词···················································- 2 - 前言····················································- 2 - 分析····················································- 2 - 对策····················································- 4 - 参考文献:·················································- 6 -

摘要 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合理风险因素,提出防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对策。 前言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 1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十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15-12-09T14:56:25.1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作者:叶昕鑫努尔加马力.白先阿里阿依沙拉克.买买提肉孜[导读]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医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场所,就诊对象疾病的复发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 84535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在各科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即在风险管理知识的指导下,识别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和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等。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实施前1.20%(6/500),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或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管理措施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场所,就诊对象疾病的复发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1]。我院为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特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编制床位共有200张,实际开放床位290张。共有9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53岁,平均(33.8±4.9)岁。职称:护士58名,护师16名,主管护师24例。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别选取风险管理实施前(2010年1月~2012年1月)和实施后(2013年1月~2015年1月)各科室收治的患者500名进行调查研究。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查阅护理风险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我院历年来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查阅病历资料,并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内容,分析出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组织护理部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既往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潜在风险因素。最后总结出我院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护理风险有:护理意外(坠床、跌倒、误伤、烫伤等);技术操作风险(药物外渗、静脉穿刺失败、标本遗失等);医院感染;非技术操作风险(发错药、输错血/液、漏发药等)。进一步分析上述护理风险事件,得出护理风险发生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不过硬、专业知识不牢靠、临床经验不丰富;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患者就医行为三方面。 1.2.2 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各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集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主要对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进行讲解,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2)完善风险预防机制。针对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医院感染、跌倒、药物外渗、自杀、坠床等),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制定护理给药差错评分表、护理安全隐患评估表、护理安全警示等,分发到各科室,并组织讨论学习。(3)加强业务培训。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全员性的操作培训和业务讲座,每3个月开展1次技术操作和理论考核。在考核内容方面,要纳入风险预案、护理工作流程、相关护理制度等内容。对于考核不及格者,需补考直至合格,同时将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分、薪资挂钩。(4)加强护患沟通。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要纳入风险防范内容,以提高患者的风险意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效果评价 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缺陷发生率、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风险管理实施前,500例患者中共出现2项护理缺陷、3例护理纠纷、1起护理投诉,风险管理实施后,500例患者未发生一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或护理纠纷事件。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实施前1.20%(6/50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风险管理[2],指的是家庭、个人、企业等经济单位通过识别、衡量风险程度,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经济手段来对风险进行处理,最终实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我院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分析了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事件主要有护理意外、技术操作风险、医院感染、非技术操作风险几类,并进一步分析出这些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医院管理机制、患者就医行为三方面因素有关[3]。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1、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防患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要把安全预防事故教育作为经常性教育工作来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 2、节假日的护理安全管理加强节前职业道德的教育,树立良好的护理道德,要求护理人员在节假日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工作态度要始终如一,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护士长根据科内病人的数量、质量、工作量妥善安排工作,合理分工,加强合作。建立副班制,有特殊情况及时调用人员。护士长坚持每日早、晚查房制度,检查每日工作重点与当日工作质量的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使节假日值班人员时刻提醒自己工作不可松懈。节假日连休时,护士长参与科室值班,使科内工作秩序保持惯性运行,也可了解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节日前护士长对急救室的物品、器材应准备齐全,保持性能良好,为抢救病人做好准备。 3、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依据,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单元根据医院情况和各科护理工作的实际,以整体化护理为依据,制定适合本科的规章制度、各班工作程序,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将工作内容具体化、明确化、目标化。平时注意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早采取防范差错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单元注重每日查对制度、每周的大查对制度;每月1次与节假日前的电路等安全因素的检查;加药后的输液瓶上签名制度、更换液体时的打勾、签名、签时间制度。为了保证病区的安全管理,各护理单元制作警示牌,例如手术病人悬挂“禁食水”、空和满的氧气瓶必须分开放置悬挂“有

氧”“禁止吸烟”等警示牌、毒麻药品必须上锁等,确保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止意外发生。标识的建立给护士以警醒作用,加强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4、提高专业技能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努力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从根本上防止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5、优质服务到位促进责任制整体护理深入有效开展,把“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到护理工作点滴之中。要求护理人员做到病人住院有人送,入科有人接,检查有人陪,护理专人管,健康教育全过程,出院有指导,并在服务过程中按照文明服务要求做到“三有三无”,即服务语言要有称谓语、问候语、致谢语,杜绝服务中无语言、无称谓、无表情,操作前必须解释到位,取得病人配合,操作失败要有致歉声,并能宽容病人的误解。建立访谈制度、工休座谈会。 6、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增强护士法律意识,更新医疗纠纷重在防范观念。强调培养护士深入病房细致观察病情的严肃性,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避免疏漏,树立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责任意识。及时报道各地发生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让护理人员深刻意识到写好护理记录,不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提高护理水平、防范医疗纠纷的保障,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有保证病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要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 7、依法正确行使病人的权利如落实告知义务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石膏固

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和病人的告知制度,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整改。 (二)将安全管理纳进三级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杜尽差错事故。 (四)对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技术规范标准预防坠床、跌伤发生。 (五)制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完善防护设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六)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方式。 (八)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企管MBA剧毒、企业管理品加锁专人保管,每班交接,做好登记。 (九)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十)落实“四防”措施,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十一)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紧急风险预案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

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具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要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全面培训护士,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认真培训,并组织相关内容考试,医院专门聘请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常规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 2制定全院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识别护理风险,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询文献等相关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如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问题等;定时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对进行全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室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罗列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对策。 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制订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在程序中突出病区值班护士首要工作是观测记录重病人的病情及准确救治;加强节假日安全管理,重点强调节假日期间要注意人员配备、急救药品储备等问题,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制定病区各种风险预案,如输血风险管理、患者跌倒的防范对策、化学药物渗出的预防和处理等,规范突然停电时呼吸机等危重病人处理的方法及程序;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对特殊病人、特殊情况实施家属告知签字制。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您是第 11591 位读者发布时间: 2010-5-26 14:23:55 关键词: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来源:CHKD期刊全文库《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1期 (本文作者:鹰潭市人民医院骨科洪晓牌)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消除隐患,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药物方面 (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 (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检查药物质量。 (3)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用。 (4)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发药时间随意性大。 (5)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 1·2护理记录方面 1·2·1体温单 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 1·2·2医嘱单 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 1·2·3护理记录单 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是否进行处理,是否恢复正常,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没有体现因需施护。病人的内心体验及对疾病的认识,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多做少记。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 发表时间:2018-11-22T13:31:33.8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冉茂晓杨丹[导读] 研究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方法: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病患展开调查 冉茂晓杨丹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50)【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方法: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病患展开调查,同时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且在管理后开展二次调查,对比管理落实前后调查结果,调查方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主要是分析护理风险问题,共发放调查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 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急诊科护理风险问题管理,同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管理的效果。【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68-02 急诊科隶属基础科室,在医院的地位不言而喻,而急诊科服务的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多数急性病症的病患。对此,不管是进行医疗或者选择护理服务都需要保证服务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从而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特别是对于护理服务来说,风险隐患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会显著影响到服务效果,因而调查研究相关的不安全因素,提升护理管理的效果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就此,本次研究将针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科收治的急性病症病患104例展开调查,并且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科收治的急性病症病患104例,包含男性57例,女性47例,年龄范围为25~38岁,平均年龄(28.1±3.3)岁,患病周期为3~12小时,平均患病周期为(6.5± 2.2)小时,同时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同一批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由于两组属于同一批病患,因而无论在年龄、性别比例、患病周期等基础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 0.05)。 1.2 调查方法以上所有调查对象具有在入院后做好病例备档,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为保证调查精确性,所有问卷均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方向是针对护理风险情况开展,共计发送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整体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分为管理改革前与改革管理后[1]。 此外,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且直接把管理改革后的病患资料进行调查,管理方法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1)重视岗前培训,尤其是针对初次入职的护理人员,应当通过在岗学习,业余学习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操作经验,特别是需要采取“以老带新”培训体系,护士长可选择工作后的时间落实护理操作培训,对常规护理问题进行纠错,保证护理人员的操作经验及意识;(2)做好常见风险问题的预防,即如本次调查研究出现的跌倒问题,护理人员需要与病患家属进行沟通,同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即如在病患的床边加装护栏,同时在床边地板铺设护垫,叮嘱病患放松心态,避免精神过于紧张导致睡眠质量不佳,进而引发反复翻身,最终导致跌倒问题;(3)注重并发症的防护,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内科疾病并发症,即如部分早期糖尿病病患出现的糖尿病病足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当不定期检查他们的伤口愈合情况,避免洗澡、夏季炎热导致的伤口感染,定期对病患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同时更换纱布,对于已经出现严重感染的病患,应及时运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问题[2]。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运用SPSS17.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真实原始数据及平均数据表示,即以(x-±s)进行表达,并通过t检测;此外,计数数据则以百分率(%)进行表达,则通过χ2检索,若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资料如下表1。 3.讨论 对于多数急诊科的护理风险产生,主要是源于护理人员的操作缺乏娴熟性,忽视风险管理,未能定期观察病患的病情情况,特别是手术后的感染情况与并发症情况[3]。这些问题也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大大提升,特别是跌倒等意外风险事件出现以及并发症产生,这些风险都是无法避免的,因而需要通过相应的预防手段与科学的管理方式,以保证病患的护理服务达到最佳的效果[4-5]。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前,104例病患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率为2.88%;而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率为10.57%,而且在护理管理后104例病患无论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操作、病患防护以及护理管理质量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应当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背景: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和家属提出“专业化”问题,多渠道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护理安全高要求与护理风险低意识的反差,管理者的困惑与无奈。 目的:明确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的护理。 概念:护理安全定义: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成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式死亡。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在医疗过程都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任何一个不良的护理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按风险管理流程和实施管理。 1、识别护理风险(分析)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4、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识别护理风险:①反思历年的问题和差错(经验)②收集外院护理纠纷的事理;③收集病人与家属不满意的信息与建议;④临床巡查、工作流程;⑤与护士沟通、询问的病人和家属;⑥考核护理人员能力,确定护理风险事件易发生部位、环节和过程,明确病人安全上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 密切关注护理风险“三重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病人确定重点病人范围:五类 A类:危重、疑难、疗效不佳,预计会发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纠纷的病人。 B类: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存在医疗纠纷陷患、反复沟通告知仍不理解不配合的、费用过高的; C类:涉及司法案件、交通事故,工伤等易产生纠纷隐患的; D类:离退休人员、劳模、外宾、知名人士等; E类:传染病人(SARS、禽流感)。 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 1.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3.专科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84639

精心整理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护理行业的高风险日渐突显,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3病人及社会方面: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在病人及社会方面表现为:病人的不依从行为,如病人不按时服药,擅自外出;有的病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对医护无故挑剔刁难;个别媒体片面报道,使病人对医疗失去信心等。 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2.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只有 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3]。 2.4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以提高应急工作能力,遇到危重患者才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争分夺秒地完成抢救治疗,从而减少纠纷的发生。 2.5加强管理、履行管理职能:首先护理管理者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勤检查、勤督促,多做现场管理,特别是在病人多工作忙的情况下,应合理调配人员,避免疲劳上岗。加大院、科两级督导检

查力度,以便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制定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对差错隐患早发现、早防范、早杜绝,确保护理工作安全。第二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充分发挥质控组织作用,遵循护理质量标准,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全面控制护理质量,细化工作流程,严把每个环节的质量关,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力争达到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都在各种制度和质控标准的监控之下,制度和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第三对“重点人员”、“重点时间”、“突发应急事件”严加防范:“重点人员”如工作责任心不强、易出差错者;基本功不扎实、业务素质差者;进修实习生、低年资护士等。“重点时间”如双休日、节假日、上下班的交接班时间。“突发应急事件”如突然停水、停电、器械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有预案,防患于未然。第四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科会采用民主原则、对人多用信任原则、工作中巧用激励原则,关心了解下属的心理状态,妥善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便集中精力做好工作,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安全是病人的基本要求,是医院生存的根本,是患者择医的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摆正位置,明确责任,加强防范,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工作责任心,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3)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3) 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4) 四、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 (5) 五、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 (8) 六、病人身份识别程序 (8) 七、患者身份查对制度 (9) 八、护理危急值报告流程 (11) 九、患者意外跌倒应急预案 (12) 十、住院患者约束带使用规范 (12) 十一、患者坠床防范制度 (13) 十二、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 (14) 十三、跌倒与坠床上报及处理流程 (15) 十四、跌倒事件报告 (16) 十五、手术安全检查制度 (17)

十六、手术部位确认标识制度与规范 (18) 十七、使用监护仪的管理办法 (19) 十八、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的管理制度 (19) 十九、标本采集核对制度 (20) 二十、皮肤压伤登记报告制度 (20) 二十一、皮肤压伤管理制度 (22) 二十二、住院患者压疮处理流程 (23) 二十三、压疮报告单 (24) 二十四、住院患者转运流程 (25) 二十五、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26) 二十六、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27) 二十七、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28) 二十八、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29) 二十九、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30) 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法案 1.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总结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

2.根据工作计划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3.按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检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重点检查实施及落实情况。 4.由护理部质控组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 5.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 6.针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知全体护理人员。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8.对临床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并登记记录,制定相应护理常规,报护理部审批、备案。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成立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护士长二级网络质量管理,科室质检小组每周抽查两次,护理部每月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并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目的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该院急诊 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对照组55例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与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2%、3.64%,对照组护患纠纷与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91%、12.73%,两组护患纠纷与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2、5.498,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45±1.46)分、(75.44±1.05)分、(93.16±2.72)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分别为(85.77±1.03)分、(66.98±0.94)分、(84.35±2.03)分,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26、44.520、19.251,P<0.05)。结论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护患纠纷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thods 110 cases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5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medical disputes,incidence rate of risk events,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nursing quality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ir famil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s of medical disputes and risk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82%,3.64% and 10.91%,12.73%,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rates of medical disputes and risk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vious,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χ2=6.932,5.498,P<0.05),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nursing quality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ir fami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92.45±1.46)points,(75.44±1.05)points,(93.16±2.72)pointsand(85.77±1.03)points,(66.98±0.94)points,(84.35±2.03)point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27.726,44.520,19.251,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medical disputes and risk events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nd quality,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Nursing;Risk management;Department of emergency;Nursing management

(完整版)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2018.5.23 阜蒙县人民医院柴艳华 瑞士奶酪理论 1990年,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詹姆斯端森在其著名的心理学专著《Human error》中提出了瑞土奶酪理论( Swiss Cheese model)。它的内在逻辑是:组织互动可以分为不同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漏洞,不安全因素就像一个不间断的光源,刚好能透过所有这些漏洞时,事故就会发生。这些层面叠在一起,就像有孔的奶酪叠在一起,所以又称为瑞士奶酪模型。此理论被经常用于职业安全教育。 医疗错误的发生来源于一连串失误,如同James Reason提出的瑞士奶酪模型,一片片奶酪上的空洞代表医疗照护过程中所建立的防御机制的弱点,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错误,必须突破所有的防御机制,才会发生一件不良事件。所以说,不良事件的发生代表我们所设计的防御机制的缺陷,这些不足都可以进行改善,设法找出系统性的原因,建立多层防御体系,如优化流程、加强职业培训、改善工作环境等,对缺陷或漏洞互相拦截,预防再次发生类似的医疗错误。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相关概念 安全: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护理安全: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防范意外发生,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护理环境,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护理安全是高质量护理的基础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管理因素: 1.1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医院及护理部下发的文件及各项要求不能及时落实或不能及时传达到每个人;对制度落实缺乏有效监督指导,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在护理工作中,未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不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不认真落实疾病护理常规,导致护士按习惯、凭印象草率行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1.2监控力度不够: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专题安全讨论会,对护理过程质量缺乏有效的分析、总结;如:对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工作环节、应急预案、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执行不力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章不循,缺乏有效督导,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护士的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等。当前护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在逐步提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改善,找不到有效提高护士素质的途径,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 1.4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埋下安全隐患。护理工作量大,护士超负荷工作,未做到弹性排班,会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而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如:休假制度的执行,必须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在保障科室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才能安排人员休假。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分析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21T14:56:21.380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3月作者:李明余 [导读] 探究分析采取急诊性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对于护理急诊科的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 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李明余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采取急诊性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对于护理急诊科的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22例急诊科的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讨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将收集的全部患者平均的划分至两组,常规护理组当中的61例患者仅仅采取传统化的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实验护理组当中的61例患者则在传统化的常规方法基础上采取急诊性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其展开护理,实行结束之后将对两组急诊科的病患者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探究。结果:据统计,实验护理组的患者在 进行风险管理之后有效概率(93.44%)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有效概率(70.49%),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急诊科的病患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使用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来护理急诊科的病患者,可以显著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又可以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风险管理临床效果急诊科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3-ZYM 前言:近几年来,急诊性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已经发展成为医院护理工作之中积极推广的一类新型的护理方式,临床效果较为明显,该种护理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化的心理与生理功能。 1一般资料 我医院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集了122例急诊科的病患者,将这些患病者统一列为试验讨论的主要对象,收集患者的关键依据应当为:首先,患者的诊治标准应当符合有关组织规定的急诊科的诊治标准;其次,排除掉其中患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意识不清晰)、肝肾功能存在缺陷等方面的患者;最后一方面,我医院也获得了这些急诊科的病患者以及其亲属的允许。 收治的病患者其年龄的范围基本是在23岁~79岁之间。我院将病患者随机的划分至两个组,常规护理组中的61例患者,其中男性病患者34例,女性病患者27例,患者平均的年龄为(44.40±4.61)岁;实验护理组中的61例患者,男性病患者35例,女性病患者26例,患者平均的年龄为(47.70±3.91)岁,两个组中急诊科的病患者其基本信息经过检验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2方法: 2.1护理方法 据统计资料显示,患者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以及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欠佳等等。 常规护理组仅仅采取传统化的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实验护理组则采取急诊性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其展开护理。具体实施路径如下:(1)建立急诊的护理队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由风险管理小组的成员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服务,同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表明每个等级护士的工作职责及其监督的下级人员,护理人员实施八小时值班以及二十四小时负责策略;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还应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询问。另外,还应当建立急救通道,进而来保证患者的抢救失效。(2)生理方面的护理。为患者提供吸氧护理服务,创建静脉的通道,持续性的心电监控以及其他身体指标的监测护理,紧密的关注患者的呕吐物和患者其大便呈现的颜色与性质,预防消化道出现出血相关的并发症。(3)心理护理服务。众所周知,患者和亲属通常会对病情和护理环境产生忧虑、紧张以及恐慌等消极情绪,甚至会对护理手段产生一些疑惑,因此,我们的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的所在病房,对于患者和亲属的提问进行详细的解说,提高患者对于疾病治疗过程的了解以及抗病魔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配合程度。 2.2统计学方法 我医院对于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时,所应用分析的软件为SPSS 13.0。选择χ±s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同时通过T检验对研究结果当中的数据展开检验,我们以P<0.05认为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之后的临床效果 据统计,实验护理组的患者在看护过程之中仅有4例护理无效的病例,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则有18例在看护过程之中护理无效,实验护理组的患者在紧密看护和科学护理之后有效概率(93.44%)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有效概率(70.49%),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后的临床效果对比[n(%)] 组别护理有效护理无效 实验护理组(n=61)57(93.44)4(6.56) 常规护理组(n=61)43(70.49)18(29.51) X27.4811.65 P<0.05<0.05 3.2两个分组的病患者对于整个护理结果的满意程度 实验护理分组的病患者对全部的干预路径其满意程度高达(96.53%),该指标明显的高出常规护理分组的满意度(79.36%),并且所有的结果数据通过检验之后证实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4讨论 目前,通常对急诊科的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同时实施科学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更加高效的治愈患者。依据本文的探讨可以得知,实验护理组中患者的抢救死亡率仅仅6.56%,该指标的概率远小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抢救死亡率(29.51%),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信息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