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复习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 物质和化学变化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实体。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新的物质。

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反应。

6. 酸碱反应酸: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

碱: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盐和水。

7.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量。

8.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表示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常数。

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9.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表示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电位。

计算方法:根据电极电位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0. 酸碱反应的平衡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计算方法:根据酸碱的浓度计算pH值。

11. 溶液的酸碱滴定滴定: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计算方法: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数据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12.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一定压力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13. 气体混合物的计算分压定律: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与该气体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计算方法:根据分压定律计算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和摩尔分数。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物质的构成与组成(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物质的构成与组成(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物质的构成与组成(全国通用)知识点一、分子、原子和离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2.分子(由原子构成)(1)定义: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①体积、质量都很小;②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如花香四溢、酒精挥发等;③分子间有间隔,如天然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①实验装置(如图)②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

③解释:烧杯B中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④实验结论:分子总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3.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4.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a2+、N H4+等。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 O32−、Cl-等。

5.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用“+”或“-”表示离子的正负电性,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数字为1时,可忽略不写。

意义:如3Mg2+,“3”表示3个镁离子,“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知识点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总结:①原子内部不是实心体,很多是“空”的;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③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时)≈质子数+中子数;⑤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不写也不读。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小圈表示原子核,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有很多高中学生在复习化学时效率不高,这是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1)形状:V型:H2O、H2S直线型:CO2、CS2、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平面结构:C2H4、C6H6(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CO2、CS2、C2H2:180°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阳离子:Na+、Mg2+、Al3+、NH4+、H3O+;阴离子:N3-、O2-、F-、OH-、NH2-;分子:Ne、HF、H2O、NH3、CH4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阳离子:K+、Ca2+;阴离子:P3-、S2-、HS-、Cl-;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

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了解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常用仪器(常识性了解)。

专题二第一单元1.认识卢瑟福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的概念。

3.了解电子层、原子轨道的概念。

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级顺序。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

5.了解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第二单元1.理解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知道根据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特征,可把元素周期表分为不同的区。

3.了解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周期性变化规律。

(不要求用电负性差值判断共价键还是离子键)4.了解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简单应用。

专题三第一单元1.了解金属晶体模型和金属键的本质。

2.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有关物理性质。

了解金属原子化热的概念。

3.知道影响金属键强弱的主要因素。

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

4.认识合金的性质及应用。

注:金属晶体晶胞及三种堆积方式不作要求。

第二单元1.认识氯化钠、氯化铯晶体。

2.知道晶格能的概念,知道离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硬度大小与晶格能大小的关系。

3.知道影响晶格能大小的主要因素。

4.离子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不作要求。

第三单元1.认识共价键的本质,了解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及其形成过程。

认识共价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程度与共价键键能的关系。

3.知道σ键和π键的形成条件,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的概念,能对一些常见简单分子中键的类型作出判断。

注:大π键不作要求4.了解键能的概念,认识影响键能的主要因素,理解键能与化学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知道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常见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四单元1.知道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最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

2.了解影响范德华力的主要因素,知道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物质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质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质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是原子的重心。

电子负责形成原子的外部电子云层。

电子云层的电子以不同轨道绕原子核运动,轨道称为能级。

2. 元素和同位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核组成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主量子数决定了它的化学性质。

同位素是指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的存在使某个元素具有多种类型,但其化学性质相同。

3. 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原子序数是元素的质子数。

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元素的周期和族数决定了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和化学性质。

4. 电子排布规律对于s轨道,最大可容纳2个电子;对于p轨道,最大可容纳6个电子;对于d轨道,最大可容纳10个电子;对于f轨道,最大可容纳14个电子。

电子填充规律遵循能级最低原则和保两性原则。

二、化学键1. 离子键离子键是一种化学键,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非金属元素倾向于吸收金属元素的电子形成阴离子,金属元素倾向于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离子键的化合物的性质通常为高熔点和易溶于水。

2. 共价键共价键是一种化学键,形成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当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能级相互重叠,形成共享电子对,就形成了共价键。

共价键的特点是化合物通常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并且通常不溶于水。

3. 金属键金属键是一种化学键,形成于金属元素之间。

金属锁的原子核和电子云大量重叠形成一个离域电子云,这些电子可以在金属中自由流动,形成金属键。

金属键的特点是导电性高、热导性高,而且具有延展性和韧性。

4. 共价键的性质共价键的性质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异,电负性差异越大,成键越容易形成,共价键会变得越极性。

三、晶体结构1. 离子晶体结构离子晶体由正负离子构成。

正负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强大的结晶力,使得其特点是具有高熔点和易溶于水。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核心素养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输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的性质。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要注意胶体的有关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①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

如—CH3、—CH2—(亚甲基)、—CH2CH3。

①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

①“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2-3、NO-3、SO2-4、NH+4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①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同素异形体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①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①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 铝热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考点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②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③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因此,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④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核也可以没有中子,比如H 原子。

(2)相对原子质量:①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②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A r )=12112 原子的质量碳某种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③电子的质量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考点2分子1、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考点3.元素与元素符号分子 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①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显电性 基本性质①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决定: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区别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相同。

③性质:a. 元素是个宏观概念;b.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④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大类。

⑤含量:a. 在地壳中,氧元素最多,其次为硅、铝、铁等元素;b. 在空气中,氮元素最多,其次是氧元素;c. 在生物体中,氧元素最多,其次是碳元素和氢元素。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3)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见图;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很多固态非金属单质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气态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4)元素符号:①写法:第一个字母的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如Cu②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考点4.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7个横行,即7个周期。

②18个纵行16个族。

③左下角为金属元素,右上角为非金属元素。

(2)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项目元素原子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含义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使用范围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如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考点5.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1)核外电子排布: ①电子层: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域内运动 ②: 第一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只能容纳2个电子)。

分析1~18号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得结论:考点6.离子及离子的形成(1)离子的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原子与离子的转化:原子 阳离子(正),原子 阴离子(负);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的特点可知: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如:Na +、Cl -、Mg 2+、O 2-。

(4)离子符号的意义:①数字的意义:3Mg 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表示3个镁离子②符号的意义:3Mg 2+表示3个镁离子考点7.化学式(1)化学式的书写方法:①单质的化学式:a.稀有气体单质、金属单质及部分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等)是由单原子构成,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He 、Ne 、Fe 、Mg 、C 、S 、P ;b .常温下是气态的非金属单质,一般为双原子分子,在其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2”,即表示其化学式,例如:O 2、H 2、Cl 2、N 2等。

②化合物的化学式:a.弄清不同元素原子的个数比;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的稳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一般<4(较少) 不稳定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一般≥4(较多) 不稳定 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8(He 为2个) 稳定 难得失电子,一般参加化学反应 核外电子排布失去电子 得到电得到电子 失去电b .化合物为氧化物时,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方,如CO 2;c .金属在左,非金属在右,如NaCl 。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意义(以CO 2为例):⎩⎨⎧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组成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二氧化碳表示该物质宏观:: ⎩⎨⎧构成的一个碳原子和两个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构成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微观:: 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的意义(以Fe 为例):⎩⎨⎧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素组成表示该物质是由什么元铁表示该物质宏观:: 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一个铁原子。

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一个铁原子。

考点8.元素的化合价(1)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注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化合价和离子电荷的正负与数值相同。

⎪⎩⎪⎨⎧。

,,,不能省略值化合价先写正负后写数省略不写正负离子电荷先写数值后写书写顺序正上方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号的右上角离子的电荷写在元素符位置不同点”1“;”1“::根的化合价:-1价:OH -、NO 3-、ClO 3-、MnO 4--2价:SO 42-、CO 32-、MnO 42-、SO 32-、+1价:NH 4+(4)化合价的应用:①根据化合价求化合物的化学式:正价左、负价右;标化合价;求原子个数: ②根据化学式确定元素或根的化合价。

考点9.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1)概念: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2)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①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②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③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题精解例一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茅台酒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B .二氧化碳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 分子构成不同C .0℃时水结成冰,而海水在-1.9℃才会结冰 海水中溶解的盐,使其凝固点降低D .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例二。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C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例三.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NaClB .CaOC .NaOHD .H 2SO 4例四.“益达”口香糖中的木糖醇(化学式为C 5H 12O 5)是一种新型甜味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木糖醇中C 、H 、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12∶5B .一个木糖醇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C .木糖醇属于化合物D .木糖醇是由多个原子构成的物质例五 最近,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新型氧分子——O 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 4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l 个O 4分子中含2 个O 2分子C.02和0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D.02和O 4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例题六 关于Na 2O 、MnO 2、O 2、H 2O 2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含有两个氧原子B 都含有一个氧分子C 都含有氧元素D 都具有相同的性质例题七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H 2O ——1个水分子B.Na +1——1个钠离子C.3Fe 3+ ——3个铁原子D.2H ——2个氢元素例题八 下图是工业上制备H 2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共涉及_______种分子。

(2)该反应是否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 化合反应。

(3)该微观示意图中不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种。

例题九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1:1:1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都发生了改变D.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例题十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B .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C .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5D .锰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5例十一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例题十二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例题十三 是某元素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 .该粒子是阴离子B .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C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去电子D .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例题十四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OB .ZnC .N 2D .CO例题十五 对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分析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 .①和②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③是金属元素的离子 D .②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例题十六(1)属于阳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 ;(2)属于原子的是 ;(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4)写出A 、B 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例题十七 有一种氮的氧化物中,氮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则该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B .+3C .+4D .+5例十八.A 、B 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化合物中两元素质量比为21:8,则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 .A 3B 4 B .A 2B 3C .A 3B 2D .AB例题十九 已知一个SO 2分子的质量为n kg ,一个SO 3分子的质量为m kg ,若以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标准,则S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32n /m -nB .32n /3n -2mC .32m /3n -2mD .16n /3m -2n 例题二十 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 .FeOB .Fe 2O 3C .Fe 3O 4D .FeS例题二十一 在NH 4NO 3、N 2、NO 2、NO 这四种物质中,N 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共有 ( )A .3种B .4种C .5种D .6种例题二十二 由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4 g ,经测定其中含氧元素1.8g ,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 )A .CaOB .Fe 2O 3C .Al 2O 3D .CuO例题二十二 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是( )A .NH 3 NO HNO 3B .N 2O 5 N 2O 4 NO 2C .HNO 3 NO 2 NH 3D .NO NO 2 N 2O 3③ ② ④ ①例题二十三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叙述不正确是( )A.Cu2+的“2”表示铜的化合价是+2 B.2O2的前面的“2”表示氧分子的个数是2 C.C2H5OH中的“2”表示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是2D.2O中的“2”表示氧原子的个数是2例题二十四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含义不正确的是()A.2H——两个氢原子B.SO2——二氧化硫中含有两个氧原子B.Ba+2------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D.2CO——两个一氧化碳分子例题二十五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2NH4+两个铵根离子B.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C.Mg2+: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2D..CuO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例题二十六将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食用会使人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