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基层材料基本性能分析

合集下载

路面级配碎石基层设计方法探讨

路面级配碎石基层设计方法探讨

全系数 []岩土工程学报 , 0 , ()33 36 J. 2 22 3 :4 - 4 . 0 4
[ ] i k we 0 H m h s C, e iRW . s c t d o 2 Z ni i C, u pe n L ws e e z o A s i e a nn— o ad n
ascae vso so itd ic — patct a d pat i i si me h is ls i i y n l it s cy n ol ca c. n
An An l sst f cso tp o S a i t fC t n lp ay i o E f t fSe st tbl y o ut g So e e i i
Ab ta t T e b s h oy o te gh rd cin a ayi to tbly o ut g s p sit d c d sr c h ai te r fs n t e u t n ls meh d t s it fc tn l ei nr u e . c r o s o a i i o o
也可作为较薄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中问层。 级配碎石作为基层时主要承受 由上部沥青层传 来的车辆荷载 的垂向力 , 并扩散到下面的底基层中,
起到 扩散路 面荷载 、 减小路 面变 形 、 防止 和减缓路 面
病害的出现等作用 , 以有效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 可 命 。为此 , 该结构层应均匀 , 具有高密度 、 高强度、 良 好的透水性及 良好的抗永久变形性能。
w ih bighg ets bl oc tn lp ed tr n d h i p p r a rvd d rfrn e eino ut g hc r ih s t it t ut gs ea eemie .T s a e sp o ie ee c st d sg fc tn n a i y i o y h e o i

基于振动压实法的级配碎石性能试验研究

基于振动压实法的级配碎石性能试验研究
表3 最 大 干密 度和 最 佳 含 水 量 试 验 结 果
砂 岩 石灰 岩
粗 型 级 配 细 型级 配 粗 型 级 配 细 型 级 配
振 动 击 实 振 动 击 实 振 动 击 实 振 动 击 实
法 法 法 法 法 法 法 法
最 佳 含 水 量
f %)


粒含 量和 级 配对 混 合 料 压 实 性 能有 较 大影 响 。
关 键 词 :道路 工程 ;振 动 压 实 ;级 配碎 石 ;性 能
中图 分 类 号 :U 1 44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 7 6 2 1 )2- 3 一 3 02 4 8 (0 1 1- 0 9- . 0 0
D :1 . 6 /i n10 - 7 62 1.2 1 oI 03 9 .s.0 24 8 . 11. 3 8 js - 0 0
S u y o r o m a c fGr d d Br k n S o e Ba e n t d fPe f r n e o a e o e t n s d o
t 00 8 . O. 21
35 .
53 .
作 用 。使 被压 实材 料 的颗粒 在振 动 冲击作 用下 , 由 初 始 的静 止状 态过 渡到 运动 状态 ,被 压材 料之 间的
6 . 4 _ 07 l3
摩 擦 力也 由初 始 的静摩 擦 状 态过 渡 到 动摩 擦 状 态 , 颗 粒 间的 内摩擦 阻力 减小 ,被压 材料 可 以达到 更好 的填充 状态 和密 实效果 。 由表3 知 ,振 动 法确 定 的混合 料 最 佳含 水 量 可 偏 小 .为 重 型 击 实 试 验 的09 ~ .5 。这 是 因为 .0 09 倍 重 型击实 试验 由于其 击 实功 和击 实方式 的限制 ,混 合料 在逐 渐 密实过 程 中 ,需要 较 多 的水 分充 当润 滑 剂 ,最终 确定 的最佳 含 水量较 大 。而振 动压 实试 验 在振 动过 程 中 ,集料 间的摩擦 力 由静摩 擦力 转变 为 动摩擦力 ,颗粒间的 内摩擦 阻力减小 ,压实过程 中不 需要过多 的水分做润滑剂 ,所 以最佳 含水量 也较小 。 由表 3 图2 和 可知 ,与 重型 击 实试 验 结 果相 比 , 振 动压 实 的干 密度 与 含 水量 关 系 曲 线 的峰 尖较 窄 ,

级配碎石配合比.

级配碎石配合比.

级配碎石配合比.级配碎石,顾名思义,是指在建筑、路基等工程中所应用的一种石材。

这种碎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是在工程中常常使用的原材料之一。

在使用级配碎石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来运用,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本文将对级配碎石配合比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一、级配碎石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级配碎石,是指经过一定的等级分选后,分别分布在不同粒径级别的碎石。

这种碎石的特点是,其粒径分布合理,能够满足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2. 分类按照碎石的粒径,可以将级配碎石分为以下几类:1)大型块状碎石:其直径较大,一般在50毫米以上。

2)中型砾石:直径在20毫米到50毫米之间。

4)砂砾石:其粒径为5毫米以下。

级配碎石配合比,简称配合比,是指在调配混凝土等工程中所采用的不同级配碎石的种类和粒径的比重。

配合比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施工工艺等方面。

目前,常用的级配碎石配合比主要有以下几种:1)绝对密实配合比:该配合比是指在保证混凝土所含水分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最使罐内空间最大的级配碎石配合比。

绝对密实配合比适用于粘土质和含细砂的混凝土。

2)最经济配合比:该配合比是指在满足混凝土工程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最合理的级配碎石配合比,以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3)最便于施工的配合比:该配合比是指在施工时具有良好的混凝土流动性,能够维持一定时间,在混凝土加工成型后,能够得到较强的凝固和支撑力。

级配碎石配合比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工程的性质、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

1. 施工条件在山区和远离城市的地方,碎石一般不太容易获得。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能够容易获得的级配碎石进行施工。

2. 工程要求混凝土工程的性能要求主要包括强度、易性、耐久性等。

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级配碎石配合比可以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需求。

3. 填充层数在填充较深的地方施工时,需要选取逐渐变为粗的级配碎石以保证填充坚实,防止地层发生塌陷。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30)的性能分析与研究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30)的性能分析与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30)的性能分析与研究
姓名:谢晓刚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道路与铁道工程
指导教师:朱梦良
20070301
4#6#2#
图4.2380s振动压实法与l12次大马歇尔法
模数对比
结果分析:
从密度方面来看,错、蒯和硝振动压实法与马歇尔击实法所得试件密度比值分别为:1.0056、1.ool6和1.002,这说明振动压实80秒与双面击实112次密度非常接近。

但究其原理相差很大,击实是靠一种野蛮的冲击力强迫集料颗粒向下移动,在这种成型方式下,大粒径集料很容易被击碎,而后在一次次的冲击力作用下填在空隙里,从而达到密实;而振动成型的密实则是,振动作用使被振压材料的内部摩擦阻力急剧减小,剪切强度降低,抗压阻力变得很小,材料在重力作用下易于压实。

因此振动成型时,除表面有很少粗集料被击碎的现象,一般没有集料被击碎的现象。

因此说击实所达到的较大的密实度是以击碎大颗粒集料、改变原有级配为代价的嘲。

如当击实112次成型完毕,揭去垫在试件两面的圆纸后,掉渣现象比较严重,如图4.24所示。

图4.24击实试件集料破碎情况
由图4.18看出,振动压实80s试件比双面击实112次马歇尔试件空隙率小一些,除硝的空隙率大于6%,其他两种级配均在3哆铺%之间。

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空隙率。

道路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分析

道路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分析

道路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分析作者:郭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车辆的增多,造成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了对道路交通建设的质量管理,交通运输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道路建设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交通建设的发展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技术应用日趋广泛,并且使道路建设整体性能有很大提升。

关键词:道路建设;水泥稳定碎石;特点;施工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水泥稳定碎石应用于道路建设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在道路的耐久性、稳定性、抗压抗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进行探讨,希望对提高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质量有所帮助。

一、工程概况宿迁市湖滨新城环湖大道改造工程,在老路基础进行拓宽。

老路采用铣刨2cm后罩面的处理方式,罩面结构为6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型+粘层+现状车行道铣刨;新建沥青路面结构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型)+粘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型)+0.5cm下封层+透层+32cm水泥稳定碎石+20cm石灰土(含灰12%),总厚度62.5cm。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概述水泥稳定碎石是低标号碾压混凝土,主要是由石子、石粉、石屑、水泥、水拌和碾压而成,广泛应用与公路的基层施工,是公路由刚性向沥青柔性过渡的半柔性、半刚性材料。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材料和质量是影响公路使用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因素。

基层质量直接影响公路的早期破坏,所以为了提高公路的修筑质量,基层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1、强度和刚度。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合适的刚度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必须具备的性能。

因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要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要确保在荷载作用下,基层不会产生严重的变形或者疲劳弯拉破坏。

2、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该必须具有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

路表水会渗入到路面结构中,地下水也会进入路面结构层,冰冻地区,路基上层及路面底基层都会处在过湿或者潮湿的状态。

级配碎石基层在公路柔性路面中的应用

级配碎石基层在公路柔性路面中的应用

[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l f e x i b l e b a s e a s p h a l t p a v e m e n t ,t h i s p a p e r e x -
p o un d s t h e r o a d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t he g r a d e d g r a v e l b a s e,wh i c h me a ns t h e a n t i — i f s s i o n p e r f o r ma n c e,r u t r e ・ s i s t a n c e a nd d r a i n a g e a b i l i t y. Ba s e d o n t h e e x pe r i me n t s,t h e b a s i c p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ma t e r i a l s i n t he g r a — d e d g r a v e l b a s e wa s a n a l y z e d,a n d t he de s i g n o f t h e g r a d i n g c o mp o ne n t s,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 we r e a l s o s t u di e d. Th e b e s t wa y t o i mp r o v e t h e i n t e n s i t y o f t h e g r a de d g r a v e l b a s e a n d t h e s t r uc t u r e s t a b i l i t y i s t o ma k e t h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d e x o f t h e ma t e r i a l s s t r i c t l y, d e s i g n t h e g r a d i n g c o mp o n e n t s s c i e n t i i f c a l l y, 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t he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1 .T he p r a c t i c e r e s u l t s a l s o s ho we d t h a t t he g r a d e d g r a v e l b a s e s h a r e d g o o d l o a d c a p a c i t y,a n d i t i s a s u i t e d k i n d o f p a v e me n t s t r u c t u r e f o r h e a v y t r a f ic f . ・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163 2020年12月中国建材科技第29卷 第6期 0 序言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和整体性,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建设及养护项目[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以一定级配范围的碎石为骨料,合理比例的水泥及浆体进行填充,经过摊铺碾压形成整体。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强度主要来自骨料之间的嵌挤和水泥浆体的胶凝作用,因此组成原材料(主要是水泥、集料)和配合比对混合料性能有很大影响,也必然影响施工质量和道路品质[2]。

国内外关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开展了广泛的试验研究,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调整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强度标准,增加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集料的分档要求,改进了无机结合料稳定级配碎石的级配设计方法,进一步规范了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过程及性能测试。

因此,本文结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开展试验研究。

1 试验用原材料1.1 水泥水泥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关键组成材料,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对混合料性能有重要影响。

水泥细度、颗粒级配形状与水泥活性的发挥和混合料的性能有密切联系。

水泥越细,水泥水化反应越快,凝结时间越短,混合料强度增长越快,但是半刚性底基层将会产生大量的收缩裂缝和应力裂缝,不利于整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合料强度随之增大,但是相应工程成本也增加,同时出现裂缝的风险也越大。

规范要求采用强度等级为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 ,终凝时间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Study on mix proportion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cement stabilized macadam subbase曹西宁(甘肃省公航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依据新颁发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选取32.5硅酸盐水泥、石灰岩集料,合理确定各档集料比例及混合料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允许延迟时间试验,测试结果满足规范要求,同时绘制了水泥用量标准曲线,用于施工过程中水泥用量的检测与控制。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是道路工程中最为常见的路面结构之一,它具有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较好的特点,大大提高了道路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还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裂缝问题。

一、裂缝成因分析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它所处的环境和承载能力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内部应力的变异,最终导致了裂缝的发生。

更具体地说,以下是裂缝产生的一些重要原因:1. 基层质量不合格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对其使用寿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基层施工质量不合格,就会导致基层内部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坍塌、起翘、空洞等,这些问题会加重基层的变形和应力,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

2. 大温差及其他气候因素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使用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尤其是在一些气候条件不好的地区,例如高寒地区和多雨地区,它很容易受到大温差、高温、低温和雨雪的影响而产生裂缝。

3. 车辆荷载和频次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一般都是用来承受车辆荷载的,因此,高频率和过重的车辆荷载都会对基层的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长期的车辆荷载下,基层会逐渐出现变形,并且会加重基层内部的应力,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裂缝防治措施了解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裂缝的成因,我们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采取合理的施工质量为了避免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施工质量标准,例如要确保基层的材料质量合格、压实度符合标准等。

2. 采取适当的调整及防御策略在高寒地区和多雨地区的道路上,我们应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来避免大温差和雨雪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影响,例如可以在基层表面进行涂层加固,以防止雨水渗透导致基层内部结构的破坏。

3. 加强养护工作对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加强养护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及时清理道路,修补裂缝,进行灰尘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延长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使用寿命及防止裂缝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配碎石基层材料基本性能分析陈燕贺(三明市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三明365000)摘要作为柔性基层材料之一的级配碎石,其材料的物理性能和颗粒级配等都对级配碎石的基本性能产生很大影响,本文结合现场试验分析了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的基本性能,从而对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级配碎石基本性能分析1引言级配碎石作为一种柔性材料,以其非线性特点和良好的排水性能被应用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中,减少或延缓反射裂缝,改善路面结构排水性能[1],但其强度、模量较一般稳定基层差。

从结构强度形成上看,碎石基层强度主要来源于碎石颗粒本身的强度以及碎石颗粒之间的嵌挤力。

因此,对级配碎石基层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在于通过取得高质量的碎石,获得高密度的良好级配以及良好的施工压实手段来提高级配碎石的强度和稳定性,以降低行车作用下的永久变形。

使用中的粒状材料其性能较复杂。

它是由许多相关的因素控制的。

(1)粗颗粒的内在特性例如:硬度,表面摩擦力和污染程度;它们通常与获得材料的原材料的地质特性、矿物学性质和岩类学性质有关。

(2)生产的集料特性,例如:颗粒形状和大小,大小分布,细料含量,细料塑性等等,它们主要与将原材料生产成适合道路施工材料的生产控制方法有关。

(3)压实层的特性,例如:密度、含水量和颗粒的分布;它们与施工或者压实方法有关。

(4)边界条件,例如湿度范围,施加在边界的应力和变形。

它们与外部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确定了道路短期和长期的特性。

下面就各种相关的因素对级配碎石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介绍。

2粒状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2.1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压强度主要被定义为材料在被施加应力但未达到剪切破坏时的弹性变化。

影响粒状材料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1)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粒状材料的强度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特别是具有相同数量的细料和相似的级配曲线时。

对于给定的限制范围,较大的粒径能够提供较大的强度,这主要由于颗粒之间的接触比较少。

当荷载通过粗颗粒传递时,颗粒之间的接触点少,整体变形小因此有较大的强度。

(2)颗粒的粗糙程度及形状:颗粒粗糙程度及形状对强度的影响并不十分明确。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粗糙的颗粒表面将会产生较大的强度,并且轧制的有棱角的以及破碎面多的颗粒与未轧制的棱角光滑的颗粒相比能够提供更高的刚度以及较好的荷载分布特性。

然而,一些研究人员却认为轧制的砾石要比轧制的石灰岩要好。

(3)细料含量及其细料的塑性:具有粘性和塑性的细料对吸力有影响,因此可以假设抗压强度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当吸力为粘结颗粒的主要应力时(例如在没有限制或者低围压的状况下以及/或者干燥的情况下)。

在这一情况下,较高细料含量和较高粘性的细料将会导致较高的吸力,因此,有较高的强度。

然而,当相对于周围应力,吸力很小的时候(例如在浸润的情况下),较高的细料含量和较高粘度的细料会由于上述的颗粒大小以及润滑的作用导致强度减小。

(4)密度及其含水量:压实层的特性(例如密度,含水量和颗粒的排列方向)对材料的强度影响很大。

当密度增加的时候,材料的刚度也在增加。

在湿润程度较高的时候,如果排水以及渗透能力较差,则抗压强度也会降低。

道路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扩散从路面传来的应力和应变并将其传至下面路层,同时保证下面的各层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形。

2.2剪切强度粒状材料的剪切强度可以被定义为材料抵抗剪切应力的能力。

影响剪切强度的因素有:(1)颗粒形状和表面纹理(摩擦和粗糙程度):在固定的孔隙度下,颗粒的形状以及表面纹理将会影响无粘结材料的剪切强度。

通常认为具有棱角和表面粗糙的轧制岩石抗剪切性能较好,相比较而言,棱角光滑以及光滑表面的河砂则性能较差。

(2)细料的百分含量以及细料的塑性:通常细料含量过多将阻止大颗粒之间的嵌锁,而细料含量过少则会减小密度。

当细料含量在8%和12%之间的时候,材料比较稳定。

细料塑性含量大则会降低材料的剪切强度。

当细料含量比较少(小于8%)时,则细料的塑性对于材料的剪切强度影响不大。

然而,当细料含量大的时候,细料塑性变大时就会减小材料的剪切强度。

(3)颗粒大小或者级配:通常认为材料在最大密度时具有最大的稳定性以及强度。

(4)密度和含水量:随密度的增加以及含水量的减小,材料的剪切强度增加。

含水量的少量增加会微小的减少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但同时也会增加颗粒之间的毛细吸引力。

然而,浸润的程度较高会产生较高的孔隙压力(或者是较低的有效应力),这样就会导致较低的剪切强度。

因此在施工时应控制目标密度以及含水量。

2.3永久变形永久变形是指压实材料的体积在施加一段时间应力后卸载,产生的不可恢复的变形。

影响的因素有:(1)颗粒形状: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当不同的材料压实成相同的密度,具有棱角的材料与棱角光滑的材料相比永久变形要小。

(2)级配:对于给定的压实功,具有最佳级配指数的级配所产生的永久变形较小。

(3)细料含量:当细料的含量超过一界限值(8%~12%,依材料而定),永久变形将会增加。

在弹性区域(应力远低于剪切强度)细料含量对永久变形的影响不大,但在破坏区域附近则影响很大。

这说明细料含量过大会阻止大粒径颗粒之间的嵌锁。

(4)密度和含水量:随着密度的增加,永久变形显著的减小。

在低含水量的情况下永久变形相对比较小。

2.4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即为材料抵抗磨耗和风化的能力,它与材料在重复荷载和长期风化下性能的变化有关。

增强材料的耐久性可确保材料不会被显著的破坏,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受改变,并在道路的施工和使用时期内控制出现细料增加和塑性增加的情况。

体积稳定性是指压实土壤的体积由于含水量的改变而变化的性能。

这主要由于季节含水量的变化引起的。

含水量的变形通常会导致收缩或者膨胀,进而引起相邻层次的破坏,因此应加以控制。

细料的含量和质量是影响体积稳定性最主要的因素。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集料的内在性质和不同生产工艺产生的特性,材料形成的级配以及压实的特性是影响级配碎石层基本性能的主要因素。

因此为了得到性能良好的级配碎石层,应对上述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严格的标准进行控制。

3材料的物理技术指标对于集料的内在性质和生产工艺的控制通常使用材料的物理技术指标进行评定。

评定材料物理性质的标准一般有:(1)原材料质量(颗粒强度,硬度和耐久性),例如洛杉矶磨耗值,华盛顿分解值,10%细料值,不佳石料含量(US)以及不佳边角料含量(TOT)。

(2)颗粒大小和形状,例如针片度指数(FI)。

(3)细料性能,例如液限(LL),线性收缩(LS),塑性指数(PI),吸水量(WA)。

对于我国的控制指标可参照国外的控制指标以及国内的试验条件确定。

3.1材料类型的选取级配碎石包括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和级配碎石。

作为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的中间层,由于受较大的应力作用,应采用高质量的轧制级配碎石。

不同的材料类型其性能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爱尔兰根据30年无粘结材料使用经验表明,石灰岩是所有作为级配碎石材料中最好的。

其主要原因为:石灰岩容易轧制成四方形形状,容易达到级配要求,同时其细颗粒中碳酸盐含量较高,在拌和中和水一起对粗集料起到胶结料的作用。

而对于粗砂岩、变质岩等材料,由于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多,在施工中容易离析,并难以压实成密实状态,在行车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瞬时变形[2],因此建议施工时采用轧制的石灰岩作为级配碎石层的材料。

3.2材料强度美国AASHTO M147-65(1995)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规范对强度的评定通常采用洛杉矶磨耗值,一般规定磨耗值不应超过50。

我国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的级配碎石集料压碎值<26%。

因此本课题采用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压碎值试验(T0316-2000)评定集料的性能。

3.3集料形状、构造富于棱角及表面纹理丰富的轧制碎石,在相同级配及密实度下通常比光滑表面的圆颗粒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因而应采用轧制集料。

通常国外的规范,例如加拿大采用4.75mm筛以上破裂面作为控制指标,并要求不超过50%。

我国则规定针片状集料含量应不超过20%。

本课题采用沥青路面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T0312-2000)测定集料。

3.4液限、塑限指数级配碎石中<0.5mm含量及其塑性指数应严格限制,AASHTO及ASTM均规定其液限应<25%,塑性指数<4%~6%。

我国规范JTJ034-2000规定液限<28%,塑性指数<6%。

当材料的塑性较高的时候,应限制其细料的含量。

通过国内外控制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规范控制试验虽然简单,但也能很好的反映材料的基本性能。

4级配碎石级配选择级配是影响级配碎石强度与刚度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密度使级配碎石获得高的CBR 值、回弹模量及抗永久变形能力。

当材料具有较大密度,并有较好透水性的级配,即是我们所寻求的最佳级配。

国内有关级配以下两种:连续级配的设计方法以及参考体积设计法设计沥青混合料但由于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仅根据这些理论并不能设计出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到所需的级配。

通常认为影响级配的因素主要有最大粒径,公称粒径及集料中0.075mm含量等。

何兆益[3]通过对各种室内成型试件的CBR测试试验表明,最大粒径越大,集料中起骨架作用的粗集料相对较多,从获得级配碎石最大CBR值来看,最大粒径以37.5 mm为最佳;而最大粒径为50 mm可以获得最大干密度,37.5 mm次之,31.5 mm最小。

国外一般认为,良好施工、较大粒径的级配碎石作为基层,可以显著提高路面的强度,路面弯沉较小且在服务期间变化不大,从而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并降低了车辙深度。

但最大粒径越大,在运输、摊铺过程中的粗细颗粒离析会成为主要问题,一旦施工中发生离析,其性能会大大降低。

采用较大的粒径时,也不容易机械整平,而且用于拌和及整平的设备容易磨损。

林有贵和罗竞[4]对工程实践研究表明最大粒径为37.5mm的级配碎石施工中离析较大,而31.5mm的不易离析,质量均匀,并建议级配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1.5mm。

因此级配碎石最大粒径的确定,应该综合考虑最大粒径对级配碎石性能的影响以及具体的气候条件,并确保施工中不离析。

一般建议最大粒径取31.5 mm或者26.5 mm。

袁峻[5]等通过室内试验发现,0.075mm粒径碎石的含量对于CBR值也具有驼峰曲线,在某一含量处达到最大值。

随着0.075 mm筛通过率增加,集料的强度增加,当达到某一含量后则强度又会随着0.075 mm筛通过率增加而迅速降低,同样在最佳值的左侧即0.075 mm 筛通过率较低的一侧,随着其通过率的降低,强度降低较大,而在最佳值右侧随着通过率的增加,抗剪强度降低缓慢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