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用菌培养基质碳氮比

合集下载

连碳氮比都不知道,还说什么科学施肥

连碳氮比都不知道,还说什么科学施肥

连碳氮比都不知道,还说什么科学施肥点击右上角【关注】,掌握更多种植技术,实现丰产丰收!我们经常说要科学施肥,但是很多人对此是一知半解。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碳氮比。

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

一般用于衡量碳元素与氮元素的关系。

施用碳氮比高的肥料,会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施用碳氮比低的肥料,会促进茎叶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常见发酵原料的碳氮比成分碳%氮%C/N干稻草420.6367/1玉米杆400.7553/1玉米粉46.70.4897.3/1牛粪38.61.7821.7/1猪粪25212.6/1杂木屑49.180.1491.8/1鸡粪30310/1豆饼45.46.716.76/1菜籽饼45.24.69.8/1比如我在生产实践中用菜籽饼(油枯,碳氮比约为9.8/1),如果单独发酵单独使用,能明显促使地上部分枝叶生长,如果把菜籽饼与玉米粉(碳氮比约为97.3/1)按10比1的比例混合发酵后使用,则能促进根系生长。

碳氮比大的有机物分解矿化较困难或速度慢。

原因是当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同化5分碳时约需要同化1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细胞体,因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约是5:1,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份碳时需要消耗4份有机碳来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1份氮时需要消耗利用25份有机碳。

也就是说,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正当分解的碳氮比为25:1,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腐熟有机肥时,要按各原料的碳氮比值混合后达到20到30比1,这样有助于微生物发酵分解。

如果碳氮比过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有的有效态氮素,所以在施用碳氮比大的有机肥(如稻草)或用碳氮比大的材料作堆沤肥时,都应该补充含氮多的肥料以调节碳氮比;如果碳氮比过小时(比如菜籽饼)作堆沤肥时,就应该该补充碳氮比高(如玉米杆)的原料以调节碳氮比。

但实际生产中,每个果园的土壤条件不一样,施肥情况不一样,所以如果严格按照理论做,并不一定适合具体的果园的实际情况,所以建议实践中在树势差的果园用有机肥,应适当调低碳氮比,在树势好的果园适当调高碳氮比。

培养料碳氮比与猪肚菇蛋白质营养水平的关系

培养料碳氮比与猪肚菇蛋白质营养水平的关系

培养料碳氮比与猪肚菇蛋白质营养水平的关系摘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对不同碳氮比培养料栽培的猪肚菇第二潮子实体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结果表明,子实体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培养料Ⅲ(碳氮比为35∶1)的最高,之后依次为培养料Ⅳ、Ⅱ、Ⅰ、Ⅴ、Ⅶ和Ⅵ;而蛋白质营养综合评价结果则以培养料Ⅰ(碳氮比为25∶1)的最高,其次为培养料Ⅲ,再次为培养料Ⅱ、Ⅴ、Ⅶ、Ⅵ和Ⅳ。

关键词;猪肚菇;碳氮比;蛋白质;营养评价猪肚菇[Panus giganteus (Berk.) Corner],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革耳属(Panus)[1,2]。

据《西藏经济真菌》报道,猪肚菇子实体是一种食、药兼用菌,具有抗癌作用[3]。

猪肚菇子实体口感清香脆嫩、营养丰富,是良好的菌类蛋白源,其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3%,尤其是第一限制氨基酸(蛋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蘑菇、平菇、香菇、草菇等食用菌[4]。

由于其生长条件粗放,耐高温,适用原料广泛,生物学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其鲜品耐贮藏,所以是一种理想的夏秋季栽培珍稀食用菌品种。

培养料的碳氮比(C∶N)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因素[5],因此必须利用适宜碳氮比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

目前,有关猪肚菇生长适宜碳氮比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对使用不同碳氮比的羽叶决明牧草木屑复合培养料栽培的第二潮猪肚菇子实体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探索培养料的碳氮比对猪肚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为全面评价牧草代木栽培猪肚菇的最优碳氮比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猪肚菇9号(Panus giganteus)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开发应用研究中心提供。

1.2栽培试验基础培养料(碳氮比为49.11):羽叶决明牧草39%,木屑58.5%,硫酸钙1%,石灰1%,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2%。

怎样调节平菇生长中的碳氮比?

怎样调节平菇生长中的碳氮比?

怎样调节平菇生长中的碳氮比?
碳素是平菇的重要营养源。

它不仅是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

而在实际栽培中,以玉米芯、木屑、稻草和棉籽壳等作为培养料,供给平菇生长所需要的碳源。

氮素是平菇的重要营养源。

一般利用各种天然的含氮化合物,如玉米面、高粱粉、麸皮和米糠等来作为氮素营养来源。

一般平菇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C/N)以20:1为好,而生殖阶段碳氮比以40:1为好。

平菇生长发充过程中对培养料的碳氮以30-40∶1最为适宜。

而稻草所含碳源十分丰富,含氮量较少,其碳氮比一般多在70∶1左右,因此在稻草栽培平菇时,必须补充部分氮源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最好的方法是用玉米、小麦、谷类等原料混合配比,达到适宜平菇生长的碳氮比。

当然,过量的营养添加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对菌丝生长有害,严重时会使菌丝萎缩死亡。

所以添加培养料的时候要核算整个培养料碳氮比。

生料栽培时,不宜添加过多有机氮和糖类物质,以免杂菌感染,造成栽培失败。

熟料栽培时,可因地制宜利用各种资源,添加天然的含氮化合物,如麸皮、米糠、花生粉和黄豆粉等,以增加培养料的养分,提高平菇产量。

- 1 -。

碳氮比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

碳氮比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

碳氮比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
碳氮比(C/N ratio)在食用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碳元素是
生物体的主要构成成分,氮元素则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组成成分。

因此,在菌丝体生长和菌丝体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碳源和氮源的供应比例对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碳氮比的高低直接影响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速度和菌丝体的产量。

如果碳氮比过高,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碳源,导致氮源相对不足,进而限制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另一方面,如果碳氮比过低,菌丝体会面临氮源的过剩,过多的氮源可能会被转化为氨气排放,导致能量的浪费。

因此,适当调节碳氮比能够提高菌丝体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中,通常会采用含有丰富碳源的底物,如木屑、米糠等,作为基础碳源。

而氮源则多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物质,如豆饼粉、大豆粉等。

通过调节碳源和氮源的比例,可以控制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此外,碳氮比对食用菌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适宜的碳氮比可以影响食用菌的味道、香气和口感等品质特征。

过高或过低的碳氮比可能导致食用菌的品质下降。

总之,碳氮比在食用菌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合理调节碳氮比能够提高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也对食用菌的品质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和调节碳源和氮源的比例非常重要。

碳氮比计算

碳氮比计算

食用菌培养料碳氮比的速算方法碳氮比(C/N)是指食用菌培养料中碳源和氮源适当浓度的比值。

一般在食用菌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碳氮比以30~40∶1为佳。

食用菌的种类及培养材料不同,对碳氮比的要求也不同。

如蘑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堆制原料时的碳氮比为33∶1,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期的最适碳氮比为17∶1。

若碳氮比值过大,食用菌不出菇,或虽能出菇,却往往在成熟前停止发育。

因此,碳氮比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仍以蘑菇堆料为例,配制碳氮比为33∶1的培养料1 000公斤(其中稻草400公斤、干牛粪600公斤),需补充氮量即补充尿素或硫酸铵多少公斤?速算公式:需补充氮量=(主材料总碳量÷碳氮比-主材料总氮量)÷补充物质含氮量经查得(已知):稻草含碳量45.58%、含氮量0.63%,干牛粪含碳量39.75%、含氮量1.27%,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氮量21%。

速算方法:(1)设需补充尿素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46%≈5.7(公斤)(2)设需补充硫酸铵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21%≈12.4(公斤)经计算,需补充尿素5.7公斤或补充硫酸铵12.4公斤;也可混合补充尿素和硫酸铵各50%。

碳氮比是植物生理里的名词,一般用于衡量碳元素与氮元素。

施用碳氮比高的肥料,会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施用碳氮比低的肥料,会促进茎叶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碳氮比是指食用菌原料配制时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总量之比。

一般用“C/N”表示。

如蘑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30-33:1,香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64:1。

蜜环菌培养中最佳碳氮比的研究

蜜环菌培养中最佳碳氮比的研究

蜜环菌培养中最佳碳氮比的研究作者:施汉钰,崔巍,郑焕春来源:《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施汉钰崔巍郑焕春(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所,牡丹江157010)摘要:从培养基的碳氮比入手,对蜜环菌菌索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蜜环菌培养基的最佳碳氮比为35∶1,最佳培养料配方为:蔗糖1%、豆粉2%、麦麸20%、杂木屑75%、石膏2%。

关键词:蜜环菌;碳氮比;培养基中图分类号: S 324,S 646.1 文献标识码: A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属伞菌科、蜜环菌属,是很多森林食药用菌的营养来源和传导者。

蜜环菌的根状菌索[ 1 ]是在地下生长,并形成范围很大的网络,以便从朽木或活树的根上寻找、输送营养[ 1-3 ]。

研究发现,蜜环菌菌索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能够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或生长后期发生适应性变态,具体表现为:菌索由白变黑,角质化,进入休眠状态;一旦发生这种变化,菌索的传导性能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从而抑制蜜环菌的生长,这一特性也给蜜环菌的培养带来了困难[ 4 ]。

本研究从培养基的碳氮比这一培养条件入手,通过对蜜环菌菌索变态效应进行判定,筛选出最佳蜜环菌培养基配方,计算出最佳培养基的碳氮比,以期为需要以蜜环菌作为营养源或传导者的食药用菌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1试验材料1.1试验菌种1.1.1子实体的采集2013年8月在牡丹江市距离海林9 km处的针阔混交林下采集新鲜的蜜环菌子实体,依据真菌分类资料鉴定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菌种的提取。

1.1.2菌种分离分离培养基选用PDA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L(煮汁)、葡萄糖20 g/L、琼脂条20 g/L、蛋白胨2 g/L、硫酸镁0.2 g/L、磷酸二氢钾2 g/L[ 5 ]。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蜜环菌的子实体切去菌柄的根部,在无菌工作台内用0.1%升汞水浸3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晾干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菌盖与菌柄2次,进行表面消毒[ 6 ]。

食用菌基本的知识

食用菌基本的知识

食用菌;-食用菌是指那些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

菌丝:在培养基上向各个方向呈辐射状延伸、分支的每一根细线,称为菌丝。

细胞管状,壁薄、透明,细胞内含有一个、两个或多个细胞核。

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外菌幕:包裹在整个菇蕾表面的膜状组织。

内菌幕:连接在菌盖边缘和菌柄之间间的膜状组织。

菌环:内菌幕破裂后残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物。

菌托:外菌幕破裂后残留在菌柄基部的杯状物。

碳氮比C/N):培养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总量的比值,是衡量培养基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宗结合:指由单一担抱子萌发出的菌丝,充分生长后即可形成子实体的交配类型,即自交可孕。

在食用菌中,同宗结合又因是否存在不亲和性因子分为初级同宗结合和次级同宗结合。

异宗结合:指每个担孢子仅一个细胞核,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单核菌丝体通常自身不能形成子实体,需要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丝体交配后才可形成子实体的交配类型。

菌种:并非食用菌真正的种子--孢子,而是在一定容器中以适当的培养料为基质培养获得的纯菌丝体。

一般是指双核菌丝体。

母种(一级种、试管种、斜面菌种):指由孢子、子实体组织、菇(耳)木或基质菌丝分离纯化,并在琼脂培养基上繁殖的菌丝体、芽孢及其培养基质。

原种(二级种):指由母种移植到木屑、棉壳、粪草、谷粒等固体(不包括琼脂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上繁殖获得的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栽培种(三级种、生产种):指由原种移植到木屑、棉壳、粪草、谷粒等固体(不包括琼脂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上繁殖获得的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

菌丝的类型: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基内菌丝,气生菌丝菌丝按横隔的有无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按细胞内核的个数划分:单核菌丝、双核菌丝、多核菌丝、二倍体菌丝按生长的空间划分:气生菌丝、基内菌丝菌丝的组织:组织体菌丝束,菌核,菌索,子座伞菌子实体的模式结构:菌盖表皮附属物,菌盖表, 菌肉,菌褶或菌孔,菌柄, 菌环与内菌幕, 菌托与外菌幕菌褶与菌柄关系:直生,弯生,离生,延生根据单个担孢子萌发生长的菌丝能否形成子实体分为:同宗结合和异宗结合两大类。

培养料碳氮比

培养料碳氮比

更多碳氮比相关的文章请点击搜索:碳氮比(百度站内收索)或碳氮比(谷歌站内收索)食用菌栽培中经常遇到一个基础性问题:“碳氮比”,下面就从其基础知识、计算方法方面作一介绍,仅供参考:碳氮比是指培养料配方中含碳量与含氮量的比例,培养基中碳、氮源浓度要有适当的比值,称为碳氮比。

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值一般以20:1为好(不同品种有差异,比如在营养生长阶即菌丝体培养期间,主要菇种的C/N比为:双孢蘑菇17:1,平菇、滑菇、草菇和黑木耳为20:1,金针菇20:1-25:1,猴头菌25:1,香菇25-30:1等);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碳氮比以30-40:1为宜(如滑菇、平菇以30-40:1为宜),碳氮比值过大,会抑制原基分化。

有部份发酵培养的品种如蘑菇,发酵前后、发菌阶段及出菇阶段碳氮比值也是先高后低:培养料堆制发酵前的碳氢比为33-35∶1、菌丝生长阶段堆肥的碳氮比为17-18∶1、子实体形成期碳氮比为14:1,这样蘑菇利用养分的效率最高,质量也最佳。

计算公式:需加入氮量=(主材料总碳量÷碳氮比-主材料总氮量)÷待加入物质含氮量例:双孢蘑菇堆料的碳氮比计算(已知:稻草400公斤、干牛粪600公斤计算要加入多少公斤尿素或硫酸铵):从下表查询得知:稻草含碳量45.58%、含氮量0.63%,干牛粪含碳量39.75%、含氮量1.27%,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氮量21%(尿素、硫酸铵含氮量从产品包装上获悉)。

计算方法:1、设需加入尿素X公斤,用计算公式得: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46%≈5.7(公斤)2、设需补充硫酸铵X公斤,用计算公式得: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21%≈12.4(公斤)经计算,需补充尿素5.7公斤或补充硫酸铵12.4公斤;如果想混合加入尿素和硫酸铵请按上述原理另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