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战略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战略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战略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战略心得体会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项关系教育全局的系统工程,正大步向我们走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评价,强烈地冲击着原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的确,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二十世纪的教育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日益先进,都真正意义上酝酿着教育领域内的全面革命。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由此,产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应当怎样应怎样认识?

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是新的人才观念,其次是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换,要对立大教育观念,成为教育过程的设计者,助学者,行为品质的示范者。只有改变以往家长式的教师角色将目光放远,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走上了树立暂新的教育理念,告别旧的教育观念的道路。

二、教师应当有更新自已知识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要求年轻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这一切都不是在书本上可以全部学到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教师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因此,我认为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将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

作为教师,无论是教什么专业,都需要提高人文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具备了二十一世纪教育观念上的第一步突破,如果教育者自身知识陈旧、落后,又怎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呢?

三、在树立全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操作技能。

本人认为掌握教育技术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更新的过程,这是作为新观念教师所必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正如文中所谈到的:“如果教师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体软件教材,他也只能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

因此,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将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紧密相结合。

总之,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乃至未来的教育中,都将占有重要地位,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观念,已经为广大教师开辟了一条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的大路,我们只有顺应时代要求,才能在未来有所收获。

(完整版)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夸美纽斯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2]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狠抓职业教育,抓出成效。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十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2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80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因此,我们的课程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和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因此,课程改革必须改变过去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传统过程和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封 闭式模式,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不断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内容。作为职业学校,必须在课程改革上下功夫,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 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坚持提高素质与掌握职业技能并重。 一、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忽视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的指向某个专业所达到的就业要求,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视了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程的编写注重文化课知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载体,使学生更好得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如何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缺乏应用性

打开我们的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尤其是职业基础课,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以至于使学生觉得进了职校要进行理论研究。于是,学生只有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理论和原理。考试结束后,能留下多少记忆的痕迹,恐怕是不能乐观的,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实际操作能知多少。 3.开发空间小 我们课程内容的编制系统而严密,条理而规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只能在规范中进行。尤其是专业技术课,更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某一个工具的使用,只能是一个动作,一个姿势。比如“某一个导游班的毕业生,带团到某一个旅游圣地,他在向游客介绍时就像背台词一样一字不差,不能增加不能减少,让游客们感到得是这个导游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教师在教学课堂的设计也缺乏预设的空间,没有施展才华的余地,学生无法在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 4.缺乏灵活多变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市场的需求本身就具有灵活性,不同的时期,市场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的调整,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也应该不断地变化、调整。比如:西宁市是一个物流城市,在这个大市场中就缺少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学校就应该根据这一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物流专业人才。

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 前言 学生发展 ............................................................................................ 立德树人 就业质量 职业发展 自主创业 计分卡 . 教育教学 ........................................................................................... 专业建设 产教融合 教师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 学校管理 . 政府责任 ........................................................................................... 政策落实 “行动计划”引领创新发展 质量保障 经费保证 . 国际合作 ........................................................................................... 国际影响 独特贡献 来华留学 合作发展 服务贡献 ............................................................................................ 服务贡献强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服务农业现代化 服务中国制造 服务现代服务业 . 面临挑战 ........................................................................................... 定力不足挑战内涵发展 投入不足挑战整体提升 环境质量挑战能力建设 管理能力挑战人才培养 附件:高职教育主要质量指标的地区分布 附件:指标名词解释 附件: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 后记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调研报告

如何加快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普及高中教育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双重任务。如何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围绕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百姓满意、特色鲜明的职教发展之路,是关系到我县教育发展格局的重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背景 2002年国务院下达《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2005年国务院再次下达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还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2008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二、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学校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学校建有比较规范的实验室、语音室和图书阅览室,建有40座位的学生微机室两座、教师电子备课室一座,学生教室全部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建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多功能餐厅,建有5000多平米的教学综合楼和2000多平米的学生公寓楼各一座。 职教中心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360人,其中外地学生241人,生源来自全盟十个旗县市。学校有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9人。学校开设农学、机电、建筑、化工、财会、旅游、美工、计算机等八门专业课,其中农学、机电、建筑为盟级重点骨干专业。 学校积极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学校先后被评为盟级“文明单位”、盟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盟级“重点职业中学”,是花园式学校。目前正在积极创建自治区重点职业中学。 三、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几年来,我县充分把握国家、自治区对中等职业教育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倾斜和扶持的有力机遇,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就业为目标,挖掘内部潜力,强化内部管理,在学生升学、校企联办、校外联合办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 (一)加大宣传力度,完成招生工作。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不感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职业教育的不理解。为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学校专门派人到县内外多所初中调查、了解、宣传,鼓励学生报考职教班、联办班,教师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学生成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于自己特长的专业。号召每名教职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每人至少招录一名线下学生。学校与联办学校联系,2007年邀请150多名学生与家长免费到北京电子工业技工学校、北京黄庄职业高中等地进行考察。每年的4月-7月,我们通过开展职教宣传月、交流会、校园艺术节等专人进行设点宣传,通过电视图文广告连续十天滚动播出招生简章。由于政策宣传深入人心,我县职业教育05年完成招生560人,06年完成招生580人,07年完成招生640人。连续三年招生突破500大关,在全盟率先实现并突破职普招生比例1:1的目标。 (二)加强联合办学,实现订单培养。我县职业教育在04年尝试与北京电子工业技工学校开展“2+1”模式联合办学。在总结两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我们又慎重选择了与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进行联合办学。2007年继续加大联合办学力度,与烟台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青岛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韩国大宇(烟台)造船厂开展联合办学。联办班学生在我县职教中心学习1-2年的文化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

心得体会:释放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红利(最新)

心得体会:释放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红利(最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职业教育提升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内容篇幅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功能定位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今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释放了多个红利。 置顶宏观政策层面,彰显新时代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 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根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就业优先政策,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并将职业教育与国计民生的“促进就业”摆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置顶”于宏观政策层面。 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既可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可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职业教育作为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途径,把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推动,既体现了重视职业教育的导向,也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要求,既是民生之本,更是立国之本。

扩招100万人,赋予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新发展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是助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丰富高等教育办学的主动诉求,也是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职业教育中的一个最突出的量化指标,就是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并在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补助标准,证书互通衔接、办学体制优化和财政投入方面给予多项政策保障。这既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享受高等教育的合理合法要求,更是优化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和规模结构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不仅是数量规模的扩大,更是生源对象结构的丰富。在过去,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以18—22周岁适龄人口为主,即主要是传统生源。但今后,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非传统应届生源比例将持续提高,因其教育背景、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调整变革。 高等职业教育不能盲目乐观于扩招带来的福利而停止优化自身内涵的努力。可以设想,扩招百万背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就业,师资配备,教学资源优化,专业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98 所,招收专科生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45.3%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学习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战略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战略心得体会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项关系教育全局的系统工程,正大步向我们走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评价,强烈地冲击着原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的确,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二十世纪的教育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日益先进,都真正意义上酝酿着教育领域内的全面革命。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由此,产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应当怎样应怎样认识? 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是新的人才观念,其次是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换,要对立大教育观念,成为教育过程的设计者,助学者,行为品质的示范者。只有改变以往家长式的教师角色将目光放远,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走上了树立暂新的教育理念,告别旧的教育观念的道路。

二、教师应当有更新自已知识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要求年轻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这一切都不是在书本上可以全部学到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教师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因此,我认为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将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 作为教师,无论是教什么专业,都需要提高人文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具备了二十一世纪教育观念上的第一步突破,如果教育者自身知识陈旧、落后,又怎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呢? 三、在树立全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操作技能。 本人认为掌握教育技术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更新的过程,这是作为新观念教师所必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正如文中所谈到的:“如果教师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体软件教材,他也只能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 因此,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将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紧密相结合。 总之,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乃至未来的教育中,都将占有重要地位,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观念,已经为广大教师开辟了一条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的大路,我们只有顺应时代要求,才能在未来有所收获。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考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考 近年来,无锡市以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和接轨国际的技师大 市目标为引领,以增大投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动职业教育资 源整合,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内涵质量,积极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办学规模持续 扩大,办学体系持续完善,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 城市转型发展的水平全面增强。 一、无锡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概况 (一)职业院校基本情况。当前,全市共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所(其中省属4所、市属3所、民办3所),五年制高职校和中等专 业学校20所(其中省属1所、市属8所、县区属10所、民办1所),技工院校14所(其中省属1所、市属3所、县区属2所、企业办3所、民办5所),职业院校在校生(含成人学历教育)达21万人。其中有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5所,省 高水平示范性中职校12所,省重点技师学院1所,21个基地入选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立项,一批学校和专业被确定为国 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二)优化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多种形式,对职业中学、技工学校、 中专学校以及成人学校的资源实行整合重组,市区公办职业学校由37 所整合为17所,校均办学规模达到5000人左右,真正实现了规模办学、集约办学、特色办学,全市省级以上重点职校招生数达到职业教 育招生总量的95%以上。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无锡职教园。2005年启动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70多亿元,建成范围达6 平方公里,已入驻中高职院校8所,师生8万余人,每年为无锡市和 长三角地区培养1万多名毕业生和3万名实习生。同时,建成启用了 功能水平先进的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中国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亚太经合组织技能开发促动中心在实训基地落户。 (三)展开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统筹发展中高等 职业教育。立足于探索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的人才系统培养, 积极参加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市教育局组织全市 职业院校研究起草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经市政府 同意后报送省教育厅审批。2012年,申报获批“中高职3+2分段培 养”“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等13个试点项目,招生计划近1500人;2013年,申报获批“五年制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高职与 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等28个试点项目,招生 计划近两千人。 (四)实施职业教育内涵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提升职业院校办学 水平。自2007年起,全市已连续组织实施了三轮增强职业教育内涵建 设的专项工程。2007—2009年,每年安排专项经费650万元,实施职 业院校课程、专业、师资“三项建设”。2010年—2012年,每年安排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09年)

目录 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概览 (1) 第二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17) 第三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展报告 (26) 第四篇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31) 第五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管理与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情况报告 (36) 第六篇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案例选编 (43) 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44) 对接产业工学结合努力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 (45) 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为西部大开发培养适用人才 (48) 创新体制机制,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51) 坚持开放创新,增强服务能力 (53) 第一汽车服务(FAW)模式的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55) 实施董事会制度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57) 集约共享,协同发展,建设常州模式的高职教育园区 (59) 全球化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61) 制度创新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前提 (64) 产学一体,集团发展 (66) 从订单培养到合作发展 (67) 民营经济环境下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70) 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一所高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 (72) 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工厂化农业人才 (74) 推进多样化订单培养实现校企共同育人 (76) 造峰填谷,守正出奇,小学校能做大文章 (78)

?与船同行、融学于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的实践与创新 (80) 破解创业遗传代码 (81) 建立教官制——创新行业统筹人力资源共享的人事管理制度 (84) 深化校内管理改革推进校企互动双赢 (86) 构建可视受控、持续改进的数字校园 (88)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生为本,顺应国际教育“融合性”发展趋势,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多样化的需要,立足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基础实际,紧紧围绕增加教育选择性,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 强化选择性。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成长意愿,在教师加强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制权利。 彰显专业性。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开设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具有职业教育特点又能适当融合普通教育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增强实效性。破除旧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

方式和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灵活性。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坚持统筹性。做到近期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面相统筹、点和面相统筹,整体规划,渐次推进。20XX年先选择一批中职学校进行试点,20XX年选择若干个市、县(市、区)整体进行试点,20XX年力争在全省推广。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学生多次选择机制。 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围绕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可以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选择,包括选择专业方向或专业;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逐步推进和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现代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加强对学生学习选择的专业指导,全面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校要高度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育兴趣,明晰成长方向,树立发展目标。 (二)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 选择性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组成。“核心课程模块”属于必修课程;“自选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011-2015年中国培训市场前景预测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验材料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验材料 以校企合作为动力 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在省教育厅及新乡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提升质量突出特色为核心,以优化结构和扩大规模为增长点,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特色日渐突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对接产业需要,优化专业结构 我院坚持紧贴中原经济结构调整、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新乡制冷、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型电池材料、特色装备制造、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需要,构建与企业、产业高度契合的新型合作关系,为区域经济产业链提供技能人才。学院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专业规划研讨机制,每年召开办学方向咨询年会,合作论坛等,邀请企业老总、行业协会、教育专家、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到校,探讨当前产业发展状况和产业结

构调整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共同规划、商讨和调整学院的专业体系,逐步形成了有效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体制机制。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校企双方按照“扶强”、“扶特”、“扶需”三大原则,打造专业品牌,促进了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对接。我院的数控、焊接等迅速成长为企业认可、办学水平较高的骨干专业,为新飞电器集团、豫飞起重集团、金龙铜业集团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用得着”、“上手快”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强化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监控系统。学院成立由企业技术骨干参与的教学质量督导组和顶岗实习督导组,负责组织教学质量分析会议,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对系部教学过程、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建立了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及时掌握学生就业质量信息和毕业生质量反馈。 2、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一流队伍。我院坚持把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作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一是重视重点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先后自主引进近百名学历层次较高、技能操作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教师,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才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对有效地缓解了师资队伍的结构性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紧密与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加强交流,共建师资队伍。仅在2011年中,我院就向新乡大中型企业及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大学等院校派出教师24人,实施轮岗培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 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名词和领域,尽管我们在这方面起步不早,但是我们非常希望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经验和已经成功的一些模式,来促进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完善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借此机会,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托,对中国高职教育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和我们未来的一些设想作一介绍。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介绍高职教育前,还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情况作一简单回顾。 一、2004年以前中国高等教育概况 图1 办学机构类型 从下页图1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有三大块:一是普通高等学校,二是成人高等学校,三是各类社会力量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普通高等学校一共是1 731所(截止到2004年的数据),举办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机构全国一共是3 500个,这样看来,普通高等学校占全国各级各类举办高等教育机构的50.6%,在1 731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有将近60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都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举办高职教育的普通学校中,有的高职教育占学校主体,有的只是补充,其中以举办高职技术教育为最主要形式的学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学校,截止到2004年年底,一共是1 047所,2005年10月份之前又增加了几十所,其数目占整个普通高等学校的60%多。 另外,成人高等学校、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和其他的各类机构,它们的办学主体都

是高等职业教育高专教育。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有四种:全日制在校生,非全日制在校生,非全日制不在校生和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育。其中全日制在校学习方式主要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1 400余万人,年招生规模近500万人,2005年已达到500万人,其中高职生占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的42.1%,招生量占49.5%,都接近了一半。非全日制在校学习生主要是由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举办,其中高职生占整个非全日制在校生的66.3%,高职高专生招生规模占整个招生数的65.7%,非全日制不在校学习主要以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这种形式来举办,主要以非学历教育机构和国家考试这两个为框架,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有1 200余万,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学历的人数近400万。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近五年来逐步开展起来的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育,现在,这类教育在中国的注册学生数已达236万,共涉及150余个专业。这是到2004年年底为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回顾。 二、1998年至2004年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为什么把时间框在这儿呢?因为中国高职教育真正纳入到高等学历教育基本上就是从1998年后开始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在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司设置了高职高专处,来统筹管理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迅猛发展。在这几年中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关于人才培养、办学的定位问题。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定位问题。我们对于中国高职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服务于社会,培养社会一线需要的人才。那么,对学生的定位是什么呢?是技术应用性人才,换句话说就是高级的蓝领和初级的白领。从我们国家来说,定位于银领人才。目前,中国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在专科层次,也就是两到三年学制的学历教育。为什么说中国高职高专教育从1998年到2004年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发展呢?因为中国是从那时开始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办学目标的。而在提出这个目标时,高职高专教育占高等教育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经过近五六年的发展,现在从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已发展到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高职高专教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在校生是596万人,这是我们的办学规模。刚才我已说到,除此之外,还有成人和网络教育这两种形式,这两年的成人高职高专在校生是278万人,网络生是109万人。半壁江山的主体是指普通高等教育,在成人和网络里则占有更大比例。 图2 1998~2004年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数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一、如何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1.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科学评价职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关键是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职业教育的多种因素,从学校发展的不同角度和侧面来评估就业的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该指标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办学起着极其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的方向,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指挥棒。同时,该指标体系还应体现职业教育的产业属性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指标体系的质量保障作用,引导教育产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2.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观念上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的转变尤其是职业教育,其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特征。各级政府的行政部门、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都要转变观念,逐步认识到就业是大众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与方向,通过市场选择,使以岗位准人制度为标志的职业资格证书

成为就业的香悖悖,通过“双证书”、定单培养等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3.健全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促进就业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其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的就业压力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存在;二是现行的有关法律未能有效地解决就业和保障就业问题;三是制定促进就业的专门法律、法规有利于社会转变观念,加快劳动就业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将劳动就业的有关政策__匕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来加以规范。 4.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政策机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各级政府当在政策_L予以支持和保障。一要千方百计为职业教育创造条件,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门路;二要落实职业资格的确认和就业资格准人制度,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就业;三要积极调整教育结构,重视职业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初中后高中后生源向职业教育的分流,构建人才立交桥,让更多的人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谋生的手段和技能;四要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支持员工的在岗、离岗、转岗及再就业培训,鼓励员工创新技能的获得,提高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五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技术扶贫与救济制度,以技术激活就业,以就业带动脱贫致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前提的教育,建立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的职业教育体制,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教育有效性。为此,要积极探索多

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中国职业教育现状及其思考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08年3月,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168所,占普通高校的60%,有近880万的在校生,700多种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教育思路普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在新型工业化、劳动力转移与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条主渠道,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 (一)发展的现状 首先,高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确立了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提升并发展职业教育层次”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近年职业教育被确认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接受和重视,其发展速度加快,迎来了职业学校“火爆热潮”。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向就业本位回归,不再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也不再盲目地转向普通教育,而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国际化可用人才。 其次,人才培养特征逐步明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其人才培养基本特征归纳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的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这便为高职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