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XXXXXXXXXX姓名: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X指导老师:XXXXXXX目录目录一.零件分析零件分析1.1零件尺寸,公差,粗糙度标注零件尺寸,公差,粗糙度标注1.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3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二.根据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根据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2.1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2.2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三.确定毛坯类型和制造方法,绘制毛坯—零件合图零件合图3.1毛坯种类毛坯种类3.2毛坯结构尺寸,形状毛坯结构尺寸,形状 3.3确定余量,绘制毛坯—零件合图零件合图四.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规程设计4.1定位基准选择定位基准选择4.2工艺路线拟定工艺路线拟定4.2.1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4.2.2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阶段的划分4.2.3工序组合原则工序组合原则4.2.4加工顺序的安排加工顺序的安排4.2.5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热处理工序的安排4.2.6工艺路线拟定工艺路线拟定五.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5.1机床选择机床选择 5.2工艺装备选择六.加工工序设计加工工序设计6.1加工余量确定加工余量确定6.2确定切削用量确定切削用量6.3工时定额确定工时定额确定七.设计小结设计小结八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工艺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实际的的工艺、夹具设计中综合地加以运用,进而得到巩固、加深和发展,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和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设计,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1、能熟地运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和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的合理拟定等问题,从而保证制造的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套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机制126 _______________ 姓名:孙梓宸学号:1120180058指导老师:郑军 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4年6月29日 __________机械鸟汽车工程曇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__________ 机制226 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1.1.20:L80058 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 孙梓宸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 郑军__________________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4年6月29日设计任务书 (4)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5)序言 (5)一、.......................................................... 零件的分析6二、........................................................ 工艺规程设计7三、........................................................ 专用夹具设计14四、......................................................... 课程设计总结16五、................................................................ 致谢18六、............................................................ 参考文献19附件 (20)机碱鸟汽车工程拷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生产纲领中批或大批)设计内容:1、任务书和对应零件图1套2、毛坯图1张3、机加工工艺过程卡1套4、机加工工序卡1套5、夹具设计图(含装配图和必要零件图)1套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班级机制126设计者孙梓宸指导教师郑军2014年6月29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星轮课程设计说明书

1、工艺性分析星轮多应用于星轮减速器,该种类型的减速器具有传动效率高、承载能力高、结构紧凑、传动平稳、噪声低、速比范围大、传动比密宽等特点。
星轮减速器由模块化的星轮核心单元组成,性能可靠,维护方便。
混合少齿差星轮减速器已广泛用于矿山、冶金、建筑、水利、起重、运输、石油、化工、橡胶、食品、制药、旅游等各行各业。
其中,星轮是核心部件。
星轮材料为40Cr,中碳调制钢,价格适中,加工容易,经适当的热处理以后可获得一定的韧性、塑性和耐磨性。
正火可促进组织球化,改进硬度小于160HBS 毛坯的切削性能。
在温度550~570℃进行回火,该钢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星轮外圆Φ40K6,Φ45f7,其形状公差均遵守包容要求,表面粗糙度均为Ra1.6。
星轮内孔Φ28H7,形状公差遵守包容要求,表面粗糙度为Ra0.8。
星轮工作面外形尺寸厚度为14mm,无粗糙度要求,右端面与孔Φ28轴心线垂直度误差为0.025,左端面对孔Φ28轴心线圆跳动误差为0.02。
键槽宽度8H9,长度16mm,轴槽深为40.5h11,表面粗糙度Ra3.2。
在Φ64的外圆离它的轴心线24.3的平面与孔Φ28H7轴心线的平行度误差为0.012,表面粗糙为Ra0.8,3-Φ4H9孔相对于轴线对称分布。
2、星轮工艺规程设计2.1、星轮毛坯的制造形式星轮制造的指定材料是40Cr。
40Cr的熔点较高,如果采用铸造毛坯则对铸模的质量要求过高,会增大生产成本,且铸造毛坯易产生气孔,对于星轮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不适于铸造生产。
生产规模为中大批量,因此选择锻造毛坯。
采用模锻方式。
这样既有利于大批量自动化生产,又可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
2.2、制定工艺路线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和各种加工方法所能够达到的精度和粗糙度能力,以及各种机床的加工特点,查阅和参考《机械制造工艺学》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等资料,可得到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见下表)和加工工艺路线(见附件工艺过程卡片)。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和原则。
4.掌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6.具备编制简单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
7.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方法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与参数、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机械加工方法: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铸造、焊接、切削、磨削等。
3.工艺过程与参数:讲述工艺过程的组成、特点和顺序,以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4.工艺规程编制:介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5.机械制造质量控制:讲述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42775

工艺过程设计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该产品为一个壳体零件。
该产品年产量为2400台,设其备品率为10%,机械加工废品率为1%,现制订该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βα++=Qn N)(%%112000βα++⨯=年件/2220= 齿轮零件的年产量为2220件,现已知该产品属于中型机械,根据表1.1-2生产类型和生产纲领的关系,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2.审查零件图样的工艺性该零件作外壳用。
铸件符合IB/T 5939-91之规定。
铸件尺寸公差:Q/SDL30001-03 CT10材料为:ZG310-570成批大量生产砂型铸造型及壳型 铸钢CT10 、MA-H非加工内表面涂防火材料,外表面涂两遍消防红旗,涂漆厚度均匀且无漆滴;水压密封试验,水压2.0MPa ,持续5min ,各处不允许泄露。
零件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3.定位基准的选择该零件为带孔的盘装零件,孔是其设计基准(亦是装配基准和测量基准),为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应选孔为定位基准,即遵循“基准重合”原则。
4.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该零件的加工面有外圆、内孔、端面、锥面、槽等。
参考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其加工方法选择如下:(1)φ5.0-0.1-1300的外圆面:公差等级为IT10,表面粗糙度为Ra 3.2m μ,经粗车、半精车(表1.4-6)。
(2)φ500的内圆孔:公差等级为IT10,表面粗糙度为Ra 6.3m μ, 经粗镗(表1.4-6)。
(3)φ25的圆孔:公差等级为IT11,位置度0.5mm, 经钻、扩(表1.4-6)。
(4)φ27的圆孔:公差等级为IT11,位置度0.5mm, 经钻、扩(表1.4-6)。
(5)φ660的外圆:公差等级IT12,表面粗糙度为Ra 12.5m μ,经粗车即可(表1.4-6)。
(6)左端面: 公差等级IT8,表面粗糙度为Ra 3.2m μ,经粗车、半精车(表1.4-6)。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了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工艺技术。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门完整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如车削、铣削、钳工等;3.熟悉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艺设备和工具;4.能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性;•解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对机械工程的应用。
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讲解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的关系;•研究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和选择标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和工艺。
第三章:常见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车削技术:介绍车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铣削技术:讲解铣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钳工技术:探讨钳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第四章:机械制造工艺设备与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具,如机床、刀具等;•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具。
第五章:机械制造工艺实践•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实验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第六章: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探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验任务;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4.项目设计: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项目设计。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掌握情况,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3.项目设计成果:评估学生在项目设计中的实际操作和成果;4.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整个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综合理解。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拔叉[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拔叉[1]](https://img.taocdn.com/s3/m/38b3ad1afad6195f312ba649.png)
成都理工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车床 CA6140 拨叉 831007
班 级 学 生 学 号 指导老师
1张 1张 1张 1张 1份
目录
序言 .................................................................................................................................................. 3 1、零 件 的 分 析 ........................................................................................................................ 4 1.1 零件的作用 ........................................................................................................................... 4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 4 1.3 位置要求: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 程设计的实践案例
案例背景:某 机械制造企业 生产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案例目的:通 过实践案例, 了解机械制造 工艺学的应用
案例内容:包 括产品设计、 工艺规划、生 产管理等环节
案例结果:通 过实践案例, 提高了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一: 汽车制造 工艺设计
案例二: 飞机制造 工艺设计
确定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设计的 目的和要求
制定课程计划:包 括课程内容、教学 方式、考核方式等
实施课程教学:按 照课程计划进行教 学,注重实践操作
课程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 进行考核和评价, 及时反馈和改进
制定课程设计的计划和时 间表
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施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
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 要求
制定教学 计划:根 据课程内 容,制定 详细的教 学计划和 时间表
准备教学 材料:包 括教材、 教具、实 验设备等
实施教学: 按照教学 计划,进 行课堂教 学和实践 操作
评估教学效 果:通过考 试、作业、 实验等方式, 评估学生的 学习效果和 教学质量
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预期成果 制定课程大纲: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编写课程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 实施课程教学:按照课程大纲和教案进行教学 课程评价与反馈:对课程进行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设计报告:要求报告内容 完整,格式规范,语言通 顺
设计质量: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效果等 工艺水平: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设备等 创新性:包括创新点、创新思路、创新效果等 实用性:包括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等 团队协作: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 报告撰写:包括报告格式、报告内容、报告质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选择切削用量 (1)决定进给量 查《切》 f 0.70 ~ 0.86mm/ r 所以, f 0.70m m/ r 按钻头强度选择 f 1.75mm/ r 按机床强度选择 f 0.53m m/ r
3 绘制铸件零件图(另见图纸)
4
四 工艺规程设计
(一) 选择定位基准
1 粗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 为粗基准。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 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φ 20 0
0 . 021
孔的不
③计算切削速度 按《简明手册》 ,V c=
Cv d o qv Kv Tm a p X v f z yv ae uv Z pv
算得 Vc=98mm/s,n=439r/min,Vf=490mm/s 据 XA6140 铣 床 参 数 , 选 择 nc=475r/min,Vfc=475mm/s, 则 实 际 切 削 速 度 V 1 c=3.14*80*475/1000=119.3m/min, 实 际 进 3 10 给 量 为 f zc=V 2 fc/ncz=475/(300*10)=0.16mm/z。 ④校验机床功率 查《简明手册》Pcc=1.1kw,而机床所能提供功率为 Pcm>Pcc。 故校验合格。 最终确定 ap=1.5mm, nc=475r/min,Vfc=475mm/s, V c=119.3m/min, f z=0.16mm/z。 ⑤计算基本工时 tm=L/ Vf=(32+80)/475=0.09min。 工序 004 到工序 006 以 T1 及小头孔外圆为基准精铣 Φ 54 孔上下端面。 1. 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200,σb =0.16GPa HB=190~241,铸造。 加工要求:精铣 Φ 54 上端面。 机床:X6140 卧式铣床。 刀具:W18Cr4V 硬质合金钢端铣刀,牌号 YG6。铣削宽度 ae<=60,深度 ap<=4,齿 数 z=10,故据 《简明手册》 取刀具直径 do=80mm。 选择刀具前角 γo=+5° 后角 αo =8° , 副后角 αo’=8° , 刀齿斜角 λs=-10° ,主刃 Kr=60° ,过渡刃 Krε=30° ,副刃 Kr ’=5° 过渡刃宽 bε=1mm。
二 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拨叉零件的生产纲领为 30000 件/年,零件的质量是 1.0Kg/个,查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设计指导手册》321 页表 15-2,可确定该拨叉生产类 型为大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 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三 确定毛坯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6
1 圆柱表面工序尺寸: 前面根据资料已初步确定工件各面的总加工余量, 现在确定各表面的各个加 工工序的加工余量如下: 加工孔 加 加 精 度 工序尺寸 表 面 粗 工序余量 工 工 等级 糙 度 最 最 内 余 小 大 Ra( m) 容 量 铸 件 Φ 54H1 扩 3(D2) 孔 半 精 镗 扩 Φ 20 孔 精 铰 孔 6 5.8 0.2 CT9 IT12 IT10
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块 V 形块支承这两个φ 32 作主要定 位面,限制 5 个自由度,再以一个销钉限制最后 1 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 后进行铣削。 2 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 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粗加工后的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以两 个小头孔外圆柱表面为辅助的定位精基准。
2
一 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 CA6140 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 主要 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 作用。零件上方的φ 20 0
0 . 021
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 Φ 54 半孔则是用
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 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8
2. 切削用量 1) 铣削深度 因为切削量较小,故可以选择 ap=1.0mm,一次走刀即可完成所需 长度。 2)每齿进给量 机床功率为 7.5kw。查《简明手册》f=0.14~0.24mm/z。由于是对 称铣,选较小量 f=0.14 mm/z。 3) 查后刀面最大磨损及寿命 查《简明手册》表 3.7,后刀面最大磨损为 1.0~1.5mm。 查《简明手册》表 3.8,寿命 T=180min 4) 计算切削速度 按《简明手册》 ,查得 Vc=98mm/s,n=439r/min,Vf=490mm/s 据 XA6132 铣 床 参 数 , 选 择 nc=475r/min,Vfc=475mm/s, 则 实 际 切 削 速 度 V c=3.14*80*475/1000=119.3m/min, 实 际 进 给 量 为 f zc=V fc/ncz=475/(300*10)=0.16mm/z。 5)校验机床功率 查《简明手册》Pcc=1.1kw,而机床所能提供功率为 Pcm>Pcc。故 校验合格。 最终确定 ap=1.0mm, nc=475r/min,Vfc=475mm/s, V c=119.3m/min, f z=0.16mm/z。 6)计算基本工时 tm=L/ Vf=(32+80)/475=0.09min。 工序 007 和 008 以 T1 及小头孔外圆为基准,扩、精铰 Φ 20 孔,保证垂直度误差 不超过 0.05mm,孔的精度达到 IT7。 1. 选择钻头 选择高速钢麻花钻钻头,粗钻时 do=18mm,钻头采用双头刃磨法,后角 αo =12° ,二重刃长度 bε=2.5mm,横刀长 b=1.5mm,宽 l=3mm,棱带长度 l1 1.5mm
T1 及小头孔
011 012 013 014
锥 销 孔、 M6 螺 纹 孔、功 M6 螺 纹 铣断 T1、D1 去毛刺 检查 若某道 工序有 误返工
(三)选择 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1 机床的选择: 工序 001~006 均为铣平面,可采用 X6140 卧式铣床 工序 007~008 采用钻床。 工序 009~010 采用镗床。 工序 011 采用钻床。多刀具组合机床。 工序 012 采用铣断机床。 2 选择夹具:该拨叉的生产纲领为大批生产,所以采用专用夹具。 3 选择刀具:在铣床上加工的各工序,采用硬质合金铣刀即可保证加工质 量。在铰孔 Φ 54H13,由于精度不高,可采用硬质合金铰刀。 4 选择量具:两小头孔、中间孔均采用极限量规。 5 其他:对垂直度误差采用千分表进行检测,对角度尺寸利用专用夹具保证, 其他尺寸采用通用量具即可。
工序余量 最小 最 大 1.60 3.60
1.65
6.5
1.75
6.5
0. 35
1.16
7
005
006
精 铣 0.5 中 间 孔 上 端面 精 铣 0.5 中 间 孔 下 端面
20.5
10
0.06 0.06
0.47
1.12
20
10
0.06 0.06
0.47
1.12
3 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工序 001 至 003 以 T1 为粗基准,粗铣 Φ 20 孔上下端面。 ①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200,σb =0.16GPa HB=190~241,铸造。 加工要求:粗铣 Φ 20 孔上端面。 机床:X6140 卧式铣床。 刀具: W18Cr4V 硬质合金钢端铣刀,牌号 YG6。 铣削宽度 ae<=60,深度 ap<=4, 齿数 z=10,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后简称《简明手册》 )取刀具直 径 do=80mm。 选择刀具前角 γo=+5° 后角 αo=8° , 副后角 αo’=8° , 刀齿斜角 λs= -10° ,主刃 Kr=60° ,过渡刃 Krε=30° ,副刃 Kr ’=5° 过渡刃宽 bε=1mm。 ② 切削用量 铣削深度 因为切削量较小, 故可以选择 ap=1.5mm, 一次走刀即可完成所需 长度。
002
T1 及小头孔外圆
003
T3 及小头孔外圆
004
T1 及小头孔外圆
005
T1 及小头孔外圆
5
006
007 008
009
010
精铣中 间孔下 端面 扩两端 小头孔 精铰两 端小头 孔 扩中间 孔半精 镗中间 孔 钻 2- 8
T3 及小头孔外圆
T1 及小头孔外圆 T1 及小头孔外圆
T1 及小头孔外圆
1 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 HT200。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 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故选择铸件毛坯。查
3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设计指导手册》324 页表 15-5 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 CT9 级。 2 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设计指导手册》325 页表 15-7,选用加工余量为 MA-G 级,并查表 15-8 确定各个加工面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铸件的分型面的选者 及加工余量如下表所示: 加 基本尺寸 加工 加 工 说明 工 余量 余量 简图 面 等级 代 号 D1 20mm G 3.0 2 孔 降 一 级双侧 加工 D2 54mm G 3.0 2 孔 降 一 级双侧 加工 T2 70mm 6.5 单侧加 工 T3 32mm G 2.5 单侧加 工 T4 70mm 6.5 单侧加 工
0.46 0.46
的孔,以及其上下两个端面。这两组表面
0 . 021
的孔上下两个端面与φ 20 0
的孔有垂直度
要求。 ⒊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以此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 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 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 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