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齿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齿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齿轮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齿轮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了解齿轮材料的选择、热处理及其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3. 学生掌握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强度校核方法,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齿轮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齿轮的二维和三维图形绘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运用计算软件进行齿轮参数的运算和强度校核,提高计算分析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提高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齿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认识到齿轮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工程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及相关专业高年级课程,旨在通过齿轮机械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齿轮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设计和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齿轮基本概念及分类:介绍齿轮的基础知识,包括齿轮的定义、分类及用途,重点讲解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齿轮传动概述。
2. 齿轮材料与热处理:分析齿轮材料的选用原则,介绍常用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探讨热处理对齿轮性能的影响。
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3. 齿轮几何参数计算:讲解齿轮的主要几何参数,包括模数、齿数、压力角等,并通过实例演示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
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 齿轮几何参数设计。
创意齿轮的课程设计

创意齿轮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掌握齿轮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齿轮知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齿轮系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齿轮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齿轮创意设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齿轮及机械设备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齿轮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表达和分享。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齿轮的基本概念:齿轮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齿轮的基本知识》2. 齿轮的设计与制作:-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齿轮的设计与制作》- 内容:齿轮的参数计算、齿轮轮廓的绘制、简单齿轮系统的制作。
3. 齿轮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齿轮的应用》- 内容:分析齿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4. 创意齿轮设计:-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创意齿轮设计》- 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齿轮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安排与进度:1. 课时:4课时2. 第一课时:齿轮的基本概念(1课时)3. 第二课时:齿轮的设计与制作(1课时)4. 第三课时:齿轮的应用案例分析(1课时)5. 第四课时:创意齿轮设计及展示(1课时)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机械齿轮课程设计

机械齿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齿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机械齿轮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技能。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齿轮的基本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掌握齿轮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齿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齿轮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齿轮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机械齿轮工程实践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齿轮的基本概念和类型:齿轮的定义、分类、结构及特点。
2.齿轮的传动原理:齿轮传动的原理、啮合条件、传动比计算。
3.齿轮的设计方法:齿形设计、齿轮的材料选择、齿轮强度计算。
4.齿轮的制造工艺:齿轮的加工方法、齿轮的精度等级、齿轮的检测方法。
5.齿轮的应用实例:齿轮在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齿轮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齿轮的应用实例和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齿轮故障案例,使学生了解齿轮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4.实验法:学生进行齿轮加工和检测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齿轮设计制造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齿轮设计制造手册、论文和资料,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齿轮设计制造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准备齿轮加工和检测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课程设计--CA6140车床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发展专业知识解决时间生产问题的依次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设计以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中能逐步掌握查阅手册,查阅有关书籍的能力。
在设计中逐步培养了我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我们今后参加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一.零件分析1.零件的作用零件图:零件是CA6140卧式车床齿轮,它位于车床变速箱传动轴,主要作用是传递力矩,改变速度进而实现调速作用。
1.11审查零件的工艺性齿轮零件的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但基准孔φ68K7mm 要求Ra0.8μm有些偏高。
本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难。
关于4个φ5mm的小孔,其位置是在外圆柱面上6mmX1.5mm的沟槽内,孔中心线距沟槽一侧面距离为3mm。
由于加工时不能选用沟槽的侧面为定位基准,故要较精确地保证上述要求比较困难。
分析该小孔是做油孔之用,位置精度不需要太高,只要钻到沟槽之内,即能使油路畅通,因此4个φ5mm的孔加工亦不成问题。
1.1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ø68K7外圆表面精度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为Ra0.8。
并且槽相对ø68K7孔的轴线成90度均匀分布。
2、16mm宽槽口相对ø68K7孔的轴线成90度均匀分布,其径向设计基准是ø68K7mm 孔的轴线,轴向设计基准是ø106.5mm外圆的左端平面。
3、4×ø5mm孔在6×1.5mm沟槽内,孔中心线距沟槽一侧面的距离是3mm。
圆锥角度为90度。
4个ø5mm孔分别与16mm槽宽错开45度均匀分布。
4、由于加工时不能选用沟槽的侧面定位基准,故要精确地保证上述要求比较空难,但这些小孔为油孔,位置要求不高,只要钻到沟槽之内接通油路就可,加工不难。
5、ø90外圆表面精度等级为IT14,表面粗糙度为Ra3.2.6、左端外圆表面ø106.50-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齿轮滚刀、插齿刀设计及其加工工艺

X X 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机械081班指导教师: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起止时间:2011年12月4日至2011年12月23日2011年12月22日X X 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齿轮滚刀、插齿刀设计及其加工工艺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机械081班指导教师: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起止时间:2011年12月4日至2011年12月23日2011年12月22日一、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1.齿轮滚刀、插齿刀的设计,包括参数计算、结构设计、刀具加工工艺的设计2.插齿刀零件图(2#图一张)3.滚刀零件图(2#图一张)4.插齿刀、滚刀加工工艺5.课程设计说明书:应阐述整个课程设计内容,要突出重点和特色,图文并茂,文字通畅。
应有目录、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内容,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
二、主要参考资料有关复杂刀具参数计算及结构设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的手册与图册。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指导教师(签名):时间:教研室主任(签名):时间:院 长(签名): 时间:专业课程设计刀具方向第四组任 务 书(1)设计公称分圆φ125的外啮合A 级碗形直齿插齿刀,前角γ=5°,齿顶后角e α=6°,齿数g z =21,齿顶高系数eg f =,g ξ=0。
(2)编制该刀具加工工艺题目2:齿轮滚刀的设计(1)设计AA级Ⅰ型单头右旋齿轮滚刀,D=200,前角egγ=0°,顶刃后角α=10°~12°,侧eα不小于刃后角c3°,有第二铲背量λK2,滚刀螺旋角f≤5°。
(2)编制该刀具加工工艺。
目录一、齿轮滚刀部分 (5)设计原理 (5)结构设计 (6)参数计算 (6)工艺设计 (9)二、插齿刀部分 (12)2.1 设计原理 (12)2.2 结构设计 (14)2.3 参数计算 (15)2.4 工艺设计 (18)三、设计总结 (20)3.1 设计心得............................................................20 3.2 设计资料补充 (21)主要参考文献 (33)一、齿轮滚刀部分设计原理齿轮滚刀是加工直齿和斜齿圆柱齿轮最常用的刀具之一。
二级行星齿轮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1.课程设计任务书 (2)2.电动机选择 (3)3.传动比及其分配 (3)4.前减速器设计 (3)5.行星齿轮减速器齿轮设计 (7)6.行星齿轮传动轴及键的设计 (12)7.轴承寿命计算 (21)8.齿轮加工工艺 (23)9.箱体结构尺寸 (23)10.附录1 (25)11.参考文献 (28)12.感想 (29)课程设计说明书1.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NGW(2K-H负号机构)行星减速装置设计一.设计要求与安排1、学习行星传动运动学原理,掌握2K-H机构的传动比计算、受力分析、传动件浮动原理。
2、参考有关书籍、刊物、手册、图册了解2K-H行星传动装置(减速器)的基本结构及技术组成的关键点。
3、按所给有关设计参数进行该传动装置(减速器)的设计。
1)、齿数的选择:传动比及装配条件、同心条件、邻界条件的满足。
2)、了解各构件的作用力及力矩的分析,进行“浮动”机构的选择。
3)、参考设计手册根据齿轮、轴、轴承的设计要点进行有关设计计算。
4)、按有关制图标准,绘制完成教师指定的行星传动装置(减速器)总图、部件图、零件图。
书写、整理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4、对于所设计的典型零件结合所学有关加工工艺知识编写该零件加工工艺5、行星传动装置(减速器)总图选择合适比例采用A0号图面绘制,主要技术参数(特征)、技术要求应表达清楚,在指导教师讲授、指导下标注、完成总图所需的尺寸、明细及图纸的编号等各类要求。
按零件图要求完成零图纸的绘制,提出技术要求,上述图纸总量不应少于:A0+ A01/2。
二.设计条件1.机器功用减速装置用于绞车卷筒传动2.使用寿命预期寿命10 年,平均每天工作12~16小时2课程设计说明书三.原始数据1.电机功率:150kw2.输入转速:n=960r.p.m 输出转速:43—45r.p.m3.前减速器传动比 5.62i 4.2K-H行星传动输出转速43—45r.p.m2.电动机的选择电机功率150kw,输入转速为960r.p.m,查表选用Y200L—4型。
齿轮轴设计课程设计

齿轮轴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1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设计题目:进给箱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孔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班级:机制101班设计者:韩乾坤指导教师:***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12月14日2 2020年4月19日目录第一章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第二章零件分析……………………………………………………………………………………………… .32.1 零件的结构分析 (3)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3)第3章毛坯的确定 (4)3.1 毛坯的选择 (4)3.2外圆尺寸的确定 (4)3.3外圆表面沿轴线长度方向加工余量及公差的确定 (4)3.4毛坯图的设计 (5)第4章工艺规程的确定 (6)4.1 基准的概念和分类 (6)4.2进给箱轴的基准选择 (6)4.3制定工艺路线 (7)3 2020年4月19日第5章拟定加工工艺路线方案 (9)第6章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11)6.1机床的选择 (11)6.2 刀具的选择 (11)6.3量具的选择 (11)第7章确定工序尺寸 (13)7.1确定圆柱面的工序尺寸 (13)7.2确定轴向工序尺寸 (13)7.3 确定铣槽的工序尺寸 (13)7.4磨外圆至工序尺寸 (13)第8章切削用量的选 (14)第9章夹具的设计 (15)9.1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5)9.2夹具的特点 (15)4 2020年4月19日9.3夹具的设计要点 (16)9.4钻床夹具的总体设计 (16)9.5夹具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设计 (17)9.6夹具装配图总尺寸 (23)总结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第1章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生产纲领的大小对生产组织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各个工序所需的专业化和自动化的程度,决定了所应选用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装备。
零件生产纲领能够按以下公式计算:N=Q n(1+a)(1+b)N:零件的年产量(件∕年);5 2020年4月19日Q:产品的年产量;a:零件的备品率;b:零件的废品率。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齿轮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直齿圆柱齿轮设计姓名(学号):)教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教务处制目录引言 (1)1.齿轮零件结构分析 (1)1.1 齿轮零件图分析 (1)1.2 齿轮零件结构分析 (2)1.2.1零件表面组成 (2)1.2.2确定主要表面与次要表面 (2)1.2.3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2.毛坯的确定 (2)2.1毛坯的确定原则 (2)2.2毛胚的选择原则 (2)3.选择定位基准 (3)3.1以内孔和端面定位 (3)3.2以外圆和端面定位 (3)4.拟定齿轮的工艺路线 (3)4.1确定加工方案 (3)4.1.1齿坯加工方案的选择 (3)4.1.2齿形加工 (4)4.2划分加工阶段 (4)4.3选择定位基准 (4)4.4加工工序安排 (4)5.确定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4)5.1背吃刀量的选择 (4)5.2进给量的选择 (5)5.3切削速度的选择 (5)6.设计工序内容 (5)6.1确定工序尺寸 (5)6.2选择设备工装 (6)7.夹具设计 (6)7.1机床夹具的定位误差 (6)7.1.1心轴 (6)7.1.2定位套 (7)7.2机床夹具的对刀装置 (7)7.2.1确定插床夹具对刀块位置尺寸的步骤 (8)7.2.2精度校验 (8)7.3机床夹具的选择原则 (8)9.附件 (9)参考文献 (10)致谢词 (10)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惊醒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序言 1 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2.1零件的作用 1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2.3零件的生产类型 2 3.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 3.1确定毛坯制造形式 3 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3 3.3确定毛坯尺寸 4 3.4确定毛坯尺寸公差 4 3.5设计毛坯图 5 4.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6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6 4.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6 4.3制定工艺路线 7 5.工序设计 8 5.1选择加工设备与装备 8 5.2确定工序尺寸 11 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4 6.1工序I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4 6.2工序Ⅱ切削用量及切削时间的确定 18 6.3工序Ⅲ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9 6.4工序Ⅳ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1 6.5工序Ⅴ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2 6.6工序Ⅵ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3 6.7工序Ⅶ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5 6.8工序Ⅷ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5 7.夹具设计 26 7.1定位方案 26 7.2夹紧机构 26 7.3对刀装置 27 7.4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27 7.5夹具体 27 7.6使用说明 27 7.7结构特点 27总结参考文献1.序言课程设计在我们学完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各课程的深入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另外在做完这次课程设计之后,我得到一次在毕业工作前的综合性训练,我在想我在下面几方面得到了锻炼: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学会使用手册以及图表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的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本人将表示真诚的感谢!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2.1零件的作用课程设计任务书所给的是CA6140车床主轴箱中运动输入轴Ⅰ轴上的一个离合齿轮(图1-1),它位于Ⅰ轴的右端,用于接通或断开主轴的反转传动路线,与其他零件一起组成摩擦片正反转离合器。
它借助两个滚动轴承空套在Ⅰ轴上,只有当装在Ⅰ轴上的内摩擦片和装在该齿轮上的外摩擦片压紧时,Ⅰ轴才能带动该齿轮转动。
该零件的φ68K7mm孔与两个滚动轴承的外圈相配合,φ71mm沟槽为弹簧挡圈卡槽,φ94mm孔容纳其他零件,通过4个16mm槽口控制齿轮转动,6×1.5mm沟槽和4×φ5mm孔用于通入冷却润滑油。
图2-1 离合齿轮零件图2.2零件的工艺分析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知原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但基准孔φ68K7mm 要求a R 0.8m μ 有些偏高。
一般8级精度的齿轮,其基准孔要求a R 1.6 m μ即可。
该零件属盘套类回转体零件,它的所有表面均需切削加工,各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不难获得。
4个16mm 槽口相对φ68K7mm 孔的轴线互成90°垂直分布,其径向设计基准是φ68K7mm 孔的轴线,轴向设计基准是φ90mm 外圆柱的右端平面。
4×φ5mm 孔在6×1.5mm 沟槽内,孔中心线距沟槽一侧面的距离为3mm ,由于加工时不能选用沟槽的侧面为定位基准,故要精确地保证上述要求则比较困难,但这些小孔为油孔,位置要求不高,只要钻到沟槽之内接通油路即可,加工不成问题。
应该说,这个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2.3零件的生产类型依设计题目可知:Q=10000台/年,n=1件/台;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α和废品率β分别取10﹪和1﹪。
代入公式,得该零件的生产纲领N=10000×1×(1+10﹪)×(1+1﹪)=11110件/年零件是机床上的齿轮,质量为 1.36kg ,可知其属轻型零件,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查《机械制造基础与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教程》P4页表1-1可得)。
3.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3.1确定毛坯制造形式该零件材料为45钢。
考虑到车床在车削螺纹工作中要经常正、反转,该零件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及冲击性载荷。
因此应该选用锻件,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可靠。
由于零件年产量为11110件,属于批量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参照《机械制造基础与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教程》P5页表1-3可采用模锻成型。
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3.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钢质模锻件的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按《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44页来确定。
要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如下各项因素:锻件公差等级。
由该零件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其锻件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锻件质量f m 。
根据零件成品质量1.36kg ,估算为f m =2.2kg锻件形状复杂系数S 。
S=f m /N m 其中N m 为锻件外廓包容体质量该锻件为圆形,假设其最大直径为φ121mm ,长68mm ,则由公式262121687.8510 6.13844N m h kg d ππρ-==⨯⨯⨯⨯= S=2.2/6.138=0.358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45页表2.2-10得, 0.358介于0.32和0.63之间,故该零件的形状复杂系数S 属2S 级(一般)。
锻件材质系数M 。
由于该零件材料为45钢,是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65﹪的碳素钢,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46页表2.2-11故该锻件的材质系数属1M 级。
零件表面粗糙度。
由零件图可知,除φ68K7mm 孔为a R 0.8m μ以外,其余各加工表面为a R ≥1.6m μ。
根据锻件质量、零件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形状复杂系数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54页表2.2-25得单边余量在厚度方向为1.7~2.2mm ,水平方向亦为1.7~2.2mm ,即锻件各外径的单面余量为1.7~2.2mm ,各轴向尺寸的单面余量亦为1.7~2.2mm 。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53页表2.2-24得锻件中心两孔φ94的单面余量为2.5mm 。
3.3确定毛坯尺寸上面查得的加工余量适用于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a R ≥1.6m μ。
a R <1.6m μ的表面,余量要适当增大。
分析本零件,除φ68K7mm 孔为a R 0.8m μ以外,其余各加工表面为a R ≥1.6m μ,因此这些表面的毛坯尺寸只需将零件的尺寸加上所查得的余量值即可(由于有的表面只需粗加工,这时可取所查数据中的小值。
当表面需精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时,可取其较大值)。
φ68K7mm 孔需精加工达到a R 0.8m μ,参考《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67页表2.3-11磨孔余量,确定精镗孔单面余量为0.5mm 。
综上所述,确定毛坯尺寸见表1-1。
表3-1 离合齿轮毛坯(锻件)尺寸 /mm3.4确定毛坯尺寸公差毛坯尺寸公差根据锻件质量、材质系数、形状复杂系数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47页表2.2-13,P49表2.2-15,P50表2.2-16。
本零件毛坯尺寸允许偏差见表1-2:表3-2 离合齿轮毛坯(锻件)尺寸允许偏差/mm3.5设计毛坯图(1)确定圆角半径 本锻件各部分的H/B 为<2,故均按《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53页表2.2-22表中第一行数值计算。
为简化起见,本锻件的内、外圆角半径分别取相同数值,以台阶高度H =16~25进行确定。
结果为:外圆角半径 r=6内圆角半径 R =3以上所取的圆角半径数值能保证各表面的加工余量。
(2)确定模锻斜度本锻件由于上、下模膛深度不相等,模锻斜度应以模膛较深的一侧计算。
110321,0.291110110L H B B ====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53页表2.2-23外模锻斜度5α=,内模锻斜度加大,取7β=。
(3)确定分模位置由于毛坯是H<D 的圆盘类锻件,应采取轴向分模,这样可冲内孔,使材料利用率得到提高。
为了便于起模及便于发现上、下模在模锻过程中借移,选择最大直径即齿轮处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分模线为直线,属平直分模线。
(4)确定毛坯的热处理方式钢质齿轮毛坯经锻造后应安排正火,以消除残余的锻造应力,并使不均匀的金相组织通过重新结晶而得到细化、均匀的组织,从而改善加工性.图2-1所示为本零件的毛坯图.图3-1 离合齿轮毛坯图4.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4.1定位基准的选择本零件是带孔的盘装齿轮,孔是其设计基准(亦是装配基准和测量基准),为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应选孔为定位基准,即遵循“基准重合”的原则。
具体而言,即选Φ68K7mm孔及一端面作为精基准。
由于本齿轮全部表面都需加工,而孔作为精基准应先进行加工,因此应选外圆及一端面为粗基准。
外圆Φ117mm上有分模面,表面不平整有飞边等缺陷,定位不可靠,故不能选为粗基准。
4.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本零件的加工面有外圆、内孔、端面、齿面、槽及小孔等,材料为45钢。
以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查阅《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20页-P26页中零件表面加工方法、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相关内容,其加工方法选择如下。
(1) 90mm外圆面为未注公差尺寸,根据GB 1800-79规定其公差等级按IT14,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需进行粗车和半精车。
(2)齿圈外圆面公差等级为IT11,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需粗车、半精车。
(3)00.4106.5φ-mm 外圆面 公差等级为IT12,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 ,粗车即可。
(4)φ68K7mm 内孔 公差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 ,毛坯孔已锻出,为未淬火钢,加工方法可采取粗镗、半精镗之后用精镗、拉孔或磨孔等都能满足加工要求。
由于拉孔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磨孔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故本零件易采用粗镗、半精镗、精镗。
(5)φ94mm 内孔 为未标注公差尺寸,公差等级按IT14,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 ,毛坯孔已锻出,只需粗镗即可。
(6)端面 本零件的端面为回转体端面,尺寸精度都要求不高,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 及Ra6.3μm 两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