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供血不足
中医治脑供血不足的方法

中医治脑供血不足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群人,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通过锻炼身体来强化身体素质。
缺少了锻炼的身体就像是一台很久都没有使用的机器,生锈,最后导致了不能再工作。
如果我们缺少锻炼,那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就会变慢,就会导致各种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多伴有高血压或眼底动脉硬化,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可以采取中药的医治方法。
采用补肾平肝活血化瘀法,方用天麻、钩藤、牛膝、杜仲、川芎、益母草等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头胀等肝阳上亢症状改善明显。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天麻、钩藤、川芎、益母草等均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降低脑血管阻力等作用,川芎、益母草又有抑制血小板、降低血液黏稠度之作用,这些均有利于提高脑供血、改善大脑循环状态,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改善。
采用四物汤加味当归15g,川芎12g,生地12g,熟地12g,赤芍15g,白芍12g,丹参15g,天麻12g,珍珠母15g,决明子12g,夏枯草12g 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方中以四物汤合丹参,养血活血,佐以天麻、珍珠母平肝潜阳,决明子、夏枯草清肝阳之热而抑肝阳之亢。
采用杞菊地黄汤菊花10g,枸杞子15g,生地10g,山萸肉10g,丹皮10g,泽泻15g,茯苓20g,葛根30—60g,川I芎10g,丹参30g;口干加花粉10g,石斛10g;失眠加酸枣仁15g,栀子仁15g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
采用益气活血补肾佐以平肝法,自拟中药益气活血汤,药用黄芪、党参、当归、赤芍、三七、天麻、钩藤、杜仲、川I芎、益母草等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
采用蠲痛丸蔓荆子、白芷、葛根、川芎、元胡、全蝎、地龙、红花、牛蒡子、桔梗组成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证实,本药能明显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头晕头痛症状,有效率为92.5%,并能改善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高峰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性。
中医是传承了我们国家五千年文化的治疗方法,如果你现在有供血不足的病症,你可以使用我上面为你们提供的方法试试哦,说不定会对你们的病症有所效果也说不定呢,毕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案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案第1篇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案一、前言脑供血不足是指脑部血流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暂时性或持续性缺血、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合法合规的治疗措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2)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等,适用于有房颤等血栓风险的患者,预防血栓形成。
(3)扩张血管药物:如尼莫地平、硝苯地平等,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4)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丹参等,可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脑部血流量。
2. 生活方式干预(1)合理饮食:保持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
(2)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均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应戒烟限酒。
(3)适当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次30-60分钟,每周至少5次。
(4)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专科治疗(1)神经内科治疗:针对病因和症状,采用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方法。
(2)心血管科治疗:针对心脏病、高血压等原发病进行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3)中医治疗:采用针灸、推拿、中草药等方法,辨证施治。
4. 康复治疗(1)物理治疗:如电疗、磁疗、超声波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2)康复训练:如作业疗法、语言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方案执行与监测1. 患者应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2. 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评估治疗效果。
4.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协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
四、结论本方案针对脑供血不足患者,从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3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中医治疗研究

3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中医治疗研究发表时间:2019-06-04T09:00:27.6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24期作者:张琪[导读] 将中医治疗模式运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399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治疗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3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中医治疗措施。
结果:观察组15例中,对于中医治疗后的效果,无效1例,有效14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3.33%;对照组15例中,无效5例,有效10例,临床治疗有效率66.7%。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中医治疗模式运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医治疗Study on TCM treatment of 30 cases of chronic cerebral insufficiency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erebralischemia.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ith 15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Results: among the 15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 case was ineffective and 14 cases effective after TCM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3%.Among the 1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5 cases were invalid and 10 cases were effective, with a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66.7%.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de use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ain work, fully meet the patient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help to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helps the patient treatment and recovery,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prognosis with good promoting effect, obvious effect, treatment satisfaction is high,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Patients;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大脑血液供应整体水平减少的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和健忘等症状,为中老年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老年性痴呆和脑梗死等疾病[1]。
从瘀论治慢性脑供血不足

CHI NA’ S NATuRoP ATH S p 201 , et 0
从 瘀 论 治慢 性 脑 供 血 不 足
郝 志 汉
( 山西 省 武 乡县 人 民 医 院 , 4 3 0 060 )
由于脑 动 脉 循 环 障 碍 引起 的头 重 、 晕 等 自觉 症 头
1 .气 虚血瘀 : 本证 多 因患者 素体 虚 弱或 病久 失养 , 肺 脾虚 弱 , 气血 生化 不 足 , 络 空虚 , 气 不 宣 , 动 血 脉 肺 鼓 行 无力 , 滞涩成 瘀 , 脉 空 虚 , 失血 养 而致 头晕 , 脑 脑 伴神
疲乏 力 , 差 , 质暗淡 , 纳 舌 脉沉 细 涩 , 为气虚 血瘀 之象 。 均 治宜 益气 活血 , 用补 阳还 五汤加 减 。 方 2 .阴虚 血 瘀 : 证 多 因 肾精 不 足 , 海空 虚 , 本 髓 阴液
临 床常见病 、 多发 病 。
一
4 .痰 瘀互 阻 : 证 多 因饮 食 不 调 , 虑过 度 , 倦 本 思 劳 伤脾 , 运化 失 常 , 水湿 内停 , 聚积成 痰 , 郁则血 行不 畅 , 痰
日久 成瘀 , 脑 脉痰滞 血瘀 而致 头晕 , 头重头 痛 , 致 伴 脘腹
般认 为慢性 脑供血 不足 属于 中医“ 眩晕 ” 范畴 , 历
管腔 狭窄 或血 管痉挛 , 通过 的血 流 量减 ,血 瘀致 眩 ” 就其 病 变 本 质 , 符合 “ “ , 更 血
脉凝 泣 ”( 素 问 ・ 真 要 大论 》)、 留血 ( 素 问 ・ 《 至 “ ’ 《 调经论 》 )等 血 脉瘀 滞 、 行 失 度 等 血 瘀 证 病 理 改 变 。 血 究其 由来 , 一则 为年 迈增 龄 所 致 自身血 脉 凝 涩 , 滞 经 瘀
中药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方剂是什么呢?

中药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方剂是什么呢?
脑供血不足是现在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出现了脑供血不足的人,常常会感觉到头晕,甚至有眩晕的感觉,而且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严重下降等问题,这种疾病还会诱发许多并发症的出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对导致一些危及到生命的疾病出现的。
那么,出现了脑供血不足后,可以试一试下文中的中药方剂,同时在饮食上也需要多多注意:
中药方剂: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30克、天麻10克、云苓30克、葛根12克、川芎6克、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甘草6克、蝉衣6克、鸡血藤30克、生龙牡各15克、熟地15克、天冬12克、大云(肉苁蓉)18克。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意在健脾化痰,补肾填精,养脑通络,故而达到眩晕自定之目的。
药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即可。
吃中药也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的,但也需要从饮食方面
着手:
一、应确定每日定量食用食盐。
动物内脏、蛋类、奶油、鱼、骨头等食物都可以提高血胆固醇的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此外,莲子、桂圆、大枣、桑葚等水果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的功效,也可以经常食用。
二、如果低血压患者同时伴有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状,也可以通过富含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食物补给。
其中,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都可以增加心功能的排血量,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同时可以提高血压及改善低血压引起的不良症状。
如果想要采用中药方剂来治疗脑供血不足,最好是找有经验的中医为自己对症治疗,不要自己盲目的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治疗的同时,饮食上的注意也非常的重要,要注意多吃一些养心补血,健脾补脑的食物,比如桂圆、蛋黄、牛奶等。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脑供血不足260傻

健 忘 、 悸 气 短 、 色萎 黄 、 欲 不 振 、 心 面 食 腹胀 便 溏 、 神倦 乏 力 、 舌质 淡 嫩 、 薄 白或 腻 、 沉 细弱 为 主要 表 现 。 代 医学 可 见 苔 脉 现 于 内耳 性 眩 晕 、 颈椎 病 、 一 底 动 脉 系统 血 管 病及 高血 压 、 椎 基
『 关键 词1脑供 血 不足 ; 中益 气 汤 ; 效观 察 补 疗
【 图分 类号 】 2 9 中 R5
[ 献标 识 码】B 文
[ 编 号】 1 7 — 7 1 2 O )4 b一 7 — 2 文章 6 4 4 2 (O 9 0 ( )O 9 0 12Fra bibliotek 疗 方 法 .
脑 供 血 不 足属 中 医眩 晕 范 畴 。 脑 血 管 病 常 见 病 , 发 是 多 病. 眩晕 是 由风 阳上 扰 , 火 内阻等 导致 的脑 窍 失 养 , 髓 不 痰 脑
20 0 9年 4月第 1 卷 第 8期 6
中医中药
补 中益气 汤加 味治疗 心脾两 虚型脑 供血不足 2 0 6 例
罗 俊
( 林 省延 吉 市 中 医医 院 , 林 延吉 吉 吉
130 ) 3 00
【 要】目的 : 摘 观察 补 中益 气汤 加 味 治 疗 心脾 两 虚 型脑 供 血 不 足 的 临床 疗 效 。 方法 :6 2 0例患 者 中医 辨证 为心 脾 两虚 型 ,6 2 0例 脑供 血 不 足者 均 采用 补 中益 气 汤 加 昧 中药 汤剂 口服治 疗 。 果 : 来 运用 补 中益 气 汤加 味治 疗心 脾 两虚 结 5年 型 脑供 血 不 足 , 中药汤 剂 口服 治 疗 ,~ 1 2个疗 程 , 总有 效率 为 9 .%。 27 结论 : 医辨 证应 用 补 中益 气 汤加 味 治疗 心 脾两 中 虚 型脑 供 血不 足 , 取得 较 满意 的临床 疗 效 。
中医验方治疗老年人脑供血不足

中医验方治疗老年人脑供血不足
老年人脑供血不足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性脑病之一,属中医“眩晕”范畴。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表示: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反复出现头晕、头昏重、头痛的症状,并且还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发生的事却记不住)等情况发生,这些都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结果。
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中医临床专业人士常用以下验方治疗老年人脑供血不足,效果显著:组成:法半夏,天麻,白茯苓,陈皮,白术,苍术,生草。
用法:水煎2次共对为500毫升,早晚2次温服,14剂为一个疗程。
功效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老年人脑供血不足,症状表现为眩晕,头重,耳鸣,恶心,呕吐,呃逆,个别患者有猝倒、持物落地和复视等症状,舌质淡白,苔厚腻或黄厚腻,脉弦数、弦滑或滑数。
突然坐起或转身、回头常可诱发上述症状的发生。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提醒:伴有痰浊者加菖蒲,远志;
伴有头晕,目干、涩加杭白菊,钩藤;伴有项背强痛加葛根,姜黄;伴有瘀血加丹参,郁金;伴有舌苔厚腻加藿香,佩兰;
伴有呃逆、胸满闷重加旋覆花,生牡蛎;伴有肝阳上亢加石决明,生龙牡各;伴有耳鸣重加磁石,蝉衣。
中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分析

中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分析目的研究中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效果。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2例CCCI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药组服用由中草药煎熬成的中药方剂,西药组服用尼莫地平和肠溶型阿司匹林,疗程均为6周。
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可达到96.0%。
西药组总有效率是73.3%,两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西药。
标签:慢性脑供血不足;中药;疗效分析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一种非血管性或器质性改变的脑血管疾病,由于每100 g大脑组织每分钟血流量少于40~60 ml,而引起头痛、健忘、失眠、头晕、乏力、头重等临床自觉症状的一种疾病。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12例,其中男80 例,女32例。
随机平均分成2组,一组是中药治疗组,另一组为西药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中药组患者服用2次/d,1袋/次(1袋=150 ml)中药方剂。
西药组患者则口服40 mg尼莫地平和50 mg肠溶型阿司匹林,2次/d,口服。
西药组和中药组都服药6周。
1.3 观察方法观察患者在6周的用药过程中,其头痛、头晕、乏力等临床表现的改变情况,同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患者大脑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以及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平均流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其大脑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两组药物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有效率时采用χ2检验即方差分析,而计数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其大脑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则采用t檢验。
2 结果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治愈:头痛、头晕、乏力等临床表现消失殆尽;显效:上述自觉症状缓解,可以正常的工作及生活;有效:头重、乏力等自觉症状有所减轻、好转,但仍有轻微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