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丽江

合集下载

四下《走进丽江》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下《走进丽江》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四下《走进丽江》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走进丽江》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丽江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丽江的自然风光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景名胜等,让学生感受丽江的自然之美。

2.2 丽江的历史文化介绍丽江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文化底蕴。

2.3 丽江的民族风情介绍丽江的主要民族、民俗习惯、民族艺术等,让学生体验丽江的民族特色。

2.4 丽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介绍丽江的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旅游景点等,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丽江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搜集有关丽江的资料,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

3.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心得。

3.4 成果展示各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过程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需求。

5.2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

短文走进丽江参考答案

短文走进丽江参考答案

短文走进丽江参考答案短文走进丽江丽江,这座位于中国云南省的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于世。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丽江,探索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丽江位于云南高原西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里的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

丽江的古城区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方之一。

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街道狭窄而曲折,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在古城区漫步,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了古代丽江的繁华和辉煌。

除了古城区,丽江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

玉龙雪山是丽江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它是云南省最高的山峰,被誉为“雪山中的明珠”。

登上玉龙雪山,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雪景和绝美的自然风光。

另外,丽江还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和水系,如拉市海和束河河谷,这些地方都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丽江不仅有自然美景,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纳西族是丽江的主要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和习俗。

在丽江,你可以欣赏到纳西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纳西族美食。

丽江的纳西古乐会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表演团体,他们以其悠扬的音乐和精湛的演技而闻名于世。

除了古城和自然景观,丽江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值得一提。

丽江的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

丽江的木雕、银器和织锦等手工艺品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是当地人民的传统工艺。

如果你来到丽江,一定要去当地的手工艺品市场逛逛,你会发现许多美丽而独特的艺术品。

丽江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地方。

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无论你是来欣赏风景,还是来感受文化,丽江都会给你带来难忘的体验。

所以,不要犹豫,赶紧来丽江,探索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吧!。

四下《走进丽江》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下《走进丽江》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下《走进丽江》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拓宽视野。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

2.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丽江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图片展示: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美景。

1.2 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丽江资料。

2. 自主学习2.1 学生分组讨论: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

2.2 各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3. 课堂交流3.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

3.2 学生回答:积极回应教师提问。

4.2 学生拓展:谈谈自己对丽江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运用图片、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丽江的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是否得到提高。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观看丽江宣传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6.2 小组探究:分组讨论丽江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6.3 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提问。

七、课堂小结7.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表达对丽江的喜爱之情。

八、作业布置8.1 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己的了解,写一篇关于丽江的短文。

8.2 选择一张丽江的图片,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展示自己对丽江的感悟。

《走进丽江》课文内容详解

《走进丽江》课文内容详解

《走进丽江》课文内容详解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文是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介绍丽江的。

第一自然段先总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句话统领全文。

再介绍它的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省会城市昆明六百余公里”。

然后讲它的特点是有着“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的民风”。

最后概括介绍它的主要自然景观。

第三、四自然段介绍的是丽江古城。

第三自然段讲的是丽江古城的历史地位。

古城历史悠久,“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这里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川滇藏茶马古道”都经过这里,促进了藏族地区、云南以及内地其他省份的商品交流。

第四自然段讲的是古城的布局特点和奇特风貌。

古城布局奇巧,“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形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古城风貌赛江南,这里桥多,“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水边杨柳垂丝”,城水相依,像江南的苏州。

作者抓住“小桥”“流水”“杨柳”等代表性的景物,描绘出“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古城风貌。

高原上有这样一座古城,的确很神奇。

第五、六自然段介绍的是丽江神奇而美丽的景观。

先介绍最著名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终年积雪,它的位置“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

玉龙雪山雄伟壮丽,“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

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玉龙雪山“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这个比喻句,把静态的山峰写成了活灵活现的正在飞腾的“玉龙”,形象生动,引人向往。

这句话也道出了山名的由来。

最后再介绍主峰,抓住“陡”“高”的特点来写,说明它是“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接着简要介绍丽江的其他景观。

虎跳峡、万里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奇观、泸沽湖及神秘的摩梭人、香格里拉……处处都显得那么神奇,充满了魅力。

四下《走进丽江》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下《走进丽江》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下《走进丽江》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丽江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丽江事物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丽江的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首丽江民歌《美丽的丽江》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丽江的资料,课堂上分享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讲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丽江事物,如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丽江的特色。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丽江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并提出建议。

6.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丽江的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5. 改进措施:针对反思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的了解程度。

b. 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7《走进丽江》语文S版共39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7《走进丽江》语文S版共39张PPT

春风杨柳千万条, 风景这边独好! 飞起玉龙千百万, 江山如此多娇!
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 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 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 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 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扇 子 陡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 美丽的土地。
惊心动魄的虎跳峡
万里长江第一湾
三江并流奇观
泸沽湖
摩梭人
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这里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 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 的重要通道。 藏族地区的毛纺织品、
山货药材经过这里转销内地。而西 双版纳、凤庆、下关等地的茶叶、 日用百货,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 往藏区。
这里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 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 的重要通道。 藏族地区的毛纺织品、
山货药材经过这里转销内地。而西 双版纳、凤庆、下关等地的茶叶、 日用百货,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 往藏区。
月色溶溶的晚上 ,漫步古城的 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 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 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 深深陶醉吗?
月夜古城
月色( 溶溶 )的晚上 ,
漫步古城的小街, 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 , 听着远处传来的( 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
你难道 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 )陶பைடு நூலகம்吗?
2、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
茶马古道
高原姑苏
街道
四方街
玉龙雪山
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 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 斑斓,别有韵味。
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 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 斑斓,别有韵味。
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 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 斑斓,别有韵味。

走进丽江课文原文范本1份

走进丽江课文原文范本1份

走进丽江课文原文范本1份走进丽江课文原文 1一片不以江而盛名的古城,一座久远传说中的艳遇之都,一个一生中不得不去的地方之一。

走近丽江,干净的青石板温润厚实,林立的商铺一字排开,小却精致,古朴里夹杂啦现代的气息,喧嚣中沉淀着内心的宁静,各种特产小吃、珠宝服饰,留住啦多少游人的脚步,抑或唤起啦谁久远的回忆或者情思。

和你并肩走在迷惑的夜里,早退去舟车劳顿,无声无息里涌出啦我的诗意。

晚风轻轻,掠过我的耳际你的长发,像极啦柔柔的水草,心里暖暖的盛开啦火花。

这条脚下被磨砺得发亮的石板路,想必早已见证,甚至负荷啦红男绿女们无数次的等候,拥吻,相弃或跌倒。

今夜,终于轮到我们。

生命以爱情的名义鲜活,爱情随流淌的河水穿梭,或许只有路边摇曳的柳絮,静静的醒着,冷眼看尽世间的悲欢、离和散。

不期待什么,邂逅或者际遇,在幸福的爱的城堡里已是多余。

丽江,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他们都说,总是如此充满诱惑,又是这样容易传播。

我只是傻傻的感觉,此时此刻我你的手,握出啦执着,握出啦难舍。

有人说,爱的作用就是将两个相互欣赏的男女,变成陌路。

有人说,爱情就是爱消失的过程。

有人说,爱过啦就是安静。

只想说,爱是一颗善良的'种子,只要彼此爱着,精心呵护和培育,无论何时何地都会生根发芽,盛开一地的奇葩。

就想拉着你的手,还跟最初的时光一样温柔。

丽江的夜色跟每个夜晚一样,只要有你依在身旁。

红红的灯笼长长地挂在屋檐下,音乐响起,灯光明明灭灭,舞动的身影重重叠叠,只有石桥下的小河安静的流淌,会不会带走我们心里的虚晃,只把爱收藏。

去淘碟,七八个人散坐__,反反复复一首歌,听不懂的歌词,旋律却将心静止。

宛如天籁的声音,细若指尖的心思,闭上眼睛,你落在肩头的呼吸,甜而润,是不是爱情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丽江的柔美里,我们再次幸福相约一辈子,原来爱你的分分秒秒都值。

去泡吧,在嘈杂里接收热闹,在暧昧里抵抗妩媚,只想与你举杯,浅浅一口,或者一饮而尽,绯红的脸颊灿若三月的桃花,任你尽情的跳尽情的笑,任你在我怀里安稳的微醉,爱的路上我愿意一直陪。

走进丽江作文

走进丽江作文

走进丽江作文嘿,你知道吗?2024 年 9 月14 日,也就是今天,我来到了丽江。

这地方,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一走进丽江,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大迷宫。

那些房子,都是木头做的,有着尖尖的屋顶,就跟童话里的小木屋似的。

街道是用石头铺成的,走在上面,脚底还能感觉到石头的凹凸不平呢。

我在丽江的小巷子里瞎逛,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似的,不过这种乱逛的感觉还挺好玩的。

走着走着,我就看到了一家小店。

那小店的门口挂着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有五颜六色的风铃,风一吹,叮叮当当的,可好听了。

还有一些用木头雕刻的小摆件,刻得那叫一个精致,就跟真的一样。

我走进了这家小店,店里的老板是一个很和蔼的大叔。

他笑着跟我打招呼,说:“小伙子 / 小姑娘,随便看看哈。

” 我就开始在店里东瞧瞧西看看。

突然,我被一个小木雕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小小的马,雕刻得栩栩如生。

马的眼睛大大的,好像在看着我;马的鬃毛一根一根的,特别逼真,就好像你用手去摸,都能感觉到它的柔软。

我就问老板:“老板,这个小木雕多少钱呀?” 老板说:“不贵不贵,就几十块钱。

” 我想了想,觉得这个小木雕挺有纪念意义的,就把它买下来了。

拿着小木雕,我继续在丽江的街道上逛着。

我看到了一条小溪,溪水特别清澈,都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和小鱼。

我蹲在溪边,把手伸进水里,哇,那水可真凉啊!就跟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块似的。

小鱼在我的手边游来游去,好像在跟我捉迷藏呢。

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

我在丽江的这一天,过得特别充实。

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可爱的小店,还有清澈的小溪,都让我流连忘返。

我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烦恼。

当我离开丽江的时候,我还时不时地回头看看。

我知道,我会一直记得在丽江的这一天,记得那个小木雕,记得那清澈的溪水。

这就是丽江,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近四年的学习,已经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字词学习较扎实,喜欢朗读。

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到过丽江,对丽江比较陌生,所以教学《走进丽江》时,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校本教材自学课文,在课堂上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中做到多读少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利用数字化资源等,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回顾“前置学习”收获,梳理问题,揭示课题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丽江,初步领略了丽江的神奇、美丽。

(板书:7、走进丽江)师:课前同学们把作业上传到了平台上,下面谁愿意汇报自己的收获。

生:汇报自己的课前收获。

(教师通过习网展示学生收获)生: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那里有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泊、宽阔的坝子……(板书:神奇美丽)生:我还知道了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呀!老师在学习平台上发现同学们还有一些疑问,我把同学们的学习问题进行了整理和概括,主要是(出示问题)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生: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师:(出示PPT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这个句子也是一个什么句子?生:总起句、中心句。

师:那么,课文是那几个自然段具体来写丽江的神奇、美丽的?生:2-6自然段。

师:我们就来学习2-6自然段。

活动2【讲授】书网结合,理解感悟出示自学提示师:请一名同学来读自学提示。

生:1、读课文2-6自然段,想想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边读边勾画相关的词句,读读这些语句,把你的体会做批注。

2、结合数字化学习资源,先自主学习,再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小组同学交流。

生自主学习、交流。

师:谁愿意来汇报你的学习收获!生:我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这样一句话“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我知道了丽江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师:这是对历史的赞美。

师: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丽江古城的?生: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介绍丽江古城。

师:你能从具体的语句中说说吗?生:课文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我从中知道了丽江古城历史悠久。

(板书: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师:丽江古城历史真久远,谁来接着汇报。

生:我从“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可以看出古城的街道都是用最原始的石头铺成的,肯定与众不同,很有古朴的味道。

生:我给他补充,这些石头还是五彩石头,试想,我们走在五彩的石头上观赏着古城的景色,心情会多么舒畅呀!师:谁来接着汇报。

生: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街道宽度刚好可以容纳两匹负重的马通过。

”知道了街道的宽度。

师:我们知道了街道宽度,那街道又有什么用途?生:这里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

藏族地区的毛纺织品、山货药材经过这里转销内地。

而西双版纳、凤庆、下关等地的茶叶、日用百货,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藏区。

”从中知道了古城街道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道”重要通道。

师:谁还有补充呀!生:我搜集了关于“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道”的资料。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边播放边说)生:我课前收集了关于“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道”的图片。

(播放图片边解说)我还知道“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这两条国际商贸通道是我国与印度等国家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的发展,而丽江古城是这两条通道的必经之路,从这可以看出丽江古城的重要性。

师:谁能把第三自然段给大家读一下,让我再次感受一下丽江古城的历史悠久。

师:谁能接着汇报。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这句话中,能看出这里的街道布局和其他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很有特色。

(板书:布局奇巧)生:八卦是中国历史上经常使用的占卜符号,八卦很早就出现了,丽江古城采用八卦布局,由此可以知道丽江的历史也很悠久了。

生:我收集了关于四方街的资料呢!请大家一起看一下。

(播放图片)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 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

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

西有西河,东为中河。

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

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

师:这样奇巧的布局形成了一幅怎样的“高原姑苏”的图景呢?生:“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

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形成的。

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师:对于他说的这几句话,谁还有补充。

生:我从“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形成的。

”我知道了桥下的流水是从玉龙雪山来的。

生:我从“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这句话中能感受到这里景色很美。

江南是中国最秀美的地方了,把这里称为赛江南,可想而知,这里的景色是多么的独特。

师:谁还有补充!生:我课前搜集一些图片。

(边播放边说)师: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生:自读,边读边想象。

师:指名读,评价。

师:再指名读文(配乐),师生评价。

师:为什么在高原会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美景呢?生:我从资源中知道(电子书包播放)丽江终年看见雪山,但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降雨量占全年的85%以上,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网,聪明的纳西人,沿水造屋,逢河架桥,建造了具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风貌的丽江古城,而古城在高原上,所以人们把它称为高原上的姑苏城,即“高原姑苏”。

师:多么奇特的风貌啊!真是人间天堂啊!你能让我感悟到它的美吗?让我们齐读课文。

师:古城的景色真是令人留连忘返呀!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丽江的神奇和美丽,接着汇报。

生:第五自然段写玉龙景观。

(板书:玉龙雪山)师:文中是如何写玉龙雪山的?具体的说一说。

生:我从“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体会到在这赛江南的古城中,远望还能看到雪山,这太让人感到神奇了。

生:课文第五自然段中这样一句话中“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

”我从知道了玉龙雪山的地理位置。

(板书:玉龙雪山)生:我从“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得知,这里的雪山,还不是一座,一座雪山已经让人感到神奇了,有十三座雪山,这太让人感到惊叹了。

师:谁还有补充呀!生:课文第五自然段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我感受到玉龙雪山很高,从而可以想象到那里景色的美丽神奇。

(板书:高)师:引导说出比喻句。

师:从哪些词能看出玉龙雪山“高”的特点?生:读句子、说词语“昂然挺立”、“云腾雾绕”、“蜿蜒飞腾”师:谁还接着汇报。

生:课文第五自然的有这样一句话“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我感受到玉龙雪山很陡。

(板书:陡)师:从那看出来玉龙雪山很陡?生:主峰是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

生:我从资源中知道玉龙雪山为什么会成为是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的原因。

(播放)玉龙雪山是北半球距离赤道最近的、纬度最低,气温较高,但它海拔高的,有5596多米。

据说哪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3度;海拔越高,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的幅度随之递增,山顶与山底温差很大,从而形成了“一山见四季”的自然物候景观。

师: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丽江最吸引人的两个景观: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

作者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句子从描写古城过渡到描写玉龙雪山,你知道是哪句吗?指名读句子。

生:“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师:前半句告诉了我们上面的内容是讲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后半句告诉我们下面介绍的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这样的句子叫做过渡句。

作用是承上启下。

师:谁能把第五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文。

师:这个自然段主要抓住“陡、高”介绍玉龙雪山的景观,文中还有体现丽江神奇、美丽的地方吗?接着汇报。

生:汇报,读第六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是这一段的总起句,后面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也是过渡句。

师:谁还有补充?生:我知道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其他景观。

(板书:……)生:我还搜集了关于这些景点的图片,还做成了幻灯片。

请大家来看一下。

(播放课件)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白天的丽江古城美景,那月色下的古城究竟又是怎样的呢?自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月色下的古城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古城的月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生:月色下的古城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美丽的。

生:作者从看到和听到的景色来描写古城的月色的。

生: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师: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这是什么句式?生:反问句。

师:反问句写出了作者被夜晚的景色深深吸引,那你能把这句话变陈述句吗?生:你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

活动3【练习】总结拓展师:走进丽江,我们跟随作者欣赏了那么的美丽景物,那你被哪些景物深深地吸引了呢?生畅谈。

师:那你就用几句话写一写最吸引的那处景物。

生:动笔写。

全班交流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

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1、总结本单元几篇课文,作者怎样描写不同的景物。

2、搜集下节课《五彩池》资料上传到平台。

活动5【活动】教学反思我执教的《走进丽江》一课是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已经具备网上搜索、交流能力的基础上,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进行的教学,通过课前预习搜集、课堂品读交流、课后作业拓展三大部分设计,完成教学目标,重点在于“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进行课堂品读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