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走进丽江教案1语文版

合集下载

走进丽江教案

走进丽江教案

走进丽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丽江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2.了解丽江的历史发展和著名景点;3.培养学生对丽江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合作,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地理特点;2.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背景和著名景点;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丽江的保护环境。

三、教学内容1.丽江的地理位置丽江位于中国云南省,是云南省的一个市辖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丽江地处江南水乡的丽江平原上,东接大理,西接迪庆。

它占地面积约776平方公里,海拔2400多米。

2.丽江的文化特色丽江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主要居民是纳西族。

纳西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他们善于歌舞,擅长手工艺制作,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风俗习惯。

3.丽江的历史发展丽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9年。

它曾是纳西族先民建立的一个繁荣的古城国家,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之一。

丽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时期。

4.丽江的著名景点丽江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名城之一。

古城的街道宽敞而整洁,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纳西族风情。

此外,玉龙雪山、虎跳峡、束河古镇等也是丽江的著名景点,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5.丽江的环境保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的环境面临着一些问题。

游客的涌入给丽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

为了保护丽江的环境,当地政府和居民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推行垃圾分类和加强环境教育等。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2.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发展和著名景点;3.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丽江的环境保护问题,推动他们关注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笔记和讨论记录;2.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和评价;3.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反馈。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教学步骤:1. 播放丽江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丽江的美景。

2. 向学生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的了解和印象。

4.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丽江的自然景观特点。

2. 描述丽江自然景观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步骤:1. 展示丽江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引导学生用词语和句子表达对丽江自然景观的感受。

3. 分析丽江自然景观的特点,总结相关知识点。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三章:丽江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丽江的历史文化特点。

2. 阅读关于丽江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关于丽江的历史文化资料。

3. 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总结丽江的历史文化特点。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丽江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民俗文化意识。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丽江的民俗风情特点。

2. 描述丽江民俗风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步骤:1. 展示丽江民俗风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引导学生用词语和句子表达对丽江民俗风情的感受。

3. 分析丽江民俗风情的特点,总结相关知识点。

4.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丽江的认识。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走进丽江导学案语文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走进丽江导学案语文版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预习导学
师生笔记
1、课文的的3、4段带着我们领略了古城的独特美,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语句展现了古城的神奇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出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3、观察插图,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说说玉雪山的特点。
4、丽江还有很多迷人的景观:____,____,____,
( )斑斓 ( )动魄
( )遐迩 ( )皑皑
( )的雪山 ( )的大江
( )的峡谷 ()湖泊
组评
自评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走进丽江导学案语文版
学科
语文
年组
四年
主备人
审批人
姓名
课题
7、走进丽江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时间
学习
目标
1、我能认识“朴、峻”等7个生字,会写“雄、朴、旬”等10个生字,掌握“雄伟、城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3、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
重点
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学习
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链接
1986年12月,丽江古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时间预设
预习导学
师生笔记
知识链接
问题预设
一、词语积累
我会读:险峻 坝子 潭水 誉为 色彩斑斓
源源不断 白雪皑皑 惊心动魄 闻名遐迩
世外桃源 闪闪烁烁 隐隐约约 终年积雪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教学步骤:1. 播放丽江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丽江的美景。

2. 教师简要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的了解和印象。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对丽江的疑问和想法。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2. 分析丽江自然景观的特点和魅力。

1. 教师展示丽江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介绍丽江自然景观的名称和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自然景观的感受和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审美表现。

2. 收集学生对丽江自然景观的疑问和想法。

第三章:丽江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历史文化,如古城区、四方街等。

2. 分析丽江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丽江历史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介绍丽江历史文化的名称和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历史文化的感受和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历史文化素养。

2. 收集学生对丽江历史文化的疑问和想法。

第四章:丽江的民俗风情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民俗风情。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民俗风情,如纳西族、摩梭人等。

2. 分析丽江民俗风情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丽江民俗风情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介绍丽江民俗风情的名称和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民俗风情的感受和看法。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预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四班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四班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1教学目标:1、熟悉“朴、峻”等7个生字,会写“雄、朴、旬”等10个生字。

2、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奇妙的自然景观,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丽江的“奇妙而漂亮”。

教学重点:让同学体会丽江的“奇妙而漂亮”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奇妙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具预备: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预习题纲: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著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会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状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同学边读边思索:课文重点介绍了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沟通。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结合同学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欣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围着奇妙而漂亮,重点带我们巡游了哪两个景点呢?下面我们就伴同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观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走进丽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走进丽江》

教材分析:7.走进xx作为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丽江古城,有着奇特的风貌以及神奇的自然景观。

“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与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玉龙雪山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本课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丰富的影像文字资料中选取有效资料,整合信息资源,对课文进行补白,丰富感性体验。

教学重点:1、享受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导入: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初读了《走进丽江》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再一次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独特的风光。

二、整体感知,印象xx1、检查预习情况,点击课文中心词句师:预习课文时,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中有一句话却能表达我们共同的感受,它统领全文,你认为是哪一句?(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板书:(神奇而xx)三、精读课文,赏玩xx(一)学习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看看丽江的地理位置。

让我们一起走进丽江,如此众多的景点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那些地方?(二)学习第2—4自然段1.赏玩xx街道,遥想当年盛况师:让我们驻足在这几百年前的古街道上,把画面定格在你的脚下,同学们,你们发现,最吸引你们眼球的会是什么?小组引读。

“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四川省绵阳市四小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 走进丽江教案1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

四川省绵阳市四小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 走进丽江教案1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

7走进丽江教学目标: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细致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观赏了美丽的桂林山水,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风景的文章,走进云南的丽江去领略丽江神奇而美丽的风光。

(出示美丽的丽江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交流资料,了解丽江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丽江古城的资料。

你们对丽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2、教师补充资料(丽江距云南省会昆明六百余公里,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问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名录》三、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朗读。

边读边想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画出新词,利用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与个别同学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自学,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字音:翘舌音:镇烁字形:“雄”字右面有四横“镇”字右面的“真”有三横“昂”字下面部分不要多写点词语:色彩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丝绸之路: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要道之总称。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7.《走进丽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理解“颜色斑斓、惊心动魄、出名遐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全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脉络。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丽江的“奇异而美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先生的兴味1.导言: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有一片美丽而奇异的土地那里有宏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的民风----- 大家想到那里去看一看吗?(出示美丽的丽江画面。

)2.板书课文标题:走进丽江3.记课文标题,质疑课题。

先生:丽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先生:这篇课文次要写了甚么?先生:丽江有甚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了解丽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了解丽江: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份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有数主流,穿街绕巷,遍布全城。

街道不拘于整而自在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

”2.自在读课文,课文次要讲了甚么内容?先生:课文次要讲了丽江是中国历史文明名城、世界文明遗产;丽江有玉龙雪山,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

先生:课文次要描写了丽江的历史文明、最暖和的雪山,和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老师引导先生初读课文,全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引导先生捉住课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特点来概括。

捉住第1自然段的次要内容来概括课文的次要内容。

课文的次要内容:丽江以宏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淳朴的民风著称。

它有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泊。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用本人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老师检查.(1)请你读准以下加点字的读音险峻jun)铺砌(qi)藏区(zang)潺潺(chan)白雪皑(aiai)遐途( xia er)(2)幻灯出示本课生字:①翘舌音:镇②前鼻音:镇③后鼻音:雄④其他字:朴(3)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2.理解词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29 20XX年复习资料
小学复习资料
班级:科目: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细致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观赏了美丽的桂林山水,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风景的文章,走进云南的丽江去领略丽江神奇而美丽的风光。

(出示美丽的丽江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了解丽江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丽江古城的资料。

你们对丽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教师补充资料(丽江距云南省会昆明六百余公里,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问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名录》
三、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朗读。

边读边想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画出新词,利用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与个别同学交流)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自学,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字音:翘舌音:镇烁
字形:“雄”字右面有四横
“镇”字右面的“真”有三横
“昂”字下面部分不要多写点
词语:色彩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丝绸之路: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要道之总称。

八卦:亦称“经卦”。

《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
组成。

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

潺潺:水流声。

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西南有姑苏山得名。

白雪皑皑:形容学洁白。

蜿蜒:盘曲向上。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母系氏族: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于父系氏族的确立。

大体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

此时妇女在氏族中居支配地位。

摩梭人:居住在泸沽湖四周。

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的遗风,他们大都各居母家,女不嫁,男女之间只建立一种偶居关系。

摩梭人家庭成员的血统是以母系计算的,妇女享有崇高的地位,支配家庭的一切,生育也以女儿为荣
闻名遐迩:名声传的很远。

纳西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宁蒗、维西、中甸和四川盐源、木里、盐边等地亦有分
3、谁来说一说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丽江神奇而美丽,课文重点写了古城和玉龙雪山)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想想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在书上勾一勾,画一画,把不理解的问题写在书上,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走进丽江
1、复习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学生正确朗读)
2、谁来说一说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丽江神奇而美丽,课文重点写了古城和玉龙雪山)
二、自读课文,理解体会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能够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

然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和体会写在书的空白处,一会和同学们共同交流。

(学生默读思考)[默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现在我们来汇报交流一下,边汇报边交流也是读书的好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丽江的美丽而神奇
1汇报古城: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借助一些图片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丽江古城的布局特点和奇特风貌。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2、汇报玉龙雪山
(1)有感情地朗读,观察插图结合有关句子说说玉龙雪山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玉龙雪山的特点写具体形象的?
(3)读这一段时应该饱含真怎样的情感?(自由读、指比赛读)
(4)集体交流,评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5)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迷人的景观
(6)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顾全文,情感升华
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么?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学生创编广告词)
【读写结合,既使学生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板书设计:
7走进丽江
古城:历史悠久布局
神奇而美丽
玉龙雪山:雄伟壮丽
练习设计:
1、把词语补充完整:
色()斑()()心()魄闻名()()世()桃()
白雪()()云()雾()()()约约月光()()
2、连线:
古老的雪山清澈的坝子
纯朴的大江险峻的溪水
圣洁的民风潺潺的湖泊
汹涌的城镇宽阔的高
3、在课文中找出下面两句话,说说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里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
补充资料: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坝北边,距丽江县城15公里,山北麓直抵金沙江。

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延绵近50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

十三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

意指山峰终年银装素裹,山腰白云缭绕,阳光之下晃然如玉。

所以,人们又将它与山脚之下奔腾咆哮的金沙江共同称誉为“玉壁金川”。

虎跳峡,又称“金沙劈流”,距丽江县城60公里,位于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两山夹峙成一座大峡谷,金沙江穿峡而过,江面险窄,最窄处仅有30米,相传老虎能一跃过江,故称“虎跳峡”。

全峡长约16公里,高差3900米,全长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有18个险滩错落排列在峡谷中,浪涛翻卷,胜过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为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

谢谢观看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