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 部编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简单了解古代传说故事,如《白蛇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白蛇传》的故事情节。
2.熟悉古文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传说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2.通过古代文学作品拓展学生阅读广度。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各种学生互动游戏或活动。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故事内容,并向学生简单介绍《白蛇传》。
2.教学展开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白蛇传》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聆听,了解故事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2.分组讨论故事情节,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朗读。
3.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品味能力。
3.活动设计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白蛇传》的感想。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故事人物,体验故事情节。
4.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白蛇传》的读后感,并做一幅插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白蛇传》为主要内容,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学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设计,促进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园地”,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语文知识。
但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于一些语文技能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限,对于一些文章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
2.难点: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深度的语文思考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通过分析具体的语文案例,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点,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素养。
对于每个部分,教师简要讲解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涵盖了课文理解、词语积累和阅读能力训练等方面。
整个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思想。
–能够积累词语,提高词汇量。
–能够进行课文朗读,提高语音语调准确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词语积累。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课文理解1.教学内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分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
2. 词语积累1.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教学方法:词语解释,词语搭配练习,词语造句。
3. 朗读训练1.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表现力和语音语调准确性。
2.教学方法: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分段朗读练习。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复习导入•复习前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 新课学习1.课文理解:–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分组合作,讨论课文重点内容。
2.词语积累:–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练习词语造句,巩固词语记忆。
3. 课文表现•分组展示课文内容,认真朗读课文,展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整理课文重点,帮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课文理解与词语积累的教学,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更多针对性的辅导。
下节课需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对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3.认识基本的修改符号,并能够试着使用。
4.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的修改符号,并能够试着使用。
教学难点认识基本的修改符号,并能够试着使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一、交流平台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写人的文章,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特点。
作者是怎样体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的呢?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表现人物特点、品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第一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第二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板书: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点)4. 小练习: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
示例:语言描写: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出示文字让学生感知从人物的行为、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
高兴兴去洗碗了。
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
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
”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动作描写: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粉笔头”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出示:1.认一认(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四课时教
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爬山虎》展开,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爬山虎的生长习性和生活习性。
2. 学习目标
•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及其生长环境。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简单描述自己所学的知识。
3.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关键词汇。
4. 教学难点
•对爬山虎的生活习性进行理解和归纳。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
•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爬山虎的形象,引导学生猜测主题。
2. 学习内容呈现
•朗读课文《爬山虎》,学生跟读。
•教师解释生词、短语,确保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爬山虎的生活习性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和学习兴趣。
4. 合作学习
•学生互相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巩固知识点。
5.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
•讨论爬山虎对环境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观点。
三、教学反思与展望
本节课主要围绕爬山虎这一生物展开,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
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地考察、小组展示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也要不断总结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掌握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能正确使用。
3.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他们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4.能够通过课文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启发学生对友谊、感恩等话题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台湾的树屋》及相关课外材料。
2.教学图片或实物道具。
3.课堂练习和讨论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故事情节导入本单元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台湾的树屋》,学生跟读。
2.课文解读:重点词语讲解及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3. 文本阅读1.学生课文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4. 情感教育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2.引导学生对友谊、感恩等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 课堂练习1.完成相关练习题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6. 总结与展望1.回顾本节课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展望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堂作业1.复述课文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针对课文中的寓意,写一段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感悟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的详细内容。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语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第七单元所学的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故事。
4.能够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表演。
2.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学会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包括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教师准备好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
2. 学习内容•讲解课文主题并领会文章主旨。
•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练习环节•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模拟情景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
2. 学习内容•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教师指导演习和调整。
•老师讲解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 练习环节•学生书写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着重训练正确的笔画和字形。
•学生小组展示书写成果,互相交流和指正错误。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3.教师整理学生反馈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六、教学总结1.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表演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单元内容。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想象力的重要性
2.能够运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人物形象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如何描写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描写人物形象
2.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小兔和小猫》
2.图片素材
3.录音设备
4.课堂展示道具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素材,让学生观察并谈论人物形象特点,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第三步:示范描写
教师以一个生动的形象为例,展示如何描写人物形象,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第四步:学生练习
1.学生独立练习描写另一个人物形象。
2.学生互相交流、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步:展示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写作品,班级共同讨论、评价。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形象生动地描写人物形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想象力,需要更多引导和激发,下节课将针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改进。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的作品整理,提交给老师。
2.自主练习描写其他人物形象,下节课展示。
以上即所列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2.积累描写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能灵活运用。
3.能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句子。
4.积累名言,引导学生遇到挫折时勇于向困难挑战。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积累描写品质和心情的词语,能灵活运用。
2.能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交流平台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阅读)
2.(1)从哈尔威船长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船长的临危不惧。
我们感受到了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救援,其伟大的形象跃然纸上。
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敬佩。
由此可见,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2)从黄继光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他视死如归的品质。
由此可见,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品质。
3.师:我们在写习作时,也应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能在描写人物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二、识字加油站。
1.自读这些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读准这些词语)
2.小组巩固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读读这些词语,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4.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
生:描写人的品质或心情的。
5.描写人的品质的是哪些词语?
生:和蔼慷慨贤惠临危不惧彬彬有礼
6.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教师点拨,并引导学生识记要认识的字。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临危不惧: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7.描写人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悲戚焦躁不安心急如焚
8.你能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悲戚:悲痛哀伤。
焦躁不安:表示一个人烦躁,着急不得安宁的意思。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9.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人的品质或心情的词语?(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0.教师出示一些表现人的品质的四字词语供学生参考,并识记。
威武不屈舍生忘死一丝不苟两袖清风
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
冰清玉洁拾金不昧表里如一宽宏大量
光明磊落持之以恒
11.出示表示人的心情的四字词语。
描写人害怕的心情: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描写人喜悦的心情:欢天喜地、眉开眼笑、手舞足蹈。
描写人难过的心情:心如刀割、泣不成声、悲痛欲绝。
设计意图:
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便于在分析人物的形象或者习作中,学以致用。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课本第118页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1.读读这些成语,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读通、读顺。
2.小组交流学生知道的读书的故事。
3.学生不知道的故事,教师补充。
(1)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
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
后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道。
(2)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他勤奋好学,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苏秦因不受重用便下定决心读书。
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便清醒过来,继续读书,终有所成。
4.你还知道哪些与读书有关的故事?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如:鲁迅读书、毛主席读书等)
5.读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热爱读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习惯)
设计意图:
从古人的学习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二)仿照课本第118页的句子,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读读这两段话,说说加点字有什么特点?
(它们是一组连续的动词,最少是3个)
2.小组交流下面提供的情况,用上一连串的动作。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蝴蝶飞舞:蝴蝶在花丛中上下飞舞
..着,它终于停.在了一朵花上,开始尽情
地采集
..花粉。
(2)小男孩打羽毛球:小男孩在和爸爸打.羽毛球,只见他瞄准
..球,用力一打.。
面对他这个高空球,爸爸胸有成竹,看准机会,来了个漂亮的回球。
小男孩跑.过去, 抡.了一个圈,打.出去,爸爸措手不及,球掉了,小男孩高兴地跳.起来。
(3)妈妈下班回到家:妈妈下班回家,放.下背包,走.进厨房,开始切.菜、炒.菜、煮.饭,一会儿,美味的饭菜就做.好了。
4.学生自己举例写一些带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这些句子。
2.抽生读,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读通读顺。
3.理解句子的意思。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自强不息。
力求自我进步,永不停止。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3)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4.学生再次交流句子的意思。
5.教师引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了解意思,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勇于拼搏的精神。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识字加油站:积累描写人的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词句段运用:学习讲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故事;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日积月累:积累名言,学习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