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二是词语的解释与运用;三是写景作文的指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景物描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写景作文方面,可能会存在观察不细致、表达不生动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会用本课的生字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写景作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景物描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景物描写的方法。
3.作文纸:用于学生写景作文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景物描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句子及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2. 通过阅读与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辨析、句子练习、读写结合。
2. 教学重点:古诗欣赏、阅读理解、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趣或困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a. 第一部分《语文七彩桥》:讲解词语辨析、句子练习、古诗欣赏,引导学生通过例句、图片等理解词语和句子,感受古诗的韵味。
b. 第二部分《读写双向厅》:阅读短文,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
3. 例题讲解:针对课程内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第一部分《语文七彩桥》:a. 词语辨析:……b. 句子练习:……c. 古诗欣赏:……2. 第二部分《读写双向厅》:a. 阅读理解:……b. 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词语辨析: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合适的填空:()的春天;()的阳光。
b. 句子练习:请仿写一个拟人句,描述下列事物:()的柳枝;()的蝴蝶。
c. 阅读理解:阅读短文《春天的校园》,回答问题:短文中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象?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d. 写作练习:以“春天”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的春天。
答案:a. 温暖的春天;明媚的阳光。
b. (示例)婀娜的柳枝;(示例)翩翩起舞的蝴蝶。
c. (答案见短文)d. (学生自由发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提高语文素养。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园地七中的生字,学习生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2. 阅读课文《古诗两首》,体会古诗的意境,理解诗意;3. 学习课文《荷塘月色》,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绘,提高审美情趣;4. 写作练习:学会仿写比喻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园地七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会仿写比喻句;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学会仿写比喻句;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丽的荷塘月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认识生字、生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生词,教师指导并讲解;3. 阅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古诗两首》,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进行解读;4. 阅读课文《荷塘月色》: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绘,提高审美情趣;5. 写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仿写比喻句,并进行课堂交流;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1. 生字、生词;2. 古诗意境;3. 荷塘月色描绘;4. 比喻句仿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仿写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学会仿写比喻句;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写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仿写比喻句,并进行课堂交流;4. 作业设计:结合课文内容,仿写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
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舍己为人、宁愿牺牲自己而救助别人的哈尔威船长,有为了战争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黄继光,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本节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交流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发言稿。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践活动的话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进行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讨论、采访、观察等方式,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篇1综合课1、引导学生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
2、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积累反义词,巩固学过的生字。
4、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我会认a、认读这些汉字,去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先读第一组:饿、饼……,要求读准字音。
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是“食”字旁,都与“食”有关。
c、学习第二组猴、猫……,要求同上。
d、识记生字。
e、鼓励学生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二、我会填。
f、引导学生思考,“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g、试着加一加,看是不是加上这个字都能组成另外的字。
如果行,就对了。
再把这个字填进圆圈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其他同学商量)h、拓展练习:如:“少”、“气”、“工”、“羊”、“先”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シ”日积月累1、“读读记记”a、先读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的意思。
b、记背这两个句子。
c、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背诵这类给人以启发的句子。
三、“我会写”。
a、先读一读“冷”、“热”,想想这两个字是相反的意思,再说出另外五个字的反义词。
b、把这五个意思相反的字分别写进对应的田字格里。
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姿势。
3、“我会读”。
a、学生自读,读正确,读流利。
b、边读边想,了解大意。
c、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读互听。
四、展示台1、用学生说、老师写的方式,比比谁认的字多。
2、玩“字词游戏”。
a、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片,练习组新字的游戏,边组边读。
b、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词语,边组边读,还可以与另外的字组词语。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猜谜游戏一、创设情景引入小朋友注意听!(课件:破碎声)你们听到什么啦?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二、学习交流1、看图了解故事。
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平台,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2、让学生能仿照例句,从不同方面描写人物的表现,体会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学习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品质和精神,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品质。
(2)积累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课文,提问:在《“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是谁?他们有怎样的品质?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二)词句段运用1、出示例句,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人物。
2、模仿例句,给出情境,让学生进行练写。
例如:“运动会上,小明在跑步比赛中摔倒了,但他马上爬起来继续跑。
”请学生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把小明的坚韧表现出来。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三)书写提示1、展示一段文字,让学生观察其排版,说说有什么特点。
2、讲解在书写时,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日积月累1、导入古诗《独坐敬亭山》,介绍诗人李白。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自主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含义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以及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感。
6、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交流平台中总结的人物描写方法、词句段运用中的写作练习、书写提示的注意事项以及日积月累中的古诗。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 掌握本课成语、词语及句子练习,提高语文素养。
3. 通过阅读与实践,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中意境的理解与体会,成语、词语及句子的运用。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积累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进而引入本课。
2. 第一部分:古诗两首(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2)学生背诵古诗,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 第二部分:语文天地(1)教师讲解成语,学生积累成语。
(2)学生进行词语仿写和句子练习,提高语文素养。
4. 第三部分:阅读与实践(1)学生阅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和《动物的耳朵》,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生活的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两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 语文天地成语积累:一帆风顺、五谷丰登、春华秋实词语仿写:阳光、草地、笑声句子练习: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变得生机勃勃。
3. 阅读与实践《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关爱他人,传递温暖《动物的耳朵》:关注生活,探索奥秘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绝句》和《惠崇春江晓景》。
2. 积累三个成语,用它们造句。
3. 仿写一篇以春天为主题的短文,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成语积累、词语仿写和句子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与实践环节,学生关注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了关爱他人、关注生活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3.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4.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
重点词句段运用(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
教学
难点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分钟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写人的文章,很好地表现了
人物的品质、特点。
作者是怎样体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
的呢?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表现人物特
点、品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课件2】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用“”
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出示文字让学生
感知从人物的行为、外
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
品质、特点。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课件出示3】
(1)第一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2)第二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板书: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点)
4. 小练习:
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
示例:【课件出示4】
语言描写:
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
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
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
”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动作描写:【课件出示5】
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粉笔头”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出示:【课件出示6】
1.认一认
通过读读词语,认识9个生字,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
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分钟一、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
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板书:与古人读
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1. 出示:【课件10】
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程门立雪手不释卷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成语。
3.说一说,这些成语分别描写了什么故事?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4.选一选,说一说。
(1)悬梁刺股【课件出示11】
古时候,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
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
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
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
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
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
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
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
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
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
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
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
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
神继续读书。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
虽然
告诉我们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
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
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2)程门立雪【课件出示12】
出示描写古人读
书求学的故事的成语,
并选择两三个词语讲
故事,可以让学生积累
了词语、理解词语的含
义。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
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觉。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
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
(3)手不释卷【课件出示13】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5.你还知道哪些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的成语?【课件出示14】
闻鸡起舞韦编三绝孟母三迁
(二)仿照下面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
作。
【课件出示15】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
他一边飞奔,一遍脱棉衣。
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
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蝴蝶飞舞小男孩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中红色的词语,表
示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这两个片段红色的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是连续的动作词语。
(板书: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2.在出示的三种情况中,选择其中一个情况,照样子写写。
【课件出示16】
示例:我把羽毛球往空中一抛,然后用力一打,只见羽毛球在空中迅速地划了一个弧,直奔小明跟前。
小明也不甘示弱,用球拍猛地一回打,球箭一般地回到了我的身边。
我举起球拍猛地一反击,球再一次地来到了小明的身边。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课件出示1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自立自强的名言)
3.教师讲解:
(板书:描写自强不息的名言)【课件出示18、19】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文王姬昌《周易》。
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胜人
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
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
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
讲解名言的大意,为学生理解名言的含义提供直接的帮助。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