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更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发展创造力的黄金时期,通过美术教育的培养,可以帮助孩子们开拓想象力,培养创造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幼儿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材料。

幼儿在艺术创作时,需要大量的材料来进行尝试和探索。

幼儿园应该提供给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纸张、颜料、粘土、画笔等艺术材料,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进行创作。

当孩子们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材料时,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和灵感,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

要鼓励幼儿进行自由的艺术创作。

在美术教育中,幼儿应该被给予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

不应该给孩子们设置太多的限制和规定,而是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真正地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要给予孩子们艺术创作的指导和启发。

虽然自由发挥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也需要一些指导和启发。

老师在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时,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艺术技巧和方法的指导,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艺术作品和艺术知识的介绍,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灵感。

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赞扬和肯定。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不论孩子们的作品是否完美,都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赞扬和肯定。

孩子们往往对自己的作品充满着自豪和满足,这种情感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而且,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也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有勇气去尝试和创新。

要营造艺术氛围和文化氛围。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展览、艺术活动等形式,来营造艺术氛围和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可以更多地接触和了解艺术。

当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对艺术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中。

美术创作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创作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创作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作为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在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参与美术创作,幼儿能够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美术创作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分析其中的有效方法。

一、美术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美术作品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通过观察绘画、雕塑等作品,能够自由想象其中的故事情节和背后的意义。

例如,当幼儿看到一幅描绘动物的画作时,他们可以想象动物的生活方式、习性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这种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拓展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美术活动促进幼儿的创造力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造力的平台。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幼儿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思考如何选择材料、运用各种技法来呈现自己的创意。

例如,在制作手工作品时,幼儿需要选择适合的纸张、颜料和工具,并运用自己的创意来设计作品的形状和色彩。

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艺术素养提升,还能够在其他领域中展现出来。

三、美术教育引导幼儿的创新思维美术教育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注重引导其创新思维。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幼儿能够在美术创作中运用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创作主题为树木的画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技巧来呈现树木的形态和特征,鼓励他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这样的引导能够激发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将美术与科学、音乐、文字等学科相结合,幼儿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关于动物的科学知识时,幼儿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动物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在学习音乐时,幼儿可以运用绘画来表达对音乐节奏和情感的理解。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创造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成为了老师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意义、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创造力的意义创造力是幼儿智力和情感发展的关键,也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素质。

培养幼儿创造力有助于激发其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美术教育,幼儿可以学会观察、表达和思考,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

1. 提供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幼儿的创造力培养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基础上。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资源,如色彩、线条、形状等各种美术教具以及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

通过观摩、模仿和创作,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

2. 注重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在美术教育中,老师们应注重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艺术作品、提供情景激发材料等方式,让幼儿在游戏和趣味中激发出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在美术教育中,老师们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描述和表达美术作品。

通过观察大自然、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作灵感,促进其创造力的培养。

4. 提供多样化的美术创作活动多样化的美术创作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老师们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美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立体构建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培养创造力,发展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

1.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美术教育活动在美术教育中,老师们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美术教育活动,通过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引导他们进行自由、积极的创作。

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幼儿在交流合作中学会表达和创造。

2. 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美术教育中,老师们应鼓励幼儿进行独立的美术创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鼓励、引导和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导语: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从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美术活动如何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发挥创造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创造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创造力不仅是个体智力和思维能力的表现,更是个性和人格的表现。

通过美术活动,幼儿可以在观察、感知、表达、想象和创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这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第一,美术活动强调了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力;第二,美术活动促进了幼儿的表达和想象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美术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第四,美术活动提升了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美术活动如何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1. 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如颜料、画笔、纸张、粘土等,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在自由选择美术材料和工具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和方法。

2. 提供开放性的美术活动环境美术活动的环境对幼儿的创造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美术角、美术墙等方式,为幼儿创造一个开放性的美术活动环境,让幼儿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得到认可和鼓励。

3. 提供有趣的美术主题和内容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美术主题和内容,如季节变化、动物、植物、节日等,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感知美术主题和内容,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表达和创作。

4. 提供艺术家的作品和实践案例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和实践案例,让幼儿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态度,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

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美术活动,幼儿可以在自由、愉悦、富有创造性的环境中,通过观察、想象、表现、创造等各种方式,发挥自己的天赋特长,锻炼各种能力,丰富人生阅历。

其中,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美术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按照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有计划、有序的美术活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提供自由、丰富、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在美术活动中,提供自由、丰富、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能够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从而调动幼儿的创造性。

比如,纸、笔、颜料、彩纸、剪刀、胶水等常见的美术用品,以及形状不规则、材质不同、颜色鲜艳等多种材料,都可以放在幼儿的创造空间内。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在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思想、想象和表现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和快感。

针对幼儿创造的各种作品,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认可,同时注重发现和指导作品中的不足之处,为幼儿提供显示自身潜力和弥补不足的机会。

三、提供启示性的活动主题和艺术素材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定一些具有启示性、开拓性和挑战性的美术主题和素材,以便引导幼儿进行艺术探索和创造。

比如,主题可以是自然景观、生活场景、动物园、人物漫画等,素材可以是五彩缤纷的颜料、形态各异的纸张等。

四、提供与环境相呼应的美术创作环境美术创作环境的设置也非常重要。

良好的创作环境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积极的情感氛围、自由的探索空间和丰富的艺术素材,从而调动幼儿的兴趣和感性认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创作环境中的布置、颜色、材质、灯光等都需要与主题和活动内容相呼应,营造出愉快、和谐、积极、充满创造力的氛围。

总之,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需要有序、系统地进行。

只有在充分展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氛围中,才能够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得到真正的收获和成长。

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美术教育,小学生可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艺术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所见所闻。

在美术教育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人物形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例如,通过绘制静物或写生,学生可以观察物体的形状、色彩、纹理等细节,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二、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

通过美术教育,小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故事,然后要求他们画出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想象。

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象,用线条、色彩等元素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三、培养审美观审美观是指对美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小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观。

例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观看艺术家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作品的美学价值。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艺术创作,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

四、培养表达能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绘画、雕塑、剪纸等艺术形式,小学生可以通过视觉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展示和分享,让他们学会用艺术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五、培养批判思维美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思维。

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作品,并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例如,在学习绘画技巧时,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和同学作品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绘画的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审美观、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小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一、引言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绘画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发现美的能力发现美的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而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让他们学会发现身边的美。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景色、人物、物品等,让他们用心去感受、观察事物的形态、颜色、纹理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观察和感知的过程,提升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三、激发学生创造力1. 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美术教学应给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主题或者素材,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空间,鼓励他们探索和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

2. 鼓励独立思考与表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方式。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 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需要给予他们多样化的艺术体验。

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各种艺术作品,参观美术馆和画展,了解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通过欣赏和体验艺术,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灵感和启发,拓展他们的创造思维。

四、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个体的过程,还需要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实现。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者集体创作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索、讨论和合作完成作品。

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从他人身上学习到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五、培养坚持与自我反思精神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坚持和自我反思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他们保持毅力和耐心。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自由表现想象力和情感。

本文将从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进行浅析,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学生创造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创造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手段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素质。

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灵感敏感,对美的感受也更为直接、真切。

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学生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创造,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表现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感受。

通过绘画、造型等活动,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观察领域,促进脑力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表现力。

美术作品是学生情感和思想的抒发,通过作品的表现形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观点以及对美的认知表现出来。

通过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学生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美术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学习艺术的技巧和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教育学生在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启发他们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和尝试。

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特色的教室环境、提供充足的美术工具和资源、以及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示范、引导、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3-05-30T17:05:09.4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3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付德江
[导读] 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付德江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东漳堡乡中心校057550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

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

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目,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爱感动。

他们回来后,立即创作了《推拿》、《勤学苦练》等作品,并获得好评。

在表现形式方面,孩子临摹画册也是一种学画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画活的东西,多观察,多写生,自己选材自己造型。

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不能单画一种画,要让孩子广泛涉猎,包括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腊笔画等等。

经过多种实践,可以丰富孩子在造型、创作、色彩等多方面的表现能力。

对于儿童画画的兴趣,要注意“留有余地”,爱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让他们画厌了。

儿童时期要以学文化为主,每天可有一定时间画画,保持他们精力旺盛,画兴不衰。

熟悉儿童的美感情趣。

儿童崇拜英雄,崇拜解放军,哪个孩子不喜欢学解放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在画着:五个孩子骑着马,一个举着红旗,第二个吹喇叭,第三个提着小木枪,第四个端起步枪瞄准,第五个还高举着大刀!嘴里还喊着“达、达底达、冲呀!”这不是一面在游戏,一面在创作吗?我们的责任就要从孩子“画画”的游戏中去启发、诱导,使儿童对画画的兴趣和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如果以成人的透视、比例等去要求儿童,儿童力不能及,必然会打击孩子的画兴。

作为辅导教师,有必要蹲下来和孩子同一视平线,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物的形象,看孩子画得是否真有道理,而不是武断的改这改那,有时成人看来“不完善”、“不正确”的,恰好是儿童天趣之所在。

今天我们看到有些儿童缺乏真趣,往往是成人过多干涉的结果。

尊重孩子,爱护童心,是儿童画指导者应有的素养。

儿童画指导者不仅是一位美术爱好家,也应是儿童心理学家。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

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

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

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

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

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

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

再刷刷几根头发。

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

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

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

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

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

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

他想画这个场面。

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

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

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

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

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