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选修课论文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的小论文(2)

哲学与人生的小论文(2)

哲学与人生的小论文(2)哲学与人生的小论文篇二关于对《哲学与人生》课程加强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思考摘要:《哲学与人生》课程加强价值观教育研究,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培育中职学生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统一的需求,是课程培育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需求。

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职业能力,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加快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哲学与人生》课程价值观教育的实效,促进教学改革,丰富职教课程体系。

关键词:价值观;加强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教学《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哲学与人生》课程提出加强价值观教育问题的背景1.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看待社会2012年11月8日,党的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

提出了职业教育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强化价值观教育,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从而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强化价值观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2.学生不仅应该习得知识与技能,更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武装头脑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1)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1)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1)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哲学是一门探究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学科。

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对生存、发展、幸福等问题进行思考,衍生出了许多哲学流派,如德、法、英哲学等。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密不可分,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一、哲学指明人生方向哲学是指明人生方向的导航员。

哲学的著作中往往反映了哲学家对人生的认知与追求,使人们受到启示。

例如,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奇伦伦学》讲述了关于幸福的思考,古希腊哲学告诉我们,“人的灵魂来自上帝”,引导人们寻找美的东西。

这些哲学思想指引人们追求真、善、美,追寻内心的平静与快乐。

二、哲学调整人生态度哲学能够调整人们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人们的心态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而哲学思想能够引导人们用全新的角度看待生活,调整自己的态度。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塞涅卡提出了“健康的心灵在健康的身体中”,提醒我们保持身心健康的同时应注重心灵的健康;伏尔泰的“我们拥有两个生命,第二个生命开始于我们发现只有一条生命时”,提醒我们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等。

这些思想能够让人们平静应对生活的挫折与逆境,保持正确的心态。

三、哲学赋予人生美学价值哲学可以赋予人生美学价值。

哲学家们对美、艺术的追求,使人们领悟到美的意义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无论是音乐、绘画、文学,还是生活中的点滴事物,都可以被哲学赋予美学意义。

例如,哈格尔的“艺术是追寻主观和客观统一的一种形式”,激励人们寻找并欣赏美;主义哲学家梅洛·庞蒂认为艺术是在对世界的理解与探索中寻找美,美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感悟到其中深刻的哲学思想。

这样,我们可以将美有机地融入到生活中,使其成为人生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仅指引人们前行,还能调整人们的态度,使人生充满美学价值。

人们应该认真思考并将哲学思想融入到生活中,让其带给我们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V1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V1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V1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探究人生的意义、存在的真相以及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因此,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它关注的是人类思想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哲学的思想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哲学为人生提供指导哲学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生命目标,并提供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

通过思考和理性探索,哲学可以指导我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例如,斯多葛学派的基本思想是生命的目标是得到内心平静的幸福,而这可以通过消除情感的冲动、接受生活的现实,以及关注自己的行为来实现。

这些哲学理念对于在困难时期振奋人心,找到人生方向非常有帮助。

哲学提供不同视角哲学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指导,还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思考方式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助我们拓宽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例如,柏拉图的哲学认为,真理和概念存在于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实体中,并且认为知识和智慧是在灵魂内部获得的。

这种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跳出我们已知的框架,带着更宽泛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哲学为人类行为提供理论基础哲学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和探究,将尽可能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现实联系起来,因此哲学不仅可以从理论上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因,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改善行为的指导。

例如,康德的哲学认为,个人行为最终确定于他们遵从的道德规范,这种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以及如何从道德和伦理的基础上去改善行为。

哲学鼓励人们询问和盘问哲学的另一个价值就是能够鼓励人们去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人类本质上是强烈地思考者,而哲学提出的问题可以帮助人们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目标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哲学引起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尝试,人们可以掌握更多的自我控制力和批判性思维,使我们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更加灵活和智慧。

中国哲学与人生的选修课程设计优秀论文

中国哲学与人生的选修课程设计优秀论文

中国哲学与人生的选修课程设计优秀论文上海海洋大学综合教育选修课是面向全校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

设置综合教育选修课程,除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着力于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

随着上海海洋大学课程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XX年实施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以来,我校综合教育选修课程有了明显的增长。

但是这种增长还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还不能满足我校深化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本科教育的需要。

为了提高综合教育选修课程的质量,上海海洋大学从全校综合教育选修课程中遴选了一批作为重点建设课程。

《中国哲学与人生》于XX年被遴选为校重点建设课程,我们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网站、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在上海海洋大学开设《中国哲学与人生》这门综合教育选修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课程在众多综合教育选修课程中被遴选为重点建设进一步表明了本课程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在各方面已经为建设本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课程建设的意义。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中国哲学可谓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之精华。

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

人生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人生矛盾包括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矛盾,灵与肉的矛盾,生存与死亡的矛盾,人生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等等。

中国哲学是中国思想家探索、处理和解决上述种种矛盾的方式和答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古代先人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

通过本课程的修习,使学生对中国哲学内涵线索、思维特征等有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对中国传统知识、思想与信仰等诸领域有更加深入合理的认识,训练学生运用中国哲学的智慧分析知识、人生和社会现象,从而培养学生自由探索的心灵习惯和独立优异的道德人格,启迪人生智慧,升华心灵境界。

2.课程建设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中国哲学有了深入的了解,智慧得到了开启,人生境界得到了提升,本门深受学生的喜爱。

关于哲学与人生的论文(2)

关于哲学与人生的论文(2)

关于哲学与人生的论文(2)关于哲学与人生的论文篇二论哲学与人生【摘要】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深层次地思考人生,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

哲学赋予我们智慧,让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理性的姿态对待生活,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引领我们走向光明。

所以,哲学是人生的精华,人生就一场追寻发现并运用哲学的旅行。

【关键词】觉解;人化;属人世界;自由解放;人生智慧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洞悉人生的意义,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哲学。

哲学和生活密不可分,与人生更是紧密相连。

哲学是探讨人生之学,只有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透彻,才能对其有“觉解”,实现对人生的启迪。

一、哲学及其与人生的关系当提到哲学时,人们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空洞又神秘。

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思想阁楼,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这时不免有人要问,既然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究竟是什么?它与人生有何关系?哲学一词是由古希腊语演化而来的,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则答案不一,从哲学的本义上来看,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看,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那么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呢?其实,对个人而言,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就是这种广义的哲学。

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之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流行的大化跑,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个‘跑’就是人生,这个‘想’就是哲学。

哲学与人生论文范文

哲学与人生论文范文

哲学与人生论文范文该文主要由一个流行现象讲到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

进而讨论老子人生哲学中的积极方面,对当代人的为人处世具有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哲学与人生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与人生论文范文篇一老子哲学思想及现实价值摘要该文主要由一个流行现象讲到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

进而讨论老子人生哲学中的积极方面,对当代人的为人处世具有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关键词老子不争知足人生哲学引言作死,一个在2014年火遍了中国大陆的词汇,甚至“no zuo no die”都已经加入了美国俚语词典,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我个人觉得,这个词汇,很好的切合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想法,也道明了青少年们的一个疑问“作还是不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然后我们就时刻面临着这么个问题:是选择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还是少一分耕耘,虽然收获少了点,但也可以接受,因为空出来的资源我们可以投入到别的地方去,比如睡觉,玩游戏。

这个问题也与老师期中讨论的论题“是做一只快乐的猪,还是做一个痛苦的苏格拉底”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孩童时期的我,对于诸子百家的学说的认识了解,是基于蔡志忠的诸子百家系列漫画,当时就被老子和庄子的道家学说的机智给打动了,少年心性,就喜欢任性,逍遥无为的人生态度让人心驰神往。

长大后,也延续了这个行为,做事就容易满足,然后就逍遥自在去了,不愿意多花一份额外的力,来让自己的成果变的更加完美;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满足于看起来可以接受的分数。

看起来,这十分符合老子的“不争”思想和“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学者,文人,哲学家以知足为乐,安贫乐道,知足才是幸福的本质,知足才是人生观的顶点。

而其中的最典型的就是这道家学说——这在世界上也是受万人敬仰,为人们所周知的——满足于把日子当日子,把自己当做终极生活的生活态度。

如此说来,我们自然是一些容易满足的人,但是我也不得不说确确实实是每天都会有很多人不断地咒骂或者抱怨一些事,这可能仅仅是发泄,几句话过后也仍要继续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但这又无比真切的是一种现实。

哲学与人生论文(最新3篇)

哲学与人生论文(最新3篇)

哲学与人生论文(最新3篇)解析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篇一最近读过食指的《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穷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通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予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和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相信未来》这首诗通过贫穷展现了个人的悲哀,甚至社会的悲哀。

尽管贫穷但我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我不由想起因为执着,所以成功。

紫葡萄,鲜花可以说是成功后的礼赞,但信念也不能变。

相信未来并不是一纸空言,也不是盲目自信,好高骛远,而是知行统一。

中国作为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已有很多血的教训需要我们汲取,看事物并不简单的观其表,重要的是从历史的全局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

生活中也是,很多时候我们会愚蠢的相信眼见为实,可放在装有水的碗中的筷子难道真是弯的吗?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条自己开创的新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的实践,即中国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说不管是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还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予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实践证明会有一个公平的评定,或者说看似公平,因为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

但是我们要相信未来,哪怕共产主义只是稳定民心的谎言。

关于哲学与人生论文

关于哲学与人生论文

关于哲学与人生论文哲学家们在批判早于自己的哲学体系时往往充满怀疑精神,一旦构筑自己的体系却又容易陷入独断论。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哲学与人生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关于哲学与人生论文篇一论哲学散文对生命与人生真谛的探究摘要:哲学家们在批判早于自己的哲学体系时往往充满怀疑精神,一旦构筑自己的体系却又容易陷入独断论。

相比之下,周国平以散文的形式传达哲学思想就更能保持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教性,并不孜孜于给生命和人生之谜一个终极答案,从而形成具有生活化、展现真性情、自我消费性、探究生命和人生真谛等个人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

关键词:周国平;哲学散文;艺术特色1 探究生命和人生的真谛周国平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充实,不管你感到的是痛苦还是幸福,人生应该是有内容的、充实的人生。

”于是,他用文字记录了自己一段段人生经历。

周国平的散文中满溢着对生命的敬畏感,他鼓励人们要积极地面对人生,要饱含热情地好好活着。

他认为人生或许是徒劳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以改变的只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

正因为这样,回过头我们再来看《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时,生命的悲欢离合,借助周国平的哲学散文,以妞妞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凄美娇艳的生命得以深刻地表现了出来,这不仅仅是痛苦,实际上是对生命的一种永恒的渴望。

周国平不过是用文学的方式在谈哲学,在周国平的哲学散文中,所表达的感悟仍是围绕着那些古老的哲学问题,例如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和超越等等。

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与哲学的关系,这是周国平一生所追求的;而生与死,正是这两种思想的终极命题,让周国平更加深刻地看到了人生和生命过程中的哲学意义。

把情感升华至哲学的高度,把哲学融入情感世界之中以文学散文的形式阐释出来,如果用泡一壶茶来做比喻的话,哲学散文是那沸腾的水,其间所包含的思想就是那浓郁的茶香。

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哲学思想增强了理趣,哲学也将变的深入浅出,人生的意义得到升华,生命也因此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哲学的一些想法
当初选这门《哲学与人生》的时候,是想着在沉重的专业学习重负下能给自己点时间放松,至少就是想着一个星期听一次心灵鸡汤讲座,能让自己暂时从医学书上解放出来,聆听哲学老师的人生智慧。

现在课程已经结束了,回首看来,这是我唯一没逃过的选修课,场场必去,也觉得自己选这门课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在这门课里,老师用很多生活的鲜活例子来跟我们讲解哲学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也感悟了很多。

下面是我的一些对于哲学的想法。

哲学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有不同。

在我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让我们感觉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态度。

如果把一个人的生命比作一条线段,那生和死就是两端点。

线段有长有短,生命也是,有的人长命百岁,有的人则英年早逝。

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刻死去,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生的无奈,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好地对待生活,以免有朝一日会带着满腔遗憾离开人世。

怎样才能生活得快乐而有意义呢?
当下的社会,绝大多数人已不再为生存忧愁,但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想要的幸福快乐并没有伴随着物质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

似乎除了幸福,我们什么都有,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国家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吧。

我们知道,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

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主张“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

然而时代的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有多少人懂得该适时停下追求物质的脚步,面对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是否早已经在物质中迷失了自我?看看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蒙上厚厚的尘垢?
生活需要不断地反思,而且是理性的反思。

一位学者曾说:“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
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

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我知道现在的我思考问题还不能达到哲学的高度和深度,但是我始终认为对于同一件事,一个人的生命里不同阶段会有不同体验。

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一些事,看不透一些人,那是因为离得太远了。

就比如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刚学医的那会儿对医生我是充满着期盼和憧憬的。

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以及社会上频发的伤医事件,渐渐失去了当初的感觉,掺杂进了一些复杂的心情,到如今,我的感受就大不一样了,感觉到这个职业所肩负的责任很重,要做一个好医生多不容易呀。

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所以,人,总是会变的。

现在的我,不再无病呻吟,不再“为赋新词强说愁”,不再一味任性。

很多时候我依旧会被一些人或事感动,但是不会每次感动都会泪流满面。

不会像以前总是沉浸在那些哀伤的文字里,渐渐偏好看贴近生活、富含哲理和人间真情的文章。

不会再把现实和理想割离成两块儿,已懂得人生既不是一片光明,也不是一片惨淡。

我的内心似乎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成熟起来。

我明白还应该学会让一切离愁别绪,聚散依依都生于眼底,藏于心,不动声色的只做风景观,虽然现的我还不能身体力行。

生活中,我们赞美崇高,却不愿去追求崇高;我们称赞信仰,却不愿去实践信仰。

而布达拉宫下虔诚的信徒,却在用身体丈量心中纯粹明净的信仰。

我很赞同伊壁鸠鲁对幸福的定义,他说“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

其实,一颗心,就如一个杯子。

有人喜欢费尽心机,不择手段的谋划,努力把杯子填满,水满则溢。

然而过于多的负累和欲望,总是沉的坠弯了胸膛,令人窒息。

一路走过,来不及欣赏沿途的山清水色,来不及欣赏一路的美景美人,总是低着头,身体前倾,做一种攀登的姿势。

人啊,不如,适时抛弃一些东西。

给自己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于午后闲赏云卷云舒,也可听雨观潮,涉水卧波。

我认为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它引导人尽量让内心的欲望对灵魂的纷扰最小化,而生活需要用心经营,所以我们的心应该一直保持“向上、向善”的姿态,即保持人心最原始最纯粹的善良﹑朴素和纯净。

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身心和谐,感受幸福
的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