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概要

合集下载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俄奥矛盾(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英德矛盾(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协约:英、法、俄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⒎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提纲

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提纲
⒋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2月。
⒌参加国: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个国家。
⒍操纵国:美、英、日。
⒎主要议题:英日同盟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中国问题
⒏内容:⑴《四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
(2)内容:A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B英日同盟终止。(3)影响:①对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在太平洋的称霸障碍。②对英:维持了与美日的表面关系,后英日矛盾日渐激化。③对日:同盟解散利益受损,但一战的获利大多承认,也获得了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7)操纵:英法。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
(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
(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⑶《九国公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九国。
(2)内容:①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②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3)影响:实质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为美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
⒐影响:(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

高中选修三战争与和平

高中选修三战争与和平

一、选修三学习内容要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4)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6.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2)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三、历史分析“公式” 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三,影响不同:一战给人类带来的主要是战争灾难,尤其对人类心灵 产生消极的影响,所建立的战后新秩序仍然体现大国压迫小国、强国 控制弱国的帝国主义原则;二战不仅打败了法西斯主义,更教育了世 界人民,使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所建立的战后新秩序 较多地倡导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 影响。
对象 类别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背景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帝 美日争夺亚太霸权的 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矛盾激化
对象 类别 目的
参加国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尤
西方的矛盾
其是美日在远东、太
平洋地区的矛盾
美、英、法、意、日 美、英、法、意、日
等27国,其中美、英、 、中等九国参加,美国
、法、美对它们侵略扩张的纵容和让步,致使它们做好了全面战争准 备;而德、日、意法西斯三国与英、法之间也存在尖锐的矛盾,它们 首先向英、法开战,导致了大战的爆发。
第二,战争目的和性质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 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 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以打败 法西斯、争取人类和平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国际关系日渐紧张,德、意、日三国先后选择法西斯道路,

对外侵略扩张。(3)主要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
政策

。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同时,苏
联在1939年采取中立自保政策,《
》的签订,客观
上祸水西纵,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一八○五年七月,宫廷女官安娜·芭芙洛芙娜在彼得堡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晚会。

到会的有上流社会名流。

发·西利·塞尔格维支·库拉根公爵是第一个到会的贵族。

他说起话来懒洋洋的,是个惯会拍马逢迎的人。

他常爱说这样一句话:“我是忠心的仆人”。

他有个女儿叫爱仑,象白昼一样的美丽,大儿子依包理特是个低能的外交官,小儿子阿那托尔是个挥霍无度的花花公子。

他们一家都出席了晚会。

一位叫德路别兹卡雅的公爵夫人,要求库拉根把她的儿子保理斯介绍去当禁卫军军官。

公爵答应了。

到会的还有一个刚从国外受教育回来,初次踏入社交界的彼埃尔。

他“笨拙,肥胖,是一个宽肩大汉,双手又大又红”。

他是莫斯科著名的伯爵别素号夫的私生子,奉父命到彼得堡来寻找职业。

他是个拿破仑的崇拜者。

到会的,还有年青的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

他是个身材不高而极俊秀的年轻人,“具有明确而冷静的面貌”。

他的妻子莉萨是个矮小而活泼的女人。

安德来原先认识彼埃尔,他谈到他就要上前线去打仗了。

在晚会上,人们交谈着法国和俄国日趋紧张的关系。

会后,彼埃尔去拜访安德来。

他对安德来说:“为自由而战,我便最先从军,但帮助英、奥去反对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指拿破仑--引者)是不对的。

”保理斯·经库拉根公爵介绍要到军队去服役了。

他母亲带他到莫斯科看望亲戚罗斯托夫伯爵一家。

伯爵夫人和其女儿正在过命名日。

伯爵夫人是个具有东方式瘦脸的女人,她养了十二个儿女,但多半夭折了。

伯爵是个平庸的人,他不如妻子能干。

他们的大儿子尼古拉是个大学生,正和伯爵十五岁的甥女索尼亚恋爱。

保理斯来到后,和伯爵十三岁的小女儿娜达莎也闹起恋爱来。

娜塔莎是个黑眼睛、大嘴巴、不美丽,但十分天真活泼的女孩子。

彼埃尔在彼得堡没有选定职业,又回到莫斯科。

这时别素号夫伯爵病得快死了。

他的家族围绕他的遗产问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

库拉根公爵因和别素号夫伯爵沾点亲,主动跑来张罗。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世界的瓜分是按照国家实力进行的。

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变化:课文表格。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美、德经济发展迅速。

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照原来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国家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由此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19世纪下半期,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寻求海外市场禾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附庸。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有何不同?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主要目的是直接掠夺贵金属和财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9世纪下半期以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抢占海外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输出剩余资本的场所。

(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在欧洲列强的激烈争斗中,主要有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

三国同盟的形成:德国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

德法矛盾:争夺欧洲霸权。

历史宿敌。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迈出的第一步,反俄性质)"1882年,德、意、奥缔结《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三国协约的形成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签订了《英俄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3)战争的催化剂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电报、电话、无线电(残酷性,世界性,世界范围内指挥战争,突破地域限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2、经过(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2)战争进程第一阶段:1914年。

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

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⒎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娜塔莎》相关资料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娜塔莎》相关资料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

作品中心主题则是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

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仍争权夺利、寻欢作乐。

在小说中,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尔是恶少,女儿爱伦则是荡妇。

另一类是彼埃尔·别朱霍夫、安德烈·鲍尔康斯基和娜塔莎·罗斯托娃,他们接近人民,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经过长期的精神探索,成为社会的精华。

安德烈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两人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鲜明对比。

安德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很强的社会活动水平,他后来投身军界,在严酷的生活面前理解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最后在卫国战争中献身;彼埃尔性格直爽,感情冲动,缺少实际活动水平,他更侧重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在与人民的接触中精神得到升华,最后成为进步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女主人公娜塔莎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她与人民和大自然接近,具有强烈和丰富的情感。

作者对这几个正面人物投以诗情洋溢的艺术描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

不过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却行为不端的女儿爱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彼埃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

彼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竺豪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今年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

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

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包尔康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三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28- 1918.11.11)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才会出现世界大战?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战争更加残酷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空前激烈,会影响到它们控制下的小国、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为什么经济发展迅速?(1)普法战争后得到法国的大笔赔款——资金(2)得自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原料(3)后起之秀,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4.法德、英德、俄奥之间矛盾的核心是什么?(1)法德矛盾的核心——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2)英德矛盾的核心——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争夺制海权和殖民地(最主要的矛盾)(3)俄奥矛盾的核心——对巴尔干半岛的争【注】矛盾演进顺序:英法(七年战争)→法俄(拿破仑远征俄国)→法德(普法战争)→英德5.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1)同盟国集团:1879——德奥同盟;1882——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2)协约国集团:1892——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1904——英法协定;1907——英俄协定(标志: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7.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影响是?原因: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影响:首先,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

其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

最后,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参战,后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

8.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在激烈的战争背后,是各国经济实力的较量;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施里芬计划”使德国被拖入了两线作战的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

奥匈帝国内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帝制;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日本、美国等一批国家加入协约国,意大利倒戈。

9.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见8)1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②政治危机:俄国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德、奥匈、奥斯曼、俄四大帝国解体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原因:远离战场,本土未遭战火;美国的参战以及不断向协约国提供商品和贷款,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⑵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①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引起的本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②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3)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11.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交通事业和化工技术;②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③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

【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地位1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1)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后果:它们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割世界,从而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即同盟国和协约国。

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持久的原因:A装备的限制:大杀伤力武器的使用更有利于防守B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期保障能力低。

C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A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

B同盟国则相对较弱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㈠巴黎和会⒈背景(1)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

(2)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⒉时间: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⒋参加国:27个战胜国的代表。

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除在外⒌操纵国:美、英、法: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法国克里蒙梭⒍各国目的:(1)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英国奉行“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

在欧洲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

(3)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

(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

(5)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⒎主要问题:对德和约问题(中心)、中国问题(山东问题)、建立国联问题。

⒏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⒐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1)时间:1919年6月28日。

(2)内容:①领土: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划定非武装区。

②殖民地: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③军事: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④赔款: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未确定总额);⑤德国及其同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3)性质: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⒑影响:(1)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2)严厉限制和削弱了战败国德国,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3)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4)英法获利最大,美国受到抑制(5)民族自决权得到一定的肯定(6)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11.中国问题:(1)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德国在“中国山东”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2)中国外交失败的说明道理及启示:①道理:“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列强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半殖民地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

②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3)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12.如何理解《凡尔赛和约》已经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1)德国投降是为了得到体面的和平,而得到的却是残酷的掠夺和严厉的制裁。

(2)德国是众多人口、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一旦德国从战争的破坏恢复过来,必然想摆脱合约所强加的束缚(3)在德国这样一个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国家里,复仇情绪将成为产生战争罪恶的种子。

㈡凡尔赛体系的构成与国际联盟1.影响:(1)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积极方面:A.使帝国主义矛盾得到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B.通过国际会议的外交形式调整国际关系比军事对抗方式是一大进步。

C.一定程度上考虑到民族愿望(民族自决)(3)其中又隐含了很多矛盾,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2.系内的矛盾:(1)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德国滋生强烈复仇情绪;(2)战胜国列强之间:分赃不均:美、意不满;(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列强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

列强在瓜分殖民地时采用了较为隐蔽的“委任统治”形式,但是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4)帝国主义和苏联的矛盾⒋新的民族矛盾:列强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来安排领土,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如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⒌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⒍国际联盟:(1)背景:①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②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2)时间:1919.4.28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

1920年生效正式建立(3)总部:瑞士的日内瓦(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6)盟约原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

(7)操纵:英法。

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

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

(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

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11)活动:①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②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③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12)评价:①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为以后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③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㈢华盛顿会议⒈背景(1)巴黎和会留下遗缺,亚太地区的矛盾没有真正缓和;(2)战后美日英三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3)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4)中国掀起反帝爱国运动⒉发起国:美国⒊目的:为了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平息中国反帝怒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