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机构教学设计
《凸轮机构》教学设计

凸轮机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凸轮机构的各种应用类型。
2、掌握凸轮机构的基本分类方法。
3、掌握各类凸轮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场合。
4、能根据需要的运动规律选用合适的凸轮机构。
教学重点:了解凸轮机构的各种应用类型。
教学难点:能根据需要的运动规律选用合适的凸轮机构。
(二)内容分析本作品主要介绍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的基础知识,通过动画演示、文字解说和课堂练习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生分析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机构的意义和一些机构在机器中的应用,通过对凸轮机构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并能够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种类的凸轮机构。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学习的内容是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并通过课堂练习掌握运用不同种类的凸轮机构。
通过教师的讲解、动画的演示和课堂练习等互动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依据学习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课件主要采用以教师演示讲解为主,学生课堂练习为辅的教学策略。
课堂的基本结构是“教师讲解”——“动画演示”——“课堂练习――师生互动”四个环节。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凸轮机构的应用、分类和简单选用的内容。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媒体运用预期效果复习机构的意义(15分钟)1、教师提问:“什么是机构”2、教师打开“凸轮机构”课件与学生共同学习凸轮机构的定义。
1、学生回答机构的定义。
2、学生复习前面已学习的机构。
上课前的知识、技能温习可以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多媒体出示“凸轮机构”通过学习凸轮机构的内容,加强学对机构的了解和选用。
进行教学学习教师讲解相关的知识。
学生做笔记并提问。
观察学生的反应,结合应用实例进行深入学习多媒课件这一环节是要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课堂练习教师提出要求1、独立完成练习。
2、小组讨论适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理解和灵活运用凸轮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一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结构特点、类型及应用,学会根据工作要求和使用场合选择凸轮机构。
2.了解凸轮机构的设计过程,对凸轮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有明确的概念。
3.掌握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适用场合,了解不同运动规律位移曲线的拼接原则与方法。
4.掌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设计的原则,学会根据这些原则确定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基圆半径、滚子半径和偏置方向,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摆杆长、中心距以及移动平底从动件平底宽度。
5.熟练掌握应用反转法原理设计平面凸轮廓线,学会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凸轮机构基本运动参数设计第三节凸轮机构基本尺寸设计(第一、二、三节共2学时)第四节凸轮轮廓曲线设计(15学时)第五节凸轮机构从动件设计(1学时)第六节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0.5学时)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凸轮机构的型式选择。
2.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及设计。
3.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设计,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图解法和解析法。
4.从动件的设计,包括高副元素形状选择,滚子半径和平底宽度的确定。
难点: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图解法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空间凸轮机构与高速凸轮机构简介。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凸轮机构的运动学参数与结构参数的概念及其选用设计;应用反转法原理进行凸轮轮廓曲线的图解法设计时凸轮转角的分度,要注意从动件反转方向;正确确定偏置移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在反转过程中从动件所依次占据的位置线;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理论轮廓曲线与实际轮廓曲线的联系和区别等。
要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六、主要参考书目1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石永刚,徐振华.凸轮机构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凸轮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实验。
(完整版)凸轮机构教案

(完整版)凸轮机构教案凸轮机构4.1 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4.1.1 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应用组成: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部分组成特点:1)只要设计出适当的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以使从动件实现任何预期的运动规律。
2)结构简单、紧凑。
3)凸轮机构是高副机构,易于磨损。
4)凸轮轮廓加工比较困难。
应用:只适用于传递动力不大的场合。
应用实例:内燃机配气机构绕线机的凸轮机构凸轮自动送料机构结论:从动杆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或凹槽曲线的形状。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一)按凸轮的形状分1.盘形凸轮(盘形凸轮是一个具有变化向径的盘形构件绕固定轴线回转)尖顶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尖顶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滚子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滚子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平底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平底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特点:结构简单,但是从动件行程不能太大,否则凸轮运转沉重。
2.移动凸轮(移动凸轮可看作是转轴在无穷远处的盘形凸轮的一部分,它作往复直线移动。
)特点:凸轮和从动件都可作往复移动。
3. 圆柱凸轮(圆柱凸轮是一个在圆柱面上开有曲线凹槽,或是在圆柱端面上作出曲线轮廓的构件,它可看作是将移动凸轮卷于圆柱体上形成的。
)特点:从动件可获得较大的行程。
(二)按从动杆的端部型式分1.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特点:(1)传动灵敏。
(2)从动杆的构造最简单,但易磨损。
应用:只适用于作用力不大和速度较低的场合(如用于仪表等机构中)。
2.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特点:磨损较小,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但结构复杂。
应用:常用于速度不高、载荷较大的场合。
3.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特点:传动平稳,润滑较好,传动效率高。
应用:常用于高速传动中。
但平底从动件不能用于具有内凹轮廓曲线的凸轮。
(三)按推杆的运动形式分移动从动杆凸轮机构摆动从动杆凸轮机构4.2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4.2.1基本概念所作的圆1、基圆:以凸轮轮廓最小半径 rb2、推程:从动件经过轮廓AB段,从动件被推到最高位置3、推程角:角δ0,这个行程称为,δ2称为4、回程:经过轮廓CD段,从动件由最高位置回到最低位置;5、回程角:角δ26、远停程角:角δ17、近停程角:角δ3凸轮与从动件的关系: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的轮廓曲线形状。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凸轮机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凸轮机构的定义及分类1.1 凸轮机构的组成1.2 凸轮机构的分类1.3 凸轮机构的应用2. 凸轮的轮廓曲线2.1 凸轮的轮廓曲线类型2.2 基圆、止点圆和顶点圆的概念2.3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3. 凸轮机构的设计步骤3.1 确定凸轮的类型和参数3.2 选择合适的凸轮材料3.3 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3.4 计算凸轮的强度和寿命4. 凸轮机构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凸轮机构的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凸轮机构设计。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凸轮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方法。
3. 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凸轮机构的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凸轮机构设计案例。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轮机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和凸轮机构设计步骤的掌握。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拓展学习1. 介绍其他类型的凸轮机构,如摆动凸轮、复合凸轮等。
2. 探讨凸轮机构在现代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2. 分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凸轮机构及其设计的理解。
九、课程回顾与展望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后续学习有所期待。
凸轮机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应用。
- 掌握凸轮机构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 熟悉凸轮机构的传动比、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设计简单的凸轮机构。
- 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凸轮机构简介- 凸轮机构的类型:圆柱凸轮、圆锥凸轮、圆弧凸轮等2. 凸轮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凸轮的形状和尺寸对机构性能的影响-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3. 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 凸轮轮廓的设计- 凸轮机构的强度计算- 凸轮机构的运动学分析4. 凸轮机构的实例分析:- 常见凸轮机构的实例介绍- 分析实例中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 案例分析法:-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凸轮机构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实验法:- 利用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凸轮机构设计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以实际应用为例,引入凸轮机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 讲解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3. 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凸轮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4.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 讨论与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凸轮机构设计的见解,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6. 课后作业:- 布置相关设计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巩固所学知识。
凸轮机构电子教案

第一章:凸轮机构概述1.1 凸轮机构的定义1.2 凸轮机构的组成1.3 凸轮机构的分类1.4 凸轮机构的特点与应用第二章:凸轮的型式与设计2.1 凸轮的型式2.2 凸轮的材料与制造2.3 凸轮的设计原则2.4 凸轮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第三章: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与分析3.1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3.2 凸轮机构的运动分析3.3 凸轮机构的动力分析3.4 凸轮机构的动态特性分析第四章: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传动角4.1 压力角的概念与计算4.2 传动角的概念与计算4.3 压力角与传动角对凸轮机构的影响4.4 压力角与传动角的选择与设计第五章:凸轮机构的效率与损失5.2 凸轮机构的损失5.3 影响凸轮机构效率与损失的因素5.4 提高凸轮机构效率与减少损失的方法第六章: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6.1 基本运动规律6.2 运动规律的选择与分析6.3 运动规律的图示与计算6.4 运动规律对凸轮机构性能的影响第七章:凸轮机构的轮廓设计7.1 轮廓设计的基本要求7.2 轮廓设计的步骤与方法7.3 轮廓设计的注意事项7.4 轮廓设计的实例分析第八章:凸轮机构的参数设计与优化8.1 参数设计的基本内容8.2 参数设计的方法与步骤8.3 参数优化的目标与方法8.4 参数设计与优化实例第九章: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9.1 汽车发动机凸轮机构9.2 缝纫机凸轮机构9.4 其他行业凸轮机构应用实例第十章:凸轮机构的测量与维护10.1 凸轮机构的测量方法10.2 凸轮机构的测量设备10.3 凸轮机构的维护与保养10.4 凸轮机构的故障分析与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与组成凸轮机构是机械系统中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主要由凸轮、从动件和支撑构件组成。
凸轮作为主动件,通过其轮廓形状和转动来驱动从动件完成特定的运动。
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凸轮机构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这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重点二:凸轮的型式与设计凸轮的型式包括盘形凸轮、圆柱形凸轮、摆线凸轮等,每种型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机械基础凸轮机构教案

机械基础凸轮机构教案第一章:凸轮机构概述1.1 凸轮机构的定义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组成的机械传动机构。
凸轮是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旋转构件,用于转换转动运动为线性或其他形式的运动。
1.2 凸轮的分类按形状分类: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等。
按工作原理分类:正凸轮、逆凸轮、复合凸轮等。
1.3 凸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特点:简单、紧凑、易于控制和调节。
应用:印刷机械、包装机械、机床、汽车等。
第二章:凸轮的轮廓设计2.1 凸轮轮廓的基本参数基圆半径:凸轮与从动件接触点的圆的半径。
顶圆半径:凸轮最高点或最低点的圆的半径。
工作圆半径:凸轮轮廓的最小圆的半径。
2.2 凸轮轮廓的计算按运动规律计算:正弦、余弦、直线等运动规律。
按压力角计算:凸轮轮廓的压力角与基圆压力角的关系。
2.3 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按运动要求设计:确定凸轮的升程、降程和回程。
按力学要求设计:计算凸轮的强度和刚度。
按加工要求设计: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刀具。
第三章: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设计3.1 从动件的分类和特点按形状分类:摆动从动件、直线从动件、滚子从动件等。
按驱动方式分类:曲柄摇杆机构、摆线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
3.2 从动件的设计要点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要求。
选择合适的从动件形状和尺寸,满足力学和运动要求。
考虑从动件与凸轮的接触条件和磨损情况。
3.3 从动件的设计实例以摆动从动件为例,介绍其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分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从动件对凸轮机构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凸轮机构的动力特性4.1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啮合角压力角:凸轮和从动件接触点处的压力角。
啮合角:凸轮和从动件啮合点处的啮合角。
4.2 凸轮机构的动态特性冲击和振动:凸轮和从动件的接触冲击和振动。
传动误差:凸轮和从动件的啮合误差。
4.3 凸轮机构的动力分析和优化分析凸轮机构的动力特性对整个机械系统的影响。
优化凸轮的形状和参数,减小冲击和振动,提高传动效率。
第五章: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5.1 印刷机械中的凸轮机构介绍印刷机械中凸轮机构的作用和应用。
凸轮机构的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凸轮机构教学对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教学目标:1. 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掌握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和计算;3. 能够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点和受力情况;4.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凸轮机构实物、实验设备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介绍凸轮机构在工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0分钟)(1)讲解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2)介绍凸轮机构的分类,如直动凸轮、转动凸轮、组合凸轮等;(3)分析凸轮机构的主要参数,如凸轮半径、凸轮齿数、基圆半径等。
3. 讲解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和计算(20分钟)(1)介绍凸轮机构的设计步骤,如确定工作要求、选择凸轮类型、确定凸轮几何参数等;(2)讲解凸轮机构设计的主要计算方法,如压力角、当量摩擦系数、接触应力等;(3)通过实例分析凸轮机构的设计过程。
4. 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点和受力情况(15分钟)(1)讲解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如凸轮的运动轨迹、从动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2)分析凸轮机构的受力情况,如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接触力、压力等;(3)介绍凸轮机构的受力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
5. 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凸轮机构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6. 学生讨论(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凸轮机构的设计和应用,提出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案。
7. 实验演示(1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加深学生对凸轮机构的理解。
8.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凸轮机构,并分析其运动和受力情况。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凸轮机构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教学创新,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与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曲线。
教学难点
反转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案例法。
教学环节
教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
学生主体
预期效果
1.工作情境
展示凸轮机构工作情境。
观看、分析
集中注意力
2.原理探究
1.机构组成;
2.基本概念与参数;
3.运动线图;
4.位移曲线的形成。
理论探讨
掌握理论
3.项目训练
运用“反转法”设计凸轮。
动手设计
提升设计能力
4.知识拓展
1.注意事项;
2.问题思考。
开动脑筋
拓展知识面
5.课堂总结
总结与评价
反思
反思提高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采用行为导向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学习结果
认识凸轮基本结构和特征,掌握凸轮设计方法-“图解法”。
教学环境与资源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
电子课件、绘图工具。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凸轮机构基本类型;
2.初步掌握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原理。
能力目标
会运用“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曲线。
教
基本信息
课题
凸 轮 机 构
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
课时
45分钟
授课时间
2014.11
班级
14机电4班
教 材
《机械设计基础》
授课地点
A-104
主讲
机电教研室
教学背景与思路
内容价值
凸轮机构是常用机构之一,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已基本掌握平面机构简图与自由度计算,转入机构设计与应用阶段。
学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