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膨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教学设计 (2)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教学设计 (2)

课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二、过程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归纳和概括能力;通过明朝与前朝的措施对比,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加深认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明朝科举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是,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也束缚了考生思想。

认识到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经趋向衰落。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通过两首诗引出朱元璋,讲解朱元璋画像之谜。

【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简要讲解元朝的灭亡、红巾军起义明朝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答案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提问:建立明后明太祖该怎么样加强君权呢?讲解三司不同职能和六部是哪六部。

阅读一则小故事,引导学生找出加强君权的机构,介绍该机构作用。

由历朝加强思想控制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归纳课本知识点。

通过课件识图,根据老师引导回答问题。

的措施导出明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并提问学生最后列出具体措施改革行政机构: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废丞相撤中书省设“六部”(中央)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强化思想控制:八股取士4.分藩封王三、明成祖统治的措施讲解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和明成祖反抗发动“靖难之役”。

以及朱棣称帝和加强君权的措施迁都北京.继续推行削藩政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宦官统领学生积极归纳总结,进一步思考新问题,提高思想认识。

巩固小结教师总结明朝初期加强皇权的具体措施。

观看封建社会逐渐衰落视频,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新特点,让学生得出明朝时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结论。

课堂检测学生讨论明朝社会状况,回答是否愿意回到明朝,为什么?回答老师提问。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清皇权膨胀与化专制》教案北师大版第22 明清皇权膨胀与化专制单元节第三单元题第22 明清皇权膨胀与化专制时间:第周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目标过程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分析。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并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通过分析明清专制统治的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本学习,了解并归纳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教学难点通过史料解析,分析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和复习相关知识点教学时1个时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3师生互动法;4小组讨论法;启发深入法6情景导入法;7实验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第22 明清皇权膨胀与化专制学生活动教师个性教案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1复习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2教师说明本的学习内容。

二、新讲解:1、明朝的建立与强盛(1)红巾军起义与明朝的建立首先,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明朝的建立时间、开国皇帝及其年号以及灭亡的时间和清朝的建立、统治中国的时间。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明清政权的更替,使学生学生知道明朝的建立及统治、清前期的统治建立、简况即可。

过渡:那么,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加强皇权?(学生用1分钟的时间看书)(2)皇权高度膨胀教师指出,明清的统治者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自己的权力——皇权。

①废除宰相制度教师指出,朱元璋夺取政权之后,对功臣严加防范,不久就大开杀戒,把与他一起起兵抗元的臣武将几乎全部清除,其中波及面最广的是“胡蓝之狱”。

请学生说说“胡蓝之狱”的概况,其中教师指出“胡”指的是宰相胡惟庸。

教师点评与总结:丞相胡惟庸因有违法行为而被杀掉,牵连面非常广。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皇权膨胀》教学设计和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皇权膨胀》教学设计和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皇权膨胀》教学设计和反思
公开课《皇权膨胀》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实验中学陈青冬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明代废丞相、设“三司”、确内阁以及清代设军机处等基本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新变化,体现了皇权的高度膨胀;从多角度分析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史料阅读、问题探究、图表分析和历史比较等方法,探究明清皇权得到强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明清皇权膨胀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危机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明清统治者强化皇权的主要措施。

2.难点:分析明清皇权膨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结合历史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丰富的史料,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

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

D.军机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皇权专制已经渐趋衰落的是()
A.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 废行省,设三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以八股取士
(4)右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评价,你
认为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 )
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④摧残了文化控制了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观察下图,此图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6)如果以“明清加强专制集权”为一学习主题,那么可以纳入此主题下的材料有()
①锦衣卫、东厂②文字狱
③设丞相④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7.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和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二中字所代表的内容。

(2)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认识了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并培养了学生们的民主意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3.1《皇权膨胀》省优获奖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3.1《皇权膨胀》省优获奖教案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皇权膨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明朝加强皇权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敢于立论的创新精神和利用论据论证观点的思辩方法。

3、通过分析比较明朝和唐朝科举考试的异同,培养学生全面评价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2、明朝建立后,把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到八股取士,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君主专制,它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加强皇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认识加强皇权的措施。

教学过程一、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分组讨论。

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民俯首帖耳地听从皇帝的指令呢?讨论的结果请各组同学派代表发言,阐述你们的意见。

1、政治方面:①在中央,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知识回顾:丞相制度始于何时?有何职责?②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就是把行中书省总揽的大权分散给三个方面:三司各行其职,不相统属,三者互相牵制,各自直属朝廷;三司长官都是由皇上派遣,事事都需秉承皇帝命令,这也就达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一目的。

权利集于皇帝一人手中,君权空前加强。

2、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历史与现实:联系实际,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讨论:比一比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吗?3、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着不同的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辩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择官员的国家,对西欧官制有示范作用。

皇权膨胀上课

皇权膨胀上课

地方:废行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
设“廷杖”制度
廷杖制度使明朝君臣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使君臣关系变成
了主仆关系
a.最初名称、设置时间、地点、人选
军机处
b.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人员简单 办事效率高
军机处 地处内廷
c.特点:简、速、密 君主专制 制度发展 到顶峰 雍 正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问题: ⑴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政治 制度作了哪些改革?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⑵ 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 利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失去了制约;但 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⑶ 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殿 阁 大 学 士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 涌出了甘泉,认为这是明的祥瑞,便邀请明太祖 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 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 住缰绳,急得说不出话来。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 乱棍齐上,差点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 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 朱元璋这才感到事情 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宫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 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 庸逮捕,当天即处死。
1、直接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 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 政治保障。 ②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③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2、深远影响 ④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四天前,中丞涂节已经 告胡惟庸谋反,以明太祖猜忌多疑的性格,怎么 还会去胡惟庸家看所谓的祥瑞?可见,云奇告变 纯属子虚乌有。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余年之 久,诛杀了三万余人,成为明初一大案,列洪武 四大案之一(另三案为空印案,郭桓案,蓝玉 案)。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 告诫臣下,切以胡惟庸为鉴。 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因此 关于其是否确实谋反,当时便有人怀疑,明代史 学家郑晓、王世贞等皆持否定态度。也有学者指 出:所谓的胡谓庸案只是一个借口,目的就在于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加强君权。

2017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word教案

2017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word教案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清帝国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基本史实。

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二、教学重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可是,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

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

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

刚才讲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面露疑惑:怎么可能呢?不就是几句诗吗?怎么能如此牵强附会地和国家朝廷连起来?可这正是历史的真实,是清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二、学习新课:明清是中华帝国的晚期,那时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使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颠峰,那么,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呢?(一)君主独裁请同学阅读“君主独裁”一目,整理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

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是要点的地方画出来。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设计(5)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设计(5)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设计(5)PK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ok悀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Content_Type].某ml(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磾蚸勶吘冄地Jz(ヘ巍恤i潏趻o叩銟R鴅0f繖彅N禪mM破蓤E`2{YP%Jkc;l掃蓼碀汛[\蝺\\B鶵某_苦N萶21世纪教育网~=pi 偭k擞2嗟俬某Sm譒h瞦栚咡礪g'汩峨荺怤G畡6'}軙C=鳜<5PI赵[8蜿欱]>某Ξ:皎祥=-筼漿嗤|u娆dAw罫蘇竄锶招⑾氊傈棒聋宼龘謃漆篇磶7鱸21世纪教育网PK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敷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N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_rel/.rel(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寬跩A嗭遖葈7\屹轍\剻w鲩迮[威惈涋颾渹毠愐v贓裕%貼m%{澘幏==嘊{SY69>R♂3褥/缂矀yZ 愮A頑偘o尌譫峚捔膜$A某h齼欸崞z-~2脵>秼I桃膍H4^vaRnB\擠鼖ay蜥觨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PK21世纪教育网!酋縡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word/document.某ml靂_O踁煷jR眆H{C]屻4撄OI镾hHB6!`$单T暡R挾撺髐韭蔚cZB芍茤坃,遻喂缦娇{罱v龓$唕VS襥併;/闒3貿贃F:(2某v1蒥6垳$喉騤7襌埻$裃;癄攰幥↖珑)菓萫N{tg昙ap^貞WΛ壞2-1-c-n-j-yΜ>l憖某歈R臭瓎埮酝8塂'&&\孠G&刁!贉}a曞纉繱ㄆ裶坸玢fV浾&L 況姮駑+t博拃悅~怱+hlc某FNUGSed0蟗m声槚h=n鑻筑恢謧筣词O璪列+蛀邖艭哺Bv氕瓂豺椰S]5[銕薅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权膨胀》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活动建议:设计表格,列出明清统治者推行一系列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明代废丞相、设“三司”、确内阁以及清代设军机处等基本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新变化,体现了皇权的高度膨胀;从多角度分析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史料阅读、问题探究、图表分析和历史比较等方法,探究明清皇权得到强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明清皇权膨胀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危机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明清统治者强化皇权的主要措施。

2.难点:分析明清皇权膨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结合历史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丰富的史料,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明清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为维护其统治,统治者不断强化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本课主要把握明朝强化君主集权举措和清朝军机处的分析。

笔者通过故事说史和史料举证把明清强化君主制中央集权的“有形控制”举措勾画出来,然后用评说历史环节讨论中央集权君主制度对社会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发现还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材料和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从学生兴趣入手进行概念教学,问题的设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全面客观看待某一历史事件的方法,掌握结合具体社会背景,利用史实展开评价的要领。

但课后尚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将大量的教学资源运用到有限的课堂时空进行高效教学,对于教材没涉及的内容,我们该拓展到什么程度?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将这种理论性较强,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的课讲得生动有趣,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