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绿色防控

合集下载

《病虫害绿色防控》课件

《病虫害绿色防控》课件

实践方法:在果树 上悬挂诱虫板,吸 引害虫,减少农药 使用
效果评估:有效控 制了果树病虫害, 提高了果实品质和 产量
推广价值:适用于 多种果树病虫害的 绿色防控,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案例四: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践
地点:福建安溪 技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 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茶叶品质 推广:政府支持,农民参与,市场认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利用物理设备:如杀虫灯、诱虫器 等
利用物理原理:如声波、电磁波等
化学防治
农药选择:选择 高效、低毒、低 残留的农药
施药时间:选择 害虫活动高峰期 施药
施药方法:采用 喷雾、喷粉、熏 蒸等方法
施药次数:根据 害虫发生情况, 合理确定施药次 数
绿色防控技术实践 案例
案例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践
绿色防控技术发展 前景
技术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研发新型生物农药,提 高防治效果,降低环境污染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 等生物防治病虫害,实现生态平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物理防治:推广物理防治技术,如 诱虫灯、防虫网等,减少化学农药 使用
信息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 技术,实现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 治的智能化、精准化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 物来控制病虫害
化学防治: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 药来控制病虫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物理防治:利用光、电、声、热等 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
农业防治:通过改善农业环境、调 整作物布局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优势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而病虫害则是影响农业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重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概念、意义、措施及应用效果。

一、概念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非化学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综合性技术。

该技术旨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二、意义1、减少农药使用量:传统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2、提高农产品品质:绿色防控技术采用非化学手段来控制病虫害,可以避免化学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增加农民收入: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由于绿色农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也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三、措施1、农业防治:通过合理的种植制度、轮作制度、田间管理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例如,利用寄生性昆虫控制害虫的繁殖,利用微生物降解昆虫尸体等。

3、物理防治:利用光、电、色等物理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例如,利用黄色板诱杀蚜虫,利用紫外线灯诱杀蛾类昆虫等。

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例如,使用生物源农药如Bt乳油、井冈霉素等防治病虫害。

四、应用效果1、提高产量和质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2、保护生态环境: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3、增加农民收入: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它们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防控病虫害,农业生产中应当采取绿色防控措施。

绿色防控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利用自然界的生物、生态、生理和化学等因素,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作物的安全和生长,还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

绿色防控的必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的化学防控方法往往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对农田的土壤和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

而绿色防控方法则可以通过调整农田的生态系统,利用有益的生物和植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保障食品安全:传统的化学防控方法会导致食品中残留有害物质的超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而绿色防控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对食品的污染,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3. 提高农产品质量:绿色防控方法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4. 节约生产成本:绿色防控方法生产成本低廉,可以减少农民的农药和化肥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绿色防控还能够改善土壤和水质,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

5. 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防控方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尽管绿色防控方法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 技术研发有限:目前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还比较有限,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需要加大科研力度,提升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绿色防控手段。

2. 缺乏专业人才:绿色防控需要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手段,目前农业生产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这给绿色防控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难度。

3. 成本较高:一些绿色防控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和技术支持,因此成本较高。

农业生产绿色防控概念、意义、病虫害防治类型及具体措施

农业生产绿色防控概念、意义、病虫害防治类型及具体措施

农药名称应醒目标注于版面
农药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文件)号: 的上部1/3中间位置。
产品标准号:
产品性能(用途):产品性能主要包括产品的基本性质、主要
农药名称 文字商标单字面积不能大于农
药名称单字面积
功能、作用特点等(对农药产品性能的描述,不得与农药登记核 准的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不符,也不得使用直接或者暗示的方法 以及模棱两可的用语,使人在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或者政府批准 等方面产生错觉)。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邮编:
电话:传真:网址:
中毒急救措施应当包括中毒症状及误食、吸入、眼睛溅入、皮肤 沾附农药后的急救和治疗措施等内容。 有专用解毒剂的,应当标明,并标注医疗建议。 具备条件的,可以标明中毒急救咨询电话。
贮存和运输:
贮存和运输方法包括贮存时的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 件要求及装卸、运输时的注意事项。醒目标明“远离儿童”、“不能 与食品、饮料、粮食、饲料等物品同贮同运”的警示内容。 净含量(重量):毫升(克) 生产日期:年月日批号:有效期:
• 黄板(蚜虫、粉虱、斑潜蝇等) • 蓝板(蓟马) • 银灰色地膜、防虫网 • 糖醋酒液诱蛾 • 黑光灯诱蛾
高度专一
操作简单
无抗药性 问题
经济有效
能精确确定害虫发生的地点和范围,确保作
优势 出正确的害虫防治策略,采取最合适的防治
措施
性诱剂诱杀害虫的优势
3.2 杀虫灯防控多种农作物害虫
4. 科学合理的用药技术
2
•促进标 准化生 产,提 升农产 品质量 安全
3
•降低农 药使用 风险, 保护农 业生态 环境安 全
三、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 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 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 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 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 套种、天敌诱集带等

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

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

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绿色防控病虫害的需求日益增长。

绿色防控是一种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为基础,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防控模式。

相比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绿色防控更加环保、安全,能够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产品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农作物健康生长。

一、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原则1. 生态平衡原则:倡导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利用自然界的调节机制,促进病虫害天敌的增殖和生态平衡的建立。

2. 预防为主原则:注重培养健康的农作物,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 综合治理原则:采用多种手段,如植物保护、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治理病虫害。

4.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原则:以生态技术为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为辅,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与有益生物培育技术相互协调。

1. 植物保护(1) 选择适应环境的植物品种,培育具有较高抗病虫害性的优良品种,提高作物的自然防御能力。

(2) 合理种植密度,控制作物间距,避免过于密集的种植导致病菌滋生。

(3) 种植病虫害易感性作物的间作,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2. 生物防治(1) 发展天敌培育技术,引入天敌控制病虫害数量,实现自然生态平衡。

(2) 使用微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病毒、酵母等,用于控制病原微生物和害虫。

(3) 利用天敌的生物防治技术,如昆虫性病毒、寄生性线虫、捕食性线虫等,控制害虫的数量。

(1) 采用覆盖覆膜技术,如覆盖紫外线透明膜、覆盖保温膜、覆盖防虫网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使用捕捉器具,如黄板、黄色油基垫、性信息素、光吸引灯等,吸引害虫,降低其数量。

(3) 利用高温熏蒸技术,对种子、土壤等进行高温处理,减少土传病虫害。

4. 化学防治(1) 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如有机磷、杀菌剂等,结合农药药效试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合理施药时间,避开作物的营养生长期,减少化学农药对作物的伤害。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灯光陷 阱进行诱杀,有效减少害虫的种 群数量。例如,利用黑光灯诱杀
稻飞虱、棉铃虫等。
机械捕捉
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捕捉害虫,减 少其繁殖和危害。例如,利用黄板 诱杀蚜虫、白粉虱等。
高温处理
利用高温对种子、土壤等进行处理 ,杀死其中的病菌、虫卵和害虫, 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者健康。
可持续发展
绿色防控技术符合农业可持续发 展的要求,通过促进生态平衡和 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农业的长
期先
优先采用生态调控手段,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优化农田 生态环境等措施,增强自然敌控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
综合治理
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根据病虫害 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方案。
目的
旨在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确保农产品 质量安全,同时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
传统病虫害防治方法往往依赖大 量化学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 造成破坏,绿色防控技术有利于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
环境。
农产品安全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可以降低农 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提高农 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
害。例如,引入寄生蜂等天敌控制蚜虫、白粉虱等害虫。
02 03
应用生物农药
使用由微生物、植物源或动物源制成的生物农药,对目标害虫具有选择 性,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相对安全。例如,使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 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生物防治的认识和 应用水平。
应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灯 光诱杀、性诱剂等,对果园内 的害虫进行捕捉和杀灭,降低 害虫种群数量。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指南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指南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指南第1章病虫害绿色防控概述 (3)1.1 绿色防控的概念与意义 (4)1.2 绿色防控的技术原则与途径 (4)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与病虫害发生规律 (5)2.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5)2.2 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5)第3章农业防治技术 (6)3.1 农业耕作措施 (6)3.1.1 土壤深翻与轮作 (6)3.1.2 土壤改良 (6)3.1.3 播种期调整 (6)3.2 农业栽培措施 (6)3.2.1 品种选择 (6)3.2.2 种子处理 (6)3.2.3 栽培管理 (6)3.2.4 灌溉与排水 (6)3.3 农业物理防治技术 (6)3.3.1 人工捕杀 (7)3.3.2 防虫网覆盖 (7)3.3.3 色板诱杀 (7)3.3.4 灯光诱杀 (7)3.3.5 高温闷杀 (7)第4章生物防治技术 (7)4.1 天敌生物的应用 (7)4.1.1 引入天敌昆虫 (7)4.1.2 利用本地天敌资源 (7)4.2 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 (7)4.2.1 真菌类防治剂 (8)4.2.2 细菌类防治剂 (8)4.2.3 病毒类防治剂 (8)4.3 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 (8)4.3.1 植物精油防治技术 (8)4.3.2 植物提取物防治技术 (8)4.3.3 植物源生物碱防治技术 (8)第5章物理防治技术 (8)5.1 光诱杀技术 (8)5.1.1 选择合适的光源:根据当地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选择相应光谱的诱虫灯。

常见光源有紫外线灯、白炽灯、LED灯等。

(8)5.1.2 安装高度:根据作物高度和害虫飞行高度,合理设置诱虫灯的高度,一般为作物顶部以上0.51.5米。

(9)5.1.3 控制使用时间:根据害虫的活动规律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诱虫灯的开启时间,5.1.4 清洁维护:定期清理诱虫灯上的害虫尸体,保证诱虫灯的正常使用。

(9)5.2 色诱杀技术 (9)5.2.1 选择合适的色诱材料:根据当地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选择相应颜色的诱虫色板或色胶。

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

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

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病虫害,农业生产需要采取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

加强疫病预警与监测。

通过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监测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及时预警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这样可以提前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损失。

推广绿色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

绿色农药是指对人体和环境无污染的农药,可以安全使用。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有益昆虫、细菌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方法。

通过推广并使用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控制病虫害。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

通过选育出具有抗性的农作物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抗病虫害品种具有较高的抗性,能够抵御病虫害的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

合理施肥与土壤调理也是绿色防控的重要环节。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土壤调理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加强农业管理也是绿色防控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清理田间杂草、及时清除病虫害部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加强田间病虫害检查、规范灌溉和施用肥料的方式,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也是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控技术的开发,推广科学防病虫害的方法,提高农民的科学防控意识,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绿色防控的意识和技术水平,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Ø 发生代别变化 Ø 分布地区变化 Ø 发生规律变化
.
Ø 发生代别变化
均温上升1℃,小型昆虫增加1代
均温上升2℃,大型昆虫增加1代
玉米螟—吉林公主岭
80年代之前:发生一代或不 完全二代,二代不需要防治 现在:发生二代,需要防治
.
小麦条锈病
高山2080m
秋 季
春 季
病菌越冬
川区900m
越冬海拔上限由过去的1800米升高至 208.0米
热烈欢迎各位学员来我校学习!
.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报告人:戴良英
.
报告内容
Ø 粮食安全问题 Ø 病虫害发生的形势分析
气候变化/ 耕作制度变化/ 外来入侵生物
Ø 应对策略
.
1 粮食安全问题
Ø 人口增加 Ø 耕地减少 Ø 粮食消费增加
.
Ø 人口增长
90 80 60.8 68.4
12.7 13.4 14 2000 2010 2025
粘虫
主迁入区
波及区
第三代 第二代 第一代 越冬代
周年繁殖区
粘虫季节性迁飞路径图(1964年) .
北隍城岛昆虫跨海迁飞雷达监测基地
渤海
黄海
北隍城岛 (38.20N, 120.50E)
.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90,000
786
56
2
越冬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由南往北
由北往南
.
Ø 粮食消费增加
年人均粮食消费量
农业国家(印度)
工业国家(欧盟/美国 )
200-300公斤
我国
600-900公斤
450公45斤0
400 2010
25 2020
22.7%
20
亿吨 15 10
14.8%
5 5.4 6.2
0 中国
22 27
世界
2020年全球与我国粮食的预计需求量 .
种群
生物型
发生
.
ü 研发绿色防控技术与产品
• 绿色农药 • 生物技术植保产品 • 抗病虫作物新品种
绿色农药
抗性诱导
.
抗病虫作物
Ø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Bt棉花、玉米、大豆和 水稻等相继应用,为害虫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
Bt玉米 Bt水稻
.
Ø 连茬种植 黄萎病等土传病害、蛴螬等地下害虫发生
危害加重 棉花黄萎病—新疆
.
Ø 秸秆还田与免耕种植 ü土壤中虫卵、带菌体数量增加 ü病虫害的栖息和越冬场所改善
每年3亿亩
.
小麦赤霉病、根腐病、根际线虫、大豆根 腐病、蛴螬、蝼蛄等病虫害危害加重
小麦根腐病
玉米二点委夜蛾
.
2.3 外来生物入侵的影响
我国蔬菜保护地面积 (万公顷)
.
烟粉虱、美洲斑潜蝇、西花蓟马等病虫害 不断加重
烟粉虱
冬季大棚中均能发生
红色代表在露地 ü取食为害
可以越冬的地区
.
ü传播病毒病
Ø 机械收割
.
土壤 植物残体 种子
菌源 虫卵
加快病虫害 跨区传播
小麦全蚀病、腥黑穗、吸浆虫、节节麦 等发生区域扩大、危害加重
小麦全蚀病
小麦吸浆虫
.
3 应对策略
Ø 目 标:建立绿色防控体系 Ø 措施1: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Ø 措施2:建设公共植保服务体系
.
Ø 建立绿色防控体系
ü 不利于重大病虫害流行的农业生态系统 ü 高效绿色的防控措施与技术 ü 及时准确的预警与测报 ü 快速反应的专业化防控队伍 ü 形成区域间联防联控机制
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 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
.
p 棉粉蚧
ü 入侵华南地区
.
p 棉花病毒病
ü 烟粉虱传播
.
60 病虫害
发生面积
50
发生面积(亿亩)
40
30 1996
2001
2006
2011
在气候、耕作制度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 我国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
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带来诸多问题
• 农药年用量超过100万吨 • 农药残留问题 • 环境污染问题 • 害虫抗性问题
2012年粘虫单日诱集量消长动态
.
2 .2 耕作制度变化的影响
耕作制度变化
Ø 保护地增加 Ø 机械化收割 Ø 连茬种植 Ø 秸秆还田与
免耕种植
病虫害发生
Ø 发生规律变化 Ø 加快区域扩散 Ø 加重发生程度
.
Ø 保护地增加
466.7 250
0.66
11989098年 2200303年 22010010年
15 2050
世界 中国
全球及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亿人)
.
Ø 耕地减少
亿亩 亩
耕地总量(亿亩
20
)
19
18
人均耕地 (亩)
2
1.52
1.37
1.29
1.20
1
17
16
0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00
2010
2025
2050
ü 我国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为世界平均 水平的40%
.
Ø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发展早期监测
研发绿色防控
预警技术
技术与产品
病虫害
监测预警体系
专业化防治体系
研制精准施药 技术与设备
.
ü 发展早期监测预警技术
• 病虫害自身变异规律
• 气候变化对病虫害影响的风险评估与预测
• 种植制度变化对病虫害影响的风险评估与预测
• 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与预测
抗药性
生理小种
ü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迁飞区域向
高纬度、高海拔转移
水平分布变化
垂直分布变化
.
Ø 发生规律变化
ü 重大害虫:粘虫、草地螟、蝗虫、棉铃虫、 麦蚜、小麦吸浆虫、红蜘蛛、玉米螟、水稻 “两迁”害虫等
ü 重大病害: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 赤霉病、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 玉米南方锈病等
.
.
2.1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特征
Ø 全球变暖 Ø 降雨分布变化 Ø 极端天气频发
.
全球 气温
2000年 1960年
2100年 4.1-4.6℃
0.6℃
不同时期我国1月份 . 均温等温线的变化
Ø 降雨分布变化
我国气候旱涝两极化加剧
.
Ø 极端天气频发
极度干旱 强降雨
.
热浪 洪涝
气候变化影响病虫害发生
ü 2014年:我国进口大豆7140万吨、谷物 1951万吨
我国已进入以玉米、水稻和小麦为核心的作物生产阶段,生 态系统的单一化增加了病虫害大范围爆发的风险
.
2 病虫害发生的形势分析
气候因素
生产模式 外来生物 作物品种
病虫害 种群增长
气候/耕作制度变化和外来入侵生物 是当前影响农业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
全球最有害的100种入侵物种
类别
全世界 中国
微生物
8
1
水生植物
4
3
陆生植物
32
19
水生无脊椎动物
8
2
陆生无脊椎动物 18
6
两栖类动物
3
1
鱼类
8
6
鸟类
3
3
爬行类
2
0
哺乳类
14
9
总数
100
50
.
2.3 外来生物入侵的影响
• 多数外来生物从我国南方入侵 • 重要入侵病虫害: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等 • 入侵生物发生程度一般是原生区的5-1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