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篇一」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小麦茎基腐病防治,重点要落实预防措施,抓好保健栽培防病、药剂“一拌一喷”等关键环节,控制病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

具体防治技术方案如下。

一、加强保健栽培防病(1)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各地要根据近年田间观测和抗性鉴定情况,选择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小麦茎基腐病抗耐病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

(2)合理轮作。

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

重病田改种大豆等经济作物。

(3)适当深翻。

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秸秆尽量打碎腐熟还田,播前土壤深翻,深度约30厘米左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病原菌基数,降低病害发生危害。

每隔3年深翻一次。

(4)适期晚播。

各地应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天气情况,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间5~10天,晚播地块需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并控制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4厘米。

(5)精耕细管。

土地深翻后,耙细整平。

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

天气干旱有利于发病或加重病情,田间管理中需注意及时浇水。

盐碱地区采用深层地下水浇地易导致发病加重,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二、加强种子处理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是有效预防发病的关键。

可结合小麦其他病害的预防,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种菌唑、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等成分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

如采用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吡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在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或纹枯病的同时,对小麦茎基腐病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一、引言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往往依赖化学农药,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带来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推广和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概念和意义(一)概念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二)意义1、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化学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

2、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化学农药对土壤、水、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3、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通过综合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作物自身的免疫力和抗逆性。

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抗病虫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合理轮作:通过不同作物的轮作,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积累和传播。

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株、落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4、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增强农作物的长势,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

(二)物理防治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2、色板诱杀:悬挂黄色、蓝色粘虫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

3、防虫网阻隔:在蔬菜、花卉等作物种植区域覆盖防虫网,阻止害虫的侵入。

4、人工捕杀:对于个体较大、容易发现的害虫,如菜青虫、棉铃虫等,可进行人工捕杀。

(三)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如瓢虫、草蛉、赤眼蜂等,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一、背景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导致农产品中毒问题。

因此,如何利用绿色、环保的方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已成为现代农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绿色防控方案1. 文化防治文化防治是指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强作物自身免疫能力等手段,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常见的文化防治方法包括:•合理轮作:轮作可以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并控制一些病虫害的发生。

•常规清洁:对于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及时清除、焚烧或销毁植被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强作物的免疫能力,预防病虫害。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学手段控制病虫害。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利用捕食性昆虫:某些昆虫、蜘蛛等会捕食其它昆虫,可以利用这种生物特性控制害虫。

•利用昆虫病菌:某些病菌感染害虫后,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害虫。

•利用拟态:某些虫种拟态化后,可以欺骗害虫,达到控制的效果。

3. 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指通过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使生态平衡得以维持,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常见的生态防治方法包括:•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农田的复杂性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建立病虫害物种库:通过调整不同物种间的数量比例,形成自然的控制机制,从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三、技术方案考虑到不同作物类型和种植环境的不同特点,绿色防控技术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应对。

这里提供一些常用的技术方案:1. 表层覆盖部分果树、葡萄园等采用表层覆盖技术,用一定厚度的稻草或秸秆等织物遮盖在土壤表面,可以控制部分繁殖于土壤中的害虫。

同时,遮盖物还能保持土壤水分,控制水分蒸发量。

2. 空间烟雾近年,随着技术的发展,空间喷雾或冷雾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空间烟雾中使用的药剂粒子较小,可以进入到害虫的呼吸器官中,达到杀灭病虫害的目的。

空间雾化技术可以避免使用成分药剂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工作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工作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工作方案实施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贯彻“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中的方向性、目标性的重要工作。

为切实加强我区绿色防控工作,逐步系统集成不同生态区、不同作物的有效、实用、经济、易行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以作物为主线,抓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不断丰富以非化学防治技术为中心内容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始终以健身栽培和生态调控为第一道防线和始终以化学防治为最后一道防线,设计绿色防控集成路线,降低农药残留,深入开展“到2023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

二、目标任务2021年全区将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针对重点靶标,在全区13个地(州、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80个(见附件),其中小麦35个、棉花25个、水稻5个、蝗虫34个、玉米20个、设施农业20个、特色园艺作物19个、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示范区2个、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基地20个。

全区绿色防控工作要在多年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围绕建立的绿色防控示范区和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示范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基地,力争在开发和完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方面有显著进展,逐步系统集成不同生态区、不同作物的有效、通用、经济、简便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和作物全程解决方案技术模式。

切实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形成一批可靠、可预见、可重复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地方规程和标准。

绿色防控示范区关键技术到位率达到85%以上,防控效果达到90%以上,亩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0%,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内,农药使用量减少1%以上,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推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取得新进展。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农业生产中,病虫害一直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推行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绿色防控的理念绿色防控强调的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它旨在通过采用一系列环境友好型、生态平衡型的技术和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同时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二、绿色防控的具体措施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这是预防病虫害的基础。

优良的品种往往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2)合理轮作:通过不同作物的轮作,可以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打断其生活周期,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3)科学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强作物的长势和抵抗力。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免植株过于嫩绿,吸引病虫害。

(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2、物理防治(1)灯光诱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捕害虫。

(2)色板诱杀:针对一些对颜色有特殊趋向的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等,使用黄板或蓝板进行诱杀。

(3)防虫网阻隔:在蔬菜、花卉等种植区域覆盖防虫网,阻止害虫的侵入。

3、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如捕食性瓢虫、草蛉、寄生蜂等,以虫治虫。

(2)微生物防治: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来防治病虫害。

(3)性信息素诱捕:通过释放害虫的性信息素,干扰害虫的交配,降低害虫的繁殖能力。

4、生态调控(1)种植诱集作物:在田间种植一些对害虫有吸引作用的作物,将害虫集中到诱集作物上进行防治,减少对主栽作物的危害。

(2)营造农田生态环境:通过增加农田中的植被多样性,为有益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维持生态平衡。

三、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将上述各种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应用,形成综合的防控方案。

2023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2023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2023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方案根据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以及省市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防灾减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推进我县农业农村可持续绿色发展。

一、总体思路以规模种植主体为示范创建载体;以扶持培育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抓手;以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监测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指导对症科学防治为基础;以开展科学用药、绿色防控产品和先进植保器械应用技术培训为推广手段。

促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配套集成技术普及应用,助力农药减量控害,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

二、目标任务2023年,规范提质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家,全县实现水稻统防统治面积2.36万亩,统防统治数字化台账面积17万亩,绿色防控示范区(农药定额制示范区)4个,创建零化学农药示范区1个,绿色防控覆盖率55%以上。

三、建设内容(-)开展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为推进我县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科学防治水平,减少农药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拟对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户开展统防统治补贴。

补贴对象:水稻种植户,其中已享受财政补贴的种粮大户和管护期内补充耕地种植户除外。

补贴标准:一季水稻统防统治财政补贴55元/亩,用于统防统治服务费用和药剂补贴,防治次数不得少于2次。

补贴要求:乡镇(街道)物种植户与统防统治组织签订服务协议,根据农业部门病虫情报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

服务组织需做好种植户防治面积统计、田间施药记录。

(二)建设水稻统防统治整建制乡镇补贴对象:全县十八个乡镇(街道)。

补贴标准:全域90%以上水稻开展统防统治服务且水稻统防统治面积超过5000亩(包含大户、垦造耕地)的乡镇给予财政补贴3万元。

补贴要求:乡镇(街道)提供全域水稻统防统治有关台账。

(三)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为推进我县病虫害社会化服务,规范提质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家。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方案为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示范推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在以往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开展以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等技术措施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工作。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在玉米、向日葵、蔬菜等作物产区,针对玉米螟、草地螟、蔬菜主要病虫危害,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推广以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等技术措施为主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在全旗推广应用。

二、目标任务(一)目标。

通过内置优化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并使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至85%以上,防控效果达至85%以上,增加化学农药采用50%以上,亩预防成本平均值减少10%,危害损失掌控在10%以内。

电磁辐射推展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至60%以上,防控效果达至80%以上,增加化学农药采用30%以上,亩预防成本平均值减少5%。

保证示范区农药残余掌控在容许水平之内,推动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任务。

以玉米、向日葵、蔬菜等作。

物为重点,以玉米螟、向日葵螟、、蔬菜病虫为靶标,示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三、示范推广主要技术1农业防治技术1.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

1.2栽培管理。

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

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采取微灌、滴灌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1.3洁净田园。

及时去除收容体,增加病菌侵染源;秋耕裂稃,减少越冬虫源;融合中耕除草,及时去除田间、地埂等杂草,增加虫卵。

2生态控制技术融合农业研发和农田建设,将集中的小块耕地连结为大面积农田或退耕还林还草,最大限度地增加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合蝗虫、草地螟繁殖场所。

2024年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方案

2024年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方案

2024年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方案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加大对各类病虫害的监测力度,提高疫情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推广绿色防治措施。

加强对生物防治、低毒化学农药的推广应用,并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绿色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三、加强病虫害综合治理。

通过综合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四、加强对病虫害病原的研究。

加大对病虫害病原的研究力度,通过深入研究了解病虫害的传播机理和发病规律,为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优化疫情防控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疫情防控服务体系,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形成完善的疫情防控服务网络,确保病虫害的及时控制和管理。

六、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疫情防控意识和能力,促进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七、加强疫情防控技术支持。

加大对疫情防控技术研发和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更加高效。

八、强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强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制定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达到疫情防控的效果。

九、加强对农民疫情防控意识的引导。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民疫情防控意识的引导,倡导农民树立预防意识,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为确保种植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民利益,2011年全市植保系统将加速推进现有植保科技成果转化,控制重大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开展以农业防治、抗病品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示范推广工作,现制定“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请各旗县区推广中心、植保站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落实。

旗县区也可参照此方案制定本旗县区绿色防控方案,开展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工作。

2011年7月自治区植保站将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全区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现场观摩会、半年总结会,请各旗县区推广中心、植保站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提前谋划,积极争取旗县区分管领导、农业局领导支持,努力争取财政、农业综合开发等多方面资金支持,抓好示范区的落实,为开展好绿色防控工作奠定好的基础。

一、任务目标
1、围绕加工型番茄、向日葵、脱水蔬菜、西甜瓜、枸杞等易发生病虫的我市特色主导产业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2、每个向日葵螟绿色防控示范区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300亩,加工型番茄、脱水蔬菜、西甜瓜病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亩,枸杞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亩。

二、技术要点
(一)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播前或育苗前进行种子处理,消灭种子表面和内部病原,培育无病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2、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降低田间菌源累积量;
3、采用开沟起垄高畦、上架、稀植栽培模式,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适合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
4、不与马铃薯混植或比邻种植,减少患疫病机率;
5、推广应用机动式弥雾机喷药,实现小水量精准用药,节本增效;
6、推广使用优质高效无公害杀菌剂。

(二)向日葵螟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短日期杂交种适期晚播,错开或缩短向日葵花期与葵螟成虫发生期的重叠时间,有效避害;
2、释放赤眼蜂寄生向日葵螟卵,降低葵螟孵化率;
3、利用性诱剂诱杀雄螟,降低虫量;
4、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葵显明成虫,减少虫量。

(三)瓜类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2、播前种子处理,培育无病壮苗;
3、注重预防工作;
4、采用开沟起垄高畦、稀植栽培模式,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
5、推广应用机动式弥雾机喷药,实现小水量精准用药,节本增效;
6、推广使用优质高效无公害杀菌剂。

(四)枸杞蚜虫、瘿螨绿色防控技术
1、休眠期修剪后的枝条和枸杞园干枯的杂草集中带出园外烧毁,减少越冬基数;
2、及时进行夏季修剪,通过及时疏剪徒长枝、根孽苗和短截强壮枝梢,带出园外烧毁,既可降低生长季节的虫口密度,亦可提高防效;
3、在水肥管理中,重视施用有机肥,增磷钾肥,并适当控制灌水次数,使枸杞树体壮而不旺,提高树体的抗虫能力;
4、结合生长期土壤浅耕、中耕除草、挖坑施肥、灌水封闭和秋季翻晒园地等措施,杀灭土层中虫卵,降低虫口密度。

5、推广使用植物源类(苦参碱、烟碱等)、矿物类(硫悬浮剂、石硫合剂等)、微生物类(白僵菌、Bt、绿僵菌等)绿色
防治制剂。

6、推广使用高选择性、易分解的高效绿色农药。

三、落实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是我站确定的2011年全市植保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一把手亲自抓,两位副手均参与负责,并确定业务骨干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同时要求各旗县区植保站积极参与,共同实施。

针对绿色防控工作的不同业务内容,站领导分工把关,并将任务目标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切实加强领导,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力和组织保证。

(二)大力支持,抓好落实。

充分保证经费投入,配备车辆,安排人员在今春2-4月份提前与相关村社联系协商,落实示范区用地事宜,对每一示范区确定2-3名植保人员专门负责,具体负责事项包括:科技宣传、物资发放、技术培训、病虫监测调查、信息传递、防控措施落实、防效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总结汇报等。

对相关负责人承担任务均量化为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切实促进绿色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圆满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