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工程

合集下载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技术

植物医院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技术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技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指出,2021年要积极组织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大力推广以下七大类绿色防控各项技术。

一、生态控制发展农田景观生态调控技术体系,在大时空尺度范围内进行生态岛、斑块、廊道等多种生境的设计与布局,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环境条件,抑制害虫种群,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控害保益功能,实现从靶标害虫控制到作物—害虫—天敌食物链的调控。

二、免疫诱抗目前推广应用的植物免疫诱抗剂产品主要是氨基寡糖素类与蛋白质类,已登记产品141种(其中母药35种)、企业120个。

用于拌种、浸种、浇根和叶面喷施等,可以诱导植物抗病、抗逆,促进增产增收等,未来主要拓展其在保鲜、水果免套袋技术上的应用。

三、“四诱技术”在光诱技术方面,重点推广新型节能高效专用诱虫灯,具有天敌逃生孔,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天敌的杀伤。

在色诱技术方面,重点推广新型全降解诱虫板,逐步限用乃至淘汰不可降解的塑料板。

在性诱技术方面,重点推广智能自控高剂量信息素喷射装置,以及专一好、持效期长的诱芯,大力推广草地贪夜蛾、水稻螟虫性诱剂、梨小食心虫迷向剂等。

在食诱技术方面,重点推广实蝇类蛋白诱剂、棉铃虫利它素饵剂、盲蝽植物源引诱剂、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和花香诱剂、草地贪夜蛾食诱剂等。

四、电解水技术分为碱性或酸性电解水,主要用于防治保护地蔬菜的叶部病害,在防治稻曲病、小麦条锈病等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鉴于目前设备成本较高,下一步需要改进电解技术、降低应用成本。

五、防虫网阻隔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稻、果树、蔬菜上的害虫防治。

尤其在保护地蔬菜上应用,可有效控制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甘蓝夜蛾、黄曲条跳甲等20多种主要害虫为害,还可阻隔蚜虫、烟粉虱、蓟马、美洲斑潜蝇等传毒昆虫媒介,达到防虫兼控病毒病的效果。

下一步,在水稻工厂化育秧和保护地蔬菜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六、昆虫天敌保护利用继续大规模推广利用赤眼蜂、丽蚜小蜂、平腹小蜂等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用于防治玉米、水稻、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害虫。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方案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方案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方案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是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主推技术方案。

一、生态调控技术1、合理轮作通过不同作物的轮作,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打破其寄生和繁衍的规律。

例如,水旱轮作可以有效减少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发生。

2、间作套种选择适宜的作物进行间作或套种,增加生物多样性,吸引天敌昆虫,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比如,玉米与豆类间作,豆类能吸引蚜虫的天敌,从而减轻玉米上蚜虫的危害。

3、优化种植布局合理规划农田,避免大面积连片种植单一作物,减少病虫害大面积传播的风险。

二、农业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虫品种在种植前,选择经过审定或登记、具有良好抗病虫特性的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2、种子处理采用晒种、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杀死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和虫卵。

3、合理密植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种植环境,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保证植株之间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5、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株、残株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三、物理防治技术1、色板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在田间悬挂黄色或蓝色粘虫板,诱捕蚜虫、蓟马等害虫。

2、灯光诱杀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蛾类、鞘翅目等害虫。

3、防虫网阻隔在设施农业中,覆盖防虫网,阻止害虫进入棚室。

4、人工捕杀对于个体较大、容易发现的害虫,如菜青虫、地老虎等,进行人工捕捉。

四、生物防治技术1、释放天敌在田间释放赤眼蜂、捕食螨等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2、生物农药应用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以及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3、性诱剂诱杀利用性诱剂诱捕害虫雄虫,降低雌雄交配几率,减少害虫种群数量。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一、引言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往往依赖化学农药,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带来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推广和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概念和意义(一)概念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二)意义1、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化学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

2、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化学农药对土壤、水、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3、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通过综合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作物自身的免疫力和抗逆性。

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抗病虫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合理轮作:通过不同作物的轮作,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积累和传播。

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株、落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4、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增强农作物的长势,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

(二)物理防治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2、色板诱杀:悬挂黄色、蓝色粘虫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

3、防虫网阻隔:在蔬菜、花卉等作物种植区域覆盖防虫网,阻止害虫的侵入。

4、人工捕杀:对于个体较大、容易发现的害虫,如菜青虫、棉铃虫等,可进行人工捕杀。

(三)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如瓢虫、草蛉、赤眼蜂等,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农业生产中,病虫害一直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推行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绿色防控的理念绿色防控强调的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它旨在通过采用一系列环境友好型、生态平衡型的技术和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同时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二、绿色防控的具体措施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这是预防病虫害的基础。

优良的品种往往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2)合理轮作:通过不同作物的轮作,可以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打断其生活周期,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3)科学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强作物的长势和抵抗力。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免植株过于嫩绿,吸引病虫害。

(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2、物理防治(1)灯光诱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捕害虫。

(2)色板诱杀:针对一些对颜色有特殊趋向的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等,使用黄板或蓝板进行诱杀。

(3)防虫网阻隔:在蔬菜、花卉等种植区域覆盖防虫网,阻止害虫的侵入。

3、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如捕食性瓢虫、草蛉、寄生蜂等,以虫治虫。

(2)微生物防治: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来防治病虫害。

(3)性信息素诱捕:通过释放害虫的性信息素,干扰害虫的交配,降低害虫的繁殖能力。

4、生态调控(1)种植诱集作物:在田间种植一些对害虫有吸引作用的作物,将害虫集中到诱集作物上进行防治,减少对主栽作物的危害。

(2)营造农田生态环境:通过增加农田中的植被多样性,为有益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维持生态平衡。

三、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将上述各种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应用,形成综合的防控方案。

2023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2023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2023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方案根据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以及省市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防灾减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推进我县农业农村可持续绿色发展。

一、总体思路以规模种植主体为示范创建载体;以扶持培育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抓手;以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监测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指导对症科学防治为基础;以开展科学用药、绿色防控产品和先进植保器械应用技术培训为推广手段。

促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配套集成技术普及应用,助力农药减量控害,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

二、目标任务2023年,规范提质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家,全县实现水稻统防统治面积2.36万亩,统防统治数字化台账面积17万亩,绿色防控示范区(农药定额制示范区)4个,创建零化学农药示范区1个,绿色防控覆盖率55%以上。

三、建设内容(-)开展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为推进我县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科学防治水平,减少农药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拟对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户开展统防统治补贴。

补贴对象:水稻种植户,其中已享受财政补贴的种粮大户和管护期内补充耕地种植户除外。

补贴标准:一季水稻统防统治财政补贴55元/亩,用于统防统治服务费用和药剂补贴,防治次数不得少于2次。

补贴要求:乡镇(街道)物种植户与统防统治组织签订服务协议,根据农业部门病虫情报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

服务组织需做好种植户防治面积统计、田间施药记录。

(二)建设水稻统防统治整建制乡镇补贴对象:全县十八个乡镇(街道)。

补贴标准:全域90%以上水稻开展统防统治服务且水稻统防统治面积超过5000亩(包含大户、垦造耕地)的乡镇给予财政补贴3万元。

补贴要求:乡镇(街道)提供全域水稻统防统治有关台账。

(三)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为推进我县病虫害社会化服务,规范提质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家。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方案为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示范推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在以往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开展以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等技术措施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工作。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在玉米、向日葵、蔬菜等作物产区,针对玉米螟、草地螟、蔬菜主要病虫危害,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推广以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等技术措施为主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在全旗推广应用。

二、目标任务(一)目标。

通过内置优化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并使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至85%以上,防控效果达至85%以上,增加化学农药采用50%以上,亩预防成本平均值减少10%,危害损失掌控在10%以内。

电磁辐射推展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至60%以上,防控效果达至80%以上,增加化学农药采用30%以上,亩预防成本平均值减少5%。

保证示范区农药残余掌控在容许水平之内,推动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任务。

以玉米、向日葵、蔬菜等作。

物为重点,以玉米螟、向日葵螟、、蔬菜病虫为靶标,示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三、示范推广主要技术1农业防治技术1.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

1.2栽培管理。

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

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采取微灌、滴灌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1.3洁净田园。

及时去除收容体,增加病菌侵染源;秋耕裂稃,减少越冬虫源;融合中耕除草,及时去除田间、地埂等杂草,增加虫卵。

2生态控制技术融合农业研发和农田建设,将集中的小块耕地连结为大面积农田或退耕还林还草,最大限度地增加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合蝗虫、草地螟繁殖场所。

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

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

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通过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和防控方案制定,提高了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同时,通过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推广粘虫板、杀虫灯、低毒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了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在监测方面,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智能化监测站建设,初步实现了农作物病虫害的智能监测县域全覆盖。

这种智能监测技术可以更好地支持农民开展绿色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效果。

此外,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的成功经验也被广泛推广,不仅在示范区内取得显著成效,还通过示范带动了周边区域。

展望未来,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将继续深入推进。

一方面,将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技术的覆盖范围,通过集成和推广更多优秀的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另一方面,将更加注重科技引领,加强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总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对于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背景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绿色、环保的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和控制技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大力推行农业灾害统防统治,加大了对绿色、环保的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和控制技术的支持力度。

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推广,推广先进技术,改善农民种植环境,提高产业回报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目的本项目旨在通过对绿色的农作物病虫害控制技术进行示范推广,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实现以下目的:1.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3.通过优化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改善种植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4.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集中预防和控制,降低有害生物数量和发生率。

项目内容及措施技术方案1.优化品种:选择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品种,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2.改进栽培技术:选用绿色无公害的肥料和农药,采用科学的浸润灌溉技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降低病虫害数量;3.改善种植环境:改善田间排水和通风,减少土壤中病毒和病菌的滋生,增加益虫数量;4.集中预防和控制:采用专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以提高预警和防控效率。

推广措施1.开展示范田建设:选择优秀的种植户,对示范田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实现现场技术演示;2.宣传推广:利用宣传栏、广播、村民会等途径,向农民宣传绿色、环保技术的优点和应用方法,提高其科技认知水平;3.技术培训:定期召开技术培训班,邀请权威专家讲解绿色、环保农业技术,并开展现场演示,提高农民专业技能;4.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预警提示,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
(二)建设单位: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委员会
(三)建设地点: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石院村、正兴镇(四)建设年限:2016.10—2017.11
(五)建设规模:水稻、果树面积各500亩。

(六)主要建设内容:1.在水稻、果树上各建立一个示范区;2.做好示范;3.抓好技术推广应用;4.加强人员培训。

(七)投资估算:项目投资约100万元。

(八)效益分析:本项目建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1. 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重要途径;2. 是加快现代产业化建设的需要;3. 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行性:1. 项目区所在地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2. 项目区群众对绿色防控有主动性
和积极性;3.政府重视支持力度大。

三、项目建设地点
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石院村、正兴镇
四、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主要建设内容
1、建立示范区。

充分展示绿色防控优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提高绿色无公害产业发展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加大宣传力度,展示绿色防控的优势,提高全民的绿色防控意识。

充分调动农民对绿色防控的积极性。

3、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知识。

4、监测示范区果树病虫害发生动态,为病虫害的防控提供预测预报,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5、按照标准化生产进行病虫防治、推广应用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为农民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二)项目建设规模
水稻、果树面积各500亩。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00万元,用于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和先进防治器械,实施绿色统防统治,以及加强技术推广等。

(二)资金筹措
争取市级、区级财政各项补助。

六、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通过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应用,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节省农药和人工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通过绿色防控措施,大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降低农药在农产品、土壤、水源中的残留,对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社会效益:通过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的实施,有效带动农产品生产的绿色防控水平,提高品质,提升我区农产品的品牌和形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