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陋室铭
中考语文复习:《陋室铭》练习

《陋室铭》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顾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斯是陋室(_______)(2)可以调素琴(_______)(3)陶后鲜有闻(_______)(4)宜乎众矣(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4.两篇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用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有仙则名(__________)(2)调素琴(__________)(3)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4)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开头,用比兴的手法,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后面的文字皆由此而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用得生动传神,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既表现了作者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和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初中语文《陋室铭》试讲逐字稿

初中语文《陋室铭》试讲逐字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组6号考生,今天我的试讲题目是《陋室铭》。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那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课文,去看看刘禹锡在文章中是如何抒发感慨的。
二、整体感知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是的,简陋的房子。
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赵同学,你来说。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看来赵同学注意到书上的注释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标记。
那对于作者刘禹锡,相信大家也很熟悉,赵同学来继续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吧。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同学们,那么我们接下来听录音朗读,请大家听准字音和节奏,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录音听完了,让我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并且结合文下注释,尝试翻译文言,不懂得地方做标记,可以相互讨论。
声音渐渐的小了。
哪位同学来尝试翻译一下这篇文章呢?钱同学,你来,嗯,翻译的真不错可见你课下做了充足的预习。
这里老师还要强调一下,“有仙则名”的“名”,是名词作动词,著名,闻名。
那么初步了解了课文后,大家认为陋室简陋吗?没错,何陋之有?文中的最后,作者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强烈的肯定意味,也就是“陋室不陋”。
那陋室为什么不陋呢?对,主要就是因为“德馨”。
三、重点研读接下来大家小组为单位来讨论一下,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赏析。
开始吧。
老师看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哪个组愿意先来说一下你们讨论的答案?好,请1组来。
语文陋室铭的知识点

语文陋室铭的知识点《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的“陋室”的描写,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接下来我给大家共享关于语文简陋铭的学问,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语文陋室铭的学问重点字词解释(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闻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奇妙,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
是:推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德馨:品德高尚。
馨(xī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惟:只。
吾:我,这里指,陋室的仆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
入:映入。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全句意为“有何陋”。
文末提出“何陋之有”,即陋室不陋,请说明理由:人品高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舒适)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出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长到。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内容理解⒈表现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⒈表现陋室仆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019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陋室铭》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 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 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二、填空
2
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 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 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重点字词】 此:这。
2019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陋室铭》
2019 年中考已经进入倒计时了,一些必背的文言文 是考试中的重点。下面是有关 2019 中考语文必背 文言文:《陋室铭》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5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 什么吗 ?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 二.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 4.草色入帘青()5.鸿儒()6.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8.调素琴() 9.无案牍之劳形()()10.阅金经() 三.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 怀。
3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陋室铭》原文赏析6篇

《陋室铭》原文赏析《陋室铭》原文赏析6篇《陋室铭》原文赏析1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赏析一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
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
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
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
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
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以上是作者从三方面对于一个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
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
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又多姿。
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
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
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两篇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诗人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惟3、吾用德自馨.己__的__话__说__说__“__沉舟侧畔往千来帆无过白,. 丁病. _树__前__头__万__木__春__”__描__写_的景象及含义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 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 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
室铭》,并请柳宗元誊写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之“豪” 诗文之豪:
“诗豪”
刘禹锡写的诗,诗风豪气,雄健。这正是其中的一 点,刘禹锡的“诗豪”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豪”字, 这个“豪”,不仅指诗风之“豪”,更多的还是对 刘禹锡人之“豪”的赞美。故被称为诗豪。
《陋室铭》之“豪”
创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
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故意刁 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 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 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 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 阳心在京。”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陋室铭》赏析

《陋室铭》赏析【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陋室铭》赏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文章赏析作品主题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刘禹锡所作散文简练深刻,自成一家。
《陋室铭》是他的一篇传世杰作。
从题目看,作者是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本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立意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行,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主题思想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
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
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
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也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
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树立榜样,意在自勉,更表现出了作者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陋室铭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陋室铭
一、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闻名,著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显出灵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受到扰乱,动词用作使动词。
二、古今异义
1、鸿: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丝竹: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馨:惟吾德馨。
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4、形: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身;今义,样子。
三、重点实词:
1、谈笑有鸿儒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
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
乐器竹:本指管乐器。
乱:使乱
10、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11、何陋之有?: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