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陋室(1)铭(2)》刘禹锡(3)山不在(4)高,有仙则名(5)。
水不在深,有龙则(6)灵(7)。
斯(8)是陋室,惟吾德馨(9)。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10),往来无白丁(11)。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后置句) 【注释】(1)作者给自己的居室起的名字,意为简陋的屋子。
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
(4)在:在于。
(5)名:出名,有名。
(6)则:就是。
(7)灵: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8)斯:这。
(9)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0)鸿儒:博学的人。
(11)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2)案牍:官府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
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
虽然我所居住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
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
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
平日里谈笑的都是的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
可以随心所欲地拨弄那位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杂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
新唐书·刘禹锡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新唐书·刘禹锡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新唐书-刘禹锡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刘禹锡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新唐书-刘禹锡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陋室铭》全文及翻译

《陋室铭》全文及翻译【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文言现象】一词多义⒈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忽啼求之。
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⒉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
(《桃花源记》)词类活用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不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刘禹锡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陋室铭》刘禹锡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陋室铭》一文,刘禹锡诸集均未见收录,近年有人疑为伪作。
但此文前代屡见献文记载,内容又与作者行事相合,似仍以视为刘作为宜。
本文作于和州任上(824—826)。
《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颂功德与昭申鉴戒。
作品原文:陋室⑴铭山不在⑵高,有仙则名⑶。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⑷。
斯是陋室⑸,惟吾德馨⑹。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⑺。
谈笑有鸿儒⑻,往来无白丁⑼。
可以调⑽素琴,阅金经⑾。
无丝竹⑿之⒀乱耳⒁,无案牍⒂之劳形⒃。
南阳⒄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⒅,孔子云⒆:何陋之有⒇?作品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文言文《陋室铭》译文鉴赏及解说

文言文《陋室铭》译文鉴赏及解说《陋室铭》是由刘禹锡所创作的,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陋室铭》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刘禹锡原文: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
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
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
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山原。
由大王父已还,一昭一穆如平生。
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
祖[金皇],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岁满,转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
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浙西从事。
本府就加盐铁副使,遂转殿中,主务於蛹桥。
其后罢归浙右,至扬州,遇疾不讳。
小子承夙训,禀遗教,眇然一身,奉尊夫人不敢殒灭。
后忝登朝,或领郡,蒙恩泽,先府君累赠至吏部尚书,先太君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赠至范阳郡太夫人。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
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官司间旷,得以请告奉凊。
是时少年,名浮于实,士林荣之。
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__。
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因白丞相以请,曰:“诺。
”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__。
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
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
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
至是起苏州掾[yuàn,副官],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
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
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
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馀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
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
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
刘禹锡传文言文的翻译

刘禹锡,字梦得,自称出自中山。
世代为儒者。
在贞元九年,刘禹锡通过科举考试,考取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擅长文章,尤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推荐他担任管书记,后进入朝廷,担任监察御史。
他素来与韦执谊交好。
当时王叔文得到太子的宠信,刘禹锡因名声显赫,与之交往,叔文常称赞他有宰相之才。
太子登基后,朝廷大议秘策多出自叔文之手。
叔文引荐刘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他们商议政事,他们所提出的意见必定被采纳。
刘禹锡因此被提拔为屯田员外郎,负责判度支盐铁案,兼任崇陵使判官。
叔文失败后,刘禹锡因罪被贬为连州刺史,还未到达任所,又被贬为朗州司马。
朗州地处西南夷地,风俗鄙陋,举目所见皆异俗,无人与之交谈。
刘禹锡在朗州度过了十年,仅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当地蛮族好巫,常以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刘禹锡便在其中参与,依照骚人墨客之作,创作新辞以教巫祝。
因此,武陵溪洞间的夷歌,多出自刘禹锡之笔。
元和十年,刘禹锡自武陵召回,宰相复欲将他安置于郎署。
然而,刘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涉及讥刺,执政者不悦,再次被贬为播州刺史。
诏令下达后,御史中丞裴度上奏说:“播州地处极远,猿猴所居,刘禹锡之母年过八十,难以前往,若与其子一同死于此地,恐伤陛下孝治之道,请稍加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刘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裴度无言以对。
宪宗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遂将刘禹锡调任连州,后又徙为夔州刺史。
刘禹锡曾感叹天下学校废弃,便上奏宰相,认为天下少士,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而是因人才被埋没。
他说:“不耕而叹,民无以食;不言而求,士无以进。
”宪宗对此表示赞同。
刘禹锡在官场屡遭贬谪,但仍坚守节操,以文章吟咏自娱。
他所作《问大钧》、《谪九年》等赋,多表达对时政的不满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刘禹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事业的热爱,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
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
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①,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
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
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参考译文
刘禹锡,字梦得,家中世代是儒生。
(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
(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
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
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
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
(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
(刘禹锡)被授为屯田员外郎,兼任崇陵使判官。
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
(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
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
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
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
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
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
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
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
诏书下达后,御史中丞裴度奏禀(皇帝)说:“播州特别偏远,(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刘禹锡母亲八十多岁了,不能(跟着儿子)前去,(就)将与她的儿子死别,(我)担心(这样会)伤害陛下以孝治天下的方针,请求您稍稍往近的地方调动(他)。
”宪宗说:“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
像刘禹锡这样有名望的人,更不能饶恕了。
”裴度没有话回答了。
(过了一会儿)宪宗改变了(严厉的)脸色说:“我所说的,是责备做儿子的事,但不想伤他母亲的心。
”于是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
刘禹锡曾经感慨天下学校荒废,就上书给宰相说:“言官说天下缺少读书人,却不懂得培养人才的方法,
不是上天不降生人才,而是(人才被)湮没不能发展的缘故。
这就如不耕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可以(这样)吗?贞观的时候,(全国有)学舍一千二百处,学生门徒三千多人,外国派年轻人来跟着学习的有五个国家。
现在学校坍塌荒废,学生门徒缺少,不是管教育的官员不努力,问题是没有资金来供给。
过去,凡是管教育的官员,在春秋两季向先师(孔子)祭奠,只是在国立大学里这样做,没有遍及天下的学校。
现在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祭奠,恐怕这不是孔子的意思。
请求废除全国地方州县每年四季祭奠孔子的制度,登记那些(用来祭奠)的资财,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让(地方)增设学校,拿另一半给国立大学。
(这些钱)可以营建学舍教室,制备教具,丰富(师生的)饮食,那么古时的风气,明显地可以恢复了。
”(朝廷)当时没有采用他的主张。
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
(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于是(白居易)集录这些诗并为之写序说:“彭城刘梦得是诗人中的豪者。
他的(诗)锋芒突出,很少有敢和他对诗的。
我自不量力,常常和他对诗。
互相呼应的人声气相同,交锋的人力气相当。
(我们两人)一去一回(互相唱和),想要停也停不下来。
太和三年春天以前,用纸墨记录下来的(诗),共一百三十八首。
开成初年,(刘禹锡)又做了太子宾客分司,不久授为同州刺史。
任期满,做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
(刘禹锡)会昌二年七月去世,去世时七十一岁,被追赠为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