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2)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2)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2)3.2 可能遇到的翻译难点3.2.1 词法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

熟悉中国时政文本的人都知道,这类文本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即词法和句式都不可避免的具有中式英语的特点。

根据文本功能理论,此类文本的翻译重点在于传递信息,减少交流障碍,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就应尽量“求同”而非“求异”。

因此翻译策略是:在词法方面,应采用异化法,突出中国政治文化的特色,而在句法和篇章方面,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尽可能准确传递信息,应以归化法为主。

3.2.2 句法方面,修饰词过多,多层次并列结构导致汉语长句翻译困难,以及大量无主句的使用。

汉语讲究意合,而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出于修饰,语气等需要,常有很多无实际意义的修饰词,而英语则忌讳同义重复,讲求简练。

在翻译过程中,对于无实际含义,语义重复的内容,在翻译时应考虑酌情删减。

而对于一些其重要修饰限定作用的词,则要紧扣原文,决不可随意删减,对于无主句则必须添加适当主语,以符合英语的句法习惯。

3.2.3 语篇方面,汉语的时政文本则具有典型的语篇特征,即缺少连接成分,祈使谓语结构和并列短语居多,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显,由于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依靠形式标记词(如连词,副词等)来实现。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语篇的衔接,可使用替代法,省略法进行翻译。

4. 准备工作:在与导师商量并确定翻译项目之后,为了翻译任务顺利开展,笔者对以往近5年(2008-2012)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尤其对其中涉及教育部分的内容进行了重点归纳和整理,细摘录了一些政治术语的固定表达,并对时政报告的句式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翻译过程中,首先,笔者对文本中出现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语进行比照查阅,力争找出最符合原语内容的表达方式。

主要借助的工具书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时代汉英大辞典》,《英语笔译常用词语应试手册》,同时借用网络翻译资源,如CNKI翻译助手,维基百科,有道词典等。

翻译报告开题报告

翻译报告开题报告
4.翻译项目意义、翻译难点、处理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翻译项目意义:随着各地区地方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央政府将权利下放,地方政府自主管理财务,但由于缺乏健全的体制,监督管理不善,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书以新的视角,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介绍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各级政府改善资产管理,统一资产管理和财政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6.翻译样本(原文600字左右,中外对照)
Th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Entering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eaches the dramatic conclusion that two forces are shaping the world in which development policy will be defined and implemented. The first is globalization, the continuing integration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he second is localization, political self- determination and the devolution of finances (World Bank 2000). What is labeled “localization” is often cited as “decentralization”—the sorting out of intergovernmental public sector functions among multiple types of government, central and subnational. Moreover, whereas at first glance the two trends seem countervailing, they are in fact complementary, as they often stem from the same set of external factors.

翻译硕士 开题报告

翻译硕士 开题报告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翻译硕士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工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翻译硕士专业培养的是具备高水平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国际交流、文化传播、商务谈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翻译硕士专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翻译硕士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以提高翻译硕士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翻译硕士专业的培养模式:通过对国内外翻译硕士专业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各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我国翻译硕士专业的培养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思路。

2. 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通过对国内外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研和比较,分析各种课程设置的特点和适用性,以期为我国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和优化建议。

3. 翻译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通过对翻译硕士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进行调研和分析,探讨如何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以提高翻译硕士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翻译硕士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能力要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研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翻译硕士专业学生、教师和企业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翻译硕士专业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能力要求等方面的看法,为本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3. 案例分析法:选择几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翻译硕士专业进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其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本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的步骤包括文献调研、问卷设计、调研实施、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等。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对翻译硕士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为我国翻译硕士专业的培养提供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

keep trying no matter how hard it seems. it will get easier.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翻译硕士开题报告翻译硕士开题报告1一、研究目的__从探究交往能力理论三大功能,即陈述功能,意向表达功能和以言行事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交往能力理论应用于翻译主体间性问题的可行性。

在实证分析方面选取《红楼梦》正册金陵十二钗判词的两个英译版,研究交往能力理论在翻译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与比较,探讨翻译主体间性在翻译实践中如何通过交往能力得到体现。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翻译活动的历史几乎像语言一样悠久,从有语言之始便有了翻译这一人际交往活动。

翻译这项活动中必然涉及到双语之间的转换,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就包含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交往能力。

翻译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传统翻译研究到现代多视角翻译研究,翻译大致经历了三种范式。

以不同主体作为中心,翻译研究范式可分为:作者中心论范式、文本中心论范式和译者中心论范式。

这些研究范式都以一个主体为研究中心,其本质都属于单主体范式研究。

可以明显看出,这些研究范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研究都过于侧重参与翻译过程的某一单一主体或客体,这种弊端会造成在翻译过程中忽略其他主体之间的交往,也就是所说的翻译主体间性。

哈贝马斯在交往能力理论中提倡“以主体间性为中心”,这一思想改变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使其由原来的支配关系变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话语交往关系。

同样的,翻译过程也不是主体与客体二者的分离,更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支配,而是主体间的共存,是主体与客体间的交往与对话。

二、研究问题在国内外的翻译研究中,研究者们对翻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研究一直保持较高的关注并已成为研究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研究者们都注意到了主体间性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对于哲学理论的选择和研究范式的选取上有着不同的分歧。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DOC)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DOC)

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姓名郑文琦号201422100018导师姓名、职称章燕教授所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翻译硕士英语笔译间20 14 年9月论文题论《专利审查意见通知书》翻译的难点及策略、立论依据(选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意义: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作为一个企业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正日渐凸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作为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权,即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已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员将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文件对其进行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

若经过实质审查,审查员认为该专利申请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授予专利权,将发出《专利审查意见通知书》,指明缺陷的性质,并要求申请人在指定期限内提交陈述意见或者修改申请文件。

为了使申请人对《专利审查意见通知书》有一个深刻清晰的理解和认识,针对其做出有效答复,从而使申请人早日顺利取得发明专利权,《专利审查意见通知书》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对《专利审查意见通知书》翻译的研究成果较少,而对这类文献的翻译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专利审查意见通知书》在词汇、句法及语篇等方面存在诸多特点,例如:专业术语使用广泛、固定表达众多、句子结构冗长复杂、被动语态及名词化结构使用广泛、专业知识深奥且逻辑性强以及语篇衔接紧密等,因而翻译起来处理较难,值得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的分析,总结出《专利审查意见通知书》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本文拟就该类文献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的翻译进行探讨。

笔者选取部分《专利审查意见通知书》的译本进行分析,挑选其中典型案例,对以上重点、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举证,希望能够给专利审查文件的翻译人员些许参考与启示。

国内外现状分析:笔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外对专利文献及其翻译这一领域有所研究,如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庄一方撰写的《专利文献的英汉翻译》中对专利文献的语言特点、专利文献翻译中应注意的中英文差异进行了讨论与评述;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厉宁、周笑足合著的《知识产权专业英语》详细介绍了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阅读、知识产权学术交流英语和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研究等内容;其中最为详尽系统的是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江镇华撰写的《实用专利丛书》,其中包括《怎样阅读及翻译英文专利文献》(How to Read And Tran slate Pate nt Literature in En glish )、《怎样检索中外专利信息》(How to Search P ate nt Information )、《实用专利教程》(Tutorials on P ate nt P ractice) 等系列书籍。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翻译硕士开题报告紧急又充实的高校生活将要谢下帷幕,高校毕业前大家都要写毕业设计,在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我们应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翻译硕士开题报告,期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1一、翻译项目1、同学在导师指导下翻译长度为10000字以上、难度适中的中外源文本。

在源文本选择上,要尽量选取以前未经翻译的文本;假如该文本已有译本,同学应予注明并阐述再译的理由,且应提前获得导师的同意。

另外,源文本必需是完好、**的文本,或者内容相关的一组文本;2、同学依据译文就翻译问题,比方翻译策略、译文风格及形成缘由、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翻译工具的使用等写出不少于8000字的商量报告;3、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物,举例充实洽当,能够充分运用在翻译理论及翻译实践中所学到的学问和技能;4、论文须符合写作规范,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或商量成果要注明出处,文献名目应接受通行形式。

二、试验报告1、论文须提出明确的商量目标,并较详尽地介绍相关文献和商量方法;2、在导师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进行小规模的、观看描写性或试验性商量,并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和结果;3、对试验数据和结果做出合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4、试验报告不少于10000字,引文、数据分析以及文献名目等符合学术规范。

口译商量应供应相应的语篇音像资料和讲稿。

三、商量论文(4)中文 1、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翻译理论、翻译训练和翻译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撰写商量论文;2、论文要求论点明确,文献详实、牢靠,论证充分,语言精炼,结论合理;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3、论文须符合写作规范,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或商量成果要注明出处,文献名目应接受通行形式。

四、翻译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要求1、翻译硕士学位论文格式应符合《xx高校商量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的统一要求;2、翻译硕士学位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文封面;(2)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翻译硕士培养单位的增速和规模令人瞩目,对其培养环境的研究成为必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翻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篇1:1. 开题时间: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

开题报告用汉语撰写。

2. 答辩时间:下一年的5月中下旬。

3. 论文写作形式及要求:论文用汉语撰写(文中举例可为英文),主要形式为基于个人翻译实践的翻译(实践)研究。

具体要求如下:1)口、笔译论文长度均不少于1.5万字(不包括附录中的原文和译文)。

要求提供附录(原文+译文)。

笔译论文中所附原文和译文不少于1万字,口译论文中所附口译转写的原文和译文不少于5千字。

2)选材要求:笔译原则上必须是自己曾参加过的项目或习作,口译原则上必须是自己参加过的口译实践或口译练习。

3)翻译的作品原则上必须是原创的,不能抄袭或改译他人译文。

4)论文主要由以下各部分组成致谢摘要Abstract1. 任务描述(研究背景/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意义)2. 任务过程2.1 译前准备2.2 翻译过程3.3 译后审校3.案例分析(基于自身翻译实践的具体翻译案例展开讨论,如翻译原则、标准、策略、方法、特定语言现象[如中国特色词汇、四字格、隐喻等]的处理、翻译风格,等等)。

4.实践总结参考文献附录:原文+译文5)写作格式(引文出处标注、参考文献等)及论文版式参照《外语学院研究生论文手册》第六部分“论文撰写的规定与格式”。

2012-9-20说明:论文原则上采用以上框架模式(以上述框架模式为主,鼓励、提倡学生采用以上写作模式)。

如确有必要也可采用以下三类模式之一:关于MTI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说明(2011-6)1. 论文写作形式:论文用汉语写作,可有以下三种形式:A. 翻译市场调查报告(汉语写作)(1.5万字)B. 个人翻译实践总结(汉语写作)(1.5万字)C. 机(器/助)翻译实践总结(汉语写作)(1.5万字)2. 论文写作规范:按外语学院研究生论文写作手册要求办。

翻译硕士的开题报告

翻译硕士的开题报告

翻译硕士的开题报告翻译硕士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误译、不准确或不恰当的情况,影响了信息的传递效果。

因此,研究翻译的准确性和适宜性,提高翻译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翻译硕士的培养模式以及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以期为翻译教育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和进行分析。

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针对翻译硕士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翻译教育的认知、期望和需求。

问卷将包括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2.实证研究:选取一定数量的翻译硕士学生,进行实际翻译任务的实验,通过对翻译质量的评估和对学生的访谈,研究不同培养模式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和重点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翻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对翻译硕士教育的调研,分析当前翻译教育的模式、内容和方法,探讨现有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培养模式的比较和评估:通过对不同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的分析,包括课堂教学、实践实习和翻译社区等,比较它们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并评估其优劣之处。

3.学生需求和期望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翻译硕士学生对教育模式的期望和需求,探讨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翻译教育的效果。

4.翻译质量评估和能力提升:通过实证研究,对学生的翻译质量进行评估,分析不同培养模式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能力提升策略。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翻译教育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通过对翻译硕士培养模式和学生需求的研究,为翻译教育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提高翻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促进翻译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不同培养模式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能力提升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节选)翻译报告A Translation Project Report for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Medium-andLong-Term Program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excerpts) 1. 论文简介:本次翻译项目有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前20章内容进行汉译英的翻译实践。

其次,根据此次翻译实践撰写一篇相关的翻译报告。

长期以来,中国的翻译理论大多是针对文学翻译,由于文学翻译和时政文本翻译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适用于文学翻译的理论往往无法直接应用于时政文本的翻译。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时政文本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材料,其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探讨适合时政文本翻译的方法,本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翻译文本,借助英国翻译学家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理论和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这理论对时政文本的翻译特点和技巧进行初步研究和探索,并视图通过这些理论来解决政论文翻译中遇到的问题,目的是探究针对政府文件的若干有效翻译策略和方法,提高笔者的翻译实践能力。

翻译报告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翻译项目介绍,包括文本选择,项目目的,项目意义以及报告结构。

第二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介绍,文本内容,文本特点分析以及翻译时政文本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翻译过程,即理论联系实践部分,主要包括准备工作,以及在文本分类理论和动态对等理论下对翻译中遇到的难点如何解决,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

第四章,项目总结,包括翻译心得,经验教训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2. 材料简介:2.1 翻译文本的选择:在本次翻译项目中,笔者选取了由国务院2012年7月29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翻译文本。

对其中的前20章内容(共计22000字左右)进行了翻译。

全文包括4个部分,22个章节,主要是对未来11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全面规划和总体部署。

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选取该文本作为翻译项目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从文体上看,本文属于应用文体,由于应用问题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型和目的性,因此通过对该文本的翻译可以进一步提高笔者的翻译实践能力。

其次,这是一篇时政文本,基于该类文本在文体,用词等方面的特殊性,笔者试图借助相关翻译理论,对时政文本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做初步研究和探索,希望有助于今后的翻译实践。

第三,笔者长久以来一直对时政文本的翻译很感兴趣,曾对近十年的政府报告翻译进行过详细的学习和思考,在时政文本翻译方面积攒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借此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也为以后从事翻译工作找好方向。

2.2 翻译意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教育的发展直接关乎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振兴。

此《纲要》的颁布表明政府对教育发展的深切关注,标志着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逐步转变。

目前,还未有关于该文本的正式译文出现。

为了更好的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也为了宣传中国政府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和成就,笔者联系所学的翻译理论,对该文本进行翻译实践。

希望在增进国际交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处理翻译问题的能力以及翻译水平2.3 预翻译情况:截至撰写开题报告当日,文本翻译已完成近50%(11000字左右),并且得到成雨姗导师的修改和反馈。

预计在10月底可以结束文本翻译,并于11月开始进行翻译报告的撰写。

3. 翻译评述:3.1 理论框架:3.1.1 文本功能分类理论英国着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中提到“为了找到适合的翻译方法,译者必须先确定原文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方式(Newmark; 11)。

这一理论对种类繁杂的应用文体翻译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纽马克在布勒的理论基础上,按照语言功能将文本大致划分为不同三个类型:表达功能型,信息功能型和呼唤功能型,并针对文本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时政翻译属官方声明(authoritative statement),是表达型文本的一种。

在翻译此类文章时,纽马克建议采用语义翻译的手法进行翻译,使译文的句法和语义结构尽可能贴近原文。

纽马克的这一理论为译者根据不同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提供了依据,对此次翻译项目的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1.2 功能对等理论尤金·奈达,美国着名语言学家,翻译家,被誉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之父。

20世纪60年代初,奈达在等效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对能(或称动态对等)理论。

该理论摒弃了“文本中心论”,强调以读者文中心,将读者感受作为衡量译文的标准。

他认为“翻译就是在译语中再造出首先在意义上,其次在风格上与源语信息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信息。

”并提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

时政文本的译文接受者是外籍人士,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生活方式等都与我们存在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必须考虑读者反映,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使他们最大限度的看懂并理解原文的内容与风格。

3.2 可能遇到的翻译难点3.2.1 词法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

熟悉中国时政文本的人都知道,这类文本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即词法和句式都不可避免的具有中式英语的特点。

根据文本功能理论,此类文本的翻译重点在于传递信息,减少交流障碍,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就应尽量“求同”而非“求异”。

因此翻译策略是:在词法方面,应采用异化法,突出中国政治文化的特色,而在句法和篇章方面,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尽可能准确传递信息,应以归化法为主。

3.2.2 句法方面,修饰词过多,多层次并列结构导致汉语长句翻译困难,以及大量无主句的使用。

汉语讲究意合,而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出于修饰,语气等需要,常有很多无实际意义的修饰词,而英语则忌讳同义重复,讲求简练。

在翻译过程中,对于无实际含义,语义重复的内容,在翻译时应考虑酌情删减。

而对于一些其重要修饰限定作用的词,则要紧扣原文,决不可随意删减,对于无主句则必须添加适当主语,以符合英语的句法习惯。

3.2.3 语篇方面,汉语的时政文本则具有典型的语篇特征,即缺少连接成分,祈使谓语结构和并列短语居多,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显,由于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依靠形式标记词(如连词,副词等)来实现。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语篇的衔接,可使用替代法,省略法进行翻译。

4. 准备工作:在与导师商量并确定翻译项目之后,为了翻译任务顺利开展,笔者对以往近5年(2008-2012)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尤其对其中涉及教育部分的内容进行了重点归纳和整理,细摘录了一些政治术语的固定表达,并对时政报告的句式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翻译过程中,首先,笔者对文本中出现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语进行比照查阅,力争找出最符合原语内容的表达方式。

主要借助的工具书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时代汉英大辞典》,《英语笔译常用词语应试手册》,同时借用网络翻译资源,如CNKI翻译助手,维基百科,有道词典等。

其次,笔者查阅了网上关于该《教育纲要》的相关介绍,掌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段落结构,并对其中出现的一些新名词进行了查阅。

最后,笔者阅读了相关理论的书籍,包括Eugene A. Nida的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Peter. Newmark的《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刘宓庆的《新编当代翻译理论》,贾文波的《应用翻译功能论》,郭建中的《实用性文章的翻译》等等。

5. 论文大纲:第一章:翻译项目介绍1.1 文本选择1.2 项目目的1.3 项目意义1.4 报告结构第二章:研究背景2.1 理论框架2.1.1 文本功能分类理论2.1.2 功能对能理论2.2 文本内容2.3 文本分析2.3.1 句式特点2.2.2 语篇特点第三章:翻译过程3.1 准备工作3.2 翻译难点3.2.1 长句的处理3.2.2 文化差异的处理3.3 翻译方法3.3.1 归化和异化3.3.2 增译和减译3.3.3 无主句的翻译3.3.4 替代法和省略法第四章:项目总结4.1 翻译心得4.2 翻译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4.3 尚待解决的问题6. 写作计划2012年9月——2012年10月底:文本翻译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底:完成初稿2013年1月:修改一稿2013年2月:修改二稿2013年3月:修改三稿2013年4月:定稿7. 参考书目Bassnett,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Third Edi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New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Newark, Peter. 2004.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Nida, Eugen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Nida, Eugene. A. & C.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Pinkham, Joan.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M].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第1期,200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郭建中,实用性文章的翻译(上)(下)[J],《上海科技翻译》第3、4期,2001.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贾毓玲,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谈如何克服“中式英语”的倾向[J],《上海科技翻译》第4期,2003.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王弄笙,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J],《中国翻译》第2期,2000.王弄笙,近年来汉英翻译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J],《中国翻译》第1期,2002 谢建平,《功能语境与专门用途英语语篇翻译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