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华民族的觉醒历程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的觉醒讲稿

中华民族的觉醒讲稿

和五四运动。

(ppt1)【师】那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中华民族的屈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ppt2) 【生】鸦片战争 【师】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之后还有那些屈辱呢?【生】【师】不错,大家回忆的都差不多,那中国在近代遭受了这么大的屈辱,那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那我们学过的探索都有哪些呢? 【生】【师】不错,那大家还记得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吗? 【生】记得【师】那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真的都已经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了吗? 【生】没有【师】那我来看一下这幅对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你能翻译这幅对联吗?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ppt3) 【生】(引导学生分析,对联具有明显的强烈的皇权思想,共和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师】不错,从这幅对联和旁边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知道,在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并没有深入人们的心中,我们在来看一张图片,这是袁世凯祭孔场景这也说明了在当时统治者和多数中国人都有强烈的皇权思想,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封建的君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

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中华民族还没有真正觉醒。

中国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就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ppt4)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封建统治思想(即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还有就是当时很多喝了洋墨水、接受西方先进知识的青年接受了民主共和的思想,影响了他们,使他们投入到新文化运动中来。

那当时的知识青年的代表人物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鲁迅、胡适和李大钊(ppt5)就像陈独秀说的要想共和名副其实就要改变人的思想,所以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就开始了。

【师】它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之前称为《青年杂志》后来改名《新青年》(ppt6)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中华民族的意识觉醒

中华民族的意识觉醒

中华民族的意识觉醒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汇的是梁启超。

与此相伴产生的,就是“中国”这一现代国家概念。

这两个现代概念的提出和形成,可以被视为中国真正进入了20世纪,进入了现代西方文化主导的世界潮流。

中华民族、中国概念的提出,既标志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过渡,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产物。

“中国”这一词汇虽然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但是,它并不完全是现代的国家概念。

中国以外的地方,最初将中国称为“支那”,主要的意思是说“产丝的地方”,而不涉及政府、疆域、民族、文化。

欧洲大航海时代初期,刚刚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们,几乎都要询问,他们到达的地方是否就是“中国”。

但是,他们得到的答案是“大明朝”,而不是“中国”;人们自称“明朝人”,而非“中国人”。

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几个人听说过汉语之外那个特指中国的称呼,“支那”。

“支那”与汉语“中国”的翻译对位也没有出现。

西方传教士花了几十年时间才最终确认,他们涉足的地方,就是马可波罗当年到达、游历的地方。

中国古代也存在大大小小的国家、民族,但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认同高于一切,民族和疆域退居其次。

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一个诞生、生活于文化之邦的人,如果去了文化落后的地方,也会被视为“蛮夷”。

反之,文化落后地区的民族如果接受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也会被视为大家族中的一员。

这种以文化为主的认同标准,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对于疆域的概念不是非常明确。

另一个结果是,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自然、自愿融合,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站在文化最高点的“中国”政府,最大的使命就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古代的这种国家和民族概念,没有受到严重的挑战,直到西方人出现,现代国家作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产物,才向中国传统的国家概念发出致命的挑战和威胁。

西方人最初来到中国,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经商或者传教,中国政府对待他们的态度,依然是遵循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的原则,这种原则也延伸到西方人身上。

最初允许葡萄牙人在澳门定居、经商,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民族复兴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伟大愿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从底层的生长开始,沿着历史进程一步步铺设。

下面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步骤阐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

第一步: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并以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后,中国的传统社会被西方列强彻底摧毁,实行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接着,中国先后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社会动荡,中国人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痛苦。

中华民族陷入了缅怀悲痛的泥淖中。

第二步:中国人民的觉醒在饱经沧桑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的觉醒逐渐开始。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思考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以及中华民族的衰落问题。

随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是推动了中国人民觉醒的进程。

中国人民有了新的信念,有新的决心,开始走上了寻求民族复兴之路。

第三步: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崭新里程碑。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仇敌压迫,更是为寻求民族复兴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改革开放的启示结束文革后,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大门逐渐打开。

新型思想和经济的引进,中国开始了蒸蒸日上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信心和骄傲感,同时也成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第五步:十八大后的中国梦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梦的理念被正式提出。

中国梦是治国理政的总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共同愿景的总体呈现。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兼具历史及现实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全面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富强及千年文化传承。

综上所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从民族觉醒、新中国的兴起、改革开放、直到中国梦的提出和推动。

中国梦,不仅仅是个人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代表。

在通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梦既是前行的航标,更是时间的证明,它鼓舞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灵,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走向光明的未来。

中华民族的觉醒

中华民族的觉醒

——白话文通俗易懂,能为广大劳动人民接受、理解, 白话文通俗易懂,能为广大劳动人民接受、理解, 白话文通俗易懂 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儒家学说)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儒家学说)?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待传统文化,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待传统文化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 判地继承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 王维
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平排着, 轻轻地,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胡适 胡适
中华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 北洋政府统治)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觉醒(一)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年开始
一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 封建专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袁世凯尊孔复古) (袁世凯尊孔复古) 2 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影响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我们现在认定 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 陈独秀 《敬告青年》 敬告青年》 你知道“两位先生”指的是? 你知道“两位先生”指的是? 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 和赛先生(Science) 德先生 和赛先生 “民主” 民主” 科学” 民主 “科学”

0370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是怎样一步步觉醒的?

0370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是怎样一步步觉醒的?

0370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是怎样⼀步步觉醒
的?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是怎样⼀步步觉醒的?
答案:鸦⽚战争后,先进的中国⼈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除主张严禁鸦⽚,组织渔民等以抵御外国侵略以外,还注意了解西⽅,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

1843年,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不仅主张学习西⽅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的政治、经济学说。

他们⼀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商业,主张变⾰封建专制制度,具有⼀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发⽣了⼴泛的思想影响。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中⽇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号。

此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激发⼈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1898年4⽉,康有为疾呼,要求中国⼈要发愤⾃救。

(3)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1894年11⽉,孙中⼭创⽴⾰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仁⼈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爱国主义⼤旗之下,历尽千⾟万苦,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近代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

近代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

近代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近代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一、列强入侵下的民族危机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段由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和民族觉醒交织的历程。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相继遭受英、美、法、德、日等列强入侵,国家危机、社会动荡、民族苦难深重。

面对列强的军事和政治压迫,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存在着巨大的民族危机。

而这种危机的解决方案,必须建立在较为完善的民族意识上。

二、思想启蒙与文化复兴面对列强入侵后,一批有识之士逐渐觉醒,开始进行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的探索。

其中,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中国近代三位启蒙巨匠尤为突出。

他们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文化并加以吸收,与传统中国文化相结合,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三、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潮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转折点。

民主思潮重新被唤起,革命派废除清王朝,成立民国政府,宣布“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为宗旨,这是中国民主思潮的首次扬帆起航。

在此之后,各种思想流派蓬勃发展,包括国民党、共产党等政治势力在内的众多组织呼吁团结,号召民众建立更加强大的中国民族意识。

四、文艺复兴与文化自信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从20世纪初开始兴起,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戏剧和美术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张兆和、鲁迅、丰子恺、徐悲鸿等众多文化名人在运动中崭露头角,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他们的创作也展现了一种新的文化自信。

五、抵制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繁荣尽管文艺复兴和民族意识觉醒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但也有一些思想倾向比较极端的人士提出“抗拒一切外来思想文化”的观点,要求“清吐所有洋奴汉奸的毒素”,以此来保持中国的传统文化。

然而,随着中国的开放和现代化,民族意识也在勃发,新时代中国人民要求自己有一种自信心,既不抵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自信本地文化,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近代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中华民族的觉醒

中华民族的觉醒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 应该一分为二的加以继承——批判地继承传 统文化。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等正当要求遭到无理拒绝,说明 弱国无外交。
思考:“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 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说明 什么问题?”
我们的选择: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两个阶段:
前期(1915- 1917) 后期(1917-
以民主和科 学为口号。
以传播马克 思主义为主 1921) 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贡献?
4、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是什么?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全力批判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 C、提倡白话文。 D、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表
参与 者 新文 化运 动
进步的 知识分 子、学 生 具有共产 主义思想 的知识分 子、学生、 工人阶级、 商人等
反对的对 性质 象
封建专制 制度,旧 文学,旧 道德 帝国主 义、封 建北洋 军阀政 府 思想解放 运动
斗争的形 式
创办报刊 进行宣传、 改革文学 创办报刊 进行宣传, 游行示威 (罢课、 罢工、罢 市)
( 1 )假设你是当时的北京学生, 你是否会参与这次运动?为什么?
(2)假设你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 请提出你的运动口号或要求。
.图7-28、7-29、7-30和7-31
4幅图片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整个过程。五四运动分为两 个阶段:从运动开始到6月初,运动的中心是在北京, 运动的主力是学生。学生通过上街游行,提出了“誓 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 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6月初后,运 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上海人民自发组织的“三罢” 斗争推动了运动的向前发展。“三罢”指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 。可以说, 工人阶级在上海“三罢”斗争中以独立姿态登上了政 治舞台,并在运动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中国工人阶 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也就突破了学生和 知识分子的范围,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 的群众爱国运动。

中华民族的觉醒(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分析

中华民族的觉醒(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分析

经济觉醒
近代民族工业 的兴起与发展
农业文明 转向工业文明
政治觉醒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
君主专制 走向民主共和
思想觉醒 维新思想 进化论 民主共和思想
传统儒学 到近代民主思想
中国社会结构开始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
中华民族的觉醒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民族觉醒的条件
民族危机的深重
救亡变革的推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
“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
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 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系统,是政治制度 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 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下层民众: 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 清末新政
维新派:戊戌变法 民族资 产阶级
革命派:辛亥革命
新的希望
旧式农民战争 彰显反抗决心
孕育变革因素 客观推动现代化进程
思想启蒙 奠定资产阶级革命基础
民国取代帝国 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进步
社会各阶层的救亡探索,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 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觉的先觉者。但 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 他们走得越远就越孤独。甲午大败,“成 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 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 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世纪40—60年代
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 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维新派派)带来的解 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 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 现。这些人、……他们处在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 忧时之思;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找出路,成为 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在维新运 动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起 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中华民族的觉醒历程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不论是汉、唐、宋、元还是明清。

都是以天朝上国来自称,但是到了清朝,却有了新变化。

由于清朝统治者一力推崇的闭关锁国政策,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使得中国根本不知道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而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

甚至于西方国家对于通商的要求都认为是一种朝贡的请求,更以天朝上国无奇不有为理由而拒绝掉。

一味的自大,不与世界交流,终于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发展大势。

一、第一次的睁眼看世界
最终,将中国首次从梦中打醒的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由于东印度公司肆无忌惮的支持英商大规模的走私鸦片,使得清政府大量白银外流,终使晚清名臣林则徐怒而虎门销烟,却最终惹怒了英国,从而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使中国走出了迈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第一步。

而在这种时刻,美法两国也来趁火打劫,趁机与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这是一种赤裸裸的侮辱。

在这种侮辱下,终于出现了最早的睁眼看世界之人。

林则徐不仅仅是一个禁烟者,更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主持编著了诸多的著作,比较出名的例如《四洲志》和《各国律例》,此外他还主张对军队的改革,这些都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林则徐之后一个先驱者则是魏源,作为林则徐好友的他,是较早接触《四洲志》的人,但是他却又根据《四洲志》而编著了更为出名和影响更大的《海国图志》。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怒喝,虽然在当时未免曲高和寡,但是其产生的意义却非比寻常。

林则徐和魏源这两个先驱者虽然没有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大的改变,但是却激励和惊醒了许多的知识分子和有志之士。

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海国图志》和另外一本介绍海外的书《瀛环志略》在传到日本后却一版再版,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明治维新提供了精神食粮。

二、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发展
英法等西方列强虽然借着第一次鸦片战争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好吃,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便又寻了个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比第一次造成的影响更加恶劣,直接是打到了北京城,并且一把大火焚了圆明园。

最终侵略者们在签订了《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之后心满意足的扬长而去。

但是这次留给清朝统治者们的不仅仅有耻辱,还有警醒,他们不由得高呼这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开始思变自强。

他们开始改革军事,大练其兵。

靠镇压太平军起义的地方大员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开始创办近代工业,成立了著名的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企业,这些企业迈向了自强第一步。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所进行的斗争,他们开始创办军事工业,这一举动大大缩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之间的科技方面的差距。

但是除了为自强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外,他们还创办了为了求富的民用工业。

官方创办的民用工业也鼓励了民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比如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和1872年陈启沅在广州创办的南海缫丝厂,这是民间开办工业的先河,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他们刺激着国内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面粉、火柴、造纸、印刷、煤矿等行业的工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自强、求富,这是洋务运动所提倡的两个方面,而且这一时期的思想也向“师夷长技以自强”过度,这是中华民族迈向觉醒的第一步。

中国这只沉睡的雄狮正在慢慢的醒来。

三、戊戌变法将思想也解放出来
中国由于洋务运动的发展,正慢慢变得不一样,或许就这样由其发展,会慢慢的进入近代化的门槛,但是列强却不会给这个机会。

由于明治维新而变得强大起来的日本渐渐也想在中国分一杯羹,于是爆发了著名的中日甲午海战,这一战使清政府引以为豪的北洋舰队覆没,而日本则如愿以偿的与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而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正是各地举人云集京师参加科举考试之时。

这一消息极大的引起了举子们的愤慨,康有为更是其中的先驱,他怒而书写一份一万八千字的上皇帝书。

发动了著名的公
车上书事件。

公车上书事件是近代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的初次表现,也是甲午战后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

康有为认为中国再不寻求方法自救的话,就会陷入一个险境里面,而他给光绪皇帝的良方是变法图强,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设议院,立宪法,维新派主张向日本的维新变法学习,寻求变革。

但是维新变法不仅仅只追求政治的变化,也从教育等方面入手,要求建学校,废科举等,但是却显得有些过于急躁。

另外维新派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还创办了大量的报纸,如《时务报》、《湘报》等。

这些报纸不仅鼓吹了维新思想,还有利于思想的解放,使中国迈向觉醒的重要的一步。

维新变法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却又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里程碑。

四、辛亥革命--结束封建的重要运动
除了温和的维新派之外,还有一派激进的救国分子,他们积极的发动革命,试图通过革命来拯救中国,使中国觉醒。

与维新派追求的君主立宪不同,他们要求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孙中山是革命派的领袖,他主持发动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却给清政府一个巨大的提醒,后来武昌起义的成功,是的革命之风席卷全国。

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使得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道路。

并且辛亥革命还解放了思想,使中国的民众也开始觉醒,让中国不仅仅在政治上觉醒,在思想上也觉醒起来。

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他使得中华民族正在慢慢变得强大,慢慢觉醒。

近代中华民族虽然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但是却最终走上了觉醒的道路。

在觉醒过程中的几次重大的运动,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慢慢的强大起来。

参考书目:《民族觉醒的历程》郭世佑、王林、管伟著
《近代中国史纲》郭廷以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