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生物化学和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是了解其性质和结构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探究纸层析法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混合氨基酸溶液、纸层析纸、色谱槽和色谱溶液。
2. 制备纸层析纸:将纸层析纸剪成适当大小的长方形,用铅笔在距离底部1.5cm处画一条水平线,再在该线上距离左边1cm处画一个小点。
3. 装置纸层析槽:将纸层析纸的底端浸入色谱槽中,确保纸层析纸上方的溶液不超过纸层析纸的底端。
4. 样品加载:用微量吸管将混合氨基酸溶液滴在纸层析纸上的小点上,尽量避免溶液滴到纸层析纸以下的溶液中。
5. 开始分离:将色谱槽盖好,待溶液上升至纸层析纸的顶端时,取出纸层析纸,迅速标记各个斑点的位置。
6. 斑点分析:将纸层析纸放入紫外灯下观察,记录各个斑点的颜色和位置。
结果与讨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将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在紫外灯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多个斑点。
根据斑点的颜色和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中的化合物。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混合氨基酸溶液包含了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三种氨基酸。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三个主要的斑点。
根据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第一个斑点为苏氨酸,第二个斑点为甘氨酸,第三个斑点为丙氨酸。
然而,仅凭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还不足以确定化合物的身份。
为了进一步确认各个斑点的化合物,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标准物质进行对照。
通过比较已知标准物质的斑点与实验样品的斑点,我们可以准确地鉴定各个斑点所代表的氨基酸。
结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根据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出混合溶液中的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存在。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准确地分离鉴定氨基酸成分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并探讨其应用。
一、纸层析法的原理纸层析法是利用气相平衡原理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纸上各组分的相对亲疏性,通过运动距离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在氨基酸的分离鉴定中,纸层析法通过将待测氨基酸溶液滴于纸上,然后将纸立起来,将纸的下端浸入相应的溶剂中,使得溶剂上升,通过毛细作用将氨基酸上提,最终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
二、纸层析法的步骤1. 准备工作:制备纸层析板和显色剂。
2. 样品处理:将待测氨基酸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使其浓度适宜,然后滴于纸层析板上。
3. 运行纸层析:将纸层析板立起,纸的下端浸入相应的溶剂中,待溶剂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取出纸层析板。
4. 显色:将纸层析板放置于显色剂中,通过氨基酸与显色剂的反应,使得氨基酸在纸上显色。
5. 结果鉴定:根据显色的位置、颜色和强度等特征,对氨基酸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三、纸层析法的应用1. 氨基酸组成分析:纸层析法可用于分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从而揭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质量控制:纸层析法可用于对食品、药品等中氨基酸含量的快速检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研究:纸层析法可用于研究生物体内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四、纸层析法的优缺点纸层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简单易行: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成本低廉。
2. 分离效果好:对于氨基酸的分离效果较好,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3. 易于观察:通过显色剂的反应,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氨基酸在纸上的分离和鉴定结果。
然而,纸层析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分离效果有限:对于某些结构相似的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分离效果不佳,难以实现准确鉴定。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则是研究蛋白质的前提和基础。
本次实验使用纸层析法对氨基酸进行了分离鉴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纸层析法的原理。
纸层析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和亲水性的分离技术,常用于生化分析中。
其原理是通过纸张上固定的固定相(通常是硅胶或纤维素)与待分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待分离物质在移动相(溶液)的推动下,根据其与固定相的亲水性和大小的差异,以不同的速度在纸上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种氨基酸溶液进行分离鉴定。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包括纸层析纸、氨基酸溶液、显色剂等。
然后,将纸层析纸剪成适当大小的条状,用铅笔在纸上标记出起点线和终点线。
接下来,我们将纸层析纸的一端浸入移动相(溶液)中,使其吸满溶液后取出,待溶液在纸上上升到起点线时立即停止。
然后,将氨基酸溶液滴在起点线上,待其渗透进纸层析纸后将纸张平放在容器中,盖上盖子,保持相对湿润的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将在纸上上升,并逐渐分离成不同的组分。
不同的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速度受到其亲水性和分子大小的影响。
亲水性较强的氨基酸会更容易被纸上的固定相吸附,从而迁移速度较慢,而亲水性较弱的氨基酸则会迁移得更快。
当溶液上升到终点线时,我们将纸张取出,用显色剂处理。
显色剂可以与氨基酸发生反应,产生可见的色带。
通过比较色带的位置和颜色,我们可以确定不同氨基酸的迁移速度和存在量。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成功地将两种氨基酸分离开来,并且确定了它们的相对迁移速度。
这为进一步的氨基酸分析和蛋白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纸层析过程中,一些氨基酸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它们的迁移速度发生变化。
这提示我们在进行氨基酸分析时需要考虑到可能的相互作用因素。
总结起来,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经济且有效的氨基酸分离鉴定方法。
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地分离出不同的氨基酸,并确定它们的相对迁移速度。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纸层析法将混合氨基酸分离并鉴定其种类及含量。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的原理是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纸质或硅胶薄层中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准确分离。
对于氨基酸而言,其分子结构均包含有羧基和氨基,因此都是具有弱酸和弱碱性的。
通过没食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缓冲液,可使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逐渐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混合氨基酸的分离。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滤纸、混合氨基酸标准溶液、混合缓冲液、酸性洗涤液、碱性洗涤液及定量分装棒。
2. 在滤纸的底端画一个以棕色标识的线,表示样品的注入位置。
3. 用定量分装棒把混合溶液从注入位置滴入滤纸中,约需滴入 5 μl。
4. 将悬浊液放在平台上,加入具有吸附性但不溶于缓冲液的薄层纸片,等待它变成透明状态。
5. 将滤纸放入盒中,使其完全覆盖盒底,并加入混合缓冲液。
6. 等待溶液上升至顶端时立即取出滤纸,并在溶液升至预定高度后标注液位高度。
7. 筛选并选择相应的染色剂将其喷在纸层析板上,以便于观察分离效果。
四、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纸层析图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
在该纸层析图上,靠近底部的区域标示着杂质的位置,应当忽略不计。
通过纸层析图,我们得到了以下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结果:1. Alanine(6μg)2. Leucine(4μg)3. Isoleucine(3μg)4. Phenylalanine(1μg)5. Tyrosine(1μg)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纸层析法能够成功地将混合溶液中的氨基酸分离,并且通过染色剂的辅助,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氨基酸的分散情况。
此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实验七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一、目的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它是利用不同的氨基酸在展层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方法。
惰性支持物是新华一号滤纸,其上含有很多的羟基,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把它看成是含有静止水相的惰性支持物。
水相因此称为静止相(固定相),有机溶剂称为流动相。
展层溶剂由两个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它们互相混合时便分成两相:一相是以水饱和了的有机相,另一相是以有机溶剂饱和了的水相。
分配系数(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
当用滤纸进行分配层析时,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氨基酸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以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一定的Rf值,故可根据Rf值定性鉴定氨基酸,但通常用已知的标准氨基酸层析作对照,本实验就是如此。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值)来表示的: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材料与方法(1)、材料: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培养皿;层析滤纸;正丁醇;冰醋酸;分液漏斗;烧杯;培养皿;赖氨酸;脯氨酸;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茚三酮(2)操作步骤1. 配置层析液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准备滤纸:取层析滤纸一张。
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划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间隔2cm做一记号,标出5个原点。
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点在5个原点上,用量10~20μl,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 mm,边点样边用电吹风吹干,越小越好。
干后再点一次。
4.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特别有趣的实验,那就是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听起来高大上吧?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轻松愉快地聊聊这玩意儿。
什么是氨基酸呢?简单来说,氨基酸就像是构成蛋白质的小积木,是咱们身体里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
它们在咱们的饮食中扮演着超级重要的角色,没了它们,咱们可真是没法“搭建”身体啦。
那这个实验就是要从一堆混合的氨基酸中,把它们一个个分开来,看看每种氨基酸都长啥样。
这就好比一群朋友在聚会上,咱们要找出每一个人的名字和特点。
纸层析法,乍一听是不是觉得有点复杂?它就像一场化学界的“寻宝游戏”。
我们准备一些特殊的纸,涂上一层薄薄的吸附剂,然后把混合好的氨基酸样品放在纸上,接着让溶剂在纸上慢慢爬。
这就像在纸上画一幅画,溶剂就像水彩笔,慢慢把氨基酸分开。
哎呀,那个过程可是精彩极了,等溶剂跑到纸的顶端,咱们就能看到不同的颜色带,像极了彩虹,五颜六色的,真让人眼前一亮。
在实验开始之前,咱们得先准备一些材料。
准备好氨基酸混合物、溶剂、吸附剂,当然还有那张神奇的层析纸。
哎呀,别忘了安全第一哦,实验室里的化学品可得小心翼翼。
准备好一切后,咱们就可以开始“探险”了。
把样品点在纸上,别点得太多,得掌握好量,太多可就闹笑话。
点好后,咱们把纸条放进装有溶剂的容器里,让它们开始亲密接触。
此时,你就得耐心等待,静静看着溶剂爬升。
这个过程有点像看电影,心里总有些小期待,究竟哪种氨基酸会最先出来,哪个又会拖拖拉拉。
等到溶剂爬到纸的顶端,咱们小心翼翼地把纸拿出来,哇,简直像一幅美丽的艺术作品!不同的氨基酸形成了不同的斑点,有些淡淡的,有些鲜艳的,就像小精灵在纸上跳舞。
咱们得计算一下每种氨基酸的Rf值,这个值可以帮助咱们确定它们的身份。
Rf值计算起来其实也不复杂,记住,Rf值就是迁移距离除以溶剂前沿的距离。
简单吧?计算的时候得集中精神,别让自己的小脑袋跑偏了。
在整个过程中,最有趣的莫过于跟同学们讨论结果了。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极为重要。
因此对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纸层析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的运动速度不同,根据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出各种氨基酸。
实验步骤:1. 纸层析板的制备将一张高分子量纸,如Whatman No.1滤纸,剪成所需要的大小,并用铅笔在纸上画出氨基酸移行的标线。
2. 氨基酸样品的制备将所需的氨基酸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浓度应为0.2-2%。
3. 样品的上样将氨基酸溶液利用微量注射器沿着标线往上移行。
在上样后,将纸层析板放在带有盖子的玻璃罩中,罩中放置一些饱和度为70%的异丙醇-水溶液,保持相对湿度为70%,使其充分展开。
5. 鉴定氨基酸将经过分离的氨基酸溶液阴性反应的氨基酸用二乙酰胺-丙酮混合溶液鉴定。
将0.2ml 二乙酰胺-丙酮混合溶液加入几滴氨基酸样品中,加热60℃-80℃,5分钟。
加入0.1ml氯仿,振荡混合,分离出上清液,上清液加入干燥瓶中,用喷雾器喷洒Ninhydrin试剂,加热于热水中1分钟,在冷水中快速降温附着氨基酸的部位呈现紫色。
注:二乙酰胺-丙酮混合溶液的组成为45%二乙酰胺,45%丙酮和10%水。
6. 结果的解释根据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的运动速度和比色反应的颜色,确定样品中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
优点:纸层析方法简便易行,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适用于小样品分析,能分离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并且结果清晰,操作简单。
限制:纸层析分离结果受到氢键作用和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控制好上样的数量和浓度。
此外,纸层析无法分离胶原氨基酸和类似结构的氨基酸,且鉴定结果在颜色和色谱图谱方面有些模糊。
纸层析法—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

纸层析法—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纸层析法——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实验⽬的1、了解纸层析法的使⽤原理。
2、掌握⽤纸层析法分离蛋⽩质的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1、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持物的分配层析⽅法,滤纸上的纤维具有羟基,是亲⽔基团,滤纸吸附⽔作为固定相,其上流经的有机溶剂即展层剂作为流动相。
当展层剂流经固定相时,固定相上的样品由于亲⽔、疏⽔能⼒不同,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疏⽔能⼒强的多溶于流动相,随流动相移动距离较远,亲⽔能⼒强的移动距离则较近。
2、所有的氨基酸的α碳上均连接⼀个氢原⼦和两个亲⽔基团羧基(—COOH)与氨基(—NH2),唯⼀的不同则在于R基团。
因此R基团在氨基酸的亲⽔疏⽔能⼒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
本实验采⽤丙氨酸,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其R基团分别是—CH3,—CH2—C6H5,—CH2—COOH,其亲⽔疏⽔能⼒迥异,能在滤纸上明显分开。
3、Rf值表⽰原点中⼼⾄显⾊斑点中⼼的距离与原点中⼼⾄流动相前沿的距离⽐。
在⼀定条件下,Rf值为定值,其影响的因素有物质本⾝的性质,溶剂的性质,PH值,温度,滤纸的性质等等,本实验不予探究。
在测量原点中⼼⾄显⾊斑点中⼼的距离时,由于斑点的形状不规范(近似圆形),所以,⼀般取斑点的重⼼,测量出重⼼与起点的距离即可。
4、显⾊原理:茚三酮在弱碱性溶液中与α—氨基酸共热,引起氨基酸氧化脱氧,脱羧反应,最后茚三酮与反应产物——氨和还原茚三酮发⽣作⽤⽣成紫⾊物质。
三、试剂(⼀)提前配制试剂8*10-3mol/L丙氨酸溶液:精确称取0.356g晶体,溶解后定容到500ml。
8*10-3mol/L苯丙氨酸溶液:精确称取0.661g晶体,溶解后定容到500ml。
8*10-3mol/L天冬氨酸溶液:精确称取0.532g晶体,溶解后定容到500ml。
(将上述三种溶液装于⼩瓶中实验时,每两组共⽤⼀组试剂)正丁醇88%甲酸蒸馏⽔茚三酮晶体注:实验时,以上试剂均为每两组同学共⽤⼀组试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一、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它是利用不同的氨基酸在展层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方法。
惰性支持物是新华一号滤纸,其上含有很多的羟基,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把它看成是含有静止水相的惰性支持物。
水相因此称为静止相(固定相),有机溶剂称为流动相。
展层溶剂由两个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它们互相混合时便分成两相:一相是以水饱和了的有机相,另一相是以有机溶剂饱和了的水相。
分配系数(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
当用滤纸进行分配层析时,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氨基酸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以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一定的Rf值,故可根据Rf值定性鉴定氨基酸,但通常用已知的标准氨基酸层析作对照,本实验就是如此。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值)来表示的: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材料与方法
(1)、材料: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培养皿;层析滤纸;正丁醇;冰醋酸;分液漏斗;烧杯;培养皿;赖氨酸;脯氨酸;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茚三酮
(2)操作步骤
1.配置层析液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准备滤纸:取层析滤纸一张。
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划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间隔2cm做一记号,标出5个原点。
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点在5个原点上,用量10~20μl,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边点样边用电吹风吹干,越小越好。
干后再点一次。
4.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
将盛有约20mL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cm)。
待溶剂上升15―20cm时即取出滤纸,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5.显色??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
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置烘箱中烘烤5分钟(100℃)或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
6.计算各种氨基酸的Rf值。
四、结果与分析
在显色反应中,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其余皆为紫色,因为脯氨酸为亚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并不释放氨气,而直接产生黄色物质。
混合氨基酸一定有赖氨酸和脯氨酸,可能有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因为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物质,赖氨酸、亮氨酸、缬氨
酸和苯丙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五、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的关键是层析液的制备,点样点要小。
由于层析时间较短,混合氨基酸没有完全分开,所以本次实验失败。
六、思考题
1.何为纸层析法?
答: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2.何谓Rf值?影响Rf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1)氨基酸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来表示的:Rf?=?原点到层析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2)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3.怎样制备扩展剂?
答:扩展剂?800-1000mL是4份水饱和的正丁醇和1份醋酸的混合物。
将20?mL正丁醇和5?mL冰醋酸放人分液漏斗中,与15mL 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
取漏斗内的扩展剂约5mL置于小烧杯中做平衡溶剂,其余的倒人培养皿中备用。
4.层析缸中平衡溶剂的作用是什么?
答:(1)防止或减少边缘效应的出现.所谓边缘效应,是指并列点样的同一物质经薄层展开后薄板边缘处的比移值比中间的要大的现象。
(2)平衡剂起到使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达到饱和。
是物质在展开剂和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
七、参考文献
1、牛文琪张庆国汪宏喜吴坚.氨基酸的分离与分析"实验教学
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127-128
2、黎景丽,文一彪.对氨基酸的分离及其显色的研究[J].中国
调味品.2002,(2):8-12
3、翁连进,王士斌,蔡晓.混合氨基酸的分离技[J].化工进
展.2000,19(2):51-53
4、营爱玲,王建,王晓琳.纳滤膜对氨基酸的分离研究[D].北
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26(6):642-647
5、马立周.生物转化制备L-丝氨酸的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8
6、付勇.苏氨酸母液中氨基酸的分离纯化研究[D].江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7
7、吴国华,林山杉,王为民.味精废液中碱性氨基酸的分离[J].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3):6-9
8、王立华,王永利,吴江.养液中多种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26-32
9、杨晓玲,赵宗云,刘永军.用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方法的
改进[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4):368-390
10、杨丽,尤丽,叶金秀等.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实验的改进
[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1,20(3):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