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

合集下载

猴王出世读书笔记

猴王出世读书笔记

猴王出世读书笔记《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中“猴王出世”的情节可谓精彩绝伦,令人印象深刻。

故事开篇,东胜神洲傲来国海滨的花果山,乃是一处神奇之地。

山顶上有一块仙石,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内育仙胞。

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

石猴出世后的活泼灵动之态,让人不禁心生喜爱。

他那好奇探索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其行动敏捷,一会儿蹦跶到这棵树上,一会儿又跳到那块石头上,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在与群猴的相处中,石猴很快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勇敢和智慧。

当猴子们发现水帘洞,却因害怕洞内未知的危险而犹豫不决时,石猴挺身而出,大胆地跳入洞中。

只见那洞内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洞天福地,石桌石凳石床样样俱全。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

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

石猴高叫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从这一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石猴的机智与果敢。

他不仅勇敢地探索未知,还善于抓住机会,为自己赢得了猴王的地位。

这也让我们明白,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去尝试,同时也要善于运用智慧为自己谋取利益。

美猴王在花果山的日子,逍遥自在。

然而,他内心的求知欲和对生命的思考,促使他踏上了求仙问道之路。

这种对未知的渴望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值得我们学习。

回顾猴王出世的整个过程,我们能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
从前啊,有一个大大的山,山里住着好多猴子。

有一天呀,一只猴妈妈生了一个小猴子,哇哇哇,哭得可响啦!这只小猴子可聪明了,刚出生就会睁开小眼睛,咯咯咯地笑着,真是机灵啊!猴妈妈看着它开心极了。

这只小猴子呀,名字叫孙悟空,它特别调皮。

每天它都会在山里蹦来跳去,嘿嘿嘿,咚咚咚的声音一阵阵传来,像是小雷打雷一样,十分热闹。

有一次,它爬到山顶,居然跳到树上,蹦来蹦去,像个小飞人一样,猴妈妈在下面看得眼睛都看花了,连忙喊:“悟空,别乱跳!”
孙悟空呀,不但会跳,还会捉虫子,咕噜咕噜地转动着小眼睛,看看哪里有好吃的。

它很聪明,也很勇敢,哪儿有困难它就去,哪儿有挑战它就冲!
有一天,猴王说:“我要做山中的王!”于是呀,它就带领着猴子们,一起去征服大山,成了大名鼎鼎的猴王!从此啊,猴山上天天都热闹得不得了,猴子们都欢天喜地地跟着猴王去冒险啦!
就这样,孙悟空,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呢!
—— 1 —1 —。

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知识点
《猴王出世》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梗概:讲述了石猴的成长和修炼的过程。

石猴因为机缘巧合得到了锋利的铁棒,并在仙石山修炼成了本领非凡的石猴。

后来,他凭借自己的本领击败了天庭众神,成
为了弼马温。

最后,他自封为齐天大圣,成为了猴王。

2. 文学特点:这篇文章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了石猴的故事,充满了想象力和幻想,具有
浓郁的神话色彩。

同时也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3. 人物形象: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是石猴。

石猴聪明机智,勇猛无畏,有着强烈的求知
欲望和进取心。

通过不断努力和自我修炼,他成为了强大的存在,最终成为了猴王。

4. 修行与成长:石猴通过刻苦修炼,得到了铁棒,并学会了七十二变,拥有了强大的
本领。

这说明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功。

同时,这也寓意着每个人
都有无限的潜力,只有勇于尝试和努力奋斗,才能不断成长。

5. 人生哲理:石猴逆天而行,打败了天庭众神,成为了猴王,这给人们传递了积极向
上的信念和精神力量。

文章中也体现了追求自由、独立和不被束缚的个人主义思想。

以上就是《猴王出世》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并引导他们树立积极
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猴王出世复述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猴王出世复述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猴王出世复述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猴王出世》复述作文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让我给大家复述一下《猴王出世》这一课的内容。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只灵猴从石头缝里钻出来,寻找自己的家园,后来成为了万兽之王。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从前,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里,一只小猴子从一块奇怪的石头缝里钻了出来。

它是怎么进去的呢?这个小猴子自己也不知道。

它只记得睡了一个很长很长的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世界。

小猴子一出来就看到了高高的树木、郁郁葱葱的草地,阳光洒在树叶上闪闪发光。

小猴子高兴极了,因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园。

它在树上跳来跳去,吃着新鲜的果实,喝着清凉的泉水,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可是小猴子很快就发现,这个森林里已经有其他动物在生活了。

大象呼噜呼噜地走过,野牛汪汪地叫着,狮子在树丛里打盹。

小猴子心里很害怕,赶紧躲了起来。

不过有一次,它看到一头凶猛的老虎要袭击一头小鹿,就勇敢地跳了出来,把老虎赶跑了。

从此,小猴子在森林里无所畏惧,和其他动物们相处得也很融洽。

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个人类,他看到那只与众不同的聪明能干的猴子,就想把它抓回家当宠物。

小猴子见过不住人类残害动物,心里当然拒绝。

于是,它使出了自己的超凡能力,把那个人类赶跑了。

从此,小猴子就成为了这片森林的主人,被所有的动物尊称为"猴王"。

猴王带领着森林里的动物们过上了和谐安宁的生活。

它特别照顾弱小无助的动物,把所有动物都团结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就这样,猴王在这片热带雨林里统治了无数年,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它离世的时候,整个森林都陷入了沉痛的哀悼之中......这就是《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

通过这个故事,我学到了团结、勇敢、热爱家园的重要品质。

希望大家也能从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中获得启示,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好孩子。

谢谢大家!篇2从前从前,在一座高高的花果山上,有一块石头,经过亿万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慢慢有了生命。

猴王出世的故事

猴王出世的故事

猴王出世的故事在一个古老的山林之中,有一只猴子,它身形高大,力大无穷,被众猴尊称为“大圣”。

这只猴子名叫孙悟空,它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身金色的毛发,还有一根能变化成任何形状的金箍棒。

孙悟空在山林中领导众猴,保护山林安宁,是众猴心目中的领袖。

有一天,天上的玉帝得知了孙悟空的威名,便派遣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孙悟空。

孙悟空与天兵天将大战三天三夜,最终被玉帝的雷霆之力所制服。

玉帝下令将孙悟空囚禁于五行山下,并在他的头上镶嵌了一顶紧箍咒。

这紧箍咒能让孙悟空受到严重的束缚,无法挣脱。

在五行山下,孙悟空受尽了苦难,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不断思索着如何能够挣脱这紧箍咒的束缚,重回自由。

经过数百年的苦修,孙悟空终于在一场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中,突然间体内的真火大盛,一声巨响后,孙悟空终于挣脱了紧箍咒的束缚,获得了自由。

孙悟空重获自由后,开始在山林中四处游荡,寻找自己的伙伴。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遇到了一只猪八戒和一只沙悟净。

三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闯荡天下,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他们经历了无数的险阻和挑战,最终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山洞。

在山洞的深处,他们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猴王出世”的字样。

经过一番探索,他们得知这块石碑下面埋藏着一件传说中的宝物——定海神针。

这件宝物被传说是东海龙王的至宝,拥有着无穷的神力。

孙悟空决定将这件宝物取出,以助他们在未来的冒险中更加顺利。

然而,当他们取出定海神针的时候,却意外地触发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原来,这件宝物并非轻易可得,取出宝物将会引发一场天地异变,岌岌可危。

在众人的努力下,他们终于化解了这场灾难,但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孙悟空深感自责,决定放下手中的宝物,以自己的力量来保护他们。

从此,他们再度踏上了冒险的旅程,面对未知的挑战。

猴王出世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

它讲述了一只猴子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挑战,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力量,与伙伴一起勇往直前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接未来的挑战。

《猴王出世》课文原文

《猴王出世》课文原文

《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猴王出世》这篇有趣的课文。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真是太神奇啦!一块石头居然能变出一只猴子来。

这只石猴在花果山过得可快活啦,到处玩耍,找吃的,还交了好多朋友。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要是你们也能在这样的地方玩耍,是不是会很开心呢?《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嘿,小朋友们!咱们接着看《猴王出世》。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但见那: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哇,这瀑布可真美呀!猴子们都兴奋极了,想着去瀑布后面看看。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瀑布后面会有什么呢?《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小朋友们,咱们再来瞧瞧《猴王出世》。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精选9篇)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精选9篇)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精选9篇)猴王出世课文笔记篇11、中心思想:本文叙述了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经历,赞扬了石猴英勇坚强的精神。

2、主要资料: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3、段落分析: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段部分: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景。

第二部分:石猴和群猴一齐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篇2课文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了石猴出世的经过及他的生活环境: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由于吸收了天地精华,孕育出一只石猴;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呼朋结友,伊然一只真猴。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了石猴和群猴一齐寻找山涧源头,来到一处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第4自然段)写石猴出来后,将所见之景告诉群猴,并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安家,众按猴照约定拜石猴为王。

文中塑造了石猴这样一个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形象。

他一方面有许多猴子的习性,另一方面也因为来历的不凡,拥有与生俱来的神性。

课文开头先写石猴的出世,充满奇幻色彩,让人一下子感受到他的与众不一样;继而写他在山林间采食蔬果,与动物打成一片,可见其自由自在、快活追遥;从石猴率先跳入瀑布中的举动,能够看出他十分勇敢;提议众猴一齐进入水帘洞居住,则体现出石猴是很有主见的。

正是这一处处刻画,赋予了石猴无穷的魅力。

课文的文言色彩相对浓厚,部分语句理解起来有必须难度。

比如,“瞑日蹲身”的意思是闭上眼睛蹲下去;“拱伏无违”的意思是行礼伏拜、没有违逆,表示全部顺从;“序齿排班”的意思是排好顺序:“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的大意是仙石吸收天地精华,时间久了就有了灵气。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篇3文章的第一回讲的是美猴王出世。

孙悟空是一只石猴,他是从一块石头里蹦出来的,没有爸爸妈妈。

猴王出世小故事100字

猴王出世小故事100字

《猴王出世小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给你们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花果山。

这山上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好多好多的果子。

有一天,山顶上的一块大石头突然“砰”的一声炸开了。

从里面蹦出了一只猴子,这猴子可特别啦!
他一出生就活蹦乱跳的,眼睛闪闪发光。

他在山上跑来跑去,和其他的猴子一起玩耍。

这猴子特别聪明,很快就成了猴子们的头儿。

后来啊,他还经历了好多好多有趣的事儿呢!
《猴王出世小故事》
小朋友们,来听听猴王是怎么出世的。

话说那花果山,那叫一个美呀!
有那么一块大石头,在山顶待了不知道多少年。

有一天呀,这石头就有动静啦,闪着光,还响着声。

然后“哗啦”一下,石头裂开,一只小猴子就蹦出来啦!
这小猴子一出来,就东瞧瞧西看看,对啥都好奇。

他跑起来像一阵风,跳起来能摸到树枝。

其他猴子见了他,都喜欢得不得了,围着他转。

这就是猴王出世啦!
《猴王出世小故事》
小朋友们,我来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哟。

从前有个地方叫花果山,可漂亮啦!
山上有块大大的石头。

突然有一天,这块石头动啦!
只听“轰”的一声,石头炸开,跳出一只小猴子。

这小猴子毛乎乎的,特别机灵。

他一出来就到处跑,一会儿爬上树,一会儿钻到洞里。

没多久,他就和其他猴子玩到一块儿,大家都听他的。

这就是厉害的猴王出世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设计】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相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看完后,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孙悟空)
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板书课题:猴王出世)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名曰:名字叫作。

石窍:石头边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

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默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便于感悟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讨论:
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领。

预设交流:
①明白了石猴是从哪里来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

②懂得了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感受到的。

(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关键语句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指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做准备。


四、品读课文,细节感悟
1、明白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你对这个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悟空的认识...活泼可爱、无私无畏、
敢作敢为等)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交流,指导朗读:
⑴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①读到这里,联系你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孙悟空,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②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③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⑵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①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五、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六、课外拓展,阅读名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

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练习设计】
1、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已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⑴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神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石猴能成为美猴王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给你机会,你是乐意做美猴王还是只做众猴中的一员,请畅谈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来历: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教学建议】
1、这篇略读课文虽内容比较浅显,但是一篇古代白话文。

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字典或者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一些词语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些词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

2、在学生读通课文后,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通过默读你知道了什么?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这些浅显的问题学生能够读出来。

3、对于“西游记”故事,学生大多并不陌生。

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备受儿童喜欢。

学完课文后,可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把从书中读到的、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

进一步体会孙悟空英雄形象,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的书的兴趣。

【补充资料】
《西游记》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

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