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甘肃农民陷入低收入温饱陷阱的原因及对策

甘肃农民陷入低收入温饱陷阱的原因及对策
2 纪9 O世 O年 代 以来 , 肃 农 村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 业 综 合 生 甘 农 产 能 力 显著 提 升 ,农 产 品供 给 实 现 了 由长 期 短 缺 到 总 量基 本 平 衡 、 年 有 余 的历 史性 转 变 。2 0 丰 0 8年 , 省 农 业 总 产 值 8 8 4 全 0.6 亿元 , 食总产量 88 5 粮 8 . O万 吨 , 别 比 19 分 9 0年 增 加 7 5 2 0 .3亿 元 和 219 0. 1万 吨 ; 蔬 菜 总 产 量 1 8 . 9万 吨 , 水 果 总 产 量 022 2 8 1 吨 , 肉类 总 产 量 7 . 1万 吨 , 分 别 是 t9 4 . 4万 92 9 0年 的 5 4 .

的 5 . % , 苏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的 3 . % , 汀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72 江 70 浙
入 的 2 . % 。在 全 国 3 个 省 l 自治 区 中 , 94 1 甘肃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表 119 年 一 08 .9 0 20 年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情况
段 , 均增加 6 年 5元 , 幅 为 4 3 % ;0 4年  ̄2 0 增 .1 20 0 7年 为 稳 定增
1 . O O 7 6 91 . 7 7 . 8
长 阶段 , 年均增加 19元 , 5 增幅为 7 9 %;0 8年 因农业产 业结 . 4 20 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加上农 民外 出打工 收入
12 4 9
2 0
1 6
14 .3
1 1l .

甘肃农民收入的基本 现状 及特 点
2 01 0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本文将就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收入水平低目前,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这一问题主要源自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农业收入占比较高,农民在务农收入上较为依赖,而农业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农民对更高生活水平的需求。

2. 收入不稳定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不稳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由于农村就业市场相对不稳定,很多农民存在着季节性失业或者就业机会较少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收入来源不稳定,生活水平难以保障。

3. 劳动报酬低在农村,由于劳动力过剩的情况较为普遍,很多农民在务农和临时工作中的劳动报酬都偏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尤其是一些妇女和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和技能单一,更容易受到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劳动报酬更是少得可怜。

4. 缺乏社会保障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资性收入。

在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农村居民依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也使得他们在工资性收入的使用和储蓄方面较为谨慎,难以实现家庭财务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二、对策1. 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为了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必须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非农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和引导农民转移就业,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和收入水平。

2. 加强技能培训技能是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和收入。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保障力度,提高他们的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水平,减少他们的风险感受,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工资性收入。

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西 北 民族 大 学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中 文 核 心 期 刊
21 0 1年第 5 期
No 5 2 1 ..01
J NORTHWES UNI RS TY F . T VE I OR NATI ONAL TI I ES ( hlsp yadS ca cec P i oh n oil ine) o S
8 _ 。虽 然 近年来 甘肃省 居 民收入 增 长较 快 , 因甘肃 省经 济发 展 总体水 平较 低 , 年来 居 民收 人 均 3 】 ] 但 历 低 于全 国平 均水 平 , 全 国 中的序 位依 然居 后 。2 0 在 0 8年城 镇居 民可 支配 收入 位 于全 国各省 市 区 的第 3 1
18 9 0年 以来 , 甘肃 省城 乡居 民收 入有 较 大 幅度 的增 长 , 尤其 是 1 9 9 1年 以来增 幅更 为 明显 ( 1 , 表 ) 其 中城镇 居 民人均 可支 配 收入 由 1 8 9 0年 的 4 3 增加 到 2 0 0元 0 8年 的 1 9 9元 , 6 0 增长 了 2 . 2倍 , 72 年均 递 增 1 . 2 ; 民人 均纯 收入 由 1 8 2 5 农 9 0年 的 1 3元增 加 到 2 0 5 0 8年 的 2 2 7 4元 , 增长 了 1 . O倍 , 78 年均 递增 1 . O
民收入水 平 及其 差距 的变 化趋 势 , 对深 入 剖析其 形 成原 因 、 寻缩 小 城 乡 差别 的对 策 与措 施 、 共 同富 探 走
裕 的道路 有 着深 远 的现 实意义 。


甘 肃 省城 乡居 民 收入 水 平 变 动分 析
( l 乡居 民收 入 大幅提 高 。 总体水 平 仍然偏 低 一 城 但

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库兹涅茨效应分析

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库兹涅茨效应分析
差 、组内方差 、组间方差的关系为 :

。 =
出现快 速扩 大的情 况 ,这 主要是 由于 经济
薄弱 ,以农补工 的经济政 策没有完全改变 ,
( ) 甘 肃 省 城 乡居 民 收入 差距 的测 体制 改革过程 中 ,农 村地 区经 济基础 比较 二

备, _ ) ( _ a r 萋 ( +_ ) N 备 2 = 广] 。
19 —2 0 ,共 1 年 ,其 中 ,在 20 定 ,并 在 2 0 9 8 09年 1 07 0 8年 人 均生 产 总值 接 近 5 0 00
年 达 到 第 二 个 循 环 周 期 的 最 高 点 ,从 元时 达到最 高点后 ,随着 人均 生产 总值 的 此可知 ,如果把总体总方差分解为组内方 2 0 0 8年开始 下降 ,2 0 为 07 ,但 是 进一步增长 ,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下 降。 0 9年 . 2 差和组间方差 ,则总体方差等于各组组内 仍然 比第 一个循 环周 期 的最 高点 06 . 9高 实际 上 ,按 照库兹 涅茨实 证分 析结果 ,库
差距 系数 ” ; . 示城 乡居 民组 问标 准 表 差距呈现倒 “ U”型走势 。这一时期 (9 0 19 年 一19 9 8年 ) ,国 内政 治 经济 状况 相对 稳
个总体单 位 的变量值用 x 表示 ( 1…, 差 ; 表 示 甘 肃省 城 乡居 民平 均 收入 , 定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较快 。虽 然 开 始 阶段 i, _ m _ 1…,i;第 i 的组平均 数用表示 , 它等于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农村居 (9 0年 一19 ;: , N ) j 组 19 9 4年) ,甘肃省城 乡收入 差距 总体 平均 数用 表 示 。这样 ,该 总 体总方 民人均纯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该省的重点工作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人口外流、农业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推动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甘肃省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已经成为该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导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还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推动农产品“走出去”,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还可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提升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农村人口外流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转型,甘肃省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问题日益突出。

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匮乏,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为了解决农村人口外流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农民返乡创业。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指导等支持,吸引农民返乡创业。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为其创业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来吸引农村人口返乡创业,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展农村就业渠道,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农业环境污染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成为了困扰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加大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改造力度,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生活环境的整体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与解决途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它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一、原因分析1. 就业机会不均衡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高薪岗位,因此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较高。

农村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的就业岗位,很多劳动力只能从事农业劳动或从事低技能工作,所以收入较低。

2. 教育资源的差异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包括优质学校、专业培训机构等,这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贫困地区,缺乏教育投入,导致农村居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较难获得高收入的就业机会。

3.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异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交通、医疗、文化等,这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农村地区缺乏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公共服务的支持,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相对较低。

二、解决途径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这将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2. 扩大教育资源投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

这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3. 发展农村产业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收入水平。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组织成农村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4. 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

这将消除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减少收入差距。

5. 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农民工返回家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工顺利创业,并提供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

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1979—2009

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1979—2009



引言
数 文采 用 陈宗胜 先生 提 出的城 乡差别 基 尼系数 的 本
收 入差距 问题 是社会 经 济发展 的产 物 . 是普 遍存 在 的社会 现象 理 的收入 差距 可 以激发人 们 的竞争 合 力 . 进社 会 的发 展 . 过 大 的 收入 差距 会 阻 碍社 会 促 但 经 济 的发展 , 影响社 会 的和谐 。 近年来 , 收入 差距 过大 问题 已引起 了人们 广泛 的关 注 . 其是 城乡 居 民收入 尤 差距 问题 界银 行根 据 国家统计 局 的资料 测算 结果 世 为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差 距对 收入 差距 的贡 献 率为
重 庆科技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1年 4 01 第1期
Junl fC ogi n e i fSi c n eho g(oi c ne E i n N . 0 1 ora o hnqn U i rt o c ne ad Tcnl ySc Si cs d i ) g v sy e o l a e t o o1 2 1 4
人 1变化 一般 认 为 . 尼系 数在 02以下 . 示居 民 2 1 基 . 表 之 间收 入分 配 “ 高度 平均 ” 02 03之 间表 示 “ 对平 . .~ . 相 均 ” 在 03 04之间 为“ . . . 比较合理 ” 国际上 通 常把 0 . 4 作 为收入 分配 贫 富差距 的 “ 戒线 ” 认 为接 近或 超过 警 . 0 . 4就说 明收入 分 配不均 或差 别过 大 .. 06以上 为 “ 高 度不 平 均 ” l 图 1 甘肃 省 17 — 0 9年 基尼 系数 | 5 为 99 20
为 02 23 . [。但 是 . 4 ] 目前 国内外学 者对 中国城 乡收入 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与解决办法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原因分析1.资源差异:城市通常集中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包括产业、技术、高等教育机构等,这为城市居民创造了更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潜力。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发展机会。

2.产业结构不均衡:城市产业发展多元化,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个领域,这些行业相对更能提供高收入的工作机会。

而农村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3.教育差异:城市地区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学校和师资力量,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相比之下,农村教育的投入相对有限,农村居民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4.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导致了农民工群体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

此外,户籍制度也限制了农民工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二、解决办法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村的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状况,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产业向农村转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推动农村产业升级: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多元化产业,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倡导农民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推动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

鼓励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4.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限制,建立起妥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鼓励农民工迁往城市,推动城市和农村的人口流动,促进资源和就业机会的合理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彭巨水(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 215021)摘要:本文借鉴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方法,首先利用高低比较法和基尼系数法,分析了2000年—2006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状况,得出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结论;接着指出这种“小”只是一种“相对公平”,而且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最后对于产生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字: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差距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Rural R esident’s Income Gapin Gansu ProvinceAbstract: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s drawn the relevant methods on studying rural area resident income gap, to analyses the Gansu Province rural area resident income gap in 2000-2006, have the basic conclusion that the income gap of rural residents in Gansu Province is small by using the high-low comparative law and the Gini coefficient method at first. Then point out that such a "small" is only a "relatively fair", and the regional income gap between farmers have the increasing trend. Finally, analyses the reason about farmers’ income gap between regions,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Gansu Province; Rural area resident; Income gap一、问题提出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关注甘肃的农民收入差距问题,对甘肃农民收入差距的分析也是多方面的。

樊宝平,张静(2006)通过对甘肃与西北其他四省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在农民纯收入方面的对比,揭示了甘肃农民收入的差距。

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挖掘农业增收潜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增收对策[1]。

李永波,魏永红(2007)基于基尼系数、均值对数偏差指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分解,表明甘肃省1998-2005年的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3,农村居民处在“相对平均”时期,其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家庭经营收入引起,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在空间上主要是区域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所致。

并且认为甘肃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性造成区域间农业收入不平等,进*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度规划项目的成果之一。

项目批准号:07JA790045。

而成为区域间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2]。

程小宁(2007)通过对1978年至2005年甘肃省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变化的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甘肃省农民收入横向、纵向增长都慢, 说明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及种植业结构已经不能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增添动力[3]。

冯巧玲(2006)通过对甘肃农民收入增速缓慢、增幅阶段性波动较大、居民收入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明显的分析,认为政府行为是导致城乡之间、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要求通过构建以政府行为规范为主体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平抑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4]。

上述研究在论及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时大部分仅仅局限于甘肃本省的具体情况,很少与全国平均水平做对比分析,并且没有着眼于对未来趋势的把握。

本文将对甘肃省2000年—2006年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作出分析,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其未来走势做出说明。

文中采用的数据指标为近七年甘肃省各地州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建立高低分析法模型和基尼系数分析法模型,特别是利用后者分析了甘肃省区域间的农民收入差距情况。

文章首先从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化入手,并对14个地州市的农民收入做简单的分析;而后用高低分析法计算了各地州市区域间的收入差距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做了对比;接着利用基尼系数模型计算了甘肃省区域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并利用一般公认的基尼系数标准对计算情况做了简单的分析;通过两种方法都得出了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结论,但是通过比较发现,这是一种“低收入的公平”或者说是“低水平的均衡”,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然后通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分析了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小的原因;最后为改变这种“相对平均”状况,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实证分析(一)2000—2006年,甘肃省各地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析表1:甘肃省各市州2000年—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单位:元)数据来源:《全国统计年鉴》《甘肃省统计年鉴》从表1可以看出,近七年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处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以2006年为例,嘉峪关、酒泉、金昌、张掖等四个地州市的农民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应该看到,全省十四个地州市有十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最后一位的陇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123元,这个数与甘肃省当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大体相同。

从省内各地州市来看,嘉峪关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达到了5315元,陇南市最低,仅有1464元,相差3852元,极值比为3.63,这说明市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明显。

全省各地州市的农民收入呈梯度分布,嘉峪关、酒泉、金昌、张掖为第一梯队,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水平;张掖、兰州、白银属第二梯队,人均收入仅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剩余的属于第三梯队,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数量占全省地州市的一半。

总体而言,甘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一是低,二是增长缓慢。

(二)两种模型计算甘肃省区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状况1、高低比较法分析所谓高低比较法,是将收入最低地州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设为“1”,收入最高地州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除以收入最低地州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的比值。

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2006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单位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嘉峪关为5315.00元,最低的陇南市只有146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高低比为3.63。

从发展趋势看,自2000年以来,高低比一直呈波动状。

甘肃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与全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相似。

全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值变化不大,但波动较频繁。

甘肃省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值虽然频繁波动,但甘肃省的差距比全国的要小。

表2:甘肃省和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高低比(注:高低法得到的全国数据计算方法同上所述,以省为单位)2、 基尼系数法分析又称基尼集中率,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不平等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居民收入差异程度的分析指标。

本文中的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121n i i n G i y n n=+=-∑;其中:G 为基尼系数;1ii nii X y X==∑;Xi 为第i 个市州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12n x x x <<);n 为地州市个数。

(该计算方法借鉴了黄应绘(2007)对重庆农民收入差距进行分析时所用的模型[5])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2000—2006年全省区域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如表3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 2000—2006年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变化不大,且比较低,但从2003年开始有增大的趋势。

表3:2000—2006年甘肃省农村基尼系数一般而言,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平均”;处于0.2—0.3为“相对平均”;处于0.3—0.4为“比较合理”;在0.4以上为“差距偏大”。

李永波,魏永红(2007)通过用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按高低划分为组的方法计算出了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如下:111(10000)/10000;,,,,1,2...;/, 1....n nki i i i i i k k i i i i Q G S S p v v u u u q q k n Qp P P i n -===-=⋅=-=====∑∑ 上式中,n 为组数;qi 为第i 组的收入比重,ui 为第i 组的向下累加收入比重,pi 为第i 组的人口或住户比重,Pi 和Qi 分别为第i 组的人口和收入。

其分别计算了1998年—2005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07、0.2400、0.2452、0.2424、0.2373、0.2381、0.2316、0.2464。

计算结果与本文相似。

综合来看,两种方法计算的近年的基尼系数都未超过0.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在农村居民内部处于合理的区域内,甘肃省农村居民处在“相对平均”时期。

三、得出的结论(一)尽管从整体上看,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小,但仍有增大的趋势由图1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反映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呈递增趋势。

这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反映在农村居民收入越是高的地方增长速度越快,越是收入低的地方增长速度越慢。

以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嘉峪关和最低的陇南两个地市来看,其差距有愈拉愈大之势,2006年嘉峪关的增长速度为11.89%,而陇南只有8.2%,由图2可以看出其区域间差距拉大的趋势。

(二)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小只是一种“相对公平”虽然通过高低比较法和基尼系数法可以看出,甘肃省2000年—2006年农村居民处在“相对平均”时期,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相对平均”是一种低水平的平均。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慢。

200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5%,与全国的差距扩大到1453元,在31个省市区中总量排第30位,仅高于贵州。

我们可以将2000年—2006年甘肃和全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做一个比较,由图3、图4可以看出,不论是从人均纯收入的总量上还是增长速度上,甘肃都远远落后于全国,而且从2005年开始,全国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而甘肃却仍然保持温和的增长速度。

(三)原因分析造成农民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农民收入的差距较大,而经济落后地区由于非农收入较少,所占比重不高,农民收入差距也就比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