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修辞功能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体现论文
《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研究》范文

《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研究》篇一一、引言俄语作为一种丰富的语言,其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多义词。
这些词汇不仅具有基本的意义,还通过隐喻的方式扩展出更为复杂和深邃的内涵。
本文旨在研究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以期为俄语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现象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现象是指在特定语境下,一个词的基本意义通过隐喻的方式被扩展和引申,从而产生新的含义。
这些隐喻不仅丰富了词汇的内涵,还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三、俄语多义词隐喻的分类1. 自然现象类隐喻:如“лето”一词,除了表示季节“夏天”外,还通过隐喻的方式表示“繁荣、兴旺”等含义。
这类隐喻多与自然现象相关,反映了俄罗斯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2. 动物类隐喻:如“ляг”一词,除了表示“狼”外,还通过隐喻的方式表示“凶狠、残忍”等含义。
这类隐喻与动物形象紧密相关,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对动物的看法和态度。
3. 情感类隐喻:如“счастливый”一词,除了表示“幸福的”外,还可通过隐喻的方式表示“满足的、快乐的”等含义。
这类隐喻与人的情感相关,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
四、俄语多义词隐喻的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俄语多义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2. 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实际语料,分析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用法,探究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3. 跨文化对比法:通过与其他语言的多义词进行对比,分析俄语多义词的独特性和优势,进一步揭示其隐喻现象的文化内涵。
五、俄语多义词隐喻的文化内涵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们不仅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还体现了俄罗斯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研究这些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文化,提高俄语学习者的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
六、结论本文通过对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现象进行研究,发现这些词汇在特定语境下通过隐喻的方式扩展和引申出新的含义。
论俄语中的隐喻和换喻

描 给人 以形 象 性 和 诗 意 的 感 受 , 而换 喻 中 人 们 对 隐 喻 的 研 究 由 来 已久 。二 十 世 纪 , 着 语 言 学 、 化学 、 随 文 心 提 供 新 的 信 息 , 述 某 种 现 象 , 改 为 因 理学、 逻辑 学 等 多 学 科 的 发 展 及 其 相 互 的 交 叉 结 合 . 喻 的研 究 已 经 的 逻 辑 混 淆 . 变 原 来 的 逻辑 性 是 为 了简 化 . 了形 象 地 表 现 事 物 。 隐 成 为语 言 学 的 热 点 。换 喻 是和 隐 喻 同 样 重要 的 辞格 , 代 语 言 学 家从 此 . 喻 和换 喻 都 是 “ 辑 混 淆 ” 现 隐 逻 的产 物 。 25其他 . 称 名 、 辞 、 义 、 法 等 角 度 研 究 和 分 析 换 喻 现 象 。B3 M H教 授 通 修 语 句 .H H 隐 喻 和换 喻 在 使 用 范 围 和表 达 效 果 上 也有 相 似 之 处 。 们 同样 可 它 更 更 饱 可 结 果 ,而 换 喻 是 依 据更 复 杂 的 意 义 联 系 ,即 相关 的联 想 而构 成 的 。 ” 以 把 事 物 描 写 得 更 准 确 、 形 象 、 鲜 明 . 含 丰 富 的 感 情 色 彩 , 以 激 起 读 者 丰 富 的联 想 和 想 象 。二 者 均 广 泛 应 用 于 艺术 领 域 . 用在 文 学 ( 2) 5,9
3 1 成 前 提 .形
隐喻 的形 成 前 提是 甲 与 乙 之 间 存 在 着 相 似 性 . 甲 、 两 物 在 某 即 乙
一
2 隐喻 和 换 喻 的共 性 .
点 或 某 一 方 面类 似 , 、 甲 乙之 间 没 有任 何 实 际 的联 系 , 乙 来 刻 画 或 用 隐 喻 和 换 喻 本 质 上 都 是 本 体 和 喻 体 之 间进 行 转 换 形 成 的 比喻 方 说 明 甲 , 以 其侧 重点 为 “ ”。换 喻 的形 成 前 提 是 甲 与 乙之 间有 相 关 所 喻
俄汉隐喻辞格的对比研究

俄汉隐喻辞格的对比研究隐喻是俄汉语言中十分常见的修辞格,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0世纪以来,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隐喻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使隐喻成为了现代多学科研究的焦点。
本文使用对比的方法,对存在于俄语和汉语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探索其共性和个性问题,通过相互映衬、比较,以期能更清晰地认识俄语的隐喻,从而为我们的言语实践与教学实践提供一份指导性材料。
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结束语、参考文献等几部分构成。
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任务、研究方法、理论及实践价值、新意、理论基础和材料来源以及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对辞格研究进行综合性概述,介绍作为修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辞格在中西方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俄汉修辞对比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主要分析隐喻辞格的定义、类别、功能以及与明喻、借代的对比。
隐喻即是以本体和喻体相似的特征为基础,把一个事物的特征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的比喻。
隐喻与明喻、借代辞格的区别表现在句法功能、语义功能及联想机制几个方面。
第三章对俄汉语隐喻结构模式进行对比。
几乎所有隐喻结构在俄、汉语里都有大量相同或相似的模式,大致可分为静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和熟语性隐喻。
第四章论俄汉隐喻喻体的语义模式进行对比。
俄汉两种语言的喻体语义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
尽管如此,由于人类审美的共性,俄汉语的隐喻喻体又有着诸多相同的语义模式,只是在联想机制上有所不同。
本文介绍了11种俄汉隐喻共有的语义模式。
第五章介绍俄汉隐喻喻体的选择。
俄、汉两个民族文化差异很大,左右着隐喻喻体的选择。
如何恰当理解和运用隐喻,是这一章节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对比和归纳,找出俄汉隐喻的使用规律。
论文的结束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概括,再次阐述了论文撰写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本论文的撰写将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灵活、有效地运用俄语的隐喻辞格。
《2024年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研究》范文

《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研究》篇一一、引言俄语作为一种丰富多样的语言,其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多义词。
这些多义词不仅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而且在语言表达中经常被用作隐喻。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俄语中具有重要的表达功能和文化价值。
因此,对俄语多义词的隐喻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俄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二、俄语多义词的概述俄语多义词是指在俄语词汇中,一个词具有多个不同的含义。
这些词在语言使用中非常常见,如“дом”(house)既可以指具体的房屋建筑,也可以用来比喻“祖国”或“家庭”等抽象概念。
多义词的存在使得俄语表达更加丰富和灵活。
三、俄语多义词的隐喻应用1. 隐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隐喻在语言表达中常被用来形容抽象概念或情感。
通过多义词的隐喻应用,我们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
例如,“Мысль вперед”这个词组中,“вперед”通常表示“向前”,但在这里被用来隐喻“超前思考”,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2. 俄语多义词隐喻的文化内涵俄语多义词的隐喻应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послышный”这个词通常表示“听话的”,但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它还可以用来形容“温顺的”或“谦逊的”性格。
这反映了俄罗斯文化中对谦逊、温顺品质的重视。
四、俄语多义词隐喻的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俄语多义词的隐喻应用及其文化内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掌握多义词的隐喻意义及其在语言文化中的地位。
2.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际语言使用中的例子,分析多义词的隐喻应用。
例如,可以收集俄语中的经典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语言材料,从中找出多义词的隐喻用法,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
五、结论通过对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俄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多义词的隐喻应用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多义词的隐喻意义,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静静的顿河》风景描写中的隐喻修辞研究

《静静的顿河》风景描写中的隐喻修辞研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静静的顿河》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意义非凡的一部文学作品,它描绘了顿河哥萨克在一战及俄罗斯国内战争中的抉择和痛苦挣扎。
该作品的出版受到了文学爱好者的高度认同和赞扬,也引发了众多文学研究人员对该作品的研究热潮。
而这些研究,主要是对小说中涉及到的风土人情、文学内涵,很少有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剖析。
《静静的顿河》的语言用法很独特,小说中大篇幅使用隐喻修辞的方法更是独树一帜。
大量隐喻用于描写作者家乡的顿河风光,使小说包含着草原泥土的味道,字里行间散发着细腻和绵长。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探究小说《静静的顿河》风景描写中应用的隐喻修辞,以分总的篇章结构展开论述。
在正文部分,第一章简述了本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和主要内容;第二章主要阐述了隐喻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第三章对《静静的顿河》风景描写中的隐喻本体进行了研究,结合实例分析了隐喻本体的类型和特点;第四章对《静静的顿河》风景描写中的隐喻喻体进行了研究,且实例剖析隐喻喻体的类型和特点;第五章考查隐喻的功能,从文化和修辞功能两方面出发,实证分析了隐喻反映、传承和丰富文化的功能,修辞功能主要体现在措辞凝练、意境优美和联想丰富。
本文不是例子的堆砌,而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归纳、统计出文字背后隐含一些规律或特点。
期望从新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审视,给予该作品的后续研究人员更多的信息和研究方法。
《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研究》范文

《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研究》篇一一、引言俄语作为一种丰富多样的语言,其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多义词。
这些词汇不仅具有基本的字面含义,还常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隐喻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及功能,以期为俄语学习和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俄语多义词的隐喻形成原因俄语多义词的隐喻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历史和文化背景是形成多义词隐喻的重要原因。
在俄罗斯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在语言中留下痕迹,形成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含义。
其次,语言自身的演变和发展也是多义词隐喻形成的原因之一。
随着语言的不断使用和传播,词汇的意义逐渐扩展和演变,形成了多种含义。
此外,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会对多义词的隐喻产生影响。
人们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形象相联系,形成了丰富的隐喻含义。
三、俄语多义词的隐喻表现形式俄语多义词的隐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形象隐喻: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形象相联系,使抽象概念具有形象化的特点。
例如,“Любовь как огонек”(爱情如火焰)中的“огонек”一词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将爱情比作火焰,传达出爱情的热烈和炽热。
2. 动作隐喻: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动作相联系,使抽象概念具有动态化的特点。
例如,“Говорить в тумане”(在雾中说话)中的“在雾中说话”这个动作隐喻表达了交流的困难和模糊性。
3. 情感隐喻:通过将情感与具体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使情感具有可视化和可感知的特点。
例如,“Дом своими руками”中的“用双手建成的家”传达出对家的深情和责任感。
四、俄语多义词的隐喻功能俄语多义词的隐喻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表达功能:通过隐喻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例如,通过形象隐喻,可以将抽象的情感或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俄罗斯留学生对汉语隐喻性话语的理解

俄罗斯留学生对汉语隐喻性话语的理解作者:陈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0期摘要: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h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到隐喻无所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进行思想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
写作此论文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此题目的研究,俄罗斯留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跨文化交际中注意到这些带有隐喻意义的词语,不能只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来理解这些词语。
避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影响正常的交际。
而在教学方面,希望能够认识到俄罗斯来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隐喻时出现偏误的原因。
指出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一步促提高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隐喻;俄罗斯留学生;隐喻意识;隐喻能力[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1--01一、隐喻和二语习得隐喻是认知主体从一个熟悉的认知域、始源域到未知域、目的域之间的映射,以此来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
本文以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汉语水平中高级俄罗斯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俄罗斯留学生在汉语隐喻习得过程中容易形成的一些偏误,分析了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教学方法。
希望能够帮助俄罗斯留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更轻松易懂的学习掌握隐喻知识。
根据调查,我们得知:俄罗斯留学生与东南亚国家留学生相比,在学习汉语隐喻的过程中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受语言(俄罗斯国家语言属于斯拉夫语系,而东南亚国家大多使用汉字或者历史上使用过汉字,汉字属于汉藏语系)、文化、思维、风俗等等因素的影响。
二、俄罗斯留学生对汉语隐喻性话语理解根据韩礼德的语境理论,我们将隐喻例句问卷涵盖不同的领域,这些领域都是俄罗斯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包括动物类,颜色类,植物类,数字类,身体部位类等。
《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研究》范文

《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研究》篇一一、引言俄语作为世界重要语言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词汇。
在这些词汇中,多义词现象十分普遍。
多义词不仅具有多个含义,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往往具有隐喻性。
本文旨在探讨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现象,分析其特点及作用,以期为俄语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现象1. 定义与特点多义词是指在同一语言中,一个词具有多个不同的含义。
而隐喻则是一种语言现象,通过将一个事物、概念或情境与另一个事物、概念或情境进行类比,以达到形象化、生动化的表达效果。
在俄语中,多义词常常具有隐喻性,即在特定语境下,其含义会通过隐喻的方式得以体现。
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现象具有以下特点:(1)语义多样性: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具有多个含义。
(2)隐喻性:词义在特定语境下通过隐喻得以体现。
(3)文化关联性:多义词的隐喻意义往往与俄罗斯文化、历史、习俗等密切相关。
2. 实例分析以“пробка”一词为例,该词在俄语中具有多个含义,如“堵塞”、“拥堵”、“瓶颈”等。
在交通拥堵的情境下,我们可以用“пробка”来形容道路上的情况。
此时,“пробка”便具有了隐喻意义,即将交通拥堵比作一种“瓶颈”,形象地表达了道路通行的困难程度。
此外,“пробка”还常用于描述其他领域的瓶颈问题,如经济发展中的瓶颈、技术进步中的瓶颈等。
三、俄语多义词隐喻的作用1. 丰富语言表达:多义词的隐喻现象使得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2. 形象化表达:通过隐喻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事物或情境形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3. 传递文化信息:多义词的隐喻意义往往与俄罗斯文化、历史、习俗等密切相关,有助于传递文化信息,促进文化交流。
四、研究方法与建议1.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现象及其特点。
(2)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际语料分析,探讨俄语多义词的隐喻用法及语境。
(3)跨文化对比法:对比分析俄语与其他语言的多义词隐喻现象,探讨其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体现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曾经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
有些语言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可能所有的词都源自于隐喻。
目前隐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文学范畴,成为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语用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
隐喻在文学作品、日常及科学语言中的广泛使用充分展示了其美学和实用价值。
那么究竟什么是隐喻呢?
一、隐喻的概念及其特征
修辞学家说,隐喻就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修饰话语的手段。
逻辑学家说,隐喻是一种范畴错置。
哲学家说,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是隐喻性的。
认知科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直到今天都没有一个被各个学派普遍接受的隐喻概念,理论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给隐喻做出了不同的定义。
(一)、隐喻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文化的反映隐喻是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原则,是人以隐喻化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知觉、理解的产物,许多文化现象以隐喻的方式联系起来。
隐喻的类别包含理论认为,隐喻是人能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重新分类的过程,通过隐喻化手段,将原本不同一范畴的东西归并到同一类别中。
喻体与本体不是同一范畴,但属于包含两者的另一范畴。
在该范畴中,喻体是典型例证,类别的显著特征被赋予本体。
跨文化研究表明,恰当的隐喻其本体和喻体属于同一属性类别。
研究表明,类别包含理论符合已知的隐喻理解模式。
认知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概念化和推理的工具。
隐喻可分为属层和种层两种。
前者没有具体的本体和喻体,后者则恰恰相反。
(二)、隐喻是语言系统的再生机制,任何语言的词汇相对于复杂的外部世界和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言都是极其贫乏的。
隐喻化是增强语言表达力,保持语言系统开放性和活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隐喻可表达不可表达的事物和思想。
另外,新出现的事物在现有语言资源中没有适宜的词来表示,常用熟悉的事物来描述。
第二,隐喻富有表现力,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达复杂的思想。
第三,隐喻增强表达形式的形象性。
隐喻可以引起和丰富的联想,将人的主观经验、情感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隐喻在语言系统中的功能主要是“意义扩展”和“意义创造”。
隐喻是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用于描述一个新的情景,扩大了语言与思想的界限,因此具有创造力,是语言对变化中的现实进行概念化和交流最重要的资源。
二、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为了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作者在写作中总是习惯于使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手段,尤其是在文学语体中,语言手段的运用更为广泛。
文学语体区别于其它语体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执行交际-美学功能。
文学作品不是直接地反映现实,而是以形象的,使人能感知的具体形式,经过作者的领悟并通过由他创作的作品的形象系统来反映现
实。
在文学创作中,使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方式。
文学作品采用一切语言修辞手段创造形象,其中最常用的就是隐喻。
隐喻作为最常见的表达手段和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特点和作用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更为全面、更为系统。
арутюнова认为,文学作品不可能脱离开隐喻,因为一个诗人、一个文学家不是用通常的观点来看待客观世界的,他也不用一般通常的名称来称谓事物,而是透过形象来领略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这就决定了隐喻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
三、文学作品中隐喻的功能
(一)、修辞功能
隐喻作为修辞方式的一种,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更具形象性和美感。
例如:
1)—да, брат, женщины–этовинт, накоторомвсевертится. (толстой, аннакаренина) 是啊,老弟,女人就像螺旋桨,把什么都弄得团团乱转。
该隐喻在简单中折射出深刻、幽默的寓意,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
将女人喻指为“螺旋桨”,诙谐生动,趣味横生,使女人忙得“团团转”的形象跃然纸上。
2)однимсловом, уэтогочелове
канаблюдалосьпостоянноеине
преодолимоестремлениеокружи
тьсебяоболочкой, создатьсебе, таксказать, футляр, которыйуе
динилбыего, защитилбыотвнеш
нихвлияний. (чехов, человеквфу
тляре) 总之,在这人身上可以看出一种经常的、难忍难熬的
心意,总想用一层壳把自己包起来,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
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此处,“套子”喻指“庸俗守旧的人”。
作者创造性地使用“套子”一词,将主人公缩手缩脚、故步自封的形象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妙趣横生,同时传达了原作辛辣嘲讽的含义。
(二)文化功能
隐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文化的内容,又具有文化承功能,文
化的许多内容通过隐喻这种普遍存在的但又非常特殊的语言形式
世代相传,从而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1) гостиницапроизводилавпеч
атлениежелтогодома, покинуто
госбежавшей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ей. 旅
馆倒有点像无人管理的疯人院。
空空荡荡,乱七八糟。
原文中的ж
елтыйдом指的是“精神病医院”,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黄颜色的房屋”。
俄汉两个民族对于黄颜色的价值取向不同。
在俄语中,黄色象征着“苦闷、分离、背叛”,因此俄语中存在着诸如же
лтыйдождь等一类的表达,疯人院也因此被刷成黄颜色。
而在汉族人心目中,黄色大多和帝王、权力联系在一起。
2) несколькопоодаль, храняче
ткуюсамостоятельность, сидит
доценткравцов–круглолицыйб
рюнет: фигураогурцом, тонкиеу
сынки. 稍远一点的地方坐着克拉夫佐夫副教授,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他圆脸庞,黑头发,五短身材,小胡子。
由于气候环境不同,“黄瓜”在汉文化读者的心目中是细长的模样,而在俄文化读者心里却是“短而粗”的形状,因此原文用黄瓜形容一个人的身材高矮,实际上指的是矮墩墩的个子。
四、结语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大多数隐喻均同时发挥着多重功能,是没有严格界限的。
隐喻作为人类进行思维、认知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
隐喻语言的使用可以强化表达效果,表达复杂的心理情感,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