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中的细节描写
跟文学名著学细节描写

跟文学名著学细节描写浮生六记中,作者沈复细致地描写了他的童年生活、家族婚丧世态、战乱时期的社会风貌等多个方面。
其中,沈复对于小事的关注和描写尤为精彩,如描写家中地基断裂的缝隙、庭院中紫薇花树的枯萎,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揭示了家庭的贫困和变故,亲情的深厚和无奈。
同时,沈复也通过对街巷、市井、官场等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展示了民间智慧和情感,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细节描写犹如窥视作者的内心和生活,引导读者对历史、人文和人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经典的冒险小说。
作者丹尼尔·笛福通过对鲁滨逊流离荒岛的生活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类生存的智慧和韧性,以及与自然的斗争和融合。
在小岛上,鲁滨逊需要学会独立生存,找寻食物、水源、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修建住所、围栏等生活设施。
此外,作者也通过描写鲁滨逊与野生动物、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的斗争及其应对方法,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细节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烘托、衬托和增强情感的作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验故事的紧张和刺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著名的描写手法之一便是“情景交融”的艺术。
作者曹雪芹通过对细节的精细把握,刻画出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了精妙的情感世界,创造了含蓄隽永、意境深远的美学空间。
例如描写黛玉和宝钗、黛玉和宝玉、林黛玉和贾琏等人物关系时,不仅描绘了他们的外貌、衣饰、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细节,更深入剖析了他们的思想、人格、世界观、情感等内在层次。
细节描写可以为意象和意义提供具体、生动的呈现,提升作品的审美品质和内涵丰富度。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以帮助作者创造丰富的世界观、人物形象、情感共鸣等层面,也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在读文学名著时,我们可以通过关注细节描写,感知、思考和体验其中的美学和人生意义,从而更好地领略文学的魅力和永恒价值。
三国演义细节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国演义细节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绘三国时期的历史和人物为主题。
在小说中,对于人物的外貌描写非常详细,下面列举了十个描写三国演义人物外貌细节的句子。
1. 诸葛亮年约二十五六,身形修长,面如冠玉,丹唇皓齿,鲜有青丝。
2. 赵云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双目有神,鼻如悬胆,唇如涂脂,状貌威严。
3. 孙尚香眉目之间,英姿勃发,容色美丽,不下于吕布之妻貂蝉。
4. 吕布长身体高,面如冠玉,垂发如雪,眉如墨画,目若朗星,鼻似悬胆,唇如涂脂,齿似贝玉,言声如洪钟。
5. 关羽身长八尺,面如冠玉,鬓如环珠,眼如凤目,面如重霞,威勇凛然。
6. 曹操头戴金盔,身穿锦袍,腰束玉带,前有金鱼团绶,短髯微蓄,目若朗星,面如冠玉,唇若涂脂,齿若贝玉。
7. 刘备面如重霞,眼若朗星,鼻似悬胆,唇如涂脂,垂发如雪,髯如戟,面若冠玉。
8. 貂蝉明艳绝世,容色秀丽,鬓发如云,双目如水,眉如新月,齿如贝玉,唇如涂脂。
9. 孙权面如冠玉,眼若朗星,鼻似悬胆,唇如涂脂,面如重霞,体貌儒雅。
10. 张飞身长八尺,面如重霞,威勇凛然,短发垂肩,鬓如蓬松,
眼若朗星,鼻似悬胆,唇如涂脂。
以上是十个描写三国演义人物外貌细节的句子,从诸葛亮、赵云、孙尚香、吕布、关羽、曹操、刘备、貂蝉、孙权和张飞这十位人物可以看出,他们的外貌特征多种多样,但都非常吸引人。
这些描写在小说中有助于读者对人物形象的形成,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名著中“人物细节描写”摘抄及详细解析

名著中“人物细节描写”摘抄及详细解析一、场景细节描写(1)“葛朗台太太给苦恼磨折得比疾病还难受,尽管祷告也没法把父女俩劝和,终于在暮春时节的某天晚上,她把心中的隐痛告诉了两位克罗旭。
”(2)祷告是葛朗台太太一直坚信的,也是她在这样一个艰难处境下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然而,在葛朗台太太看来祷告是具有无穷的威力的,但现在连“祷告也无法把父女俩劝和”了。
(3)“要是他起身继续散步,她便凑趣的坐在窗前瞧着围墙,墙上挂着最美丽的花,裂缝中间透出仙女萝,昼颜花,和一株肥肥的、又黄又白的景天草,在索漠和都尔各地的葡萄藤中最常见的植物。
”二、语言细节描写(1)林黛玉初见王熙凤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神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珠髫,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2)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名著中“人物细节描写”摘抄及详细解析

名著中“人物细节描写”摘抄及详细解析一、场景细节描写(1)“葛朗台太太给苦恼磨折得比疾病还难受,尽管祷告也没法把父女俩劝和,终于在暮春时节的某天晚上,她把心中的隐痛告诉了两位克罗旭。
”(2)祷告是葛朗台太太一直坚信的,也是她在这样一个艰难处境下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然而,在葛朗台太太看来祷告是具有无穷的威力的,但现在连“祷告也无法把父女俩劝和”了。
(3)“要是他起身继续散步,她便凑趣的坐在窗前瞧着围墙,墙上挂着最美丽的花,裂缝中间透出仙女萝,昼颜花,和一株肥肥的、又黄又白的景天草,在索漠和都尔各地的葡萄藤中最常见的植物。
”二、语言细节描写(1)林黛玉初见王熙凤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神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珠髫,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2)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跟着名著学写作之人物细节描写

跟着名著学写作之人物细节描写作者:曾令娥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2020年第35期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推动情节发展至关重要。
抓住细节精雕细刻,可使文章增色生辉。
那么,该如何进行生动的人物细节描写呢?正如赵树理所说:“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着像真的……”古今中外,有大量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它们都极具代表性。
而在这些好文章中,精彩的细节描写随处可见,不信,你看——1.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髫,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2.那野人喝了酒,又听见自己已经获救,不觉精神为之一振,居然马上坐了起来。
不料,星期五一听见他说话,把他的脸一看,立刻又是吻他,又是拥抱他,又是大哭大笑,又是大喊大叫;又是扭自己的两手,打自己的脸和头,继而又是高声大唱,又是乱跳狂舞,活像个疯子。
他那样子,任何人看了都要感动得流泪。
(节选自笛福《鲁滨孙漂流记》)3.他看着飞鱼一再地从海里冒出来,看着那只鸟儿一无效果的行动。
那群鱼从我附近逃走啦,他想。
它们逃得太快,游得太远啦。
不过说不定我能逮住一条掉队的,说不定我想望的大鱼就在它们周围转悠着。
我的大鱼总该在某处地方啊。
然而老人想,我也有这样一颗心脏,我的手脚也跟它们的一样。
他吃白色的海龟蛋,为了使身子长力气。
他在五月份连吃了整整一個月,使自己到九、十月份能身强力壮,去逮地道的人鱼。
(节选自海明威《老人与海》)4.“妈!”他叫道。
老太婆怔了一下,回过头来看。
磨坊主人匆匆忙忙地把手伸进衣袋里去,拿出一个大皮夹子出来……“喏,这是给你的……”他含含糊糊地说,从皮夹里拿出一小把钞票和银币。
林黛玉的细节描写摘抄

林黛玉的细节描写摘抄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多情善感、聪慧敏锐的女子。
以下是一些关于林黛玉的细节描写摘录:
1. 关于外貌与气质:
* “面若含桃花,眼似点漆星。
”
* “林黛玉年方十五,生得肌肤胜雪,眉目如画。
”
2. 对情感的表达:
* “情种滋于幼时,遂以至今,心地纯真,行事单纯,无半点心机。
”
* “林黛玉含情脉脉,深藏苦涩于笑谈之间。
”
3. 文学天赋和情感敏感:
* “林黛玉才情敏捷,有诗词文才,曾以《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词作闻名。
”
4. 对待世事的态度:
* “她虽年幼,却胸中有世事的悲凉和哀愁,对宫廷政治与人情世故有着独特的看法和敏感的认知。
”
这些描述展现了林黛玉温婉、敏感、多情的性格特点,以及她文学才华和对世事的独特感悟。
《红楼梦》中对她的描写构成了这部古典名著中动人的一部分。
1。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人物细节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能够为读者传达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个性特征。
摘录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示人物的特点。
下面将以几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细节为例,进行赏析分析。
第一个片段来自于《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笔下的一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小说开头描写了祥子一个重要的细节:“祥子穿着个破烂的羊皮大氅,脚上穿着一双像砖头似的老茧鞋,头上披一块没毛的兔皮帽。
”这一描写通过祥子的衣着和外貌特征,展现了他的生活贫困、残破和颓废。
破烂的大氅、老茧鞋、没毛的兔皮帽,无一不彰显着祥子的艰辛和贫困。
第二个片段来自于《红与黑》中的朱丽安,朱丽安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塑造的一个复杂而迷人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对朱丽安有这样一段描写:“他一想到这女人的美貌,也就一声不响的,立刻变得忧郁。
”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朱丽安内心柔弱的一面。
对于一个一贯冷静、理智、趋炎附势的朱丽安来说,这种忧郁的情感,让人对他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朱丽安这个角色形象的细节描写,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柔情和复杂性。
在严谨理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渴望爱与被爱的心。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忧郁,使得朱丽安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读者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朱丽安这一人物形象,对他的成长经历和内心矛盾产生更深的共鸣。
第三个片段来自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贾宝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小说中对贾宝玉有这样一段描写:“这少年好色,又有点羞怯,倘若在寻常人家便可以说是娇生惯养。
”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贾宝玉优柔寡断、娇生惯养的一面。
他既有着好色的天性,又有着内心的羞怯和柔弱,这种内在的矛盾使得他在家族纷争中显得无力和犹豫。
以上三个片段分别来自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细节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家们向读者展示了人物外在形象和内在心理的复杂性。
跟文学名著学细节描写

跟文学名著学细节描写文学名著是指那些具有深远影响的优秀文学作品,它们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更是无数读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而其中的细节描写更是这些名著的精彩之处,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写,作家们往往能够将人物形象、情节起伏、情感表达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分析几部著名的文学名著,来探讨它们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作品的形象和情感,以及如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描绘贵族社会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古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沧桑。
在小说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非常丰富细致,比如在描写宝玉时,作者曹雪芹经常通过描写他的面容、眼神、言谈举止等细节来展现他的情感世界和性格特点。
比如在第五回中,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黛玉洒泪流泪的姿态、声音和泪痕,以及宝玉的惊诧和怜惜之态,使读者对宝玉对黛玉内心的感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描写林黛玉时,作者也通过细节描写她的容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也帮助读者更好地投入到小说情节中去,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起伏和人物命运的悲喜。
《骆驼祥子》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描述民国时期的社会底层人物为主线,通过对主人公祥子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社会的残酷与人性的悲剧。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祥子的行为举止、语言表达、内心感受等方面的细致描写,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祥子内心的挣扎和对命运的憎恨。
比如在描写祥子的勤劳质朴时,作者运用了很多细节描写,比如他卖力拉车、粗糙的手掌、口中的嘀咕等等,这些细节不仅使读者对祥子的生活状况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内心的痛苦和对社会的不满。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祥子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也更加容易对他产生共鸣,体会到小说中所展现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悲剧。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它是一部以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方社会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通过对斯嘉丽·奥哈拉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动荡社会中的成长和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先来品读两则经典的人物细节刻画:
(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
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
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
不放心。
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
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节选自《儒林外史》)
(2)本区的教士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
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
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
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
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是作者既嘲讽又怜悯的人物形象,因此,作者写他临死前伸出的两根手指,既是他猥琐可怜一生的最生动写照,也表现出他对自己家产和妻儿前途的重重顾虑和担忧,更是他那操劳忧虑的心境在
临终前的最后展示。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一个善于投机。
同样生活猥琐而吝啬的人,因这两个原因,他积累了大量财产。
然而,他与严监生还有所不同,他没有严监生那种为妻儿担忧的人情意味,一生只是一门心思地积累金钱,完全丧失了人性。
妻子女儿并没有因他的富有而享受幸福,相反。
他为了更多地聚财断送了妻子的性命和女儿的婚姻。
甚至,他聚财也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唯一的目的就是欣赏他堆满金库的金子。
这个视财富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在临死前去抓神甫手里的镀金十字架而断送生命的动作刻画。
非常鲜活地表现出葛朗台赤裸裸的贪婪本性。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
老舍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
镜。
可见,在记人的作品里,动作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描写人物的动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描写动作要注重细节。
莫泊桑的《项链》描写玛蒂尔德在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同意她借走那串“精美的钻石项链”之后,“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这里的二十多个字,描写了玛蒂尔德“搂、亲、跑”
三个连串的动作,把她那份狂喜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2.描写动作要抓住特征。
大千世界里的人是形形色色的。
而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人物的动作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比如《荷花淀》的开头,描写水生的妻子在月下边织席边等丈夫回家:“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
跃着。
”当得知水生要上前线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同样在写织席。
可写出了不同的动作细节,前者表现出人物恬静美好的心情,后者却表现出人物感情的复杂并为之掩饰的心理。
3.选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当动词独立存在时,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但在特定的人物身上,就有
最佳词选了。
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特别注意动词的选用。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写到:“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对柯瓦连科“抓”、“推”的动作体现出了新生力量的强大,而
别里柯夫“滚”、“摸了摸”、“看了看”的动作却表现出旧势力的顽固与在被摧毁前的垂死挣扎。
《红楼梦》里的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画蔷痴及局外》中的“龄官画蔷”可以说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贾宝玉和金钏儿说话被王夫人听见。
王夫人打了金钏儿一个嘴巴子。
并骂说“下作的小娼妇,好好儿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
后,宝玉跑到大观园避祸,发现戏班的龄官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上抠土,一面悄悄地流泪”,宝玉开始以为是一个“东施效颦”的葬花丫头,后来发现是在“土上画字”,画来画去只是一个“蔷”字,而且地上已画了几十个“蔷”了,但她却仍画个不止,以致下了大雨也不知道。
曹雪芹真不愧是文学大家,为了准确表达龄官(戏子)对贾蔷
执著而无法表达的爱,紧紧抓住“画蔷”这一细节,极为准确地表现了封建制度压抑下的下层女子有爱不能表达,饱受苦闷、忧虑煎熬的形象,读来给人以深深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