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综述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9月第18期总第144期China's rural health,September 2018,No.18,Total No.14491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综述王争艳 宋发荣 王 丹 邓利利(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 330800)【摘要】古今中外,母乳的营养价值及对小儿成长的益处有共同的认知,然而母乳喂养现状很不理想,为找出问题所在、提高母乳喂养率,现将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综述如下:【关键词】母乳喂养;现状;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1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8)09-01WHO认为,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死亡率,它对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
祖国医学也提到母乳的珍贵,如中医古籍《育婴家秘》描述“乳为血化美如饧”。
美国小儿医学会建议纯母乳喂养时间为6 个月,之后可以添加辅食,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要达到1年或者更长[1]。
祖国医学也提到 “小儿四、五月,只与乳吃”。
那母乳喂养现状如何, 现将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1母乳喂养的现状李庆梅等[2]报道2009至2010年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1803例产妇母乳喂养率为92.09%。
庞翠红等[3]报道2010年玉林市6个月内76712名婴儿母乳喂养率为95. 72%,纯母乳喂养率为87. 43%。
方红英等[4]报道安徽省铜陵市1194名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 36. 18%。
吴燕等[5]报道永康市9个镇667 名6 个月内婴儿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最高,达77. 66%,此后呈下降趋势。
郭俊彩等[6]报道2017年3-5月郑州市三家医院320位二胎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为 52. 5%。
综合来看,不同省市地区母乳喂养率存在差异,这与各省市地区对其重视、宣传、认知等程度不一致有关。
2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2.1母乳喂养知识:郭俊彩等、孙念梅等[6-7]报道母乳喂养知识缺乏是导致母乳喂养率低的主要因素及对母亲进行宣传教育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产后返岗护士母乳喂养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产后返岗护士母乳喂养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1-07-15T14:49:26.99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作者:吴倩男[导读] 分析产后护士母乳喂养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吴倩男陕西省人民医院710068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护士母乳喂养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方法:本研究课题主要将我院2018年—2020年两年间的43名产后返岗护士开展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对上述产后返岗护士开展调查,了解其母乳喂养的态度以及影响其开展母乳喂养的各方面因素。
结果:调查发现愿意接受母乳喂养的护士为17人(39.53%),持保守态度的为16人(37.21%),不愿意接受母乳喂养的护士为10人(23.26%)。
通过对上述43名产后返岗护士的调查发现影响其母乳喂养态度的因素主要包括胎次因素、科室存奶条件因素、值班因素等。
结论:本研究发现护士对于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了解程度普遍较高,但是由于工作等方面的原因,会影响其母乳喂养的意愿。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社会、意愿以及家庭共同作出努力以延长产后返岗护士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关键词:产后返岗护士;母乳喂养态度;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呈现出稳定的增长姿态,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基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选择奶粉喂养新生儿的家庭越来越多,再加上当代年轻人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我国的母乳喂养率一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
母乳喂养对于母婴的健康均有一定的好处,尤其是对于新生儿来说,坚持母乳喂养有助于补充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其次母乳中含有一些人工奶粉中所没有的成分,这些成分能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从而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作为临床医疗领域的工作人员,护士对于母乳喂养好处的了解程度普遍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护士的母乳喂养率并不高。
以下就将对我院2018年—2020年间的产后返岗护士母乳喂养态度进行调查,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课题主要将我院2018年—2020年两年间的43名产后返岗护士开展调查研究。
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

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医院产妇母乳喂养情况。
探讨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的指导母乳喂养,提高出院后母乳喂养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260例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并对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母乳喂养率与产妇的分娩方式、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年龄、孕妇乳头有关。
结论针对母乳喂养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
标签: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母乳是婴儿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天然食品。
母乳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不仅能全面提供4~6个月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且还含有各种免疫物质、激素和生长因子等。
可增强婴儿的抵抗力,促进婴儿生长发育,也有利于促进母子间感情交流,减少母亲乳房发生率。
有效促进母子间感情交流和促进产妇产后子宫恢复[1]。
目前我国的母乳喂养情况并不理想,呈下降趋势。
这种下降己成为导致我国婴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2]。
因此,找到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方法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指征放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母乳喂养受影响,本研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我医院260例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纯母乳喂养率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指导母乳喂养,以提高出院后母乳喂养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9月在我医院住院的产妇。
纳入标准:①生后5~7d的产妇。
②年龄>21岁。
③对语言有正确的表达能力、理解力和书写能力。
④自愿参加此项研究。
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患者。
样本量:根据Kendall M(1975)所制定的标准,样本含量取变量数目的15~20倍,本次调查问卷共包含变量数目20项,符合以上标准研究对象500例。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此问卷参阅国内外文献后自行设计成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分娩方式以及母乳喂养状况、心里状况和家庭支持度。
收集资料的方法:发放前首先对责任护士进行了培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患者填写,向调查者说明本问卷的调查目的,调查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问卷填好后当场收回。
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综述

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综述发表时间:2016-09-12T14:51:42.2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作者:李翠霞[导读] 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家庭和社会都十分有益,促进母乳喂养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543000 【摘要】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它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如含有适合婴儿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盐、钙、磷,有足量的维生素,足够的铁和水分,容易消化及吸收利用,使大便柔软易于排出。
还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免疫抗体、溶菌酶)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有效预防呼吸道、肠道及过敏性疾病。
含有(胆固醇)婴儿神经发育的必须物,利于智力和身体的发育。
但是我国母乳喂养率比例较低,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00年80%以上的婴儿能有4-6个月纯母乳喂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提出我国2001-2010年婴儿母乳喂养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达到85%。
在2011年8月1-7日的“世界喂养周”期间,国际慈善机构救助儿童会所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纯配方奶粉喂养的比例超过纯母乳喂养的比例。
其中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比例不足50%,36.2%比例是母乳加配方混合喂养,配方奶喂养的比例接近30%。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世界各国的母乳喂养现状并不乐观。
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综述因素母乳喂养影响因素1 母乳喂养的优势母乳喂养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从20世纪开始,母乳喂养的意义就得到重视,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家庭和社会都十分有益,促进母乳喂养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1991年WHO建议纯母乳喂养4-6个月,2005年,美国儿科学会再次推荐在孩子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1】。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比配方奶粉更易消化,更能为婴儿提供所需要的所有营养。
哺乳可以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催乳素,而催乳素又能促进乳腺分泌更多的乳汁;哺乳可以增加催产素分泌,减少母亲产后出血,有利于子宫复原;哺乳可以抑制排卵,延长生育时间,并且可降低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病机会;哺乳可以加速因孕期堆积的脂肪分解,有利于早日恢复怀孕前体重,以及降低母亲绝经期后发生骨折和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哺乳可以增加母子感情,有利母子交流,降低婴儿的分离焦虑,增加婴儿的安全感。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甚多,包括生理、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为此从产前到产后哺乳期持续期,给予孕产妇以必要的教育和护理,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母乳喂养;母乳分泌不足;护理对策母乳是婴儿最为理想的天然食品,对婴儿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4~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至少达到80%。
但是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率离这个标准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乳汁分泌不足,因此,研究乳汁分泌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尤为重要。
1母乳分泌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1.1生理因素从生理因素来说,主要是产妇在分娩时失血过多,或者剖宫后伤口疼痛,或产后子宫出血,淋漓不止,所有这些都对乳汁的分泌和母乳喂养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失血过多以及上口疼痛还会引起产妇精神上的一些障碍,使得他们不愿进行母乳喂养。
同时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导致乳头皲裂,引起产妇疼痛,对乳汁的分泌也产生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双重影响。
1.2心理因素部分产妇未有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有的产妇出现产后焦虑、抑郁、疲劳、缺乏自信等现象,所有这些都影响着乳汁的分泌。
同时,多数产生产后是产妇精神极不稳定,易怒,易烦躁,易忧郁,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以及家属的态度,都会对产妇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家属关心体贴,会使产妇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促使乳汁分泌,反之则会抑制乳汁分泌。
1.3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母乳喂养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经济条件好的职业女性,为了自己的职业身材考虑,怕母乳喂养会影响自己的体型,所以不愿采用母乳喂养。
同时,产妇在哺乳期间,其所处的人居环境对乳汁的分泌也有影响,调查发现,在同等条件下,哪些坚持用母乳喂养的,凡是居住条件较好,周围环境比较安静,空气比较清新,其母乳分泌相对来说就比较正常,反之,就会出现母乳分泌不足的现象。
1.4饮食及药物影响饮食以及药物因素对乳汁分泌也产生重大影响。
饮食均衡、清淡,会很好地促进乳汁分泌,同时,缺乏医学常识乱用药,也会导致乳汁分泌不足,甚至导致乳汁中含有药物成分,由于乳儿肝脏代谢能力差,导致积蓄中毒症状。
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目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方法:对我院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所接收的200例初产妇,通过相应的调查方式了解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结果: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平均分为(44.5±8.46)分,了解分析后,可以得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的因素包括了年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及喂养方式。
结论:要想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需要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促进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关键词:初产妇;母乳;自我效能;影响因素随着妇产科医学的深人发展,对母乳的研究不断深人,母乳喂养的价值得到肯定。
母乳喂养是指产妇利用自己分泌出来的乳汁对新生儿进行喂养的方式;可全面提高新生儿的营养摄取水平,增大营养摄取的多样化及提高新生儿免疫力。
母乳喂养的效果难以被其它食品所取代,新生儿对乳汁内的营养成分吸收也快;还能刺激产妇体内激素的分泌,协调各项生理平衡。
由于初产妇对母乳喂养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够,缺乏自我护理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危险因素,均不利于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为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的水平,促进新生儿及初产妇机能的恢复,本研究将探讨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本次20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初产妇,最大年龄值是32岁,最小年龄值是22岁,均值是(27.69±4.23)岁,孕周最长为42周,最短为37周,平均孕周为(40.03±1.08)周。
入组标准:①本次研究所选产妇均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②此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重大心理以及精神疾病产妇;②伴有肢体、言语功能障碍产妇;③伴有心脏、肝、肾等严重器官疾病产妇;④中途选择退出产妇;⑤拒绝参与本次试验产妇。
1.2方法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需要在发放问卷前首先说明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进行问卷问题回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首先,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些社会文化背景下,母乳喂养可能被视为不体面或不方便。
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女性中,母乳喂养率相对较低,部分原因是因为女性更注重职业生涯,母乳喂养可能对工作产生影响。
此外,在一些文化中,人们普遍认为配方奶更营养且方便,导致母乳喂养的意愿下降。
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需要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并加强对母乳喂养的正向认可。
其次,亲体因素也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
母亲对母乳喂养的态度、知识和技能都会直接影响她对母乳喂养的选择和坚持程度。
母亲的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她的母乳喂养意愿产生影响。
另外,母亲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因素,家庭成员、丈夫以及医护人员的支持和鼓励会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和坚持。
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帮助母亲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和技能,对于促进母乳喂养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医疗系统和卫生服务的支持也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
医疗机构应该为新生儿母乳喂养提供支持和指导。
医生和护士应该接受相关培训,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支持给母亲。
医疗机构也应该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
此外,建立母乳喂养支持小组,让有经验的母亲分享经验和支持新母亲,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最后,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
不少婴儿配方奶的价格相对较高,而母乳喂养则是免费的。
因此,在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母乳喂养会更加经济实惠。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经济支持,鼓励贫困家庭选择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亲体因素、医疗系统和卫生服务的支持以及经济因素等。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从宣传教育、家庭和社会支持、医疗服务以及经济支持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
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摘要:社会现代化发展中,人们的意识有所改变。
当前社会发展中母乳喂养的优越性逐渐凸显,母乳喂养的意义逐渐得到科学认证,以此促使全球范围内积极促进母乳喂养。
本篇文章结合母乳喂养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下面进行综述分析。
关键词:母乳喂养;现状;影响因素引言母乳喂养在应用中具有其他喂养方式不可比拟的好处,婴儿进行母乳喂养可以有效促进生长发育,母乳喂养中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耳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问题,加大保护力度,可以有效预防儿童期肥胖。
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婴儿和母亲有更多情感交流的机会,让婴儿体会到更多的母爱,增加安全感。
在吸吮母乳的过程中促进脸部发育,调整脸型。
母乳喂养使母亲患有乳腺癌的概率明显降低,在生产后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帮助恢复。
母乳喂养时,母亲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保持心情愉悦。
母乳喂养无污染,经济适用。
一、母乳喂养的现状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这种喂养方式被全世界所认可。
美国在发展中制定母乳喂养目标,希望各个种族婴儿6个月进行母乳喂养的概率达到75.01%。
当前发展中,很多发达国家母乳喂养概率明显提升,但是仍没有达到上述发展标准。
据相关数据统计,加拿大产妇生产一个月后进行纯母乳喂养的概率达到63.01%,逐渐的到生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达到32.01%。
在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中,母乳喂养概率有所降低。
2002年进行有效抽样分析,全国范围内多个省市进行膳食营养调查,产妇生产后4个月内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的概率达到71.63%,其中尝试母乳喂养概率为65.56%,农村母乳喂养概率为74.44%。
二、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一)产妇个人因素1、产妇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产妇生产后不了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由此导致母乳喂养存在问题。
李婉蓉进行临床研究显示,有部分产妇初产时自身经验不足,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不了解,心理不重视。
有些产妇认为配方奶喂养营养价值更高,导致放弃母乳喂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综述了近十年国内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指出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标签:母乳喂养;婴儿;影响因素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婴儿喂养全球战略》,将母乳喂养作为重点措施之一。
战略指出,婴儿出生后1 h均应开始母乳喂养,并应坚持6个月;按需哺乳;在6个月纯母乳喂养期后应及时引入有足够营养和足够安全的补充食品,确保持续母乳喂养至婴儿2岁或2岁以上,并提倡4个月以内的母乳喂养率应达到85%以上[1]。
母乳喂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综合国内最新文献报道,对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母乳喂养的现状
一项浙江省的调查研究显示,婴儿在出生7天、1个月、3个月和4~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9.72%、77.66%、58.32%和27.97%[2],远低于联合国提倡的4个月内85%以上的喂养率。
根据各地区母乳喂养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各地区母乳喂养率有很大差异。
(1)江苏省苏州地区流动人口中4个月内婴儿喂养方式的调查分析显示,农村出生的婴儿母乳喂养率高于在苏州城区出生的婴儿,分别是54.76%和33.90%[3];(2)在我国,汉族地区纯母乳喂养率为60.15%,少数民族地区为70.68%;城市地区为53.90%,而农村则为70.68%[4]。
这些数据显示,我国的母乳喂养率与WHO推荐标准有很大差距,且随着婴儿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2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2.1 产妇自身因素
2.1.1 乳汁分泌不足
断奶的主要原因是母亲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5]。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母亲在怀孕期间坚持工作直至分娩,产假时间短,我国绝大多数母亲在产后4个月左右又返回公司工作,紧张的工作及工作期间的长时间分离让母亲缩短了给孩子喂奶的时间,同时因工作压力及产后精神压力,导致母亲乳汁分泌不足。
2.1.2 分娩方式
自然分娩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婴儿。
剖宫产及阴道难产的产妇伤口开口较大,剖宫产产妇术后需去枕平卧6 h,因伤口疼痛和身体上的输液管影响,行动不便、无法在产后及时开奶;因药物及手术导致乳房肿胀、乳汁分
泌少、乳头异常[6],后期乳汁供应不足。
2.1.3 母亲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高的产妇通常是职业女性,有着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上班时间,对于持续进行母乳喂养不利,且职业女性收入较高,能够承受高价配方奶粉带来的经济压力[7]。
2.2 喂养行为
2.2.1 首次喂养时间
开奶时间早者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开奶时间晚者。
开奶时间不同而导致母乳喂养率差别较大。
2.2.2 母婴同室
母婴同室有利于母亲和婴儿尽早接触,婴儿在刚出生20~30分钟的时间内处于兴奋期,吮吸反射最强,及时进行母婴同室有助于妈妈早开奶,刺激乳汁分泌,很多产妇不知道早开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因产后2天内分泌奶汁少而给宝宝进行奶粉喂养[8],母婴同室还需普及。
2.3 社会因素
2.3.1 公共场所
正常情况下,母亲分娩3~5天后即可出院,所以院外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对母亲进行持续的母乳喂养有很大影响。
很多母亲在公共场所进行母乳喂养时会感到尴尬,对公共场所进行母乳喂养这一行为比较介。
2.3.2 工作单位
职业女性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单位是除家以外对她们有很大影响的另一个环境,女性一旦进入全职工作状态,她们进行持续母乳喂养的可能性会更小。
2.3.3 城乡差异
我国婴幼儿喂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
影响城市母亲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因素与影响农村母亲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因素不同,城市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家庭平均月收入、婴幼儿饮食月消费水平和母亲产假时间等方面上;农村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母亲的产次、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及产假时间等方面上,婴幼儿饮食消费水平越高,母亲产假期越短,则母乳持续喂养时间越短。
参考文献
[1] 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讨论的主要业务议题[J].国外医学情报,2002(23卷第1)
[2] 吳燕,邱丽倩.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5(3):245-248.
[3] 秦立梁,华建芳.苏州市流动人口中4个月内婴儿喂养方式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0):138-140.
[4] 黄会堂,梁辉,胡健伟,等.中国5个地区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4):454-458.
[5] 黄迎,何萍,黄璧琨,等.职业母亲婴幼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2):142-145.
[6] 孙思,张志红,万宏伟.产褥期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6,30(21):2626-2629.
[7] 高娟.新乡市产妇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D].新乡医学院,2016.
[8] 何小玲.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