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母乳喂养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

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
的效 果 , 现报 告 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产妇 腹 部 置 沙袋 , 身上 有 静 脉输 液 管 道 、 导 尿管 、 镇 痛泵 甚至 输 m 管 道等 , 产 妇体 位 受 到 限制 , 容 易使 产 妇缺 乏 母 乳喂 养 的信 心 2 . 2 疼痛 剖 宫 产术 后 产 妇 疼 痛 出现 失 眠 、 焦虑 , 担 心 母乳 喂 养 加 剧 切 口疼 痛 不敢 活 动 , 不愿按需授乳 。 除授 乳 时体 位 改 变 I 引 起 切 口疼 痛 外 , 婴 儿 吸 吮时 , 反 射 性地 刺 激 子 宫 , 产 生 子 宫 收缩 痛 也 是 主 要 原 之 一 。 不能及时有效地刺激乳头 , 引 起 泌乳 小 足 或 没有 泌 乳 , 从 而影 响母 乳 喂 养 。 2 . 3 知 识 缺乏 产前 未 按 时进 行 系统 的孕 期 检 查 , 或接 受 孕 期 检
剖宫产术后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低 于经 阴道分娩 的产妇【 】 。 为
促 进 剖宫 产 产 妇 早期 泌 乳 , 增 加 泌乳 量 , 提 高 纯母 乳 喂养 率 。 随机 选取 本 院2 0 1 2 年5 月~ 2 0 1 2 年1 0 月 行 剖 宫 产 手 术 的产 妇 2 6 8 例, 分 析 刮 宫产 术后 影 响母乳 喂 养 的因 素并 进行 相 应 的护 理 ,取 得 良好
2 . 2 出院指 导
2 . 2 . 1 术后 6 h 去 枕 平 卧或 头 偏 向一 侧 , 保 持 呼 吸道
院 时根 据 孕 妇 的不 同心 理 状 态 , 做 好 心理 护 理 , 耐 心 解
答 孕妇 提 出 的问题 , 以消 除顾 虑 。 2 . 2 . 2 嘱 其 卧床 休 息 , 适 当活动 , 避免重体 力劳动 。 保 持 外 阴 清

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是婴儿最安全、最科学的哺乳方式。

文献报道母乳占婴儿全部食物的20~79%[1],母乳不仅仅为婴儿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营养,而且可以增加婴儿免疫力、智力,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体健康。

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笔者自2009年1月起对我院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影响因素1.1 剖宫产因素剖宫产术前、术后限制饮食,导致产妇营养不足,影响乳汁分泌;剖宫产术后需去枕平卧6h不能做到新生儿30min内早吸吮;切口疼痛和宫缩影响;术后使用药物治疗使产妇担心药物通过乳汁排出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等使产妇在术后三天内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可造成初乳分泌延迟;输液管道、留置导尿管、镇痛泵导致产妇母乳喂养带来不便。

1.2 心理因素产妇的情绪、休养环境影响乳汁分泌。

产妇紧张、焦虑、疼痛,哺乳期受精神刺激,焦虑、生气、烦躁或忧虑等负性情绪,影响下丘脑及垂体的功能,从而减少或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使泌乳量减少;而心理应激会使乳汁分泌明显下降,这些均是乳汁分泌不足的不利因素。

1.3 哺乳因素产妇由于知识缺乏,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足,不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产妇喂哺经验不足、喂奶姿势不当、乳头含接错误、挤奶手法不当、产前未作乳房护理或保健不当,如喂哺时未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只将乳头含在口中,造成乳头皲裂,引起疼痛而影响哺乳;婴儿吸吮不顺哭闹,导致产妇情绪紧张从而引起乳汁分泌迟延、入量不足。

部分产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产后三天才会开始有乳汁,不积极进行早吸吮增加乳汁的机会,造成乳汁分泌不足。

1.4 母婴患病婴儿患病母亲紧张、惊恐出现心理障碍引起泌乳减少,婴儿吸吮欲望与能力减弱也可导致乳汁分泌减少;早产、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等需特殊治疗,母婴分离而影响母乳喂养。

1.5 乳房-乳头因素产妇乳头平坦或凹陷,乳头过大使婴儿不易含接;由于婴儿吸吮方法不当或产妇过度在乳头上使用肥皂等刺激物等造成乳头皲裂疼痛使产妇难以忍受;当乳汁开始分泌时,乳房会变热,而且疼痛,甚至如额头版坚硬,乳房肿胀影响婴儿吸吮,如果不及时喂哺,使得乳汁不能及时排出,乳汁会因此而停流。

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

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

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
母乳喂养被认为是新生儿最健康的喂养方式,但是全球范围内母乳喂养率却普遍低下。

以下是导致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
1. 缺少正确的教育和支持:许多产妇在产前和产后缺乏关于母乳喂养的正确知识和技能。

在医院和社区中缺乏支持和指导,使得许多妈妈选择放弃母乳喂养。

2. 医院的实践:在医院中,许多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接受人工喂养。

这种实践会导致母乳喂养的启动和维持困难。

3. 社会文化因素:一些文化认为母乳喂养是不方便的,或者认为母乳喂养会影响妈妈的工作或社交生活。

这些观念可能会影响妈妈的选择。

4. 缺乏工作场所支持:许多女性需要在产假结束后返回工作岗位。

如果缺乏工作场所的母乳喂养支持,妈妈们可能会选择人工喂养。

5. 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吸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妈妈的乳汁质量,从而导致母乳喂养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加强妈妈们的母乳喂养教育和支持,通过提供充分的指导和支持来鼓励妈妈们进行母乳喂养。

同时,医院和社区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来确保新生儿在出生后尽早接触母乳喂养。

此外,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戒烟、戒酒,对于促进母乳喂养也非常重要。

- 1 -。

《2024年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2024年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健康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和母婴保健政策的实施,纯母乳喂养成为产妇们的首选喂养方式。

然而,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纯母乳喂养在产后0~6个月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一阶段纯母乳喂养的状况,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产妇的育儿实践提供指导。

二、纯母乳喂养的0~6个月状况产后0~6个月是母体哺乳的黄金期。

这一阶段内,母体的母乳营养成分最为丰富,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然而,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实践情况并不理想。

据统计,许多产妇在产后初期能坚持纯母乳喂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纯母乳喂养率逐渐下降。

三、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1. 生理因素:部分产妇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乳腺发育不良或乳腺炎等原因,导致母乳分泌不足,无法满足婴儿的需求。

此外,部分产妇在产后初期由于身体疲劳、缺乏休息等原因,导致无法顺利进行哺乳。

2. 心理因素:一些产妇在产后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选择混合喂养或放弃母乳喂养。

此外,家人对母乳喂养的观念、态度和支持程度也会影响产妇的哺乳信心和决定。

3. 社会文化因素:部分地区或家庭由于传统观念、工作、经济压力等因素,对母乳喂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纯母乳喂养率较低。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孕期和产后的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孕期和产后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信心,使其了解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增强医疗保健服务:医疗机构应提供专业的乳腺检查、咨询和指导服务,及时发现并处理乳腺问题,帮助产妇顺利哺乳。

3. 家庭支持与关爱:家人应给予产妇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增强哺乳信心。

同时,家人应积极参与育儿工作,减轻产妇的负担。

4. 政策支持与宣传: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母乳喂养政策,提高社会对母乳喂养的重视程度。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以下 几 点 : ( ) 宫 产 术 后 . 未 做 到 3 n内 吸 吮 产 妇 乳 1剖 0 mi
头 ; ( ) 宫 产 术 后 刀 口疼 痛 影 响 产 妇 休 息 和 睡 眠 .没 有 及 2剖
时 、有 效 地 哺 乳 ; 3 术 前 及术 后 限 制 饮 食 ,导 致 营 养 不 足 , ()
广 泛 的 免 疫 保 护 作 用 。 据 临 床 研 究 发 现 . 母 乳 喂 养 能 大 大 降 低 佝 偻 病 、腹 泻 、肺 炎 和 贫 血 等 的 发 病 率 。母 乳 喂 养 对 婴 儿 、母 亲 、 家 庭 和 社 会 都 有 很 大 的 好 处 。随 着 我 院 医 务 工 作 者 对 产 妇 进 行 有 关 母 乳 喂 养 的 宣 教 及 产 妇 对 母 乳 喂 养 的 正 确 认 识 .母 乳 喂 养 率 较 以 往 大 大 提 高 通 过 下 列 调 查 研 究 .得 出 影 响 母 乳 喂 养 的 因素 .以 便加 以解 决 。
母 乳 是 婴 儿 的 最 佳 食 品 . 其 所 含 的 各 种 营 养 物 质 比例 合 适 。最 适 合 婴儿 的 消 化 吸 收 ,且 具 有 最 高 的 生 物 利 用 率 。
母 乳 所 含 的抗 感 染 物 质 对 新 生 儿 及 婴 儿 的 生 长 发 育 起 到 了
表 2 开 奶 时 间对 母 乳 喂 养 的 影 响


24 对 4 . l例 采取 人 工 喂 养 的 产 妇 调 查 其 客 观 原 因( 3 表 ) 从 表 3可 以 看 出 .产 妇 的 客 观 心 理 因 素 对 母 乳 喂 养 的
①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0 0 50 8
及 早 建 立 泌 乳 反 射 ,早 吸 吮 , 禁 止 过 早 使 用 奶 瓶 。 另外 调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母乳喂养是喂养婴儿的最佳方式,它为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目前,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但是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很多。

本文通过对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有针对性地解决临床母乳喂养存在的系列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率。

标签:母乳喂养;因素;分析在西方国家,由于母亲产下婴儿后迫切回归工作岗位而断掉哺乳,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婴儿只有在母乳的哺育下发育才会更加健康。

所以近年来西方国家的妇女逐渐重新开始母乳喂养[1]。

在我国,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母亲的工作性质等一系列因素,母乳喂养率处于下降的趋势,要恢复母乳喂养率,首先要了解影响母乳喂养的有关因素,从而制定相应对策。

根据对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将影响母乳喂养的有关因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因素1.1 麻醉药因素剖宫产产妇术毕返回病房常常表现为双上肢轻微颤抖、体温偏低,这与麻醉药的残余作用使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术中所使用的麻醉药让产妇及家属担忧,新生儿吸吮母乳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所以延误婴儿进行早吸吮。

1.2 产妇心理因素1.2.1 恐惧紧张由于产妇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分娩这种正常的生理过程的理解也有所不同,部分孕妇总会害怕疼痛而感到不安,这种恐惧的心理会减弱孕妇对疼痛的免疫力,从而更加恐惧,这对顺利分娩都是不利的。

还有部分产妇害怕哺乳时婴儿的吮吸会使得乳头疼痛,而不愿给婴儿进行母乳喂养。

1.2.2 角色缺如当前来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不能使一些产妇充分意识到,更有从事文艺行业的女性,以为对婴儿的哺乳会使自己体形改变,不利于事业发展,而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产妇不愿意担当乳母的角色,从而导致婴儿不能得到正常的母乳喂养。

1.3 产妇体位不适剖宫产术后因硬膜外麻醉需去枕平卧,腹部放置沙袋,监测生命体征,静脉输液及留置尿管等,使产妇身体活动受到限制。

1.4 乳头异常乳头正常是实施母乳喂养的基础,部分产妇出现乳头平坦、凹陷和皲裂而影响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为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子健康。

选择2014年4月~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64例,调查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讨论相应的护理对策。

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较为复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产妇的泌乳量和母乳喂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母乳喂养;低下;护理对策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提倡的科学育儿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本措施。

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其中所含的乳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均可被婴儿的胃肠道消化和吸收,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保障儿童健康,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很大作用[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4月~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孕产妇364例,年龄18~40岁,其中剖宫产187例,自然分娩177例,住院天数4~8d。

1.2方法1.2.1问卷调查法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影响母乳喂养原因的调查问卷,通过对产妇自身、新生儿、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四大因素并根据其分类进行问卷调查,统计。

共发放调查问卷364例,收回364例,回收率达100%。

1.2.2统计学方法将文中所得数据录入Epidata3.0数据库,采用STA TA1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364例影响母乳喂养原因的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3.1影响母乳喂养原因分析①产妇因素主要由于产后产妇疲劳、切口疼痛、体位受限、阵发性宫缩痛、身体虚弱,对母乳喂养缺乏信心,不愿让新生儿吸吮乳头[2]。

乳房发育不良,致使宝宝吸吮困难,产妇烦躁,拒绝喂奶。

②新生儿因素。

因窒息、呛奶、早产或黄疸等原因,新生儿转儿科,致使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腺管淤塞不通,乳房肿胀发生率高,使产妇乳房肿胀加重,自我舒适感下降。

③家庭成员因素。

特别是老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初奶不干净,不能给宝宝吃;心疼宝宝哭闹、饥饿、过早的使用奶瓶。

④医护人员因素。

基层医院产妇文化水平低,母乳喂养知识缺乏,护士因工作繁忙,健康宣教不及时,指导不到位;或新上岗的护士,本身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到位,不能很好的与产妇沟通交流,因指导方法不当,使产妇不能正确掌握喂奶的姿势,使用奶瓶造成”乳头错觉”,导致新生儿不愿吸吮母乳。

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首先,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些社会文化背景下,母乳喂养可能被视为不体面或不方便。

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女性中,母乳喂养率相对较低,部分原因是因为女性更注重职业生涯,母乳喂养可能对工作产生影响。

此外,在一些文化中,人们普遍认为配方奶更营养且方便,导致母乳喂养的意愿下降。

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需要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并加强对母乳喂养的正向认可。

其次,亲体因素也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

母亲对母乳喂养的态度、知识和技能都会直接影响她对母乳喂养的选择和坚持程度。

母亲的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她的母乳喂养意愿产生影响。

另外,母亲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因素,家庭成员、丈夫以及医护人员的支持和鼓励会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和坚持。

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帮助母亲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和技能,对于促进母乳喂养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医疗系统和卫生服务的支持也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

医疗机构应该为新生儿母乳喂养提供支持和指导。

医生和护士应该接受相关培训,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支持给母亲。

医疗机构也应该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

此外,建立母乳喂养支持小组,让有经验的母亲分享经验和支持新母亲,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最后,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

不少婴儿配方奶的价格相对较高,而母乳喂养则是免费的。

因此,在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母乳喂养会更加经济实惠。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经济支持,鼓励贫困家庭选择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亲体因素、医疗系统和卫生服务的支持以及经济因素等。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从宣传教育、家庭和社会支持、医疗服务以及经济支持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母乳喂养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为提高临床母乳喂养率提供借鉴参考。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市城区医院分娩的255例母亲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后42天,3个月,6个月随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经济条件、母亲产前心理准备、产后前3天的疲劳程度、乳头条件、营养及情绪状况等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

结论: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很多,必须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予以干预。

关键词:喂养率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36-02
母乳是满足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天然最好食物,对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有不可替代作用[1]。

其中所含的乳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均适合婴儿的胃肠道消化和吸收,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保障儿童健康、促进儿童情商发育有很大作用[2]。

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影响,使母乳喂养率呈下降趋势,对婴儿发育十分不利,现就影响母乳喂养的多种因素及提高母乳喂养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市城区医院分娩的255例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
37岁,平均年龄27.3±6.8岁;初产妇174例,经产妇81例;顺产146例,剖宫产109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分别于产后42天,3个月,6个月对研究对象随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经济、文化、对母乳喂养态度);母亲情况(产前母乳喂养的心理准备及乳头保健情况,妊娠并发症,产后3天内疲劳感、营养、情绪、健康状况及产假时间);婴儿情况(开始使用奶瓶时间,主要照顾者,睡眠地点);婴儿喂养方式以及终止母乳喂养的原因。

1.2.2 喂养方式。

纯母乳喂养:指完全喂母乳至婴儿4个月。

混合喂养:指喂部分母乳,同时加不等量的牛奶或配方奶。

人工喂养: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几日内为少量母乳喂养,过后完全喂牛奶或配方奶。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都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作处理,计数资料百分率(%)方式显示,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为孕妇产后42天,3个月,6个月喂养方式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255例婴儿纯母乳喂养率42天为38.8%,3月时为40%,6月是为8.2%;混合喂养率42天为52.9%,3月时为48.2%,6月是为47%。

人工喂养率42天为8.2%,3月时为11.8%,6月是为44.7%。

3 讨论
3.1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影响第一个
月纯母乳喂养率的因素:产前母亲母乳喂养心理准备不足、经济条件优越、产后前3天母亲极度疲劳、乳头扁平或凹陷、营养不足、情绪差、婴儿单独睡小床及过早使用奶瓶;影响第三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的因素:产后前3天母亲极度疲劳、产后未接受母乳喂养宣教、母亲因其它疾病再入院、产假时间不足4个月、婴儿独睡小床、婴儿不是由母亲本人照顾及过早使用奶瓶;影响第六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的因素:母亲产后前3天极度疲劳、产假时间不足4月、4-6月婴儿添加辅助食品、婴儿独睡小床、婴儿不是由母亲本人照顾及过早使用奶瓶。

国内外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率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产科制度、支持组织的工作及母亲健康状况等多因素影响[3]。

本调查结果也提示,经济条件、母亲产前心理准备、产后前3天的疲劳程度、乳头条件、营养及情绪状况、产假时间、产后访视中母乳喂养的宣教与支持、婴儿是否主要由母亲照顾、是否过早使用奶瓶及婴儿是否独睡等是影响纯母乳喂养率的重要因素。

3.2 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方法。

要使母乳喂养率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使母乳喂养期限延长,最为重要的是在产前作好宣教工作,使母亲对纯母乳喂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产后实行母婴同室,提供良好服务,以保证产后休养,减少疲劳感;出院后的随访中要强化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指导。

过早使用奶瓶也是导致母乳喂养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由于婴儿吸吮橡皮奶头后造成的对母亲乳头的不适应,另外,用奶瓶添加代乳品后,可使婴儿吸吮母乳欲望减弱,
吸吮的减少导致母乳分泌量减少,从而导致了纯母乳喂养的过早终止。

因此,为保证纯母乳喂养,应鼓励母亲亲自照顾婴儿,且最好母婴同床,这样便于按需哺乳,有利于乳汁的持续产生。

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哺乳前应用温开水而不是其他洗涤剂进行清洗。

哺乳时,产妇要让婴儿处于舒适体位,同时手呈c型将乳房托起,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婴儿口内,使婴儿有节奏在两侧乳房交替吸允[4,5]。

哺乳结束后不能强行用力拉婴儿,而是用手指轻柔压婴儿的下颌,使婴儿的嘴慢慢地放开乳头。

做好产妇的心理指导,消除产妇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信心。

保证营养合理,产妇要多吃高蛋白、高热量及易消化的食物,并及时补充新鲜蔬菜、水果等绿色植物,保证膳食合理,不偏食。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
[2] 薛俊兰.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与护理措施[j].全科护理,2009,7(6):520-521
[3] 唐忠理.母乳喂养与安需哺乳[j].医药世界,2006,(10):179-180
[4] 刘剀,朱素君,苏卫兰,陈芳,李玉风,刘巧玲.产妇母乳喂养1314例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5):472.
[5] 张雪梅,周惠琴,王文礼.母乳喂养和断乳时间调查及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6):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