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简介
安徽简介介绍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丰富
安徽省的生物资源丰富,包括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这些生物资源为生态 系统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
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安徽省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的生 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同时,安徽省也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如中药材的采集和 加工等。
工业概况
制造业为主导
安徽省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等领 域。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 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产业转型升级
安徽省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 提高工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服务业概况
旅游业发达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安徽省的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铜矿、钨矿等。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 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矿产资源分布不均
安徽省的矿产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较大,而有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 较小。
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安徽省的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水污染 等问题。
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代表性戏曲之一,起源于民间,融合了 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 一。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 城市发展、民俗文化、建筑艺术的重要场所。
教育资源
01
高等教育
安徽省拥有多所知名高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涵盖了
文、理、工、管、法、医等多个学科领域。
发展规划与战略
01
安徽蒙城简介

安徽蒙城简介
一、地理位置
蒙城,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地处皖北平原,东邻涡阳县,西接利辛县,南濒芡溪县,北界濉溪县。
蒙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亳州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历史文化
蒙城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书记载,蒙城在春秋时期为胡子国国都,战国时期为楚国所属。
秦汉时期设立蒙县,唐朝时期改为蒙城,自此蒙城地名沿用至今。
蒙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如岳坊塔、吕蒙故城等。
三、经济发展
蒙城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面发展。
农业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特色产业为辅;工业以新能源、医药、食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服务业则以商贸物流、旅游等为主。
蒙城县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四、风景名胜
蒙城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岳坊塔,又名蒙城塔,始建于北宋时期,为七层八角砖塔,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还有吕蒙故城、运兵河、观音寺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五、结论
总的来看,蒙城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济发展迅速,风景
名胜众多。
安徽介绍文案

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东临江浙沪,南接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连山东,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
安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徽州文化”和“皖江文化”两大文化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安徽地形地貌多样,有黄山、九华山等名山和巢湖、长江等大湖,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
同时,安徽还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大省之一,以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为主,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近年来,安徽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合肥、芜湖、安庆等城市为中心的多个经济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总之,安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欢迎您来安徽旅游、投资、发展,共同探索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的无限可能。
安徽简介

安徽,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内陆的一个省份,简称皖,建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府、徽州府(府即今歙县)两府首字合成,因安徽潜山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安徽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东部经济区。
省域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
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
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徽文化(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
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
[1]中文名称安徽外文名称Anhui Province、Anhui别名皖(简称),吴头楚尾、江淮之滨行政区类别省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16地级市6县级市43县级区56县政府驻地安徽合肥市庐阳区长江中路221号电话区号0550至0566邮政区码230000至247000地理位置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7,002万(2013年)方言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赣语、吴语气候条件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著名景点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徽州、巢湖、琅琊山、天堂寨、八里河机场新桥国际机场等5座民用机场火车站合肥站、蚌埠站、阜阳站等车牌代码皖A至皖S省会合肥市著名高校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等历史名人朱元璋、桓谭、张辽、李鸿章等简称皖重要城市合肥、芜湖、淮南、蚌埠、黄山等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
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
(说明文)介绍安徽作文说明文

介绍安徽作文说明文安徽省(简称“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位于华东地区,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
下面是我整理的介绍安徽作文说明文,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介绍安徽作文说明文1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回安徽老家,中途在省会合肥转车,爸爸的朋友吴叔叔到车站接我们,建议我们到安徽名人馆看看。
记得小时候妈妈曾跟我讲过许多名人的故事,其中有很多都是安徽人。
于是,我们兴致勃勃地接受了叔叔的建议。
天下着蒙蒙细雨,空气格外清新怡人,更增添了我们参观名人馆的兴致。
一路上,叔叔热情地介绍着合肥近几年的开展,不知不觉,我们就到达了名人馆。
名人馆是一个二层楼高的古代阁楼式建筑,一层前厅有名人馆的简介。
馆里陈列着从上古时期到清朝末年的五十名安徽籍名人的蜡像,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穿越时空,对各个时期的名人进行了一次探访。
有三过家门而不入、降服肆虐洪水的大禹,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和庄子,楚汉争霸时期的谋略家范曾和张良,三国时期鼎足一方的军事家曹操,创造麻沸散的医圣华佗,铁面无私的“青天〞包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抗击倭寇、为民除害的戚继光,诲人不倦的理学家朱熹,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清朝重臣李鸿章,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拥有亿万家产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等等。
这些名人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戚继光,因为在戚继光展区,我们还观看了立体小电影?戚继光抗击倭寇救仙游?,声光电组合而成的画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看起来特别生动感人,我连着看了两遍。
名人馆的正中央,展示的是赤壁之战的壮阔场景,波涛汹涌的水面上,曹操立于船头,手握宝剑、目光如炬,对岸堤上周瑜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我仿佛听到了如雷的战鼓、震天的杀声。
走知名人馆,叔叔问我有什么感受,我说:“我骄傲,我是一名‘徽’姑娘。
〞介绍安徽作文说明文2一个下雨天,我和外公外婆去安徽的木屋村旅游,跟着旅游团坐了大约5个小时的大巴车,终于到了安徽。
安徽省简介

• • • • •
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 人口:6740.8万(2008年底) 下辖地区:17地级市,5县级市,56县 方言: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吴语,徽语 重要城市:合肥,淮南,淮北,芜湖,马 鞍山,蚌埠,阜阳
安徽省地理位置与气候
• 地理位置:长三角腹地,位于中国东南部, 地处长江下游。介于东经114度25分至119 度50分。北纬29度25分至34度40分。东西 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 • 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 接壤 • 安徽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
自然资源
• 安徽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产量大,且资源 配套情况好,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伴生矿共生矿, 在全国十分突出。 • 目前全省已发现135种,探明储量的达67种,其 中煤、铁、铜、硫、磷、明矾、水泥、石灰岩等 二十多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 煤炭储量246.54亿吨,居全国第七位 • 铁矿储量29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亿吨,均居 全国第5位 • 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居全国第2位
安徽历史名人
• 安徽自古以来,名人辈出,文化灿烂,古代道家 创始人老子、庄子,东汉神医华佗,三国时期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活字印刷术发明者 毕昇,北宋名臣包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近 代京剧鼻祖程长庚,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中国 第一条铁路的设计者詹天佑,台湾第一任巡抚刘 铭传,文化名人胡适、陶行知,中共创始人陈独 秀都是安徽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两弹元 勋邓稼先也都是从江淮大堤上走出去的科学巨匠
主要城市
• • • • • • • 合肥:特大城市,人口486.74万,占地面积280平方公里 淮南:特大城市,人口245.5万,占地面积115平方公里 蚌埠:大城市,人口352.4万,占地面积85.3平方公里 芜湖:大城市,人口240万,占地面积83.1平方公里 阜阳:大城市,人口955万,占地面积82.3平方公里 淮北:大城市,人口213.7万,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 马鞍山:大城市,人口120万,占地面积71平方公里
最新关于安徽省的简介

1
2. 合肥科技城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优 秀人才和企业入驻。
2
3. 合肥科技城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
3
列重要科技成果,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2. 皖江城市带——安徽省的经济重心
2. 安徽历史名人——如包拯、曹操等
1. 包拯,北宋著名清官, 以公正廉洁、秉公办事而著 称,被誉为“包青天”。
2.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 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 人。
3. 安徽历史上还有许多其 他杰出人物,如明朝开国皇 帝朱元璋、清朝名臣李鸿章 等。
3. 安徽古代建筑——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
最新关 于安徽 省的简
介
目录Contents
大主题一:安徽的地理环境 大主题三:安徽的经济发展
大主题二:安徽的历史文化 大主题四:安徽的旅游资源
大主题一:安徽的 地理环境
1. 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02
01
1.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 省南部,是世界自然与文 化双重遗产,以其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而闻名于世。
2. 黄山毛峰茶是安徽省的特产,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四绝,被 誉为“绿茶之王”。
3. 除了徽菜和黄山毛峰茶,安徽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如:无为板 鸭、皖南臭豆腐等,都各具特色,值得品尝。
感谢 观看!
1. 皖江城市带是 安徽省经济发展的 核心区域,拥有众 多高新技术产业和
1 现代服务业。
2. 皖江城市带的地
3. 皖江城市带的经
理位置优越,交通便
济发展水平在全省乃
安徽地理简介-适合高考前乡土复习

安徽简介安徽,简称“皖”,为内陆省份与六个省相邻,属华东地区(六省一市-苏、浙、皖、闽、赣、鲁和沪),经济上属中部经济区;兼跨长江、淮河,是国内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
省会合肥市。
【地理位置】安徽位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
跨长江下游(江西湖口划分中、下游)、淮河中游(洪河口分上中游、中渡分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全省总面积13.96万km 2,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面积居全国第22位。
自北向南依次为:淮河流域6.7万km 2,长江流域6.6万km 2,新安江流域0.65km 2。
安徽省地貌剖面示意图(沿屯溪至萧县一带)【行政区划】安徽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5县级市,45市辖区,55县。
中文名称:外文名称:别名:下辖地区:政府驻地:面积:人口:方言:气候条件:著名景点:省树:省花:省鸟:安徽Anhui Province 皖17地级市,5县级市,56县合肥13.96万km 26740.8万(2008年末)北方官话、吴语、徽语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黄山松黄山杜鹃灰喜鹊序号地级市区号邮编车牌总面积(km)总人口(万)备注(县级市)合肥0551230000皖A 7266487蚌埠0552233000皖C 5917353芜湖0553241000皖B 3317227淮南0554232000皖D 2121239马鞍山0555243000皖E 1686120淮北0561235000皖F 2725214铜陵0562244000皖G 111375安庆0556246000皖H 15398610桐城黄山0559245000皖J 9807156阜阳0558236100皖K 9775955界首宿州0557234000皖L 9787605滁州0550239000皖M 13987440天长、明光六安0564237000皖N 17976696宣城0563242000皖P 12340274宁国巢湖0565238000皖Q 9423453池州0566247100皖R 8272155亳州0558236800皖S8523576【历史渊源】省名由来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从安庆、徽州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安徽简称“皖”:源于春秋时期古皖国,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又称皖山。
2.徽商:徽商文化是安徽的骄傲,也是中国和世界的骄傲,300年前,古老的徽州大地上,曾经上演过一幕徽商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历史剧,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并不是指所有安徽商人)。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3.A.徽商流长的原因:1、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山多地少的客观环境压力,这正如明嘉靖年间微州一村妇所说的:“吾郡在山谷,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
”2、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徽人经商;3、徽人思变精神的内部动力加上当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外部契机。
而其三者,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是徽人的思变精神。
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打破“重农抑商”,冲破世俗偏见,才使许多徽民变为徽商,与正是这种转变才产生了徽商的鼎盛。
B. 徽商产生条件1、古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
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给皖南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2、丰富资源促进了商业发展。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
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
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3、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
4、明清是我国商品经济较发展的时期,明清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徽商鼎盛之时。
4.徽文化: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5.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主要流传在安庆市一带,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
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吸收了京剧、汉剧、昆剧、越剧、评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
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小辞店》等。
6.徽剧: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
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
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
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
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
7.花鼓灯: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以怀远、凤台、凤阳和颍上四县最为盛行,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代表剧目:花鼓灯《刘海戏金蟾》、《玩灯人的婚礼》、《网中情》、《新媳妇挑塘》等剧目多次参加国庆庆典演出和全国调演,《新媳妇挑塘》并被拍成电影。
8.凤阳花鼓:又名双条鼓,花鼓小锣。
起源于旧凤阳府临淮县一带(今凤阳县东部),主要有唱堂会和坐场唱和唱门头三种表演方式,唱堂会是纯粹的舞台表演形式,坐场唱是街头卖艺形式,唱门头则是沿街门店铺的一种乞讨形式。
凤阳花鼓主要流传在蚌埠、凤阳一带。
代表曲目《凤阳歌》、《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鲜花调》、《十杯酒》、《孟姜女》等100多出。
9.庐剧: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
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鼓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
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代表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
10.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庆府桐城县人(今桐城市、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等部分地区)故名。
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有1200余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数以亿字的资料——这些数字就是崛起于200余年前的桐城散文派在其间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
“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
11. 新安画派:先驱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时期主要成员有新安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2.徽派版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
明代徽籍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郑重、雪庄等,都曾为版刻绘画。
从明正统至清道光间,黄姓刻工插图刻画的图书达240余部。
明末,休宁人胡正言,创“拱花”套印技法,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
12.龙城画派:清初,在“扬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间,萧县涌现出一批“重传统、重笔墨、重生活”的水墨写意新人,他们频频相聚于龙城(萧县县城的古称),挥洒于室,活跃于世,整个龙城书画活动沸沸扬扬。
他们既继承了祖辈的传统技法,又冲破传统的束缚,追逐时代新潮,以强烈的个性阔笔写意,以泼辣豪放的笔墨写实,技艺日高一日,一时人才济济、高手林立,出现了吴作梓、刘云巢、张太平、王维翰、吴凤昭、吴凤祥(柳庵)、张昌、袁汝霖等有影响的书画家数十人。
他们艺术思想趋于一致,技法意境趋于相同,融合南疆北国,形成了新的画风流派,影响较大,活动中心在县治龙城,被称为“龙城画派”。
13.安徽方言:14.徽菜:徽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发端于南宋年间徽州歙县,徽州因处于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
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
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
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15.景点:安徽旅游资源丰富,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司空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和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节庆活动:17.文化名人: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培育出道教文化、桐城派、建安文学、北宋理学、徽文化、皖江文化等,涌现出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胡适、邓石如、赵朴初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
18.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以少胜多。
19.淮河文化: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涡阳、蒙城、亳州一带和淮南王刘安为代表的淮南寿县一带涡阳老子道家发源地.•社会发生激烈变革,社会文化思想活跃,在涡阳、蒙城诞生了以老聃、庄周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其与儒、释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三大体系。
•庄周的代表作《庄子》的文学价值为历代所赞美,誉为汪洋恣肆、仪态万方,说理还情、深浅俱妙。
•他的寓言故事《郢yǐng人垩鼻》、《庖丁解牛》、《涸辙之鱼》等篇,都是形象美与思辩美相结合的作品。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
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
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
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
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死了。
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
这篇寓言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
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之人的惯用伎俩。
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20.建安文学:曹氏父子(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曹操沛国谯qiáo郡(今亳州市)人,及其子曹丕、曹植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曹操的代表作,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气魄宏伟且有苍凉之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篇。
•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中国现有最早的文学评论的专篇。
•曹植的诗,对五言诗的发展有过一定的影响。
•曹氏父子以及围绕他们的“七子”、蔡琰等众多作家,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他们的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正如《文心雕龙.时序》所说:“观时时文,雅好慷慨,良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两笔长,故由梗概多气也。
”建安诗歌这种杰出成就形成了后来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
21.魏晋玄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嵇康、刘伶吸收道家精神形态,所讨论的问题,是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本末有无』的问题,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其发展并非要取代儒家,而是要调和儒道,使儒道兼容.•嵇康( 223 ~ 263 年)谯国(今宿县)人。
•他的诗歌四言成就显著,风格清逸脱俗,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和大胆的反抗思想,是文学史上的名篇。
•嵇康精乐理、善操琴,著有琴赋,又将自创古琴曲《长侧》、《短侧》、《长清》、《短清》四首收入《嵇氏四弄》。
•由于他不满司马氏的统治,终遭杀身之祸。
传说他临刑之时,面无惧色,弹完古琴曲《广陵散》。
•嵇康还是一位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将他列为魏晋时 23 位名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