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8章《微子篇》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8《论语》六则》PPT课件 (4)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8《论语》六则》PPT课件 (4)

一、课内阅读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吾尝.终日不食:__曾__经___ (2)诲.女知之乎:__教__导___ (3)敏于事而慎.于言:__谨__慎___ (140).不翻愤译不下启.列:句_启_子_发_。__,(_6_开分__导)___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
)
(3)不亦君.子.乎( 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
(4)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文中指学业上陷入困境 )
(5)三.人.行.( 几个人在一起走。三,在文中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采纳,听从
)
(7)三十而立.( 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
(8)四十而不惑.( 疑惑 )
3.通假字。(3 分)
表并列 表顺承
) )
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 )
5.古今异义。(8 分)
古义: 可以凭借 (1)可.以.为师矣 可以今义: 表示许可或可能
古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2)三.人行 三今义: 数词,三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文中特指孔子 (3)子.曰 子今义:儿子
古义: 同一师门的师兄弟 (4)有朋.自远方来 朋今义: 朋友
7.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分) 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8.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态__度__方 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

论语18微子篇课件

论语18微子篇课件

• 18.2 柳下惠为士师①,三黜②。人曰:“子未可 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枉道而事人③,何必去父母之邦④?”
• • 【注释】 ①柳下惠:姓展,名获,又名禽。鲁国的贤大夫,柳 下是他的封地,惠是他的谥号。士师:主管刑法的 官。 ②三黜(chù):三次被罢官不用。 ③枉道:曲道。 即不走正道。 ④父母之邦:父母居往的国家。也即自己 的祖国。 • 【译文】 • 柳下惠做了司法官,三次被免职。有人说:“你不能 离开这里吗?”他说:“如果按照正直之道侍奉君主,到 哪里去能够不被多次罢官呢?如果按照邪枉之道侍奉君主, 何必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 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①:“凤兮! 凤兮!何德之衰②?往者不可谏③,来者 犹可追。已而,已而④!今之从政者殆而 ⑤!”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bì )之, 不得与之言。
• • 【注释】 ①接舆:楚国的一位贤人,为逃避现实而装疯,故说 他是狂人。“接舆“并非他的真名。因为他接近孔子的车, 因此称他为接舆。 ②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古人称凤是 一种灵禽,世道清明才出现。接舆用凤比喻孔子,批评社 会如此黑暗,孔子却不去隐居。 ③谏:劝阻。 ④已而: 罢了,算了。已,止。而,语气词。 ⑤殆:危险。 • 【译文】 •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旁,他唱道: “凤鸟呀!凤鸟呀!你的命运为什么会这样不济呢?已经 过去了的是无法挽回了,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隐退吧! 隐退吧!现今从政的人很危险啊!”孔子下了车,想和他 谈谈。楚狂却赶快避开了,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 18.4齐人归女乐①,季桓子受之②,三日 不朝③,孔子行。 • 【注释】
• ① 归:通“馈”,赠送。女乐:女子歌舞 队。 ② 季桓子:即季孙斯,鲁国的上卿。是季 孙肥(即季康子,谥号“康”)的父亲。 ③ 三 日:多日。 • 【译文】 • 齐国送来了许多歌伎舞女,季桓子接受了, 好多天都不上朝,孔子见此情形便离开了鲁国。

《论语微子第十八》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微子第十八》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微子第十八》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本篇以反映孔子的处世态度为主,通过与隐士的思想对立变现出来。

【原文】18.1微子去之,箕(jī)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译文】微子离开商纣王出走,箕子做了奴隶,比干强谏身遭惨死。

孔子说:“殷代有三个仁者。

”【解读】微子,名启,商纣王的同母兄。

纣王无道,不听微子规劝,微子离开他出走。

箕子,名胥馀。

纣王的叔父。

纣王不听规劝,箕子披发装疯,被纣王降为奴隶。

比干,纣王的叔父,他强谏纣王,比干被纣王剖心而死。

微子是“邦无道则隐”;箕子是“邦无道则愚”;比干则是“舍生取义”。

【原文】18.2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译文】柳下惠做了司法官,三次被罢免。

有人说:“你不能离开这里吗?”他说:“如果以正直之道侍奉君主,到哪里去能不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用正直之道侍奉君主,何必还要离开祖国呢?”【解读】柳下惠,姓展,名获,又名禽。

鲁国的贤大夫,柳下是他的封地,惠是他的谥号。

柳下惠直道侍君,宁可弃官,不愿改变自己的操守。

孟子称他为“圣之和者也”。

我们要思考的就是环境不好的时候是否需要改变自己。

【原文】18.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曰:“吾老矣,不能用也。

”孔子行。

【译文】齐景公讲到怎么对待孔子时说:“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可以像季氏、孟氏之间那样对待。

”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

”孔子于是离开了齐国。

【解读】记载孔子在齐国不被重用的事情。

这一章有很大歧义,有人认为“吾老矣,不能用也”是齐景公不用孔子的托词,也有人认为是孔子拒辞不干的托词。

【原文】18.4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

【译文】齐国人送给鲁国一些歌伎舞女,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理朝政。

孔子就离开了。

【解读】体现了孔子对当政者的极度失望,“道不同不相为谋”。

【原文】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选读PPT18 苏教版共57页文档

论语选读PPT18 苏教版共57页文档

1
0












易安。源自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论语选读PPT18 苏教版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论语》微子篇:殷有三仁焉。

《论语》微子篇:殷有三仁焉。

《论语》微⼦篇:殷有三仁焉。

【原⽂】18.1 微⼦去之,箕⼦箕⼦为之奴,⽐⼲⽐⼲谏⽽死。

孔⼦⽈:“殷有三仁焉。

”微⼦离开了商纣王,箕⼦做了他的奴⾪,⽐⼲强谏被杀。

孔⼦说:“殷朝有三位仁⼈!”【注释】微⼦:名启,商纣王的同母兄弟。

微⼦出⽣时,他母亲还未被正式⽴为帝妻,纣是母亲⽴为帝妻后所⽣,故纣得以继承王位。

箕⼦:纣王的叔⽗。

纣王暴虐⽆道,箕⼦曾向他进谏,纣王不听,箕⼦便假装发疯,被降为奴⾪。

⽐⼲:也是纣王的叔⽗。

他竭⼒劝谏纣王,被纣王剖⼼⽽死。

【解读】⾏仁有不同的形式我们知道,孔⼦将仁作为个⼈道德修养的最⾼境界,在他眼中,能称为“仁⼈”的⼈凤⽑麟⾓,但并⾮没有。

在这⾥,孔⼦列举了纣王时期的微⼦、箕⼦、⽐⼲三位⼤⾂,指出他们是殷之“三仁”,既赞赏了他们的仁德,⼜为孜孜求仁的⼈们树⽴了可贵的榜样。

微⼦、箕⼦、⽐⼲都是殷纣时期的⼤⾂,⽽且都是纣王的亲戚。

作为⾂⼦,他们实在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朝的⼤好江⼭就此葬送。

他们觉得⾃⼰有责任有义务让纣王迷途知返,让商王朝的统治继续下去。

但是纣王对三⼈的劝谏不以为然,依然固我。

在这种不可逆转的⼤势下,三⼈做出了不同的抉择,那就是“微⼦去之,箕⼦为之奴,⽐⼲谏⽽死”。

孔⼦认为,他们的选择虽然不同,但最终都成了为⼈称道的“仁⼈”。

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求仁没有固定的道路,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微⼦在数次劝谏⽽⽆果后,打算以死明志,但事到临头⼜拿不定主意,就去找德⾼望重的⽗师,请他为⾃⼰指点迷津。

⽗师告诉他说:“如今商朝就要灭亡了,国君却还在纵情声⾊。

⽼百姓的怨⾔也越来越多,这是⾮常可怕的现象。

我劝你不要死,如果你的死能换来国君的悔悟以及商朝的复兴,那可以去死。

但是你也清楚,你的死并不能达促其惊醒,那为什么还要去死呢?但是你也不宜留在这⾥。

因为商朝必定要灭亡的,你待在这⾥不过⽩⽩受⼈侮辱。

我劝你还是出逃吧,既能保全⾃⾝,也落得⼲净清⽩。

”微⼦听了⽗师这番话,就离开了纣王。

微⼦⽆法⼒挽狂澜,这是时代的悲剧,并不是微⼦的悲剧。

国学经典《论语》微子篇第十八(权威直接打印)

国学经典《论语》微子篇第十八(权威直接打印)

yǐ gào fū zǐ wǔ rán yuē niǎo shòu zǐ lù gǒng ér lì zhǐ zǐ lù sù
以 告。夫 子 怃 然 曰:“ 鸟 兽 子 路 拱 而 立。止 子 路 宿,
bù kě yǔ tóng qún wú fēi sī rén shā jī wéi shǔ ér sì zhī jiàn qí
为 谁 ?” 子 路 曰:“为 孔 士 也, 岂 若 从 辟 世 之 士
-2-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zāi
yōu ér bú chuò zǐ lù xíng wéi fū zǐ
zhí qí zhàng ér yún
哉?”耰 而 不 辍 。子 路 行 为 夫 子?”植 其 杖 而 芸。
辱 身 矣,言 中 伦, 行 中 击 磬 襄 入 于 海。
-4-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zhōu gōng wèi lǔ gōng yuē jūn
18.10 周 公 谓 鲁 公 曰:“君
zǐ bù chí qí qīn bù shǐ dà chén
子 不 弛 其 亲,不 使 大 臣
yīn yǒu sān rén yān
“殷 有 三 仁 焉。”
yǐ bù néng yòng yě kǒng zǐ xíng
矣,不 能 用 也。”孔 子 行 。
liǔ xià huì wéi shì shī sān chù
qí rén kuì nǚ yuè jì huán zǐ
18.2 柳 下 惠 为 士 师,三 黜。18.4 齐 人 馈 女 乐,季 桓 子
道,丘 不 与 易 也。”
gào 曰:“隐 者 也。”使 子

《论语》解读:微子第十八

《论语》解读:微子第十八

【注释】去:离开。
微子:名启,是商纣王的同母兄。纣王无道,微子多次劝谏不听,后微子隐居。 箕子:名胥馀,殷纣王的叔父。子爵,官太师,曾多次劝谏纣王,纣王不听,箕 子装疯,被降为奴隶,被纣王囚禁。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官少师,竭力劝谏纣王,“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 非勇也;过则不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纣王大怒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 窍,信诸?”将比干剖心而死。
长 幼 之 节,不 可 废 也,君 臣 之 义,如 之
hé qí fèi zhī yù jié qí shēn ér luàn dà lún jūn zǐ zhī
何 其 废 之。欲 洁 其 身,而 乱 大伦。君子之
shì yě xíng qí yì yě dào zhī bù xíng yǐ zhī zhī yǐ
【大意】 柳下惠担任鲁国的法官,多次被免职。有人说:“您不可以离开这个 国家吗?”柳下惠说:“我用正直的道德事奉人君,到哪里能不被罢 黜呢?要想不正直地事奉人君,又何必离开自己父母所在的祖国 呢?”
qí jǐng gōng dài kǒng zǐ
yuē
ruò jì shì
zé wú bù néng yǐ jì
yuē
fèng xī fèng xī
楚 狂 接 舆 歌 而 过 孔 子,曰:凤 兮 凤 兮!
hé dé zhī shuāi wǎng zhě bù kě jiàn lái zhě yóu kě zhuī
何 德 之衰?往 者 不 可 谏,来 者 犹 可 追。
yǐ ér yǐ ér
jīn zhī cóng zhèng zhě dài ér
【大意】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前走过,说:“凤凰啊! 凤凰啊!为何道德这样衰微?过去的别再说了,未来的还可以追寻。 算了!算了!现今从政的人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说话。他快 步避开了,孔子没能和他说话。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8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8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8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第十八章论语微子篇wēi zǐ qù zhī jī zǐ wéi zhī nú bǐ gān jiàn ér sǐ kǒng z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yuē yīn yǒu sān rén yān曰:殷有三仁焉。

【注释】微子:名启,是纣王的同母兄。

纣王无道,微子多次劝谏不听,后微子隐居。

去:离开。

箕子:名胥馀,殷纣王的叔父。

子爵,官太师,曾多次劝谏纣王,纣王不听,箕子装疯,被降为奴隶,被纣王囚禁。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

官少师,竭力劝谏纣王,“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不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纣王大怒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诸?”将比干剖心而死。

【大意】纣王无道,微子离开了他,箕子被他囚禁降为奴隶,比干因为劝谏被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用曰以“齐 也:季若景 。“孟季公 ”吾之氏待 孔老间,孔 子矣待则子 行,之吾曰 。不。不:
能”能 ;
1、若: 像。
2、季、 孟之间: 次于季氏 ,高于孟 氏。
3、行: 离开。
10
【译】齐景公谈到怎样对待孔子时说: “要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 我办不到;要用比季孙氏低、比孟孙氏高 的待遇来对待孔子。”不久,刘景公又说: “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便动身离 开齐国。
【评点】接舆是一个隐 士。所谓隐士,乃是不满社 会现实,眼看政治无可挽救 而知难隐退的人。本章记孔 子传道济世的心情不被接舆 所理解,接舆善意地讽喻孔 子急流勇退。古人认为,凤 凰是一种有德行的鸟,它在 天下太平时出现,而在乱世 时隐藏不出。楚狂人把凤凰 比作孔子这是对孔子的尊重, 意思是说,现在是乱世,你 为什么还要寻求出仕呢?难 道凤凰的德行衰微了吗?现 在避世隐居还来得及。接舆 在乱世时知难而退了,还想 对孔子的处世态度起点提示 劝阻作用,实际上,他是不 可能理解孔子传道济世的理 想和作法。
错误。 6、犹可追:尚可补救 ,还来得及改正。7、
而!。?子
而:语助词,相当于“ 矣”。
辟”已往曰
8、殆:危险,不可救 治。

9、辟:同“避”。
14
【译】楚国 有位狂人接舆, 唱着歌经过孔子 的车旁,他唱道: “凤凰呀,凤凰 呀!你为何这样 不识时务?过去 的事无可挽回, 未来的事还来得 及补救。算了吧, 算了吧!如今执 政的人不可救治 了。”孔子下车, 想同他交谈。接 舆赶快走开,以 回避孔子。孔子 不能和他交谈。
8
【译】柳下惠担任鲁国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 多次被免职。有人说:“您不可以离开这个国家 吗?”柳下惠说:“正直地事奉人君,到哪一国 去不会被多次免职?如果不正直地事奉人君,何 必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呢?”
【评点】柳下惠是儒家很推崇的仁人君子。柳 下惠的高风亮节浓缩为四个字;直道事人。从本章 中可看出柳下惠是一个直道事君的人,秉性正直, 坚持节操,不迎合时尚。其次,他对当时社会有深 切了解,明白世皆枉道,直道难行。他对祖国怀孔而者“
,子已不凤
1、楚狂:楚国的狂人 。
不下而可兮楚 得,!谏凤狂
2、接舆:春秋时代楚 国隐士,见楚昭王政事 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
与欲今,兮接
。 3、凤:凤凰。古代传
之与之来,舆 言之从者何歌
说,世有道则凤鸟现, 无道则隐。此比喻孔子 。
。言政犹德而
4、衰:衰微。 5、谏:规劝,使改正
。殆可之过 趋而追衰孔
【评点】本章记叙孔子是如何离开齐国的。从文意看 ,孔子离去的原因不是因为礼数不周到,而是因为齐景公 不能施行孔子的主张。当时齐国执政的是晏婴,他反对儒 家,反对在齐国推行鲁国的那一套。他对齐景公说:“儒 者不守法,崇丧遂哀,破产厚葬,特别讲究礼节,老百姓 难以学习。要用孔子对国家没有好处。”齐景公本是一个 没有作为、没有主见的国君,他听了晏婴的话后就以“吾 老矣,不能用也”为借口,辞退孔子。孔子到齐国是为了 行仁政,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并不是为了功名富贵。 既然环境不允许,也就立即离开齐国,决不枉道以事人。
11
日季 不桓 朝子齐 ,受人 孔之归 子,女 行三乐 。,
1、归:同“馈( kui)”,赠 送。
2、季桓子:鲁 国贵族,姓季 孙,名斯,季 康子的父亲。 从鲁定公时到 鲁哀公初年, 一直担任鲁国 执政的上卿( 宰相)。
3、行:离开。
12
【译】齐国人赠送歌姬舞女给鲁国, 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便离开 了鲁国。
6
【译】纣王无道,微子离开了纣王, 箕子被纣王拘囚降为奴隶,比干屡次劝 谏被纣王杀死。孔子说:“殷朝有这三 位仁人啊!”
【评点】孔子称赞的这三个仁人,虽然表现不 同,但其内在实质,都是爱自己的国家,并且维 护这个国家所遵循的原则。他们看到纣王破坏这 个原则,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维护。正是由于 这一点,孔子才称他们为仁人。从孔子对他们三 人的称赞中,可以更进一步体会仁德的内涵。
【评点】本章记叙孔子是怎么离开鲁国的。鲁定 公14年,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齐人惧怕。孔子 55岁那年,齐平公为了讨好鲁定公,便把歌姬舞女馈 赠给鲁国,孔子极力反对,季桓子却贸然接受下来。 君臣观看演出,被声色所惑,三天不视朝听政。孔子 看到鲁国君臣如此迷恋女色,朝政日衰,不足有为, 便大大失望而去职离鲁。孔子离开鲁国时,用歌来表 白心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 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史记·孔子世家》) 可见,孔子对立身处世是慎重的,“读书志在圣贤, 为官心存君国”(《治家格言》),可留则留,不可 留马上就走,决不依违于俯仰之间,表现了高尚的人 格力量。
7
邦人而“可三 ?,不直以黜 ”何三道去。柳
必黜而乎人下 去?事?曰惠 父枉人”:为 母道,曰“士 之而焉:子师
事往 未,
1、士师:古代 掌管司法刑狱的 官员。 2、三黜(chù ):多次被罢免 。“三”,表示多 次。 3、去:离开。 4、焉:代词, 表疑问。哪里。 5、往:去。 6、枉:不正。 7、父母之邦: 父母所在之国, 即祖国。
1
第十八章
《微子篇》
主讲人:xxx
2
孔子(前551--前479),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 始人。被后人成为圣人。
3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 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 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 《孟子》并称四书,《诗》《书》 《礼》《易》《春秋》并称“五经”, 共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 十篇
4
时代的病态 ,孔子 为什么要出国? 往者不 可谏,来者犹可追,谁 来指点迷津? 到底该不 该做官? 穷达行藏各有 志。
5
“而为微 殷死之子 有。奴去 三孔,之 仁子比, 焉曰干箕 。:谏子
1、微子:名启。纣 王的同母兄。眼看 纣王即将灭亡,为 了保存祖宗的祭祀 ,以免同归于尽, 微子就出走了。 2、箕子:纣王的叔 父,曾多次劝谏纣 王,纣王不听,箕 子披发装疯,被纣 王拘囚,降为奴隶 。周武王灭殷后, 才被释放。 3、比干:殷纣王的 叔父。屡次强谏纣 王,纣王大怒,遂 将比干剖胸挖心, 残忍地杀死。 4、三仁:三位有仁 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