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近似数
生活中的近似数教案

生活中的近似数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三节内容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灵活运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课件、粉笔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看到这个标题了(生活中的近似数),大家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以前我们求近似数都用到什么方法?生:“四舍五入”法。
师:谁能分别说说它们是怎么求的?生1:我知道求小数的近似数是看保留几位小数,就把保留数位的下一位进行四舍五入,小于等于四的要舍去大于等于五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生2:求积的近似数是先算出积,再看保留几位小数,就把保留数位的下一位进行四舍五入。
生3:求商的近似数只需要除到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再进行四舍五入。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生活中的近似数是什么样子呢?(板书标题)生答:想。
(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师:好,请看大屏幕!二、学习新知1.学习“进一”法师:谁来说说题中有哪些已知信息?生:“每辆车最多能装15吨货物,现在有50吨货物,问题是,至少需要几辆车来装。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猜一猜,至少需要几辆车?把结果和理由告诉你的同伴(四人一个小组)。
开始同学们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巡视。
三分钟后请生起来回答。
师:至少需要几辆车来装呢?谁知道?生1:至少需要3辆车。
生2:4辆。
生3:至少需要3.33…辆。
师:好,同学们的回答都各不相同。
那首先请同学起来回答这个题的算怎么列?生4:50÷1.5﹦3.33…(辆)现在,出示大屏幕上的解题过程。
近似数

(3)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的红光的波长为0.000 077cm (精确到0.000 01 cm)
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 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1.02×105精确到___千__位 (2)3.2×10-3精确到_万__分__位 (3) 2.56万精确到___百__位
近似数
1.你今年几岁了? 2.你身高是多少㎝?
3.你体重是多少㎏? 4.你家有几口人?
你觉得生活中出现的这些数 有什么不同吗?
生活中不仅需要准确数, 同时也需要近似数!
试举出生活中你熟悉的近似数 与准确数的例子
近似数常见的情况
1.实际生活中有许多数据都是近似数,如:用度量工具 测量出来的长度、质量、时间、速度等数据都是近似数
四舍五入.
问题1:
小亮用天平称得一个罐头的质量为2.026kg,试按下列 要求取近似值:
(1)精确到0.01kg (2)精确到0.1kg (3)精确到1kg
2.03kg
2.0kg
2kg
近似数2.0与2有区别吗?
问题2: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并用科学 记数法表示.
(1)地球上七大洲的面积约为149 480 000km2 (精确到10 000 000 km2);
2.由于客观原因不容易或不可能得到准确数时,只能得 到近似数。如:人口普查的结果。
下列数据中,哪些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某词典有1752页; (2)量杯里有水50ml (3)女子短跑100m世界纪录为10.49s; (4)世界人口为61亿
我们学过哪些取近似数的方法?
“四舍五入”是我们常用的取近似数的方法.
3.太空探测器“先驱者10号”从发射到2003年2月人们 收到它最后一次发回的信号时,它已飞离地球12 200 000 000km(精确到1000 000 000km ),用科学记数 法表示_________万__位
中考数学近似数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近似数知识点总结一、近似数的概念1. 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指用比精确值略大或略小的数来表示一个实数的方法。
2. 近似数的作用: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实验、工程测量、金融计算等都需要用到近似数。
3. 近似数的表示:通常我们用小数形式表示近似数,比如3.14、0.618等。
二、近似数的存储方式1. 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对近似数的存储方式。
当一个数的小数点后一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时,则将这一位数进位,否则舍去这一位数。
2. 截断法:截断法是指直接省略小数点后的所有数字,保留整数部分。
比如3.1415截断到小数点后两位得到3.14。
3. 近似数的舍入和截断方法的实际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对数值进行近似存储的情况,比如计算购物金额、量化工程尺寸等,这时就需要运用四舍五入法或截断法来对数值进行近似存储。
三、近似数的计算1. 近似数的加减法:在进行近似数的加减法运算时,我们需要将所有数值都先计算到相同的位数,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2. 近似数的乘除法:在进行近似数的乘除法运算时,我们需要将所有数值都先计算到相同的有效位数,然后再进行乘除运算。
3. 近似数计算的精度控制:在进行近似数计算时,我们需要控制计算结果的精度,通常是根据计算结果的用途来确定保留的有效位数。
四、近似数的误差估计和控制1. 近似数的误差:在使用近似数进行计算时,由于近似数与精确数之间存在着误差,因此我们需要对近似数的误差进行估计和控制。
2. 近似数的误差估计: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近似数的差值来估计其误差大小,差值越小则误差越小。
3. 近似数误差的控制: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合理选择近似数的存储方式、精度以及计算方法来有效控制近似数的误差。
五、近似数的应用1. 物理实验中的近似数: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往往需要用近似数来表示测量结果,比如重力加速度、电阻值等。
2. 工程设计中的近似数:在工程设计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近似数来表示尺寸、重量、容积等数值,以便于进行计算和评估。
从报纸中找出10个近似数简短

从报纸中找出10个近似数简短
报纸中的近似数可以是指报道中的大约数字或者估算数字。
以
下是10个近似数的简短例子:
1. 人口普查显示,该城市的人口约为200万。
2. 研究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了电子设备。
3. 经济学家估计,今年的通货膨胀率约为3%。
4. 据报道,约有80%的公司采用了远程办公。
5. 警方估计,游行人数大约在5000人左右。
6. 科学家认为,这种物种的存活几率大约为百分之五十。
7. 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二的家庭拥有宠物。
8. 研究表明,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每天进行体育锻炼。
9. 调查显示,约有90%的人认为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10. 据估计,这座建筑的高度大约在300米左右。
以上是10个近似数的简短例子,它们都是从报纸报道中获取的。
希望这些例子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生活中的近似数评课稿

生活中的近似数评课稿
让课堂展现生命的精彩
——《生活中的近似数》教学评析
有幸观摩了李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近似数》这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后安排的一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去尾法和进一法。
为了让学生正确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因地制宜的教学了这节生活中的数学课。
整节课,李老师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交流评价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感触较深。
一、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建构生命课堂:
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能仅仅拘囿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在《生活中的近似数》这节课中,李老师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什幺是准确数和近似数,理解了生活中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去尾法、进一法也经常被使用,感知了三种凑整方法的异同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课的开始,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什幺是准确数和近似数”,李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这个数学问题变成了一个具有挑战性、探。
生活中的近似数例子

生活中的近似数例子
1. 咱去市场买菜,价格不都是近似数嘛!比如说,菜贩说这把青菜 5
块钱,这 5 块不就是个大概的数呀!
2. 你看天气预报说明天的气温是 25 度左右,这“左右”不就意味着是个近似数嘛,谁能保证一定就是 25 度整呢,对吧?
3. 每次坐公交车,等车的时间预计10 分钟,这10 分钟不也是个近似数嘛,可能等 8 分钟,也可能等 12 分钟呀!
4. 咱买衣服的时候,标签上写着适合 120 斤左右的人穿,这“左右”就是
近似数呀,难不成多一斤少一斤就穿不了啦?
5. 去超市买水果,那上面标着每斤元,这其实也算是近似数呢,真要精确
起来,哪能刚好是这个数呀!
6. 过年发红包,说给个吉利数 666,这就是个近似数嘛,难道还真能精确到几分几毛呀!
7. 量身高说自己 1 米 7,实际上可能是 1 米 69 呀,这 1 米 7 不就是个近
似数嘛,嘿嘿!
8. 说一个房间大概 20 平米,这肯定是近似数呀,不可能那么精确刚好 20
平米的呀!
我的观点很简单,生活中到处都是近似数呀,多平常又多有意思呀!。
七年级数学近似数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近似数知识点数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近似数。
顾名思义,近似数就是与实际值相近的数。
近似数不是精确的数,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实际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一、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指与实际值相近的数。
它是一个数学概念,通常是通过把一个实际值四舍五入到适当的数量级,以便得到一个被认为“足够近似”的数值。
例如,当我们用1元钱购买一瓶水,水的实际价格可能是0.99元,但是出于方便,我们将其近似地表示为1元。
这就是近似数的应用。
二、近似数的精度近似数的精度是指它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也称为“误差”。
误差越小,近似数的精度就越高。
例如,当我们用3.14来近似表示圆周率时,它与实际值(3.14159...)之间的误差很小,因此近似数的精度就很高。
三、近似数的运算在数学运算中,近似数也有其独特的运算法则。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近似数运算法则:1. 加减法法则:将精度较低的近似数统一到相同的数量级再进行运算。
例如,将1.23和0.05相加时,可以先将0.05近似为0.1,然后将两个数都表示为小数点后一位的精度,即1.2和0.1,最后再进行加法运算:1.2+0.1=1.3。
2. 乘法法则:精度较低的近似数不宜进行乘法运算,应尽量转化为分数再进行乘法运算。
例如,将1.5和1.2相乘时,可以将它们转化为3/2和6/5的分数形式,然后进行乘法运算:3/2×6/5=18/10=1.8。
3. 除法法则:将被除数和除数近似到相同的数量级后再进行除法运算。
例如,将1.5除以0.7时,可以将0.7近似为1,然后将两个数都表示为小数点后一位的精度,即1.5÷1.0=1.5。
四、近似数的应用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计算:例如商场打折、收银计算、货币兑换、保险计算等。
2. 量化:例如温度、体重、身高、面积、体积、时间等。
3. 统计:例如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自然灾害预测、股票预测等。
近似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生活中的近似数教学目标: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取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探究、发现、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实际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重点:1、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性选择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性选择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之前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释一下,你们能帮老师吗?课件出示情景图:我周末到超市购物,买了2.1千克蔬菜,每千克6.42元。
用计算器算计算得到是12.482元,可蔬菜上面的标价是12.48元。
哪位同学能帮我解释这是为什么?(计算钱数“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了解生活中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近似数)【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揭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瓶装香油?带包礼盒师:现在小强的妈妈王阿姨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她解决吗?出示主题图: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到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只能装0.4千克。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你认为王阿姨要我们帮她解决什么问题?师:怎样列式?会计算吗?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巡视中找到四种情况的练习纸,有意按序请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及时追问。
①学生甲:2.5÷0.4 = 6.25(个)②学生乙:2.5÷0.4 ≈6(个)③学生丙:2.5÷0.4 ≈7(个)④学生丁:2.5÷0.4 = 6(个)……0.1千克师:生活中能用6.25个瓶子吗?为什么把商保留整数?师: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个瓶子?师: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香油装全部装入瓶子吗?学生讨论汇报:如果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那么需要6个瓶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取近似值、小数乘、除法及截取积、商的近似值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所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去尾”“进一”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有了一些生活经验。
本课是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学习本课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合理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四舍五入法”,“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近似值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使用“四舍五入法”,“去尾法”和“进一法”求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去尾法”和“进一法”求近似值与“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通过课前谈话引导学生为帮助小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助人为乐的氛围中在不知不觉中开展学习。
一、复习铺垫。
1、帮小明解决第一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在生活中去超市购物买香蕉的小票中体现的“单件×数量=总价”
的关系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
★6.46×2.1的金额不是13.566而是13.57
★付款金额是13.60而不是13.57
从而引出在生活中在计算人民币的金额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但是在生活中实际付款时却是精确到“角”,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在生活中已经几乎不流通了,而这正是学生之前学的“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数学是精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要知道大略的结果就行了。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说明求近似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为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近似值埋下伏笔。
)
二、体验新知,初步运用。
1、帮小明解决第二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可乐图片,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出把1.25升可乐倒入容量0. 2升的纸杯中,至少需要几个纸杯才能倒完可乐?
1.25÷0.2=6.25
学生在列竖式帮小明解决问题时会发现实际生活中并没有6.25个纸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6,但是6个纸杯不够,从而得出应该是7个纸杯。
追问学生如果是需要6.01个纸杯呢?6.99个呢?7.01个呢?从而引出,数学中有时候是很严谨的多一丁点也不行,少一丁点也不行。
能倒满6杯但是需要7个杯子才能倒完可乐,在实际生活中,把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进一法”,在实际生活中还见过其他类似进一法的生活实例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生活中的实例,再通过组内分享交流自己思考的成果,通过学生列举的生活实例,从而得出在生活中遇到:装盛物品,车辆运输,乘车乘船的情况时需要用到进一法来取近似数。
2、帮小明解决第三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蛋糕图片,每个用0.31千克面粉,4千克面粉能制作几个这样的蛋糕?
4÷0.31=12.90……
学生在列竖式帮小明解决问题时发现4÷0.31的商除不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应该约等于13个,但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4千克面粉不够做13个蛋糕,而生活中又不能制作半个蛋糕,所以只能制作12个蛋糕。
追问学生剩下的面粉应该怎么办,渗透“爱惜粮食”的德育理念。
4千克面粉不够做13个蛋糕,所以只能做12个蛋糕,在实际生活中,把这种方法叫做“去尾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还见过其他类似去尾法的生活实例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生活中的实例,再通过组内分享交流自己思考的成果,通过学生列举的生活实例,从而得出在生活中遇到:购买书籍,足球……,裁剪制作,包装物品的情况时需要用到去尾法来取近似数。
三、学以致用,归纳总结
1、通过帮小明解决的三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自己得出:
★在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取近似数。
学生根据三个生活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取近似数,引导学生亲身体会“四舍五入法”,“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区别与联系。
2、多媒体出示
200÷30=6.66……≈?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自己创设生活中的情景:
200÷30=6.66……≈6
200÷30=6.66……≈7
200÷30=6.66……≈6.67
3、归纳总结,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去思考,你也会是小小数学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会回归于生活。
四、全课总结: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