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
现在已经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艺(点茶)。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
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
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
研制发明了多项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
引导中国抹茶走向世界。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
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
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
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
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
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
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
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日本茶道的起源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
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
日本茶道介绍

返回
★
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 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日 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思 想的核心是禅。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 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 禅师的指导,但他们获得法名后并不 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 活。
★
茶 道 与 禅 道
★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 个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 (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 联系的。
茶釜
风炉
柄杓
盖置
建水 水指
枣
茶入
仕覆
茶杓
茶碗
茶筅
喝茶顺序
●
更衣 观赏 茶庭 初茶 茶食 中立 浓茶 后炭 薄茶 退出 衔接
● ● ● ● ● ● ● ●
●
返回
和果子
わ か し 在日本,和果子基 本上是依附在茶道中副 产品,也就是佐茶的茶 食。日本人喝抹茶配食 甜腻的和果子,一是糖 份可以抵消生茶刮胃去 油的功效, 二是因为吃 完甜点心后饮茶,能更 衬托出茶的苦味。
◆
江户时代
日本吸收、消化中国文化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 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 光大了中国茶道。
◆
现代时代
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
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
发展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 流频繁,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
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
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 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返回
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茶 道 对 比
抹茶道属于中国茶道吗

抹茶道属于中国茶道吗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仪式性活动,以准备、沏泡和享受茶叶为核心。
中国茶道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高雅艺术和生活哲学的一部分。
而抹茶道,作为茶道的一个分支,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那么,抹茶道是否归属于中国茶道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对抹茶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抹茶道是一种将抹茶粉与热水搅拌制成泡沫状,并以一种特殊的仪式性递送方式供给客人饮用的茶道。
它起源于日本,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抹茶道强调静心、尊重和谐,并注重礼节和仪式感。
它通常在茶室这样的特定空间中进行,包括特定的家具、道具和装饰,以增加仪式感。
虽然抹茶道的起源是在日本,但抹茶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中国唐朝时期。
在唐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制作抹茶,并将其视为一种高雅的、仪式性的茶道艺术。
抹茶制作的过程需要精选茶叶,经过烘焙和石磨等复杂工艺,最终制成细腻的抹茶粉。
这种制茶方法后来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
虽然抹茶道是起源于中国,但由于在历史发展中被日本人所改进和发扬,抹茶道在日本更有代表性和深入人心。
抹茶道在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仪式和礼节,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抹茶道在普遍意义上更被认为是属于日本茶道。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抹茶道也可以被视为中国茶道的一部分。
根据茶道的定义,它强调以茶叶为核心的仪式性活动。
而抹茶道,同样以茶叶为基础,并将茶叶的制作、泡制和享受作为核心内容。
无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抹茶道都都强调尊重茶叶,注重礼节和仪式感。
在这个意义上,抹茶道可以被视为中国茶道的一种。
此外,中国和日本文化有着较多的交流和互相影响。
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的茶道文化对日本的茶道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日本在抹茶道的发展上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对于茶的起源和传承的贡献。
综上所述,抹茶道作为茶道的一种分支,虽然起源于日本并在那里发扬光大,但其制茶方式源于中国的抹茶制作方法,并且在茶叶的准备、沏泡和享受等方面与中国茶道有着共同点。
抹茶总结范文

抹茶总结介绍抹茶是一种源自日本的独特茶叶,以其独特的绿色和丰富的口感而闻名。
它是由经过特殊处理的茶叶粉末制成的,具有许多健康和美容的好处。
本文将介绍抹茶的历史、制作过程、健康益处以及如何饮用抹茶。
历史抹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中国唐朝时期。
当时,抹茶被用作佛教僧侣的一种饮品,以增加集中精神和冥想的能力。
在日本,抹茶的种植和制作传统开始于13世纪,由日本僧侣茶松道源传入。
后来,抹茶成为日本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日本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制作过程抹茶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经过几个关键的步骤:1.种植和绿茶制备:抹茶是由遮光种植的绿茶叶制成的。
为了避免阳光直射,茶树被放在有机的栏杆下,并定期修剪。
此外,茶叶在收割前还需要经过蒸汽处理和烘干。
2.石磨制茶:制作抹茶的关键步骤是将绿茶叶粉碎成细粉。
这一过程使用传统的石磨,将茶叶慢慢研磨成细腻的粉末。
这需要耐心和技巧,以确保茶叶被均匀研磨。
3.筛选和包装:研磨后的抹茶经过筛选,将粉末中的未研磨杂质去除。
然后,茶叶被装入密封的包装袋中,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
健康益处抹茶具有许多健康益处,它是一种非常营养的饮品:•丰富的抗氧化剂:抹茶中富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降低细胞损伤和减缓衰老过程。
•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抹茶中的咖啡因和氨基酸L-茶氨酸可以提高警觉性和集中注意力。
•增强免疫系统:抹茶中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外,研究表明,抹茶还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体重,改善皮肤质量等。
饮用抹茶的方法抹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饮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抹茶茶道:抹茶茶道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茶道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通过特殊的程序和仪式,将抹茶粉末和热水混合,并用竹制的抹茶棍搅拌成泡沫。
然后,抹茶会被盛入小茶碗中,供客人享用。
•抹茶拿铁:抹茶拿铁是抹茶和牛奶混合而成的一种饮品。
将抹茶粉末与一定比例的牛奶混合并加入蒸汽,可以制作出丰富的抹茶拿铁。
日本茶道的起源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的起源发展历史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起源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起源历史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
“清寂”也写作“静寂”。
它是指审美观。
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侘”字上。
“侘(わび)”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
平安时期“侘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
到平安末期,“侘”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
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
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
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
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一奈良、平安时代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初期。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
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与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同船回国的弘法大师空海,在日本弘仁五年(公元814)闰七月二十八日上献《梵字悉昙子母并释义》等书所撰的《空海奉献表》中,有“茶汤坐来”等字样。
什么是日本茶道文化

什么是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原称为“茶汤” (茶湯、茶の湯),是日本仪式化的为宾客奉茶之事,它与其它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的特殊文化,但内容与形式有所不同。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饮茶最初是僧侣用于集中心念的,从谂禅师曾以“吃茶去”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两种:抹茶道与煎茶道,但茶道通常是指较早发展出的抹茶道。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点心、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
除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如茶室内外的布置、书画的品鉴、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等,都成为茶道的重点。
日本茶道文化:茶道根本千利休曾说“和敬清寂”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即平和、和谐。
进入茶室,品尝一碗茶时,主对客的“请先、请慢用”等礼貌语代表了茶道所蕴含的“和”。
在现代人的价值观中,总认为茶道是十分繁琐及复杂的事,甚至有人说:“即使在家里,一个人也可以喝茶。
”但是,茶道中的“和”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只要内心随时能体认茶道的“和”,必定可体会“和”的真谛。
古代的习俗经过世代流传,传递着数百年积淀的美感。
伴随着四季的变迁,崇尚自然美,以古老习俗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就能体会“和”的妙趣。
现代人对于自然美的感受有时是被动的,有时却拥有对美的极强的感受。
如果将心性不断加以提炼,就是茶道的精神(茶の味)。
隐藏在茶道用具中间的艺术及种种摆设、布置及茶之汤,果子等,仿佛带有生命力的纤细感,这些都以“和”的精神为基础。
“敬”则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对友人与同辈的敬爱。
从和到敬,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髓。
“清”即清净、清洁,体现了茶道不可或缺的礼仪。
日本茶道文化:规程日本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
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日本茶文化历史发展

日本茶文化历史发展日本茶文化历史发展导语: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一、弘仁茶风公元805年,留学僧将茶叶传入日本,此后在日本贵族阶层中渐渐掀起“饮茶风”。
这一时期的饮茶文化,以嵯峨天皇(公元809—823年在位)为主体,以弘仁年间(810—824年)为中心而展开。
在嵯峨天皇的影响下,弘仁年间是唐文化盛行的时代,饮茶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形式而接受和推崇。
弘仁年间可以说是古代日本饮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史称“弘仁茶风”。
嵯峨天皇身边女官惟良氏的一首汉诗描写了当时饮茶的情景。
山中茗,早春枝,萌芽采撷为茶时。
山傍老,爱为宝,独对金炉炙令燥。
空林下,清流水,纱中漉仍银枪子。
兽炭须臾炎气盛,盆浮沸浪花。
……吴盐和味味更美,物性由来是幽洁。
深岩石髓不胜此,煎罢余香处处薰。
饮之无事卧白云,应知仙气日氛氲。
——《经国集·和出云太守茶歌》据《日吉神社秘密记》记载,公元805年,赴唐留学僧最澄(762—822年)回国,携带了茶籽赠送给京都比睿山的日吉神社栽种。
这是日本最早栽种茶树的记载。
至今比睿山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成为日本栽种茶树之始的标志。
另一留学僧空海(774—735年),公元806年回国时也携带茶籽,献给嵯峨天皇,并于奈良佛隆寺栽种。
至今佛隆寺还保存着由空海带回的茶碾和茶园遗迹。
最澄留学中国浙江天台山,于日本比睿山修建延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
另一留学僧空海与最澄公元804年同期留唐,空海留学长安,后于和歌山县高野山修建金刚峰寺,创立日本真言密宗。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摘要: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它在日本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茶道己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标志,它的这一标志性的地位在日本文化中越来越凸显。
本文对日本茶道的起源进行阐释,分析了日本茶道的形成过程,指出当代日本流行的中国茶。
关键词:日本茶道;茶道文化;日本文化茶道作为日本的传统艺术文化,一直在不断相互吸收学习中发展。
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双方互相派遣学习交流。
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
源于中国茶文化的日本茶道,不断吸收、发展、最终形成了集哲学、文化、宗教为一身,涉及到陶瓷、雕刻、书法、绘画、建筑等诸多领域的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集中表征,日本茶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被后世尊为意境“茶圣”的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公认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著作。
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
该书书中记载,日本的茶叶种子,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天目山的径山寺求学取经。
他在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的《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的《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而且中国文人、僧侣于饮茶时所形成的“他界观念”以及文人、僧侣们的那种对幽寂、高远情趣的体味和追求,都是日本茶道形成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
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
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
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
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
日本人
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
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
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
研制发明了多项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
引导中国抹茶走向世界。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
到了宋朝更发展为
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
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
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
清
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
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
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
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
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
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
中国抹茶道
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
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
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
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
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
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
自从奈
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
发芽了。
相传在800多年前的中国宋代,日本的荣西禅师两次来到
浙江,将中国的饮茶文化带到了日本,从而发展形成了日本茶道。
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道的历史算不上悠久。
日本茶道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
世纪初由中国带入日本,后传说其将带回的茶种子种植于近江坂本
的日吉神社,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
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
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
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茶这才开始见于日本正史。
其后的三百余年间饮茶却从昙花一现之后又在日本悄然泯灭了。
直到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回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并
且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1207年明惠上人受荣西和尚所赠之茶种子,又将其种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内,饮场习俗才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
开来。
1214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引起头痛,久治不愈,最后喝了
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
荣西和尚还向将军进献了自己
所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借机宣扬茶德和饮茶的好处,从此茶
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
日本茶道产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称为日
本茶道前史。
而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产生是直到15世纪末,16
世纪初叶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
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也是给日本茶道注入思想的第一人,因此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始祖。
其后的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
规范。
千利休被奉为茶道的集大成者。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
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
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
室的周围,内容与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
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
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
普遍。
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