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与诸子登岘山》赏析

合集下载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赏析《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与诸子登岘山⑴人事有代谢⑵,往来成古今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⑷。

水落鱼梁浅⑸,天寒梦泽深⑹。

羊公碑尚在⑺,读罢泪沾襟⑻。

【注释】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白话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创作背景】诗人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

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在极不得意的时候,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译文诗句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译文诗句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译文|诗句赏析孟浩然写下很多山水诗,其中《与诸子登岘山》最为知名。

这首诗借古抒怀,把写景、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感情上真挚深沉,平淡中有深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诸子登岘山诗句赏析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唐代: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尚在一作:字在)译文及注释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赏析《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诗名《与诸子登岘首》,“诸子”:【犹诸君。

三国蜀诸葛亮《答李严书》:“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岘xian4首”:【即湖北襄阳县的岘山。

】孟浩然与诸君登“岘山”。

这岘山因为“羊祜hu4”而出名,我们先来看看羊祜的简介:【羊祜(221-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

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新泰)人。

魏晋时期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出身泰山羊氏,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

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bi4,后为朝廷公车征拜。

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ju4平子”(封地,在山东),与荀勖xu4共掌机密。

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

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

咸宁四年(278年),羊祜抱病回洛阳,于同年十一月病故,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成”。

】看了简介,我们知道羊祜是奉命坐镇“襄阳”,在这一带“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

”所以,虽然他不是死在这里,可是当地人为他在“岘山”上立了一个碑,也就是本诗中提到的“羊公碑”。

那么为什么会立在岘山上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故事(根据《晋书》卷三十四<羊祜列传>记载,白话译文:【羊祜喜游山水,风景美好的日子,一定到襄阳城南的岘山游乐,饮酒赋诗,终日不倦。

有次,羊祜慨然叹息,对从事中郎“邹湛”等人说:“自从有了宇宙便有此山,自古以来的贤达高士,像我和你们一样,登上此山眺望游乐的不知有多少,但都湮没无闻了,想来令人悲伤。

如死后有知,我的魂魄仍会登此山的。

”邹湛说:“您老德冠四海,道接前哲,美好的业绩和名望一定和岘山一样永存于世,至于我等之人,才像您说的会湮没无闻啊!”......羊祜所写的文章及所著《老子传》都流行于世。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古诗全文如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前言】《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注释】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翻译】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时光往来流逝就成为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渔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鉴赏】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鉴赏。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原文及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登岘山,雨欲零,
为之凄凉独不平。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此来应几时,岁岁年年此花开。

几时摇落与君辞,争似齐唱《太平》。

原文: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

此诗描
绘了诗人与朋友登上岘山的情景。

诗中通过描绘山势、气象、心情等
细节,展示了山岳之险峻和壮美,以及登山之中的忧思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题目直接指明了主题,诗中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一同登上岘
山的场景。

首句“登岘山,雨欲零”,表明了登山时的天气状况,雨势
渐渐减弱。

接着描述了山势的险峻,用“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描绘了山体崎岖复杂的形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势的壮丽和险峻。

随后,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登山时的心情。

他扪参历井,仰胁息,手抚膺,坐长叹,展示了对登山之艰辛的体验。

通过表达内
心的感叹和期待,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两句“问君此来应几时,岁岁年年此花开。

几时摇落与君辞,争似齐唱《太平》。

”则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这两句诗中使用了反问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整体而言,孟浩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登山之路的险峻和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以清晰简练的句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注:以上赏析为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诗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意思1】前人给江山留下了优美的古迹,今天我们这些人又来登临凭吊。

胜迹:风景优美的古迹。

我辈:我等。

复:又。

登临:登山临水,此指登山游览。

【意思2】古人(此指羊祜) 给江山留下了胜迹,而我辈今来登临凭吊。

诗人吊古伤今,抒发了自己沉沦不遇的情怀。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今天的人又来到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游览或凭吊。

[例1]见瀑布从峭壁顶端倾泻直下,垂练飞空,水柱撞击在岩石上,飞溅纷扬,随风飘洒如雾如烟,气势浩大,景色壮观。

遂想起古人诗句“江山留胜景,我辈复登临”。

(李玉兰《瀑布里看瀑布》) [例2]唐蕃石堡城争夺战已经过去了十二个世纪。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如今我们登上石堡城头,环顾茫茫四野,唯有赤土白草,……(钱中立《石堡城吊古》)【全诗】《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全诗鉴赏】登山临水,即景抒怀,是古典诗词的一大情结。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登临襄阳岘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不事雕饰,即景会心。

全诗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揭题,古今人事的新陈代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真理。

大至朝代的更替小至一家的兴衰,以及人们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人事总是在不停顿地代谢——变化着。

正是这种变化才有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古往今来。

《王孟诗评》说此诗“起调高古,略无粉色,而情味俱足”。

两句哲理性的诗句为全诗奠下了一种历史情怀基调。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明君圣贤,一代接一代,建立了多少丰功伟绩! 今天的大好江山就是这些伟大人物创造的结果。

“江山留胜迹”,江山不改,胜迹长存。

山河不会忘记,依然存有这些伟人的历史足迹。

“我辈复登临”,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里了,我们将如何传下去呢?我们如何能够创造既无愧于历史、也无愧于时代、更无愧于后人的功业呢?此诗由历史落笔,进而着眼于吾辈登临“江山胜迹”,既紧扣诗题,又自然引出下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与诸子登岘山》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
唐朝: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译文及注释
【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与诸子登岘山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

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

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

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

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