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

合集下载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赏析《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与诸子登岘山⑴人事有代谢⑵,往来成古今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⑷。

水落鱼梁浅⑸,天寒梦泽深⑹。

羊公碑尚在⑺,读罢泪沾襟⑻。

【注释】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白话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创作背景】诗人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

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在极不得意的时候,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古诗全文如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前言】《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注释】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翻译】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时光往来流逝就成为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渔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鉴赏】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古诗文《与诸子登岘山》赏析

古诗文《与诸子登岘山》赏析

古诗文《与诸子登岘山》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唐朝: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译文及注释【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与诸子登岘山鉴赏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代〕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赏析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尚在一作:字在)译文及注释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

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诗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意思1】前人给江山留下了优美的古迹,今天我们这些人又来登临凭吊。

胜迹:风景优美的古迹。

我辈:我等。

复:又。

登临:登山临水,此指登山游览。

【意思2】古人(此指羊祜) 给江山留下了胜迹,而我辈今来登临凭吊。

诗人吊古伤今,抒发了自己沉沦不遇的情怀。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今天的人又来到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游览或凭吊。

[例1]见瀑布从峭壁顶端倾泻直下,垂练飞空,水柱撞击在岩石上,飞溅纷扬,随风飘洒如雾如烟,气势浩大,景色壮观。

遂想起古人诗句“江山留胜景,我辈复登临”。

(李玉兰《瀑布里看瀑布》) [例2]唐蕃石堡城争夺战已经过去了十二个世纪。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如今我们登上石堡城头,环顾茫茫四野,唯有赤土白草,……(钱中立《石堡城吊古》)【全诗】《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全诗鉴赏】登山临水,即景抒怀,是古典诗词的一大情结。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登临襄阳岘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不事雕饰,即景会心。

全诗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揭题,古今人事的新陈代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真理。

大至朝代的更替小至一家的兴衰,以及人们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人事总是在不停顿地代谢——变化着。

正是这种变化才有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古往今来。

《王孟诗评》说此诗“起调高古,略无粉色,而情味俱足”。

两句哲理性的诗句为全诗奠下了一种历史情怀基调。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明君圣贤,一代接一代,建立了多少丰功伟绩! 今天的大好江山就是这些伟大人物创造的结果。

“江山留胜迹”,江山不改,胜迹长存。

山河不会忘记,依然存有这些伟人的历史足迹。

“我辈复登临”,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里了,我们将如何传下去呢?我们如何能够创造既无愧于历史、也无愧于时代、更无愧于后人的功业呢?此诗由历史落笔,进而着眼于吾辈登临“江山胜迹”,既紧扣诗题,又自然引出下文。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鉴赏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鉴赏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鉴赏【作品介绍】《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原文】与诸子登岘山⑴人事有代谢⑵,往来成古今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⑷。

水落鱼梁浅⑸,天寒梦泽深⑹。

羊公碑尚在⑺,读罢泪沾襟⑻。

【注释】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白话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创作背景】诗人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

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在极不得意的时候,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注释]①岘山:又称岘首山。

在湖北襄阳南。

②代谢:交替、转换。

③留胜迹:指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

这里指下文的“羊公碑”等。

胜:优美的。

我辈:我们,指诗人自己与同游诸子。

复登临:又来登山观看。

这是对羊祜(hù)曾登临岘山于前而言的。

④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浅:是说鱼梁洲因落水而显露出来了。

梦泽:指云梦泽。

深:指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⑤羊公碑:《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因名曰“堕泪碑”。

杜预(公元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文学知识]①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

一生在隐居和游历中度过。

以五言诗著称。

风格平淡自然。

②近体诗:旧体诗的一大类别。

其特点是格律严密。

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至唐代逐渐发展成熟,趋于定型。

为了跟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这种诗体称为“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

[参考译文]人事总是不停地变化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

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我们这些人又来登山远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莘州中学 李月振
《过故人庄》
孟浩然诗歌特点
语言通俗易懂, 感情真挚动人, 以平淡深远见长。

孟浩然,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作诗。继
漫游吴越,寻求出仕。四十岁时始入京考进士,不
中,失意而归。张九龄官荆州,引为幕府从事,后
疽发背而卒。
•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 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 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问题探讨
1.颈联中, 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
2.“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 分有力,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容?
3.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 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 样的密切关系?
4.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 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 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3.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 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 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 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不仅是追悼古 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是感叹自己 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让自己 的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 比,令人伤感不已。
4.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 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 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 其“学不攻儒,务掇菁华;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五言诗天下称其善。”这是第一个替他编定诗集的 人王士源对他的赞美。
•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 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 杜甫也称赞他:“吾友襄阳孟浩然,新诗句句 尽堪传”(《忆襄阳》)。
由此可见其为人和诗作均甚为当时所推重。他 的山水田园诗很有名,在诗歌方面他与王维齐名, 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
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1.作者读完羊公碑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 沾湿衣襟,为何会流泪?
“湮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 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
全诗借古抒怀,感情真挚深沉,平淡 中见深远。(孟诗特点)
2. 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 吊古伤今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作业
结合具体实例,谈谈王维诗和 孟浩然诗的异同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 人事有代谢,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 • 往来成古今。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 江山留胜迹,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 • 我辈复登临。们又来登临。
• 水落鱼梁浅,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 • 天寒梦泽深。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 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
两人的诗都有清淡的特色,但王诗在清 淡中更多些秀丽,而孟诗在清淡中更 多些素雅古朴,语言以平淡质朴胜。
总结:
孟浩然长于五言,《与诸子登 岘山》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 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清淡幽雅的 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 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 “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 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 价“语淡而味终不薄”
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 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 感慨。
名家点评
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 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 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 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 确有如此情趣。
(李景白《唐诗鉴赏辞典》)
四读诗歌,比较鉴赏
1.比较《山居秋暝》和《与诸子 登岘山》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 何异同
2.以《山居秋暝》和《与诸子登 岘山》为例说说王维诗和孟浩然 诗的异同
1.比较《山居秋暝》和《与诸 子登岘山》在表达感情的方式 上有何异同
《山居秋暝》先写景,后抒情。
借景抒情。
《与诸子登岘山》先议论后写景
感慨,先虚后实,打破了传统的
“触景生情”的写法。
2.以《山居秋暝》和《与诸子登 岘山》为例说说王维诗和孟浩然 诗的异同
1.颈联中, 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 好?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 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 “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 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 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 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 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2.“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 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 容?
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 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 屹立在帆首山上,令人敬仰。
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羊祜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 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 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 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
• 羊公碑尚在,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 • 读罢泪沾襟! 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思考
1.作者登山的原因是什么?
因山上有名胜古迹
2.颈联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
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 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萧条、悲凉、邈远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