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课件
合集下载
《与诸子登岘山》(课堂实用)课件

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 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 感慨。
精选课件
13
1《与诸子登岘山》在表达感情 的方式上有何特点?
《与诸子登岘山》先议论后写景感 慨,先虚后实,打破了传统的“触 景生情”的写法。
精选课件
14
名家点评
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 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 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 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 确有如此情趣。
过故人庄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精选课件
1
《过故人庄》
孟浩然诗歌特点
语言通俗易懂,
感情真挚动人,
以平淡深远见长。
精选课件
2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精选课件
3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1
3.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
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 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
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不仅是追悼古
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是感叹自己
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让自己
的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
比,令人伤感不已。
精选课件
12
4.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 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 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精选课件
4
• 人事有代谢,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 • 往来成古今。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 江山留胜迹,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 • 我辈复登临。们又来登临。
精选课件
13
1《与诸子登岘山》在表达感情 的方式上有何特点?
《与诸子登岘山》先议论后写景感 慨,先虚后实,打破了传统的“触 景生情”的写法。
精选课件
14
名家点评
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 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 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 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 确有如此情趣。
过故人庄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精选课件
1
《过故人庄》
孟浩然诗歌特点
语言通俗易懂,
感情真挚动人,
以平淡深远见长。
精选课件
2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精选课件
3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1
3.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
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 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
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不仅是追悼古
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是感叹自己
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让自己
的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
比,令人伤感不已。
精选课件
12
4.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 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 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精选课件
4
• 人事有代谢,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 • 往来成古今。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 江山留胜迹,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 • 我辈复登临。们又来登临。
《与诸子登岘山》PPT课件

h
6
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 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
首联就起得很突兀,这两句凭空 落笔,初看好象于题目无关,实 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 临所感,和全诗貌离而神合。正 如前人所评“起得高古”,有 “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气概。
h
7
诗的颔联写的是什么?与上联有 何联系?
颔联由虚入实。意思是说人事虽
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 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
关系?
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
人的悲感,与起句相照应。诗人
一句“泪沾襟”,不仅是追悼古
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有感叹
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
遗爱百姓,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
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
真乃对比出效果!
h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南京市66中沙全刚
h
1
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 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 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 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 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 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 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 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 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貌离神合 与上粘连 一片萧条 由人及己
h
13
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 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 你的看法。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 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 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 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 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h
14
颈联写眺望所见:“水 落”“天寒”简捷形象地 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 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 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 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 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与诸子登岘山ppt课件二

2021/2/8
•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 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 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 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 ,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 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 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 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 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 存。现有《孟浩然集》。
2021/2/8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 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 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 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 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 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 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 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 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 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 了。
2021/2/8
• 逶迤盘横近百公里的崤山巧借 着西高东低的山势将秦岭的莽 阔化解成渐渐低矮的丘岭。在 灵宝与陕县交汇的崤山深处, 有一座普通的山峰。它的名字 ,只有县级地图上才能找到。 它,就是岘山。
2021/2/8
山谷中的小溪
奇峰
2021/2/8
岘山主峰
2021/2/8
奇峰
2021/2/8
奇峰 山门
2021/2/8
今日岘山雪景图
2021/2/8
朗 读 诗 歌 , 初 探 诗 意
2021/2/8
与诸子登岘山
[吊古伤今诗]
孟浩然
•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 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 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 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 ,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 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 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 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 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 存。现有《孟浩然集》。
2021/2/8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 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 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 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 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 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 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 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 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 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 了。
2021/2/8
• 逶迤盘横近百公里的崤山巧借 着西高东低的山势将秦岭的莽 阔化解成渐渐低矮的丘岭。在 灵宝与陕县交汇的崤山深处, 有一座普通的山峰。它的名字 ,只有县级地图上才能找到。 它,就是岘山。
2021/2/8
山谷中的小溪
奇峰
2021/2/8
岘山主峰
2021/2/8
奇峰
2021/2/8
奇峰 山门
2021/2/8
今日岘山雪景图
2021/2/8
朗 读 诗 歌 , 初 探 诗 意
2021/2/8
与诸子登岘山
[吊古伤今诗]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ppt4

二、自由朗读、背诵 三、诗句解释:
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 古和今。 2.江山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由于 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 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 外深远。(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 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邈远 的秋景。) 4.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 衣襟。 (为何作者会流泪?)
5.品读“尚”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 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 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 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 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 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 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 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 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 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 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 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 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 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 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 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 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 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 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现有《孟浩然集》。
后来,羊祜果然死在襄阳,百
姓追悼他,在岘山上为他立了 一块碑。来读这块碑文的人, 都欷歔感慨,不觉下泪。因此, 人们就把这块碑称为堕泪 碑。 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 见深远。
语文选修苏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 《与诸子登岘山》课件(与“登临”有关文档共11张)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1、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 第三联写登临所见,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严冬萧条之景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 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 当时即享有盛名。现有《孟浩然集》。
3
第3页,共11页。
• 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中。他虽隐居林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中。
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 2、 “尚”写出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碑犹在。
他虽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 泪 ” 写 出 羊 祜 名 垂 千 古 , 与 山 俱 传 , 而 自 己 无 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
所作为,死后将淹没无闻。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 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
•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 “泪”写出羊祜名垂千古,而自己无所作为,死后将淹没无闻。
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
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 全诗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
7
第7页,共11页。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 第三联写登临所见,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严冬萧条之景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 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 当时即享有盛名。现有《孟浩然集》。
3
第3页,共11页。
• 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中。他虽隐居林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中。
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 2、 “尚”写出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碑犹在。
他虽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 泪 ” 写 出 羊 祜 名 垂 千 古 , 与 山 俱 传 , 而 自 己 无 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
所作为,死后将淹没无闻。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 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
•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 “泪”写出羊祜名垂千古,而自己无所作为,死后将淹没无闻。
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
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 全诗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
7
第7页,共11页。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课件:与诸子登岘山 (共24张PPT)

(3)探究:思考课本第五页“品 读与探讨”中第四题。
空间: 景色:
情感:
空间: 景色:
离堂华筵
室内
别路山川
户外
洛阳古道
遥想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悠悠古道 悠悠离情 此会何年
情感: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 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 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自由读诗:找出主旨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一读诗歌,初探诗意
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银烛、明月、晓天
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
离堂、别路、金樽
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
夜晚→拂晓
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
室内→室外
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思考: 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 什么感情?
怀古诗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 寂失意。 (3)手法: 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 含蓄蕴藉。 (5)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诗歌的终极目的都是抒发情感,怀古诗在抒发情感 的趋向性上也表现了相对的统一,一般可分为三类。一 是寄托个人境遇。二是借古讽今,忧国伤时。三是感慨 人世无常。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离别的诗句:
• • •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苏教版2017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PPT课件)

重点: 诗歌鉴赏之句意理解型要点掌握。 难点: 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诗歌特点
语言通俗易懂, 感情真挚动人, 以平淡深远见长。
【生平简介】
孟浩然 (689 一 740) ,襄州襄阳 ( 今湖北襄樊 ) 人, 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 " 王孟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 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 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 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 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 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作诗。继 漫游吴越,寻求出仕。四十岁时始入京考进士,不 中,失意而归。张九龄官荆州,引为幕府从事,后 疽发背而卒。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 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 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其“学不攻儒,务掇菁华;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五言诗天下称其善。”这是第一个替他编定诗集的 人王士源对他的赞美。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 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杜甫也称赞他:“吾友襄阳孟浩然,新诗句句 尽堪传”(《忆襄阳》)。 由此可见其为人和诗作均甚为当时所推重。他 的山水田园诗很有名,在诗歌方面他与王维齐名, 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 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 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 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 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 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 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 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 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与诸子登岘山》课件ppt

小组讨论
1.结合注释,理解诗 歌大意
2.羊公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作者借羊公 碑表达了什么情感?
小组讨论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 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2)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 们又来登临。
(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 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 山所见所想-虚幻的景色,烘托 深秋岘山萧条、悲凉、读完上面 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小组讨论
2.羊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借羊公碑表达了什么情感?
羊祜镇守襄阳时,深得民心,做襄阳太守的时候,常到岘 山上与同僚饮酒游玩。一天,他感慨地对朋友们说: “自古以来,就有这个山;自古以来,有过许多贤人名 士在这里游玩,可是这些人都默默无闻地消灭了,真使 人悲伤。如果我死了之后,魂魄也将留恋这个山呢。” 后来,羊祜果然死在襄阳,百姓追悼他,在岘山上为他 立了一块碑。来读这块碑文的人,都欷歔感慨,不觉下 泪。因此,人们就把这块碑称为堕泪碑。
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诗人一句“泪沾襟”,不仅是 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有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 那样有一番作为,遗爱百姓,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 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表达了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
探究:颈联的写景, 对于表达情感有什 么作用?
颈联是全诗中仅有 写景句。远近的景 物都是一片萧条、 肃杀,以景衬情, 衬托诗人的悲情。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 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 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 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 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 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 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 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 上「秘府」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 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 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明确: 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 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 感慨。
3.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 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明确:怀古伤今(吊古伤今) 4.今读其诗,你会有何感想?
提示:感想应从诗人的感想中来。
二、自由朗读、背诵 三、诗句解释:
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 古和今。 2.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由于 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 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 外深远。(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 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邈远 的秋景。) 4.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 衣襟。 (为何作者会流泪?)
【诗文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是孟浩然游岘 山而作的诗。“诸子”是“诸君子” 的省略,意思是“几个朋友”,不 可解作“几个儿子”。岘山在襄阳 城外汉水上,是一处与羊祜有关的 古迹。我们必须先了解羊祜的故事, 才能了解这首诗。
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 据《晋书· 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 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 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 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 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 莫不流涕。”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 处境伤怀,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 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5.品读“尚”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 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 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 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 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 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 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 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 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 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 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岘山主峰
书 法 欣 赏
一、学习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 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適、岑参 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 派的风格差异。
【品读与探讨】
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第二联紧扣上联的“古”“今”,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 来自于这次的登临; 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第三联写登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 第四联既是写景,也是吊古伤今。“读罢泪沾襟”,是 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 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 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 名,时称“王孟”。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 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 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 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 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 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 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 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 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 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 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 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 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 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 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现有《孟浩然集》。
五、古人评价: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清•沈德潜
六.艺术特色: 思考:试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孟浩然长于五言,这首诗写得平易自然, 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古澹 悠远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 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 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 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 终不薄”。
后来,羊祜果然死在襄阳,百
姓追悼他,在岘山上为他立了 一块碑。来读这块碑文的人,都欷歔感慨,不觉下泪。因此, 人们就把这块碑称为堕泪 碑。 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 见深远。
四、问题探讨:
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 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明确:
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因旧迹而伤怀, 因历史触动内心,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怀 才不遇。由羊公所言的“湮灭无闻”,想到 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
附
板书设计:
首联:凭空落笔 貌离神合 颔联:由虚入实 与上粘连 颈联:远近景物 一片萧条 尾联:自然用典 由人及己
逶迤盘横近百公里的崤山巧借
着西高东低的山势将秦岭的莽 阔化解成渐渐低矮的丘岭。在 灵宝与陕县交汇的崤山深处, 有一座普通的山峰。它的名字, 只有县级地图上才能找到。它, 就是岘山。
七.小结:
一二句说出一个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心 事。第二联前句承古,后句承今,作者的伤感情 绪来自今日的登临。一联初看突兀,结合二联又 极自然。三联写登山所见,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 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第四联写朝代更替, 人事变迁,羊公碑“尚在”,令人敬仰,其中又 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无所作为的自己与尚在 的碑构成对比。诗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包含着作者 的激情。语言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