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怀古诗两首:《与诸子登岘山》《咏怀古迹(其三)》课件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 人事有代谢,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 • 往来成古今。 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 江山留胜迹,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 • 我辈复登临。们又来登临。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 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 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 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本诗咏昭君村,怀昭君事 目的何在?
昭
君
诗
人
绝代佳人, 画图省识 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 环珮空归
才华横溢, 不被重用 不分忠佞, 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 有家难归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 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感慨身世,观照自我:表达像古人那样 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悲 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2.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 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 判。 3.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 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 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2. 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 吊古伤今
• 总结:读懂诗歌的方法: • 1、关注题目(时间、地点、题材、 情感等)。 • 2、关注熟悉的作者的概况(经历、 思想、 风格)。 • 3、关注表情、表意关键词。 • 4、关注文中注释。
拓展: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 人事有代谢,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 • 往来成古今。 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 江山留胜迹,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 • 我辈复登临。们又来登临。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 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 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 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本诗咏昭君村,怀昭君事 目的何在?
昭
君
诗
人
绝代佳人, 画图省识 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 环珮空归
才华横溢, 不被重用 不分忠佞, 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 有家难归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 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感慨身世,观照自我:表达像古人那样 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悲 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2.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 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 判。 3.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 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 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2. 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 吊古伤今
• 总结:读懂诗歌的方法: • 1、关注题目(时间、地点、题材、 情感等)。 • 2、关注熟悉的作者的概况(经历、 思想、 风格)。 • 3、关注表情、表意关键词。 • 4、关注文中注释。
拓展: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与诸子登岘山》ppt课件

精选完整ppt课件
11
小结:
• 一二句说出一个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 心事。第二联前句承古,后句承今,作者的伤
感情绪来自今日的登临。一联初看突兀,结合
二联又极自然。三联写登山所见,既表现出时
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第四联
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羊公碑“尚在”,令
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无所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与诸子登岘山
[吊古伤今诗]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精选完整ppt课件
6
与诸子登岘山
•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
• 人事有代谢, 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
• •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 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我们又来登临。
精选完整ppt课件
14
• 我辈复登临。 • 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
• 水落鱼梁浅, 天气寒冷,云梦泽显得格外
• 天寒梦泽深。 深远。
• 羊公碑尚在, •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
• 读罢泪沾襟! 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
精选完整ppt课件
7
【品读与探讨】
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 限感慨;
精选完整ppt课件
结了求官的 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 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 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 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 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 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 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 送上「秘府」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与诸子登岘山ppt4

二、自由朗读、背诵 三、诗句解释:
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 古和今。 2.江山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由于 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 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 外深远。(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 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邈远 的秋景。) 4.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 衣襟。 (为何作者会流泪?)
5.品读“尚”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 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 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 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 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 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 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 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 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 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 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 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 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 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 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 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 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 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 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现有《孟浩然集》。
后来,羊祜果然死在襄阳,百
姓追悼他,在岘山上为他立了 一块碑。来读这块碑文的人, 都欷歔感慨,不觉下泪。因此, 人们就把这块碑称为堕泪 碑。 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 见深远。
与诸子登岘山ppt5

总结:
孟浩然长于五言,《与诸子登 岘山》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 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清淡幽雅的 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 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 “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 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 价“语淡而味终不薄”
课堂练习
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 “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 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 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 五十二岁。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 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 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 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 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 于篇幅。
3、颈联的写景,对于达情有什么作用?
是全诗中仅有的写景。远近的景物都 是一片萧条、肃杀,作者抓住了当时当 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 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衬托)了作者心 情的伤感。
4、“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 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容?
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 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 敬仰。 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羊祜名 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 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 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
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1、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 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
首联就起得很突兀,这两句凭空落笔, 初看好象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 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和全诗貌离而神合。 正如前人所评“起得高古”,有“俯视一 切,抗怀千载”的气概。
苏教版语文高二苏教版选修1高中语文与诸子登岘山1ppt

与诸子登岘山
[吊古伤今诗]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
• 人事有代谢,•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 • 往来成古今。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 • 江山留胜迹,• 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 • 我辈复登临。 又来登临。 • 水落鱼梁浅,• 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 • 天寒梦泽深。 寒冷,云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 羊公碑尚在,•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 • 读罢泪沾襟! 文字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生平简介】
•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 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 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 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 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 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 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 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 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 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 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 淡而味终不薄。
——清沈德潜
【品读与探讨】
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
苏教版2017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PPT课件)

重点: 诗歌鉴赏之句意理解型要点掌握。 难点: 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诗歌特点
语言通俗易懂, 感情真挚动人, 以平淡深远见长。
【生平简介】
孟浩然 (689 一 740) ,襄州襄阳 ( 今湖北襄樊 ) 人, 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 " 王孟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 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 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 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 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 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作诗。继 漫游吴越,寻求出仕。四十岁时始入京考进士,不 中,失意而归。张九龄官荆州,引为幕府从事,后 疽发背而卒。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 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 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其“学不攻儒,务掇菁华;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五言诗天下称其善。”这是第一个替他编定诗集的 人王士源对他的赞美。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 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杜甫也称赞他:“吾友襄阳孟浩然,新诗句句 尽堪传”(《忆襄阳》)。 由此可见其为人和诗作均甚为当时所推重。他 的山水田园诗很有名,在诗歌方面他与王维齐名, 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 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 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 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 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 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 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 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 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与诸子登岘山ppt课件二

2021/2/3
问题探讨
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 ,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2.颈联中, 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 3.“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 了哪些复杂的内容? 4.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 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5.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 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6.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
2021/2/3
孤独并不可怕,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可怕的是害怕孤独。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只要你以积极的态度,勇敢的面对,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成功就会与你如影随形!我渴望你能成功!——李慎奇 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该当如何?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 不必有。 炫耀是需要观众的,而炫耀恰恰让我们失去观众。 心如镜,虽外景不断变化,镜面却不会转动,这就是一颗平常心,能景转而心不转。
2021/2/3
1.作者读完羊公碑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 沾湿衣襟,为何会流泪?
“湮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 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
全诗借古抒怀,感情真挚深沉,平淡 中见深远。(孟诗特点)
2. 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
吊古伤今
2021/2/3
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2021/2/3
•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 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 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 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问题探讨
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 ,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2.颈联中, 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 3.“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 了哪些复杂的内容? 4.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 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5.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 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6.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
2021/2/3
孤独并不可怕,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可怕的是害怕孤独。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只要你以积极的态度,勇敢的面对,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成功就会与你如影随形!我渴望你能成功!——李慎奇 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该当如何?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 不必有。 炫耀是需要观众的,而炫耀恰恰让我们失去观众。 心如镜,虽外景不断变化,镜面却不会转动,这就是一颗平常心,能景转而心不转。
2021/2/3
1.作者读完羊公碑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 沾湿衣襟,为何会流泪?
“湮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 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
全诗借古抒怀,感情真挚深沉,平淡 中见深远。(孟诗特点)
2. 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
吊古伤今
2021/2/3
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2021/2/3
•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 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 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 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与诸子登岘山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 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 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鉴赏:
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 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鉴赏:
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 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 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 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 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 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 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背景: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 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 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 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 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 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 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鉴赏: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 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 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 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 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 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 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鉴赏: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 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鉴赏:
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 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鉴赏:
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 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 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 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 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 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 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背景: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 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 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 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 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 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 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鉴赏: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 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 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 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 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 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 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古诗文系列:与诸子登岘山
鉴赏: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 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创作背景 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诗人与几个朋 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 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 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相吻合。由此作者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五、解惑新授
1、朗读诗歌,初探诗意。试说本诗所描绘的内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山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
七、学习总结
孟浩然长于五言,《与诸子登岘山》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 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清淡幽雅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 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 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终 不薄” 。
八、作业巩固 1、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B.颈联写远眺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4、体会尾联“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
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在晋初,孟浩然 写诗在盛唐,中间相隔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变迁巨大,然而羊 公碑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羊祜为国效力,为民做了一些好事, 因此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 免湮没无闻,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诗人无限伤感,潸然泪下。
(3)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 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不仅是 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是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 作为,让自己的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 已。
六、达标检测
1、理解字词 代 谢:更替变化
(2)“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 了哪些复杂的内容?
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 帆首山上,令人敬仰。
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羊祜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 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 令人伤感。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4、四读诗歌,品味语言。
(1)颈联中, 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 “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 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 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一、复习检查《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孟浩然的一首诗,叫《过故人庄》,不知 大家是否还记得内容,请同学们一起把这首诗背出来。“故人 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孟浩然诗歌创作的特点, 即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那 么,今天我们将学习《与诸子登岘山》,再次体会一下 孟浩然的这个诗歌特点。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三、目标展示 1、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 2、理解诗歌内容及作者创作的主要特征。 3、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胜 迹:指上述堕泪碑。 我 辈: 我们 深 :深远
浅: 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
2、诗人孟浩然与 王维 齐名,同为唐代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 咏史怀古诗。
。 3、试分析本诗颔联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颔联借景抒情。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深”指梦 泽,辽阔地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 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地景物,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2、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
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自己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 无门,无所作为,死后难免如羊祜所说“湮灭无闻”。想及于此,诗人不免黯然神 伤。(理解诗旨离不开知人论世,故有时细读注释十分重要。本题注释就提供了两 个重要信息--作者写诗时的境况、羊公碑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