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说明方法作用分析与训练
苏州园林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中运用的说明方法1。
文章开头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2。
第三段,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引用:运用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摩状貌等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是图画美,讲求自然之趣。
...说明事物时表达得很有分寸,留有余地,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如在画卷中”的。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摹状貌作诠释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
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
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
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
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
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苏州园林用到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用到的说明方法苏州园林用到的构图方法苏州园林在设计上注重构图和布局,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最丰富的景致和意蕴。
它们中许多的园林布局方式为“藏、穿、嵌、隐、显”,其构图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山水建筑法山水建筑法是大多数苏州园林所采用的一种构图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山水与园林建筑结合,借助山脉、水系和亭台等元素来创造出一种山水画般的意境。
这种构图方法使得整个园林形成一种完整的空间意识,并使游人在园中尽享“行至千里外而不见竹间”,“临水可纳古代渔家”,“盘桓隔墙转一磴间”之乐。
2. 曲径通幽法曲径通幽法是苏州园林的另一种重要的构图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弯曲的小径和奇特的景观构成了复杂的曲线,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回旋曲折的格局。
这种方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了错综复杂的景观,使得游人在园林中仿佛置身迷宫般的空间里。
3. 远景聚焦法远景聚焦法是苏州园林中另一种重要的构图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远处的景观和近处的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景观效果。
这种方法使得游人在园林中可以一步步地欣赏到不同距离上的景观,增加了园林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4. 穿真借假法穿真借假法是苏州园林中常见的一种构图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园林建筑和景观借助错觉和幻灭的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景观。
这种方法使得游人在园林中可以不断地发现新的景致,增加了园林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苏州园林用到的美化方法苏州园林的美化方法非常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美化空间美化是苏州园林的一种重要的美化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景观。
这种方法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宏大而丰富的气势,增加了园林的美感和观赏性。
2. 色彩美化色彩美化是苏州园林的另一种重要的美化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园林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以及花木的种植和养护,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组合,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景象。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是一种园林建造风格,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布局方法。
以下是《苏州园林》说明的一些方法:
1. 人工塑造:《苏州园林》采用人工塑造的方法,通过修建湖泊、山石和建筑物等,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
2. 小品构筑:《苏州园林》注重小品构筑,即以建筑、山石、花木等小型元素为主,通过精心的布局和搭配,形成一幅幅精致细腻的园林画卷。
3. 腾挪变幻:《苏州园林》注重腾挪变幻的手法,通过建筑物和景观元素的布局调整,实现不同场景的呈现,让游客在园林中体验到不同的建筑和自然景观。
4. 景色回廊:《苏州园林》常常采用回廊的设计手法,通过建筑物和景观元素的组合,打造出多个景色回廊,使游客感觉穿行于不同的景色中,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和变化性。
5. 水景布局:《苏州园林》注重水景的布局,通过修建湖泊、池塘和人工水渠等,形成水与山、水与建筑的相互映衬,营造出宁静和谐的园林氛围。
总的来说,《苏州园林》的设计方法是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通过小品构筑、腾挪变幻、景色回廊和水景布局等手法,营造出精致细腻的园林景观,使
人们在其中可以享受到自然的美和人工的艺术。
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通用5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⑵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⑶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做读书卡片和分组研讨方式,层层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事物特点运用适当说明程序、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
2、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用计算机设计课件。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近苏州园林,欣赏苏州的美景,品味园林的佳趣吧!(请欣赏大屏幕)景点很美吧,让同学们带着美景的余味,读一读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看看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感受那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二、感知课文,把握要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根据屏幕提示做一张读书卡。
从我们制作的图书卡中可以看出这篇说明文顺序是由总到分。
在分写部分中,前四段是详细说明,又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⑶~⑹自然段分别照应第二自然段那几句?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三、研读课文,突破重点在⑶~⑷段中作者进行重点说明,现在就四人一组进行研读,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段落,合作学习,就黑板上提示进行探讨,对优秀合作小组是有奖励的哟。
研读段落:本段中心句:。
说明事物特征。
运用、说明手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
附:喜欢自己独立完成的同学可自己填写。
优秀者或小组奖励旅游苏州园林景点。
答案:⑶研读段落③本段中心句:无(亭台轩榭布局)。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及要求:1、学习__说明事物特点得计种说明方法。
2、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教学难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学习。
教学设想:1、抓好预习,熟悉课文。
2、抓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__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__的内容。
4、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单元一:扫清阅读障碍1、字词注音或写字:弧形拱桥陡坡和谐张zhuo 饮涧桥墩匀称2、解释:巧妙绝伦惟妙惟肖匀称3、作者介绍: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单元二:分析课文一、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
1、__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石拱桥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它的前景如何?2、根据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分析第一部分:1、中国石拱桥有哪写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2、石拱桥形式优表现在何初处?3、2段中作者用“不但,而且”来说明桥的特点,能否删去或颠倒?为何?4、第3段在全文结构有何作用?单元三:抓重点,解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读4—8完成课后第一题2、读5自然段(1)划分层次(2)说明顺序是(3)对“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4)作者如何说明赵州桥特点的?(5)2、3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哪些方面?3、读6—9段回答(1)6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者主要抓住了该桥()()两个方面来写。
它是一个()桥(2)8、9段分别写了()()4、总结(板书)一、(1--2)总特点:形式优美打比方外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内二、(3--9)赵州桥特点历史结构外形、设计者整体-局部卢沟桥特点外形历史意义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其次再次三、(10)桥梁事业的新发展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课文的层次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常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的句子解析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的句子解析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的句子解析如下:
* 作比较:在介绍池沼时,用“有时候消散得无影无踪”和“到池潭
跟前感觉小了一些,水里仿佛真和水面就只一线相隔,等到走近时,
你就觉得水面的面积广大起来了”相对比,突出说明事物往往受主观
因素制约,从而说明一切景物设置都要与四周事物的相互配合,要注
意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列数字:如,“大池中间是假山,假山的堆叠可以用来点缀风景”
说明假山的堆叠实用而美观。
* 举例子:如,“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用重峦叠嶂和小山配竹子花木的例子说明点缀的景物局部和整体之间
既有统一,又有对比,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使苏州园林的景色更加
形象化。
以上是苏州园林说明方法的句子的解析,供您参考。
建议阅读原文,
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5篇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5篇教案在拟订的过程中,你们务必要考虑创新教学方法,想必大家在日常的教学生涯中,都有写教案方面的经历吧,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州园林优秀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课时安排:两教时。
教学重点: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那么。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要求。
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苏州园林6段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6段说明方法苏州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其精雕细琢的设计和精湛的建筑技艺令人印象深刻。
下面将详细介绍苏州园林的6个重要段落,以便观众对苏州园林有更深刻的认识:一、综合布局苏州园林有着智慧的地块分布,非常巧妙地体现了宗教、自然的气势。
园林的入口多为四周曲折的小路,这里多为大片的杂草和植物,呼应着园林的立面,形成一个宁静而又富有禅味的气氛,让人们能够在安静中享受到宁静。
二、对称性苏州园林重视外貌的美感,所以设计时,很注重对称性。
园林中大多数结构物都是以精心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极佳的对称性,它们以曲折的形式相互融合,形成完美的园林景象。
三、小品精雕苏州园林里的小品精雕巧夺天工,精致绝伦,细节尽在寻觅中发现,它们给游客带来不少惊喜:从景阳宫的宝相石台,到千岛湖洲宫的弯弯藤阑,每一件细节都是一件艺术品,充满着古人智慧和传统文化。
四、引水回灌苏州园林中有着大量的水景,比如千岛湖洲宫的水景,它们经过精心设计的引水回灌系统,使湖泊和池塘依然水清澈见底。
从此,湖泊和池塘不仅有助于改善苏州园林的实用性,同时也是一种完美的艺术美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五、全景式建筑苏州园林中的建筑结构大多是按照全景式建筑法来布局的,整个园林由多个建筑群组成,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从景阳宫的宝相石台,到崇圣寺祠堂的凌空阶梯,层层叠叠,让人叹为观止,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到古老建筑的极致精雕之美。
六、富有禅味的景观苏州园林的景观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以曲折的形式相互融合,形成宁静而又充满禅味的气氛,令人心旷神怡,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从景阳宫的清幽堂,到拙政园的回廊,加上亭台楼阁,恍若隔世,让你在宁静间忘却喧嚣,也是民间对苏州园林青睐最多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苏州园林6段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神奇的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游览。
它的各大景点的清秀绝伦,小品精雕的鬼斧神工,宏伟的建筑群、引水回灌的实用性,以及综合布局的智慧,都定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欢乐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 我们已经学过了《故宫博物院》,请在文 中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认真写在作业本上。 格式:
第___页第___段“__________________(句子)”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_____说明了故 宫博物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 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学会分析《苏州园林》一文所运用的说明 方法及其作用
• 示例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
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 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 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拙政园
狮子林
留 园 沧浪亭
关于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 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 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 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 十多处,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现保存 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其 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 (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 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 5、第108页第六段“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 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 了,景致就见得深了……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 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 说把整个园子翻了一番。” • (举例子) •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 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层次的特点。
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 (举例子) 这几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的特点。
1、第106页第三段“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 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 2、第 106页第三段“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 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 3 、第 107页第四段“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 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作比较) 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 (作比较 打比方)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苏州园 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 就一 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苏州 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 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 (举例子) 明了苏州园林(如美术画般)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增强 这段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 了文章的趣味性。
1、第106页第三段“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 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作比较) (作比较 打比方)
3、第107页第四段“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 全园的中 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2、第106页第三段“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
了苏州园林非常讲究池沼的配合的特点。
4、第107页第五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 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 间……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 一幅好画。”
(举例子、打比方)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苏 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 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增强了文章 的趣味性。
(举例子)
4、第107页第五段“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 就是一幅好画。” • (举例子、打比方) 5、第108页第六段“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 ,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子翻了一番。” • (举例子)
小结
•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 作比较 、_______ 举例子 打比方 和 __________ 。
说明文知识点回顾
• 说明文: • 说明对象: :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作用?
《苏州园林》知识点回顾
• 《苏州园林》是一篇 说明文 。(文体) •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说明对象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__________ •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 《苏州园林》一文的结构: 总分
(作比较)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极
少使用彩绘,追求自然朴素的特点。
• 示例2.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 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
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
练一练《故宫博物院》
第111页第2段“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 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 间。”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 确地说明了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的特点, 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