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异法方宜优秀课件
黄帝内经 异法方宜论篇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原文加译文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
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
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
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
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译文: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
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
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
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
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
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3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自然段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阅读第三、四、五段,思考:
1.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 2.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课文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 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 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 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 侍郎郭攸之、 费祎、 董允等,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 必得裨补阙漏, 有 所广益。 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 晓畅军事, 试用之于昔日, 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 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 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第七自然段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责任所在,时机成熟。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自述往事在文中有何作用? 表达对刘氏的忠心,出师的决心,对先帝的感激,对刘禅的激励。
注释译文
(56)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临近。 (57)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 (58)泸: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 (59)不毛:不长草木,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60)兵:武器;甲:装备。 (61)奖率:奖赏率领。 (62)庶:希望;竭:竭尽;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 (63)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64)还:回;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 (6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所以:用来...的是
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讲解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 理论学科
纪立金 教授 李凌空 讲师 梁海凌 讲师
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
异法方宜,本是《素问》的篇名,论述不 同的治病方法,对各方人群病证各有所宜, 因而建立了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本单元集《内经》有关治则、治法内容予 以阐释,这些方法对今天临床实践仍有很 好的指导价值。
原文906(三级)
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先小大不利而后生 病者治其本。
自学指导:
先治本病 急则治标 间者并行 甚者独行 标本先后
《素问· 至真要大论》
原文910(一级)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 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 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 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4、“客者除之”、“留者攻之”:二者相 同点是祛除邪气。不同的是,“客者除 之”,其除之邪是外来的六淫之类的邪气。 而“留者攻之”其攻的邪气,是由于机体 代谢障碍,功能低下,气化不利而形成的 蓄水、停饮、停食、瘀血等。 5、损者温之:虚损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 疗。
6、逸者行之:由过度安逸导致气血壅滞, 运行迟缓一类病证,治宜行气活血法。 7、惊者平之:惊悸不安、精神亢奋一类病 证,以镇静安神法平抑之。 8、摩之浴之:按摩、汤液浸渍洗浴治病的 方法。 9、薄之劫之:用具有侵蚀作用的方药治病 谓“薄之”;以作用峻猛的方药劫夺邪气 的治病方法谓“劫之”。
10、逆者正治,从者反治:逆其病象用药, 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谓之正治。顺其 病象用药如以寒治寒,以热治热,谓之反 治。 11、热因热用:即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 如用通脉四逆汤治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 之假热证。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 作者:佚名 【原文】黄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译文】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 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 【原文】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译文】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原文】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
其民食鱼而 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 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译文】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
由于 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 地方, 以鱼盐为美食。
但由于多吃鱼类, 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 过多的吃盐, 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 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
对其治疗, 大都宜用砭石刺法。
因此, 砭石的治病方法, 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原文】 西方者, 金玉之域, 沙石之处, 天地之所收引也。
其民陵居而多风, 水土刚强, 其民不衣而褐荐, 其民华食而脂肥, 故邪不能伤其形体, 其病生于内, 其治宜毒药。
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译文】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 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
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 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 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 属于内伤类疾病。
对其治疗,宜用药物。
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原文】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
其民乐野处 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芮。
故灸芮者,亦从北方来。
【译文】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
人们依山陵 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
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参与整理:冷冷清清、佩之、晓杰、建良、慧从卢溪、zxiu、yhlj、天机锁、猪光宝器、树没叶、答答答、weiping、天色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此,谢谢徐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啊,谢谢您的光临,之前呢,我们不是徐老师和梁某人搭边出了一本书叫作《黄帝内经》嘛。
啊,有些朋友就反映,话说呢,说这个书全讲的你生活方面有什么不对,什么不对,然后呢,到底该怎么办没说!徐文兵:呵呵梁冬:啊,有些朋友很困惑,说怎么办呢?倒是我们录音师老马说了一句话,很真理,他说,你把那些不对的事情不做,你就对了!徐文兵:呵呵。
梁冬:其实生活里面不一定要做对的事,你只要不做不对的事,就可以了。
徐文兵:对,不见得非要买股票,不买股票不就不赔了嘛!梁冬:哈哈哈,或者说,买了股票不卖,你就不会亏。
徐文兵:无为而治,啊,不要干蠢事,要比那个瞎干蠢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梁冬:对。
徐文兵:上期节目我们讲的一个是牛奶问题,一个是艾灸的问题。
梁冬:对。
徐文兵:艾灸呢,其实还是一个外治法。
梁冬:对。
徐文兵:呃,如果你想又喝牛奶,又把它消化掉,牛奶本身没错,啊,错的是呢,它积聚在你体内呢,你没法儿把它消掉化掉,如果能把它消掉化掉,那又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源。
所以我们如果非要喝牛奶的话,那就在牛奶里面要加一些热性的这个中药的成份。
梁冬:拿姜来说,行不行?徐文兵:哎!那上次不是说广州的那个,梁冬:姜撞奶。
对。
徐文兵:姜撞奶,这本身就很对。
另外呢我们经常使用一些中药,叫荜茇,草字头一个毕业的毕,茇呢,也是草字头一个拨弄的拨,这是一个荜茇,还可以加肉桂,就是我们那个吃炖肉用的那个桂皮,啊,再加这个,很多人一喝牛奶就说过敏,说乳糖不耐受,说喝完以后呢就拉肚子,西医说你是缺什么酶,其实呢,你那酶有就是它温度不够,它没法工作。
第九章-异法方宜精品PPT课件

因势利导还可据病位而导之。根据邪气的部位施 治,根据邪气所在部位而采取相应措施,使之从最简 捷的途径,以最快的速度排出体外。
练习题
1.治疗疾病如何运用调和阴阳的治则和虚实补泻的方法? 2.据本文所列治法,谈谈因势利导治则的运用。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节选)
学习要求 1.了解汤液醪醴在的使用情况。 2.了解神机对疗效的影响 3.了解标本不得的危害
[理论阐释] 古人的美好回忆与医学的进步
(1) 上古作汤液醪醴以为备 (2) 中古之世,服汤液醪醴而病可万全 (3) 当今之世,服汤液醪醴病不必已,当“必(火)齐毒药攻 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 文中论及从上古到当今之世,人们的道德越来越差,疾病越 来越多,越来越重,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其中原因,除了与作 者要突出精神道德的重要性有关之外,或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说, “往事给人带来的往往是一种隔帘望月式的憧憬和向往,时间把 许多人们不愿意回忆的东西过滤出去,留下来的总是想象中值得 留恋的东西,于是追忆中的古代往事很美妙,特别是当追忆者对 现实不那么满意的时候,对古代的追忆就成了他们针砭现实的一 面镜子,这面镜子中显示出来的总是温馨的历史背影”,于是, 他们“给我们制造了上古人们思想朴素而简单的印象”。(《中 国思想史》)
艾灸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44
(二)扶阳固脱
《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 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 通过艾灸的温热驱寒,不但可以驱散寒邪,而且能够阻
止阳气的消散,具有回阳固脱之功。 • 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
之阳气。临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 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泄、久痢、 痰饮等。
是用灯心草蘸油点燃后在施术部位焠烫的方法,又称灯草 焠、灯草灸、打灯火、油捻灸,是民间沿用已久的简便灸 法。取10~15cm长的灯芯草或纸绳,蘸麻油或其他植物油 ,浸渍长约3~4cm,点燃起火后用快速动作对准穴位,猛 一接触听到“叭”地一声迅速离开,如无爆焠之声可重复1 次。
此法主要用于小儿痄腮、乳蛾、吐泻、 麻疹、惊风等病证。
将点燃的艾条隔数层布或棉纸实按在穴位上, 使热力透达深部,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 称为实按灸。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 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 燃,乘热按到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 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或者以布6~7层包裹 艾火熨于穴位。若火熄灭,再点再熨。
最常用的为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 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
48
2.灸量
概念 1)指施灸数量的多少。通过艾炷的大小、壮数 来计算。 2)灸量原则 火足气至,适度而止。 • 运用时结合患者体质、年龄、病情、施灸部位等 因素考虑。一般直接灸用小炷或中炷,间接灸用 中炷或大炷。 • 灸量不足,火候不到,就达不到治疗目的。此外 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施灸部位、病情等 因素确定灸量。
白芥子灸素问异法方宜论灸法属于热疗法可以驱散寒邪消解寒冷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在中医上艾灸常被用来灸治因寒湿邪所致的痹症偏于阳虚的各种病症如因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久痢久泻以及因虚寒引起的痛经等症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4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精选全文

东和东和东吴
北拒:北拒曹魏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
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赤壁之战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 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 家。
作品介绍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章回小说,全名为 《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 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 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 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 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
性情品行善良公正。淑, 善。均,公正、公平。
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武部官队名。,向负宠责曾统为领中都部城督的。警卫
译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称赞
文 他有才能,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行伍,部队。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为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 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 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相移、刺有逆从
从取法
在标而求之于标 在本而求之于本
逆取法
在本而求之于标 在标而求之于本
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 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
黑色疏理
痈疡
西方
天地之所收引,金 玉之域,沙石之处,
水土刚强
陵居,华食不 衣而褐薦
脂肥 ,腠理 致密
病生 于内
北方
天地所闭藏之处, 地高,风寒冰冽
陵居,乐野处 而乳食
脏寒
满病
天地所长养,阳盛, 南方 地下、水土弱、雾
露之所聚
嗜酸食腐
致理赤色 挛痹
中央
天地所以生万物也 众,地平以湿
食杂而不劳
气血流行迟 痿厥 滞不耐寒热 寒热
一、标本含义
• 标与本相对而言,分别代表事物的两个方面。就 其本义,本是指草木之根;标又称末,为草木枝 叶末梢。
• 疾病先后标本
原发病、先发病、旧病为本; 标 后发病、继发病、新病为标。
本
《内经》论“逆从”
1、正治为逆,反治为从——《素问·至真要大论》 2、偏义复词,意在于逆。
——《素问·至真要大论》“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3、迎合依附(偏义于“从”)
——《素问·上古天真论》“其次有贤人者……逆从阴阳”
4、指病逝而言,病轻预后好为从,反之为逆
——《素问·移精变气论》“暮世之治病……不审逆从”
《内经》论“逆从”
5、脉象合于四时为从,违逆四时为逆
——《素问·玉机真脏论》“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
6、针刺方法之逆从
7、本篇标本治法逆从
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 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 勿及。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生病者治其 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 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 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 后烦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气有同气,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病 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 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先小大 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6.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用气之药物温补形体) •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 (用味之药物滋补阴精) 7.其高者,因而越之
(涌吐法) 8.其下者,引而竭之
(涤荡疏利法,利小便、通大便)
9.中满者,写之以内 (消散、消除法----泻心汤类。)
10.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熏蒸、渍泡浴法)
11.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发汗法)
第五节 素问·标本病传论
【题解】
➢ 标本,疾病的先后主次。 ➢ 本,疾病的主要方面,本质等。 ➢ 标,疾病的次要方面,现象等。 ➢ 病传,指疾病的传变规律。
本篇讨论的中心是疾病的标本与治法逆从, 然后讨论了疾病的传变与预后,故名篇。
【原文诵读】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 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 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 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 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第九单元异法方宜
一、各种的临床治则、治法
1.病之始起也,可剌而已 (早期治疗)
2.其盛,可待衰而已 (针对周期性发作的病证)
其盛,可待衰而已
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灵枢·逆顺》
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孙子·军争》
3.因其轻而扬之 (病邪在表、性质清轻) 4.因其重而减之 (病邪重着,逐步减轻。如湿困证、 腑实证) 5.因其衰而彰之 (虚者补之,升提、补气)
12.其慓悍者,按而收之 (收敛法)
13.其实者,散而写之 (发散法、泻实法)
14.审其阴阳,以别柔刚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滋阴降火,温阳祛寒) 15.血实宜决之
(针剌放血、活血破血法) 16.气虚宜掣引之
(升提补气法)
• 根据疾病,病位的上下表里、病 势盛弱,用以因势利导的治疗原 则,应用汗、吐、下等法。
宜
药 与 食
调养重视食疗
“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 (《养老奉亲书》)
“若有疾患,且先详食医之法,审其疾忧,以食疗 之,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不伤其脏腑也。”
《寿亲养老新书》
中医学抗衰延寿理论中对于药物的使用是比较慎重的, 在患病之后,首先要考虑食物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与药物 的配合作用,再考虑药物疗法。能食疗者,尽量食疗, 必要时酌情使用药物,这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治疗 砭石 毒药
灸焫 微针
导引 按跷
二.“杂合以治,各得所宜”
各种治疗方法(治病的技术手段;治病的理法)适应 于(因地理环境、时令气候、饮食居处、民俗风宜、 体质引起的)不同病情,故医生治病必须:
得病之情(综合时、地、人因素,掌握病情)
各
知治之大体(懂得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基本原则)
得 所
杂合以治(掌握各种治疗方法,适当选用)
一.“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的道理
地 理 环 境
气候 生活习俗
体 质 特 点
发病特 点及病 理变化
治 疗 方 法
疾病性质不同,治疗措施不同 因病制宜,辨证论治
地理环境对气候、民俗、体质、疾病、治法的影响
五方 地理环境及气候
生活习俗
体质特点 疾病
东方
天地之所始生,鱼 盐之地,海滨傍水
食鱼而嗜咸 , 安其处美其食
• 根据疾病邪正的虚实、和阴阳气 血病变的不同,提出了祛邪扶正、 补虚泻实、阴虚补精、阳虚补气、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治疗原则,
归纳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虚证 病情
因其衰而彰之 因其轻而扬之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气虚宜掣引之
其高者,因而越之 其有邪者,清形以为汗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实证
其实者,散而泻之 其下者,引而竭之
因其重而减之 中满者,泻之于内
血实宜决之
其慓悍者,按而收之
阳病治阴 调整阴阳 阴病治阳
二、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解表、涌吐、消除、攻下、补益 等治法和药物、熏浴、针剌、放血 等具体疗法。
三、因势利导治疗原则
✓根据邪气的部位施治 ✓根据邪正盛衰而择时治疗
势:时机、部位、轻重、缓急
第二节 素问·异法方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