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简爱的爱情婚姻观
浅析《简·爱》中的三种爱情观

《简爱》的女性主义思想分析

简介《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主人公简·爱为切入点,描述了一个强大而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简爱》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
1. 自我实现与追求独立引言:在19世纪的英国,女性地位低下,受到男性压迫和束缚。
然而,《简爱》中的女主角简·爱却展示了她对于自我实现和追求独立的渴望。
1.1 爱的教育经历及对她的影响•充实内心:由于在寄宿学校度过的童年时光,简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优秀素养。
•自律自强:她通过努力学习并取得成功,在教师职位上展现了优秀能力。
•拒绝依附:她在罗沃德府操持生活,并拒绝成为他人附属品。
1.2 巴黎期间对女性地位的思考•自由与平等:在巴黎期间,简遇到了一些女性主义者,发现她们追求独立和自由。
•反抗男权制度:简开始意识到自身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并开始反抗这种对女性的束缚。
2. 爱情观与婚姻观的批判引言:女性主义思想也体现在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批判上。
在《简爱》中,女主角对传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提出了质疑。
2.1 对罗切斯特的挣扎•年龄差异:简担心自己与罗切斯特之间存在年龄不同带来的不平等。
•社会地位与财富:她认为社会地位和财富并不应该是决定两人关系的因素,更加重视感情的平等。
•爱情需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简坚持认为任何关系都需要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2.2 推翻传统婚姻模式•拒绝接受婚姻的依附性质:简清楚地表达出她不愿意成为一个男人的附属品。
•独立与事业:她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和追求,并且决心要过着一个独立自由的生活。
3. 自我认同与自主选择引言:女性主义思想强调女性的自主权利,包括自我认同和自主选择。
在《简爱》中,简·爱展现了这种思想。
3.1 追求真实的自我•拒绝伪装:简坚持保持真实的形象,在面对社会审视时也毫不掩饰自己。
•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她坚守原则,不允许任何人对自己进行控制,同时也尊重他人的选择。
简析简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简析简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简爱》是一部经典的英国文学作品,被誉为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最伟大的一部作品之一。
小说以女主人公简·爱为线索,通过她的生活经历,描绘了一个纯真、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探讨了爱情观和婚姻观的话题。
简爱的爱情观:简爱的爱情观主要是表现在她的对待爱情方面。
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爱情信仰,即父母的身份、财富、地位并不是爱情的必要条件,真正的爱情要建立在心灵相通的基础上。
在小说中,简爱倾心于罗切斯特先生,是因为他有一颗真实的心,表现出对简爱真实的爱和关怀。
简爱的爱情观可以从其与罗切斯特先生的互动中得到体现。
罗切斯特先生和简爱不因阶级差异、形象差异等曲折感情变化,两者之爱建立在平等和互助的基础上,这表现出简爱的思想品质。
简爱的婚姻观:简爱的婚姻观可以从她对待婚姻的态度中得到体现。
她一直是对婚姻持谨慎的态度,在婚姻中,她必须保留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为自主性。
在小说中,她拒绝了sSt. John Rivers的求婚,因为她意识到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而是一个建立在安全保障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婚姻。
简爱的婚姻观不同于她的当时的社会,这时期的英国婚姻观是基于社会等级和金钱财富的联姻婚姻,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被削弱,完全成为了丈夫的家庭财产。
而简爱对于婚姻具有忠诚和责任感,婚姻并不是丧失自我,而是建立在自由和平等之上的。
简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性别观念。
在重新定义婚姻的意义方面,简爱在文学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简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体现出她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并为当时和今天的女性,提供了一个自我敬重和尊严的样本和目标。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观点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观点《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一部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
通过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经历和思想观点,勃朗特成功地传达了她对女性地位和自由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简爱》中的女性主义观点,展示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如何在男权社会中追求自由和尊严。
一、家庭和婚姻观念的转变在19世纪的英国,女性的地位受到极大限制,被视为男性的附庸和财产。
然而,《简爱》中的简·爱却不甘于被动接受这种现状,她追求自己的独立和幸福。
简从小丧失了双亲,在过去的贫苦生活中受尽了折磨和虐待。
这些经历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决心不再屈从于男性的支配。
她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平等和爱情的基础上,而不是出于权力或经济考虑。
这一观点在当时是非常激进的,体现了作者对女性权利的认可和支持。
二、简对教育和知识的渴望《简爱》中的简·爱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女性角色。
她选择在路德学校接受教育,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教师。
这种追求知识的渴望反映了她的独立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简相信,通过教育,女性可以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三、自尊和尊严的重要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被认为是弱者,缺乏自主权和尊严。
然而,简·爱通过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展现了女性追求尊严和自由的勇气。
她独立地生活,拒绝成为男性的附庸,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
简所表达的女性主义观点,强调女性应该被当作独立的个体被尊重,而不仅仅是男性的附属品。
四、性别和社会地位的反思《简爱》中的女性主义观点还涉及到对性别和社会地位的质疑。
简意识到,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和期望是不公正的。
她拒绝接受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层级,坚持相信每个人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论其性别、身份或地位。
她通过与罗切斯特先生的关系,展示了女性在争取平等权利和争议的过程中的勇气和决心。
总之,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充满了女性主义的观点。
简爱中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简爱中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女孩简·爱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幸福的故事。
在小说中,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也得到了深刻的描绘。
一、爱情观在《简爱》中,人们的爱情观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物质利益的婚姻观,另一种则是基于真爱的婚姻观。
首先是基于物质利益的婚姻观。
小说中的罗切斯特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是一个富有的绅士,但却因为家族的阴影而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的第一任妻子疯狂地爱着他的财富和地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而他对简的感情也是基于她的才智和美貌,以及她能够给他带来的社交地位和财富。
这种婚姻观忽视了真正的感情和人性,只注重物质利益的交换。
另一种则是基于真爱的婚姻观。
简·爱和斯图尔特先生就是这种观念的代表。
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因为对方的财富或地位。
他们的婚姻是基于真正的感情和共同的价值观,而不是单纯的物质交换。
这种婚姻观强调了人性和感情的重要性,是一种更加健康和美好的爱情观。
二、婚姻观在《简爱》中,人们的婚姻观也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婚姻观,另一种则是现代的婚姻观。
传统的婚姻观主要是指婚姻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的血脉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小说中,罗切斯特先生的婚姻观就是传统的。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而嫁给他的,而他对简的感情也是基于她能够给他带来的社交地位和财富。
这种婚姻观忽视了个人的感情和幸福,只注重家族和社会的利益。
现代的婚姻观则是强调个人的感情和幸福,而不是为了家族和社会的利益而婚姻。
在小说中,简·爱和斯图尔特先生的婚姻观就是现代的。
他们的婚姻是基于真正的感情和共同的价值观,而不是单纯的物质交换。
这种婚姻观强调了个人的感情和幸福的重要性,是一种更加自由和平等的婚姻观。
总之,在《简爱》中,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都得到了深刻的描绘。
传统的婚姻观和基于物质利益的爱情观已经逐渐被现代的婚姻观和基于真爱的爱情观所取代。
解读《简·爱》中的婚姻观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解读《简·爱》中的婚姻观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作者:陈鹤天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代表作《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简·爱。
本文在这部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下,着重分析作品中简·爱的性格、婚姻观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关键词:《简·爱》婚姻观女性独立一.《简·爱》中女主人公性格及婚姻观简幼时父母相继去世,幼小的简便寄养在舅父母家里。
舅父去世后,简受尽舅母和表哥的虐待,在这个过程中简慢慢地由逆来顺受变成一个勇于反抗的女孩。
后来她被送进一家条件恶劣的慈善学校,在那里简受尽不公平的待遇和欺侮,她反抗命运的意识逐渐增强。
后来,为了追求经济独立,简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担任庄园主罗切斯特的女儿的家庭教师。
罗切斯特的平等待人和简的朴实、勇敢、自尊使他们慢慢爱上了彼此。
然而,当简认为罗切斯特在玩弄她的感情时,她勇敢地捍卫了女性的尊严,面对罗切斯特,义正辞严地呐喊:“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跟前……我们是平等的!”简拒绝了罗切斯特要她留下陪他的要求,毅然离开。
最后他们历尽磨难,终于平等地站在了一起,彼此达到了灵魂上的共鸣,获得美满的婚姻。
二.简·爱的婚姻观对当代女性的启示(一)女性不应该甘做弱者。
虽然女性解放的道路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但是今天的女性仍然没有获得完全的平等:教育机会、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我们女性不应该屈服命运和社会,应该为了自己的权利努力地抗争,争取获得地位、经济上的平等。
(二)女性不论漂亮与否,都有获得完美爱情的权利。
简是一个地位卑微、相貌平平的女子,但她面对庄园主罗切斯特时,不卑不亢,努力表现自己,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幸福。
今天的很多女性由于自己外表的原因,不敢追求自己爱慕的对象,更有不少女性为了赢得自己爱人的心,不惜花费大量金钱,承受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压力去整容。
简析《简爱》中简爱的爱情观

简析《简爱》中简爱的爱情观作者:李云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试通过描述和回顾《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和感情经历,简析她和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中,表现出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主张,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面对地位悬殊的爱情,不卑不亢且不离不弃,敢于表达和向往光明、美好和平等的爱情观。
希望当代女性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不要因为金钱和地位迷失了自己的爱情。
关键词:独立;平等;爱情观作者简介:李云(1989.10-),海南儋州人,现就读于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08英语专业,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1一、简爱的成长经历《简爱》这部作品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来塑造一个出生低微,成长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孤女,出身低微,身材矮小,其貌不扬。
她生活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唾弃;表姐的蔑视和冷漠;表哥的侮辱和毒打。
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十八岁之前的简爱,成长的每一步都要经历欺辱和磨难,相信她一定会埋怨命运的不公。
试问,一个满心怨恨他人的人怎么可能会去尊重、相信并爱别人呢?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唯一幸运的是在洛伍德学校遇到了伙伴海伦和老师谭波尔小姐。
正是因为在绝望中被给予爱、尊重、信任、鼓励和平等,简爱才能在遭遇不幸和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出淤泥而不染”,学会如何去爱和宽恕。
随着伙伴海伦的离世和老师谭波尔小姐的出嫁,使她决心摆脱受了八年压抑的地方。
而后作为桑菲尔德府家庭教师的她,自尊、自信且自重,最后赢得桑菲尔德府主人罗切斯特的爱情。
并且在罗切斯特残疾失明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回到其身边,从此过上她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简_爱》爱情婚姻观的现实意义

《简•爱》爱情婚姻观的现实意义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散发着炫目光彩的文学作品。
它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时代背景,通过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经历及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虽出身低微,但却不屈于世俗压力、勇敢追求合乎道德、自由美好爱情并最终收获自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这部小说的灵魂,爱情则是灵魂的灵魂,即使穿越了一个多世纪却仍为今天的人们所讴歌、借鉴和学习,汲取爱的芬芳。
一. 树立正确爱情婚姻观在《简•爱》这部小说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简爱的爱情。
她那敢于追求自由平等的恋爱关系,重在精神上的和谐与共鸣,而非物质享受的爱情婚姻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她爱罗切斯特,与财产门第无关;她并没有因为罗切斯特的钱财家世而动心,也没有因为他后来的一无所有身体残缺而抛弃他。
她追求的不是爱情以外的物质或外貌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相通,是自由平等纯粹的爱情。
她说:我不需要任何陌生人与我毫无共同语言、格格不入的外人,我需要的是与我同类型的人,我与他在一起可以得到感情上的完全共鸣。
她的这种完美的爱情婚姻观念,为今天的二十一世纪的女性们,在面对着各种金钱名利的诱惑时,如何明确自己的恋爱婚姻目的,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做出了榜样和楷模,值得去借鉴和学习。
同时,也告诫了那些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抱着渴望通过爱情和婚姻来实现经济的独立,渴望像寄生虫一样生活在另一半的养活下的新女性,贪恋对方的钱财或外貌而进行恋爱的爱情和婚姻是不会得到长久的幸福的,最终只会成为第二个罗切斯特和英格拉姆。
其次,简爱追求的是合法合德、以爱情为基础的健康的婚姻关系。
她并没有因为对罗切斯特深深的爱及对他遭遇的同情而答应做他的情妇过同居生活,也没有因为圣约翰对她的救命之恩就答应他的求婚。
她不能接受无爱的婚姻,不想成为他人完成理想的工具。
在简爱看来,婚姻的结合应该是以爱情为基础的。
现代的女性,无疑也应像简爱那样,本着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爱情和婚姻,追求这种合德合法的、以爱情为基础的恋爱婚姻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简·爱的爱情婚姻观
内容摘要:《简·爱》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说不仅塑造了独立自尊,勇于反抗的新女性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简·爱的爱情婚姻观念,
简·爱的爱情观更显高尚纯洁,丝毫不虚假做作。
她追求以平等为前提,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念。
关键词:《简·爱》爱情观婚姻观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1816一1855)的代表作,它是英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坛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简·爱坎坷的一生,尤其是她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表现了一种新的爱情观,一种新的道德理想。
她一反当时重金钱,重地位的婚姻,也反对以功利为目的的婚姻,她追求以平等为前提,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念。
简·爱从小失去双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艰苦的环境磨炼了她坚强的意志,刻苦的学习使她拥有了超乎常人的才识。
由于从小寂寞孤单,简·爱对爱尤其是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敢于追求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爱情,她的爱情容不下一丝的杂质。
她是一位渴望自由平等、崇尚独立、勇于追求幸福爱情的女性形象。
父母早亡,从小寄养在舅母家,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她承受了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但却从不压抑自己。
在简·爱看来,人不能逆来顺受,不能委屈地活着,活着,就要自由,要平等。
孤儿院院长用死后灵魂要下地狱来威胁她,她针锋相对地说“:我定要保持健康不死。
”海伦遭到教师侮辱和
惩罚而又表现逆来顺受时,对此她感到怒不可遏。
她对海伦说“:如果她用那根棍子打我,我要把它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
”……所有这些描写都标示出简·爱思想探索的第一高度———捍卫做人的独立,通过道德、精神、智力的追求去实现自己“人”的价值。
简·爱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男女双方真诚相爱、心灵契合的基础上,不应该为金钱、财产、门第、权势、地位所左右。
她要求爱情是平等的、相互的,她要求在爱情中有独立的地位。
简在桑菲尔德府任家庭教师时爱上了那里的男主人罗切斯特。
她很清楚地意识到横在他们之间的鸿沟。
罗切斯特出身名门,十分富有,是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而她本身是个小孤女,出身卑微,不名一文,只是个地位与佣人差不多的家庭教师。
她和罗切斯特虽然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地位悬殊,但在庄园里,她不以地位的卑微而拘谨,处处表现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献媚。
简从开始与罗切斯特交谈,就采取平等姿态与他对话。
尽管在交谈中,罗切斯特时常是易怒的,可是他的友好坦率使简愿意接近他,并觉得亲切。
简是从平等自由为前提,去与他沟通。
她认为女人不能只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女人是一个独立自尊的主体。
在与罗切斯特交往的过程中,简·爱表现出一种不平凡的独特气质,智慧又善良,丰富又大方,使罗切斯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她,把她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是一种建立在深厚感情基础上的心灵的契合。
简·爱爱罗切斯特,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虽是主人,却相敬下级,满怀一颗忠诚的心爱简·爱。
罗切斯特爱简·爱,起初是因为他一段特殊的经历留下的深深创伤为简·爱所弥补,继而又从简·爱身上,他看到了上流社会所没有的可贵性质和品格。
罗切斯特对她的平等友好是简·爱精神世界中强烈追求的东西,因而简·爱深深地爱着他。
在热恋中,简·爱也时时不忘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地位。
她拒绝罗切斯特给她买绸缎、珠宝等奢移礼品,她渴望经济的独立和自主。
后来简·爱一度以为罗彻斯特要娶高贵、美貌的英格拉姆小姐,而又要将她留在庄园里时,她气愤地说“:你以为,因为我贫穷、微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有和你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我不是藉着习俗、惯例,甚至不是藉着可朽的肉身来和你谈话———是我的精神向你的精神谈话,就如同我们都
要从坟墓里复现,我们站在上帝的脚旁,两人平等———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此话道出了简·爱内心要求人格平等的呼声,也是她精神至上的爱情观乃至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她没有因为罗切斯特的身份地位和庞大财产而对他迎合讨好,表达爱情的方式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在真心告白之后,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差距和一个“准新娘”的存在,简·爱的第一反应便是离开罗切斯特“到哪里都行”。
在确定恋爱关系准备结婚的那一个月,简·爱怕罗切斯特逾越礼教,刻意耍点小心眼来激怒他,以此在婚前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种“冷静的爱”使她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也赢得了菲尔费克斯太太的赞成。
在结婚仪式上,简·爱才得知罗切斯特结过婚,原配妻子尚在人间。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婚姻的庄严、合法、纯洁,她不顾罗切斯特的再三恳求,强忍内心的巨大伤痛,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罗切斯特,离开了她称之为有家的感觉的桑菲尔德庄园,遁入无依无靠的茫茫人世。
简·爱的爱情不容违反法律原则,同时又似火一样地炽烈。
她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爱情之花盛开在阳光底下,而不是苟且偷生的爱情。
当她拒绝了罗切斯特的爱并且离开他后,简·爱在感情上没有抛弃他。
她对罗切斯特的情感非常地真诚和专一,执着而强烈,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因此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
虽然圣约翰举止端庄,言谈安详,并且在当时,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若能嫁与牧师为妻也是一件很体面的的婚姻。
但简·爱觉得“他珍爱我,犹如士兵珍爱一件好武器,仅此而已”。
简·爱认为夫妻应该相爱,而他们不相爱,因此,简·爱拒绝与圣约翰缔结没有爱情的婚姻,并对圣约翰报以愤怒的反驳“:我蔑视你的爱情观念,我瞧不起你奉献的这种不真实的感情。
”第二天,简·爱就告别了圣约翰家,重返桑费尔德。
她顺应了自己的心声,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找到罗切斯特,一对恋人终于团聚。
借此,作者批判了另一种理性至上的婚姻观,指出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和平等的基础上。
在那里,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爱情与归宿。
婚后,简·爱“是罗切斯特的视力,他的右手。
”她为他传递大自然的光彩,为他注入书本的知识,他们成了如胶似漆的一对。
简·爱认为他们的结合是
完美和谐的,她获得了最大的幸福。
简·爱说“:现在我已经结婚10年了,……我认为自己极其幸福,……幸福到言语都无法形容。
”简·爱追求精神满足的爱情,这种爱情观着重对方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性格爱好等,追求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感情融洽。
侧重于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满足,忽视对方的经济条件、身体状况等方面的问题。
建立在精神上的爱情注重内心潜在的美,能唤起人性深处深沉的美,是高尚的爱情,同时也是永恒的。
罗切斯特经受过只有金钱没有爱情的传统婚姻折磨,同样追求精神满足的婚姻。
因而,简·爱与罗切斯特拥有地老天荒的爱情。
综上所述,简·爱鄙视金钱、门第的庸俗婚姻,也摈弃了以功利为目的的爱情观念,她选择的是精神满足的爱情,追求的是以爱情和平等为基础的美满婚姻。
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郎特.简·爱[M].曾凡海,吴江皓,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2]史津梅.夏洛蒂与《简爱》的魅力[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
[3]张估娟.简·爱.中的婚姻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0.
[4]田瑰琦.浅论简·爱形象所体现的社会批判意义[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4.
[5]丁芸.《简·爱》女性意识的跨世纪效应[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