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类文章的翻译技巧
时政正文翻译技巧

2.增加主语,译出逻辑
关系。
例1:要加快产业升级 换代,以科技创新带动 产品、管理、商业模式 创新。 例2:要促进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相互理 解、相互协调、共同推 动世界经济平衡、包 容、可持续、创新、安 全增长。
Example 1: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expedite industrial upgrading so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ill bring about new products,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models.
It is important (It is necessary/ It is imperative)to promote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ll of us should make concerted efforts to achieve balanced, inclusive, sustainable, innovative and secure growth of the world economy.
5. 确定主谓,根据逻辑 关系重组信息。
•
我们将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 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机制,让经济发展 更具包容性。
•
Always bearing in mind the most direct and immediate interest of the people, we will build a new development mechanism that features equity, joint efforts and sharing of benefits by all. In this way, we can m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inclusive.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分析

中国政府每年在“两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做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情、中国政府的政策和主张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
因此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兼有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双重特征,其翻译实属时政文体翻译。
在这样正式的文体中有许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隐喻性表达恰如其分地运用于行文中,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基于何种翻译理论,采用何种翻译策略与方法翻译这些隐喻,对于译者来说是需要仔细斟酌考虑的。
一、应用翻译功能论和其翻译策略应用翻译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其核心就是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涉及委托人、译者、接受者多方专业人士集体参与的整体复杂行为。
因此,它要求译者应根据委托人的翻译要求和翻译活动的目的,结合文本的交际功能和译文读者的期盼,来决定源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顺利完成翻译跨文化活动的文化转换和交际目的。
大部分的应用翻译活动都带有明确而特定的目的,而且整个流程一直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整体行为。
因此,功能翻译理论不仅在宏观策略上为应用翻译指明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文本的翻译策略提供可行性途径。
在翻译策略上,功能翻译理论主张从文本功能出发,注重源语文本的分析与解读。
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用于‘表达型文本,‘交际翻译法用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
前者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力求接近原文,后者则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即信息傳递的效果,分别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
但是,纽马克也指出,很少有文章是只有一种功能的,大部分文章是以一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两种。
因此,对于功能不同的文本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要善于灵活处理。
二、隐喻与隐喻性思维“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意思就是“转换之后的含义”。
浅谈时政文本翻译的特点与策略

时政文本翻译是翻译界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文本翻译。
时政文本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新闻性。
因此,翻译时政文本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特点和策略。
首先,时政文本翻译要注意准确性。
时政文本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信息量大,语言精练。
因此,翻译时政文本时,必须保证语言的准确性和信息的真实性。
翻译过程中,要谨慎使用猜测、推断等方式,避免因翻译不当造成信息失真或传递错误信息。
其次,时政文本翻译要注意及时性。
时政文本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证翻译的及时性。
如果时政文本的信息已经过时,翻译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翻译时政文本时,应该尽量保证翻译的及时性,使翻译的信息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此外,时政文本翻译还要注意保密性。
时政文本涉及国家机密、政府决策等信息,如果不当传播,可能会对国家安全、政府治理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翻译时政文本时,要谨慎保密,避免泄露机密信息。
最后,时政文本翻译还要注意新闻性。
时政文本具有很强的新闻性,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证翻译的新闻性。
翻译的新闻性不仅体现在信息的最新性上,还要体现在语言的新颖性、简明性上。
因此,翻译时政文本时,应该尽量使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使翻译具有较强的新闻吸引力。
总之,时政文本翻译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文本翻译。
在翻译时政文本时,需要注意准确性、及时性、保密性和新闻性,使翻译在信息传递、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政翻译中隐喻的译法

时政翻译中隐喻的译法【摘要】时政翻译是一种很重要的应用文体翻译。
本文旨在从隐喻的理解和翻译角度入手,对时政翻译中隐喻的几种译法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以便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指导时政文本翻译实践。
【关键词】时政;隐喻;翻译一、隐喻的理解隐喻是一种语义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从语义角度看是迅猛的,即在两个语义域之间通过某种抽象图式类比的方法,将一个词从一个语域应用到另一个语义域。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语言学所探讨的隐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已经超出了传统修辞学的范围。
隐喻不再只是一种修辞现象,它贯穿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是语言更是思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英国语言学家曾说,人们时刻都在运用隐喻,如果不使用隐喻,就不可能流畅连贯地说上三句话;如果不使用隐喻,要描写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是难以想象的。
现代隐喻理论已明确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认知现象,是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之一。
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把熟知的、一致的、具体的范畴概念投射映现于抽象的范畴概念而形成的隐喻性表征,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而且,语言就其本身而言具有隐喻性。
许多习语、诗歌,甚而是篇章都可以被看成隐喻,来满足人们“以某一领域的经验来看待或认识另一领域”的需求。
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和明喻被当作两种并列的辞格。
而在现代隐喻学中,明喻则是广义的隐喻的一个种类。
明喻一般用like,as 等连接方式,典型形式是:A is like B或A is as B.作为修辞格的隐喻,它的主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典型形式是A is B. 在使用时,明喻的本体与喻体同时出现,喻体也经常出现。
喻体的出现省去了读者的思考时间,显得很直白,但同时也缺少了一种朦胧美,因此明喻往往被用于说理性文章,而隐喻则更多地用于文学文体中,让读者费尽心思地去理解,进而获得一种深层次理解所带来地快感。
二、时政翻译中的隐喻纽马克把时政翻译体裁归之为“表达型文本”中的“官方文告”,主要包括“领导人的讲话、条例法令、政治法律文件、科学和哲学以及学术方面的权威着作”等Typical authoritive statements are political speeches, documents etc., by ministers or party leaders; statues and legal documents; scientific, philosophical and ‘academic’ works written by acknowledgedauthorities.(Newmark, 1988:39)时政翻译体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文本,一是关乎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文件,二是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公众演说等。
《2024年译者主体性视角下汉英口译中时政新词翻译研究》范文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汉英口译中时政新词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翻译活动越来越频繁,尤其在时政新词的翻译上,对翻译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
随着政治交流和国际传播的深入,汉英口译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不仅需要准确的传达信息,还需要灵活处理时政新词的翻译。
本文将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出发,探讨汉英口译中时政新词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二、译者主体性视角的重要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翻译的主体。
在时政新词的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译者的专业知识、语言素养以及文化敏感性都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
因此,本文将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出发,研究如何更好地进行汉英口译中时政新词的翻译。
三、汉英口译中时政新词的翻译特点时政新词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治色彩,其翻译需要准确传达原词的含义和情感色彩。
在汉英口译中,时政新词的翻译具有以下特点:1. 高度政治敏感性:时政新词往往涉及到政治议题和政策内容,翻译时要确保准确性,避免误导听众。
2. 语义双关性:部分时政新词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在英文中需要寻找恰当的等效词汇进行表达。
3. 实时性:由于时政新词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时效因素,尽量保持原文与译文在时间上的同步。
四、时政新词的翻译策略与技巧针对时政新词的翻译,本文提出以下策略与技巧:1. 深入研究政治背景和政策内容,了解时政新词的来源和含义,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 结合文化背景,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如直译、意译、音译等,使译文更加贴近英文表达习惯。
3. 借助网络资源和专业词典,查找时政新词的英文表达方式,借鉴已有翻译成果。
4.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与原语保持情感色彩的传递,确保译文能够传达出原文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五、结论综上所述,在汉英口译中,时政新词的翻译需要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准确把握翻译的特点和技巧。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能力,才能在翻译工作中准确传达信息,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catti三笔时政表达

catti三笔时政表达作为一名翻译,时政表达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翻译时政文章时,我们需要了解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时政表达技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时政表达的基本技巧1. 熟悉政治术语时政文章中经常出现各种政治术语,如“政策制定者”、“议会”、“政府部门”等等。
熟悉这些术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准确地翻译出来。
2. 注意语言风格时政文章通常采用正式、严谨的语言风格,使用较多的是被动语态和复杂的长句。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保持文章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语言特点。
3. 确保准确性时政文章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通常涉及到国家政策、国际关系等重要问题。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尤其是数字、日期、地名等信息的准确性。
二、时政表达的常用词汇1.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在时政文章中经常出现,如“外交部”、“财政部”、“国防部”等等。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汇。
2.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也是时政文章中常见的词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等。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汇。
3. 政策政策是时政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如“经济政策”、“外交政策”、“环保政策”等等。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汇。
4. 国家领导人国家领导人也是时政文章中常见的词汇,如“总统”、“国家主席”、“首相”等等。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汇。
三、时政表达的翻译技巧1. 翻译政治术语政治术语是时政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如“议会”、“政”、“选举”等等。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汇,并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 翻译数字和日期时政文章中经常出现数字和日期,如“GDP增长率为3.5%”、“会议将于2022年1月1日召开”等等。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确保数字和日期的准确性,并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进行翻译。
中国时政文献词语翻译的策略

中国时政文献词语翻译的策略
中国时政文献词语翻译的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翻译:在翻译中国时政文献时,需要考虑政治因素。
例如,在翻译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词语时,应当遵循中国政府的官方翻译。
文化翻译:在翻译中国时政文献时,需要考虑文化因素。
例如,在翻译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相关词语时,应当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含义。
用词策略:在翻译中国时政文献时,需要考虑用词策略。
例如,在翻译涉及中国政治和经济等敏感话题时,应当采用谨慎的用词方式。
翻译工具:在翻译中国时政文献时,可以使用一些翻译工具来帮助翻译。
例如,采用专业翻译软件、词典等工具来提高翻译质量。
专业知识:在翻译中国时政文献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例如,了解中国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翻译更准确。
语言知识:翻译中国时政文献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知识,包括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翻译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参考资料:在翻译中国时政文献时,应当参考相关的资料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可以参考官方网站、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资料来帮助翻译。
润色:翻译完成后应当进行润色,确保翻译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多语种翻译:对于中国时政文献来说,应该考虑多语种翻译,以便更好地传达文章的信息。
这些策略是翻译中国时政文献的基本准则,翻译人员在翻译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策略。
政治文本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政治文本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政治文本是用来指导国家政策的重要文本。
这类文本往往具有特
定的词汇,针对特定的地域文化和政策状况,以及当下社会趋势等方
面进行表达,这就使得它不同于一般文本。
译者要想准确无误地将这
类文本翻译出来,就必须了解这类文本中特有的词汇特点以及常用的
翻译方法。
首先,政治文本的词汇特点是多样性。
因为它们涉及各个不同的
政策领域,涉及多种国家文化和社会趋势,所以它们包含许多专有词
汇和专业术语,并且含有许多不同来源的时政性、伦理性以及宗教性
信息。
因此,译者应尽可能对政治文本中特有的词汇特点进行重视,
否则容易出现误解和翻译不准确的情况。
此外,翻译政治文本时,除了了解它的词汇特点,译者也应该重
视其文体特征。
政治文本往往都含有威严的文体特色,充满政治意味,因此翻译时译者需要注意维护原文的政治性和文体,特别是在转换原
文中的文化信息等方面,应该力求保持原有的文化隐喻的完整性。
最后,译者翻译政治文本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平衡性。
政治文本
反映的是国家政策的实态,它的政策内容往往需要有一定张力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平衡原文的文化调性与政治内容,使之具有
恰当的张力,避免表达不清或过于空洞 AC 。
综上所述,政治文本是一种特殊的文本,其词汇特点多样,并且
具有政治文体和明确的政治性方面,为此,译者翻译政治文本时应尽
可能了解它的特有词汇明确翻译方法,坚持其文体特色、政治性与文
化信息的完整性,同时注意语言的平衡性,以求更准确和正确的翻译
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政类文章的翻译技巧
在翻译时政类文本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时政类文本的专业术语表达是固定的,所以涉及到的固定表达需要烂熟于心。
其次,时政类文本的句子概念比较宏大,抽象,在翻译时,我们要准确理解段落大意,将抽象的句子变为具体的句子。
最后,时政类文本多为无灵主语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定要梳理清晰。
下面,小编从专业术语,空泛概念,逻辑结构三个层面来给大家进行讲解,希望各位能准确把握时政类文本的翻译技巧,从而翻译出更加准确,严谨的译文。
人类历史是一幅宏伟画卷,这个画卷的内容是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及融合。
1.画卷内容关于.....(直接用介词): of
2.人类历史:the history of mankind
3.“画卷”是一个抽象概念,我们给它转换成具体概念“过程”这个含义。
The history of mankind is a process of active exchanges,interactions and integration
among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2019年上半年,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道亮丽风景。
1.2019年上半年是时间状语,处理成状语:in the first half of 2019
2.后两句的逻辑关系可以理解为:方式和结果
3.“一道亮丽风景”内容空洞,可换成:中国展现出了关于........的独特特征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9,by working hard to promote interaction,dialogue and harmony,China has demonstrated the distinguished features of its 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
一些人固守意识形态偏见,鼓吹所谓的“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威胁世界和平发展前景。
1.“固守”比较难翻,可以用解释该词的方式来表达:不愿意放弃
2.“意识形态”为固定表达:ideological bias
3.鼓吹:make hype of
4.前后逻辑关系为:因果关系
Some people,however,are not glad to abandon their ideological bias,and are making hypes of the so-called "civilization superiority" and "clash of civilizations",posing threats against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