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翻译心得
翻译心得[合集5篇]
![翻译心得[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0947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e.png)
翻译心得[合集5篇]第一篇:翻译心得翻译实习心得终于完成了翻译的作业,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确实挺多的,也因此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翻译水平还很有限,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翻译的方法和要领。
总体来说,翻译的过程是两个,一是准确的理解原文,二是用恰当的汉语准确的表达原文。
首先,在阅读原文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者词组,就要查阅字典,这样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英文原文。
但是,英语和汉语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构和表达方式,所以在进行英译汉时,有些句子按字面意思翻译不能忠实的表达原义。
当文章中出现一些复杂多变的句式或句型,即便是解决了生词问题,还是会翻译的不连贯,甚至别扭。
尤其是在散文中,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通常都是借助丰富多变的句型来表现的,所以更为难懂。
由于两种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差甚异,所以当理解了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想要找到合适的汉语词汇来替换却很不易,英语简短的一句话,可能要用繁复的汉语去解释,有时候绞尽脑汁还很可能会词不达意,或者就差那么一点。
读着译完的句子,可能还会感觉零碎,别扭。
有些文章中会涉及到很多陌生的文化领域,所以,要想使翻译的文章精准地道,不仅仅取决于译者对原著语言的理解,而且取决于对作者在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文化思想的的深刻理解,同时我们要多了解外国的事物,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以此来避免一些不该犯的错误。
在翻译YOUR RIVER这篇散文时,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不能将两种语言进行合理的转换,例如这一句,I am lucky enough to work at a place where I can work by a river every day, and I do.在这句话中,”and I do,”的汉语意思是很好理解的,在这句话中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我的确这样做了,的确每天在湖边散步了”但是要是把整个句子连在一起说就会很别扭,所以,琢磨再三,我决定把and I do的翻译放在句子中间,不用单独翻译,中文是这样的“我发自内心的认为能在这个地方工作真的很幸运,每天我都会沿着河畔散散步。
最新翻译的个人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最新翻译的个人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翻译的个人心得体会1步入大三下学期以来,课程减少了许多,与前几学期那繁重的课业负担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许多同学仍然是选择玩游戏来度过这“宝贵”的大学时光,而我却另有想法一方面学好本专业,另一方面这首为考研作准备,再者努力寻求工作的机会。
在本学期开学之初,我曾找了一份作英语科技文翻译的工作,下面我谈谈有关情况和我的一些体会这份工作的老板是我以前的一位老师,由于有一定的人际关系,他承担了社科院关于专利摘要汉译英的工作。
他在校外专门租了一个屋子,配了几台电脑,然后招了一些大四快毕业的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他做全职翻译,也就是按照正常工作时间,一天干八小时。
为了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他在校内的广告栏里贴出了海报,招半专职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为晚上6:30开始,下班时间要看完成的速度和数量。
我就是在看了海报后与其他三十多个同学一起去应聘的。
选拔很简单,先填一下个人的简单情况,然后由老师给我们应聘者每人发一封邮件,邮件内容为二篇翻译原文,要我们利用现有知识翻译过来(当然有参考范文),完成后给他发回去,根据我们回复情况确定最终人选。
得到邮件后,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之翻译完成,在晚上便给老师回复了。
很幸运,我在周六的时候接到了老师的电话,成了最初13名被录取者中的一员!当天下午,我们即与老师一起到了工作地点,然后他对我们进行了相关培训,就像我们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一样。
慢慢地,等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过后,他便给我们发活儿,正式开始工作。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作开始过后,陆续有同学退出,从最初的13人减少到了半个月后的8人。
考虑到本专业有许多东西要学,而且自己也不太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因此我也在四月底离开了,自己的正式工作时间为3月8日到4月30日。
工作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每天晚上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已经有当天要完成的工作保存在各自的工作文件夹里,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数量相同,这样便于修改。
接着我们便动手翻译,一般持续时间为3个小时左右,期间可以讨论。
翻译文章的心得体会

翻译文章的心得体会翻译文章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从事了一项翻译任务,通过对文章的深入翻译,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以期对同样从事翻译工作的朋友有所启发。
翻译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我时常会遇到一些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这让我深感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
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我不得不查阅各种资料,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能力,这也让我认识到,翻译是一项需要不断积累和努力的工作。
翻译工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在翻译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
例如,有时原文中的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个词的含义,就需要译者具有很高的语言敏感度和洞察力。
有时原文中的一个句子结构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如何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需要译者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正是这些挑战,让翻译工作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翻译工作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业。
一篇优秀的翻译作品,不仅能够让读者了解和欣赏到原文的魅力,还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加深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谊。
在翻译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语言的力量,它是一把打开不同文化大门的钥匙。
作为一名译者,能够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我感到无比荣幸。
在未来的翻译工作中,我将以以下几点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1. 深入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译者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了解所翻译领域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文的意思。
2. 注重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技能。
翻译技能的提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通过翻译不同类型的文章,掌握各种句式和表达方式,使自己的翻译作品更加地道和自然。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不气馁。
翻译工作充满了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翻译讲座心得(汇编6篇)

翻译讲座心得(汇编6篇)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在从生活的细节中获得的一些感悟,撰写心得体会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会对作品有新感悟,花费了不少心思为大家精选出了最新的“翻译讲座心得”,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学习!翻译讲座心得【篇1】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文学翻译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对文学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重要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地、具体地、生动地总结我在讲座中所学到的经验和心得。
讲座的主讲人是一位资深的文学翻译家,他在这个领域有着多年的经验和成就,深受大家的尊敬。
他首先介绍了文学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指出文学翻译是不同文化间的桥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
接着,他详细讲解了文学翻译的技巧和挑战。
他首先强调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创作背景,才能准确传达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他指出了一些常见的误解和陷阱,警示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谨慎和细致。
例如,某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因此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准确表达原作的意思。
然后,他分享了一些实际翻译中常用的技巧。
他提到了找到合适的语言风格和声音的重要性。
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调调,翻译者需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目标读者的背景,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尽可能地还原原作的风格。
他还强调了语言的简洁和准确的重要性,指出翻译不应该过于冗长和啰嗦,而应该力求简明扼要,使作品更富有力量和魅力。
在讲座中,他还谈到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习惯,这些因素对于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翻译者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处理。
他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化差异对于翻译的重要性和难度。
他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翻译者。
他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英文文献翻译心得体会

英文文献翻译心得体会第一篇:英文文献翻译心得体会英文文献翻译心得体会历经10周的时间,终于将这翻译搞定,其中各种艰辛无以言表,但是既然是心得体会,我想有必须写下,来表达我这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说实话,翻译挺难的,在这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中式的翻译,反复查找,反复纠正,很烦人。
不过,在这其中,我也学会了很多词汇和句子,对自己挺有用的。
下面就说下我对这文献的体会。
这文献是有关于生态低碳城市的,近几年全国掀起了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热潮。
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的省市,在地理分布上遍及全国各地;规模上大到整个市域,小到一个街区;途径上有老城改造,也有新城建设;模式上有政府统一建设,有社会资本参与,也有很多国际合作开发项目。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的有超过40多座。
这股生态低碳城市建设的热潮,是否能够解决当前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够为未来的人居环境建设开辟一条新路?无可否认,这样的实践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虽然各地建设生态城的背景和动机会有所差别。
目前生态城建设的进度不一,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将来这些生态城有的可能成功,有的可能失败,但作为一项开拓性、探索性的事业来讲,失败具有与成功一样的意义与价值。
生态城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座能够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城市。
建设生态城的实践,就是要创造这样一座城市的范例,破解高强度城市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冲突的难题,以供未来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或城市更新借鉴。
作为成功的生态城建设实践,首先其理2 念、方法、途径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城市是全社会参与建设的复杂的超级综合体,生态城在很多方面必须对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手段进行创新,这些创新必须能够得到城市主要建设参与主体的普遍认同和自觉的实施,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才是可实现的城市方案,停留在大脑或纸面上的,或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推行的生态城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城市环境要有明显的可感知性。
论文翻译心得体会(通用3篇)

论文翻译心得体会(通用3篇)论文翻译篇1历时三天翻译了一篇12页的英文论文。
翻译当初觉得很没意思,翻译后才知道导师的`良苦用心。
翻译真是一件痛苦也无趣的工作,不过为了更好的理解英文的意思,全文翻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我翻译的这篇文献是跟我的相关度非常大的文献。
该文献我看过几遍以为很熟了,结果被别人一问就表达不清楚了,所以还是没有弄清楚作者的意图。
通过全文翻译后,差不多明白作者的观点和结论了。
由于最近正在准备毕业论文开题,所以翻译工作将会成为最近工作的重心了。
前两天听了博士师兄的答辩,才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文献综述的重要性。
只有多看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才能更好的开展自己的研究。
论文翻译心得体会篇2做学问首先一般得知道了解该领域内别人研究过什么、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即最好首先写一篇综述性的文章,但是综述性文章写作的最佳时期是当你阅读了该领域大量的论文以后,并且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之后,此时你在综述中不仅能够把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进行梳理,而且也的确能够提出一些真知灼见了。
写综述,首先得学会阅读学术论文,学会总结别人的观点,但是综述中仅仅罗列别人的观点还不行,还要有自己对该研究内容的思考,这样才能用一根思想之线把已有的珍珠一颗颗串起来。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遇到有价值的论文,一般我会在一个记事本中写一些总结,主要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刊物、主要内容以及阅读此篇论文时候的感受,尤其是阅读该论文时我的想法,会纪录比较详细,比如论文的写作思路、用词值得借鉴啊。
还有比如文中想法有创意,但是感觉还不够完善,似乎可以改进,结合自己以前的研究经历和经验,特别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尤其是交叉领域,所以说要经常多关心一下相邻领域的专家最近都在干什么。
总之,阅读论文的时候,你的思维一定要活跃,不要一片空白,否则你还不如出去好好放松一下自己。
阅读时最好脑中有些没有解决、令你迷惑的问题,此时你就好比一个有准备的头脑,看到这篇论文,说不定吧唧一下,问题在灵光之中得到解决。
学习翻译外文文献心得体会

学习翻译外文文献心得体会学习翻译外文文献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尤其对于在学术领域从事研究的人来说。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意识到翻译外文文献不仅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储备,而且对我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翻译外文文献可以帮助我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和理念。
由于英文是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在英文文献中有很多前沿的学术研究和最新的发现。
通过翻译这些文献,我可以了解全球范围内的学术进展,并将其应用于我的研究中。
此外,翻译外文文献还可以帮助我获得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升我的研究水平。
其次,翻译外文文献可以提高我的语言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我需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将其准确地转化成目标语言,这需要我有良好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频繁地翻译外文文献,我可以提高我的英语水平,并且学会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对于我未来的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翻译外文文献还可以培养我的耐心和专注力。
有时候,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或词汇时,我需要反复思考和查询才能找到合适的翻译方式。
这需要我有耐心和专注力去解决问题。
通过不断地挑战自己解决这些困难,我的耐心和专注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翻译外文文献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有些词汇和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这对于准确地翻译而言是一个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结合上下文去理解词汇和句子的准确含义,避免在翻译中出现歧义。
其次,一些专业术语可能在中文和英文之间没有直接对应,这需要我进行一些调研和学习,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然后,由于时间和工作量的限制,有时候我可能无法完成大量的翻译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学会合理安排和管理时间,以便更高效地完成翻译工作。
同时,我也会寻求其他同学或专业翻译人士的帮助,以分担工作量。
总结起来,学习翻译外文文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但又非常有意义的任务。
通过翻译外文文献,我可以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和理念,提高我的语言能力,培养我的耐心和专注力。
翻译心得体会

翻译心得体会翻译心得体会「篇一」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过后,我开始正式的翻译实习工作,负责带我们实习的是教学经验的张现彬和尚军老师,我抽到了一篇外文资料来翻译。
这篇资料包含了一些的经济学专业术语,对于我们学习文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因此,当我翻译的时候,我查阅大量的资料、字典、文献,并且,为了能够把一句话翻译的“信、达、雅”,我也经常和周围同学一起讨论,尽可能把资料翻译实习任务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翻译实习期间,根据老师的安排,我从图书馆翻阅大量到相关的资料。
虽然需要很多时间来研究,一天之内要在图书馆泡上很长时间,但是,我觉得值得,也并不觉得辛苦,毕竟是学习到了东西。
当自己真正去实践一次的时候,觉得过的非常充实,而且了解了新的商务知识。
塌心的翻译工作实习实实在在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是让我们受益终身的东西。
此次实习中,也使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作用。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都必须随时处于一个团队中,不可能在,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此次实习,虽然老师要求我们单人完成翻译实习工作,但毕竟自己的学识有限,所以与同学的交流与协作是分不开的。
如果缺少了团队精神,我们将是一团散沙,没有凝聚力,成功的完成翻译实习也就无从谈起。
这次翻译实习,我们不仅从个人能力,业务知识上有所提高,也了解到了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相信,无论是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甚至是生活,我都会更加清楚,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好;相信,此次翻译实习将是我今后人生的一个良好开端。
实习时为两周,将临毕业季,对于大四的我们也可能是大学的一个尾声,大学的生活即将结束,这次翻译实习必将是难忘的,也是受益匪浅的;同样,也将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一个圆满实习尾声。
最初听说系里前两周要安排实习的消息,我心里还是一阵郁闷,因为英语专业八级的考试,因为毕业论文的紧迫,实习对我们来说无疑又添了一层重担,我心里不禁有嘀咕起来,学校真嫌我们不累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文文献翻译心得体会历经10周的时间,终于将这翻译搞定,其中各种艰辛无以言表,但是既然是心得体会,我想有必须写下,来表达我这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说实话,翻译挺难的,在这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中式的翻译,反复查找,反复纠正,很烦人。
不过,在这其中,我也学会了很多词汇和句子,对自己挺有用的。
下面就说下我对这文献的体会。
这文献是有关于生态低碳城市的,近几年全国掀起了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热潮。
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的省市,在地理分布上遍及全国各地;规模上大到整个市域,小到一个街区;途径上有老城改造,也有新城建设;模式上有政府统一建设,有社会资本参与,也有很多国际合作开发项目。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的有超过40多座。
这股生态低碳城市建设的热潮,是否能够解决当前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够为未来的人居环境建设开辟一条新路?无可否认,这样的实践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虽然各地建设生态城的背景和动机会有所差别。
目前生态城建设的进度不一,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将来这些生态城有的可能成功,有的可能失败,但作为一项开拓性、探索性的事业来讲,失败具有与成功一样的意义与价值。
生态城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座能够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城市。
建设生态城的实践,就是要创造这样一座城市的范例,破解高强度城市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冲突的难题,以供未来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或城市更新借鉴。
作为成功的生态城建设实践,首先其理2 念、方法、途径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城市是全社会参与建设的复杂的超级综合体,生态城在很多方面必须对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手段进行创新,这些创新必须能够得到城市主要建设参与主体的普遍认同和自觉的实施,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才是可实现的城市方案,停留在大脑或纸面上的,或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推行的生态城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城市环境要有明显的可感知性。
生态城必须能够使在其中生活、工作的人们明显的感受到与传统城市的那种差别,这种差别包括更好的与自然的亲近感,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各种小动物更多了;更舒适的交通环境,交通不拥堵了,出行更加舒适惬意;有更低的生活成本,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实现更多的自给。
以上就是我对生态低碳城市的一些体会,同时我从翻译中学到很多有关这方面的东西,我希望我以后会阅读更多的英文文献,来丰富和充分自己。
篇二:bk文献翻译心得文献翻译心得第一次做整篇论文的书面翻译,还是很有收获。
如果只是去读还不觉得,因为有的意思能够意会,但要做书面翻译就很头疼了,因此需要不断总结以提高翻译技巧。
1、胆大,如果按照英文对照翻译的话,总感觉无法表达原文需要表达的语境,所以有时应该翻译得大胆一点,不用太过于受制于句式。
2、心细,有些复杂的句子,看第一遍是一个意思,看第二遍又是另一个意思,对于复杂句子的翻译一定要精读,寻找最得体的翻译;对于有些词也是同样的道理,揣摩出最精确的意思。
3、翻译前可以看看相关的中文文献,第一次我把assembly framework翻译成了“装置结构”,但看了另一篇文献后发现翻译成“组件骨架”更精确。
4、多看文献,熟悉专业名词,还能使翻译出来的文献更加地道。
5、要有宏观思维,时时从全文大角度进行精确翻译。
如文中的value,前面我一直翻译成“价值”或“作用”,到后面发现应该是“数值”的意思。
当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词和句。
有的词、句的确翻译不出来,就算翻译出来了也太勉强,自己都看不下去。
解决办法就是多看文献,寻求指导。
最后要感谢老师能能抽空评阅!篇三:文献翻译总结-fin 老师自带的文献第2周植物在细胞质中产生辅酶 a (coa),但在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使用它作为反应。
这意味着这些细胞器有辅酶a转运载体。
植物过氧化物酶体的辅酶a转运蛋白是已知的,但植物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辅酶a转运蛋白则还不了解。
线粒体辅酶a转运蛋白属于线粒体转运载体家庭,而且已经在酵母(酿酒酵母; leu- 5p )和哺乳动物( slc25a42 )中得到确定。
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被子植物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辅酶a转运蛋白同源基因,而不开花植物仅有一个基因。
使用玉米的同系物(玉米; grmzm2g161299和grmzm2g420119,基因名)和拟南芥(拟南芥; at1g14560和at4g26180 ,基因名)(载体蛋白),都补充了线粒体辅酶a载体突变体亮氨酸5生长缺陷型酵母的生长缺陷并基本恢复其线粒体内辅酶a水平,证实这些蛋白有辅酶运输活动。
使用纯化豌豆(豌豆拉丁名)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进行双输入法实验,在烟草的瞬时表达体系中用明亮的黄色荧光蛋白标定线粒体,用绿色荧光蛋白标定载体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玉米和拟南芥的载体蛋白均靶向至线粒体(共定位)。
这与辅酶a无处不在的重要特性相符合,玉米和拟南芥的线粒体辅酶a转运蛋白基因在整株植株中都维持相似的表达水平。
这些数据表明,无论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都具一对定位于线粒体的线粒体载体家族,用以载运辅酶a。
这些转运蛋白高度保守的特性,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他被子植物基因组中可靠表达。
coa(辅酶a)是许多初级和次级代谢反应的酰基载体,在酶数据库近4900种酶类里,有8%是coa依赖的酶。
coa在脂类代谢、呼吸作用、糖异生以及其他一些途径中有重要作用。
coa存在于所有生命体中。
然而,尽管所有的生物都可以通过泛酸盐合成coa,但只有原核生物、植物和真菌可以合成泛酸盐,动物只能从饮食中获得泛酸盐。
在植物体中,将泛酸盐转化为coa的步骤基本可以确定是在胞质中进行的。
然而,coa需要在线粒体中参与柠檬酸循环,在叶绿体中参与脂肪酸合成,在过氧化物酶体中参与β氧化。
因此,coa必须从胞质中被运输到这些细胞器中,而且,之前的工作证实了在土豆线粒体内的一种coa转运系统。
酵母和哺乳动物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同样转运coa——因为他们(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不能自己合成。
胞质和胞器中的coa池维持着相互分离的状态,这种coa的区室化在所有的真核生物中都是被严格调控的,而coa池的水平可以通过一些依赖coa的反应来调转流动。
现在已经知道酵母和人体中的线粒体coa转运子属于线粒体载体家族(mcf)。
此外,人类和拟南芥中的过氧化物酶体coa载体也被发现了。
然而,现在还没有在植物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发现有运载coa的转运子。
在本项研究中,首先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在拟南芥和玉米中找到了酵母、哺乳动物线粒体coa转运子的同源基因,并把它作为尚待研究的植物线粒体、叶绿体coa转运子候选基因。
之后的实验证据证明了这些转运coa的候选蛋白在酵母中表达时,无论在体外实验还是植物内都能定向转运coa到线粒体,而且它们在植物体内始终表达。
第3周摘要:新合成的多肽要进行折叠和组装,才能行程成熟的蛋白质分子,这期间需要伴侣的协助。
由多肽形成成熟蛋白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轮折叠,每一轮都会使用到不同的伴侣分子。
不正确折叠的分子必须退出折叠周期,从而被降解。
在内质网中,如果延长循环底物的周期,那么蛋白质折叠将受到有害的影响,因为它耗费伴侣分子和能源资源,并且增加有毒的活性氧物质。
在芽殖酵母中,未折叠蛋白o-甘露糖可以通过pmt1 / pmt2复合物终止错误折叠的多肽循环。
o-甘露糖可以终止目标分子的折叠,通过减少多肽链与kar2的结合,使错误折叠的多肽脱离折叠周期。
通过体外蛋白质复性的方法,实验人员发现,改变o-甘露糖化蛋白的残基就会使其终止错误折叠的能力丧失。
由此可以得出,蛋白质折叠的终止涉及到共价糖基化的事件。
新生多肽从核糖体转移到细胞质中,要通过拥挤的大分子物质环境,各种大分子都会对多肽折叠过程产生干扰。
为了优化折叠过程,伴侣分子通过周期性的结合和释放,来减少环境中大分子对多肽折叠的不利的作用。
经过多次折叠尝试,还是无法完成正确折叠的多肽,会在蛋白质质量控制途径的帮助下,退出折叠循环,然后被降解。
多肽折叠的终止机制是合成代谢途径转变成分解代谢的关键点。
错误的蛋白质折叠循环消耗有限的伴侣和能量资源,但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没有效果的折叠尝试。
在分泌途径中,蛋白质的合成和质量控制功能位于内质网(er)上。
错误折叠的蛋白可以通过内质网相关的降解途径去除,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质量控制。
有很多功能缺失的蛋白被当做模型来研究内质网相关的降解途径。
为了解释蛋白质质量控制的前期事件,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折叠但是在蛋白质质量控制条件下无法正常成熟的蛋白。
这种蛋白质分子要能够模仿无用的折叠周期和蛋白质终止机制。
折叠能力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方法来确定干扰反应是否真的会影响终止机制。
由于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与蛋白质质量控制途径相协调,所以适用的实验材料必须在体外合成。
这种观点,我们认为内质网靶向绿色荧光蛋白(er-gfp)可以作为作为候选材料(图s1)。
绿色荧光蛋白在哺乳动物内质网上的折叠程度很低。
一个类似的折叠缺陷在酵母 sec63-1突变体表达er-gfp时被发现。
在转移到细胞质的过程中,er-gfp强烈的发射荧光,比野生型内质网上的弱荧光信号要强烈的多。
尽管荧光信号可以作为gfp折叠的只是信号,我们还是用了两种额外的检测方法。
er-gfp错误折叠的产品——二硫键连接的低聚物,容易形成δ2gfp变种。
er-gfp表现出的显著地蛋白酶敏感与δ2gfp变种的特征相似,它们的结构紊乱具有一致性。
第二组深入分析丝盘虫蛋白质组揭示后生多细胞动物的起源摘要丝盘虫,作为目前已知几乎是最简单的生物,其基因组揭示了大量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的存在。
尽管这些基因使得人们猜测丝盘虫体内存在复杂调控事件,但实际上这些基因没有通过翻译后修饰以获得真正的表达和功能。
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对6516个预测蛋白进行半定量后,我们发现了其中存在基因水平转移的证据,并在蛋白水平上验证了动物信号通路中存在重要的节点蛋白。
此外,实验结果发现有明显高水平的酪氨酸磷酸化,这与多细胞动物中酪氨酸调控信号爆发的假说相一致。
总之,丝盘虫蛋白质组学数据为多细胞后生动物的出现机制提供了新视野,也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资料。
最近,包括海绵、栉水母、刺细胞和丝盘虫等位于后生动物系统发育树底部的动物的基因组被相继测序。
丝盘虫的基因组最小,也被认为是从刺细胞到对称动物的进化历程中,甚至是全部后生动物的先祖基因的现存替代品。
丝盘虫是形态学上最小的动物,没有体轴、基膜和细胞外基质,只有五种体细胞。
丝盘虫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水中生存,形态上像是直径2-3毫米的扁平圆盘,两层上皮细胞中间有疏松的纤维细胞。
丝盘虫在体外通过分裂和出芽生殖。
尽管体外的芽没有发育出超过64-128个细胞的胚胎,但两性生殖的方式仍然在dna 中留下了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