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知识点

合集下载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1. 电流和电路:介绍了电流的概念和单位,以及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电流计的使用方法等。

还介绍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电阻和电阻定律:介绍了电阻的概念和单位,以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还讲解了欧姆定律,即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电阻的应用:介绍了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如限流电阻、电子元件中的电阻、电阻在电灯、电热器等电器中的作用原理。

4. 电功和功率:介绍了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还讲解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原理。

5. 简单电路的分析:通过实例来分析简单的电路,如电池、开关、灯泡等组成的电路,并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和功率。

6. 安全用电知识:介绍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如正确使用电器、避免触电、防止电器起火等。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将了解电流、电阻、电功、功率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参数。

同时,也能够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提高对电器使用的安全意识。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概要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5.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形状(形状)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方向、静止 运动)
力的大小
6.力的三要素 力的方向 力的示意图:
力的作用点
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7.弹力 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由于要自动回复原状,而产生的一个力,即弹力 应用:弹簧测力计。

原理:弹簧伸长量反映弹力的大小
产生原因:地球对其附近一切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施力物体:地球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在受力物体上)
8.重力 应用:重垂线(用于检查竖直或水平)
10N/kg 9.8N/kg g m G g g G m mg G 或公式:===
=
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紧密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9.摩擦力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1、物体间压力的大小 2、接触面粗糙程度
摩擦力的类型: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
列举增大或减少摩擦的例子
力。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第6章《质量与密度》一、质量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3.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5.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6.使用步骤: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

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

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总结:一放平,二调零,三转螺母成平衡,一边低向另一边转,针指中线才算完。

左物右码镊子夹,游码最后调平衡,砝码游码加起来,物体质量测出来。

二、密度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密度的常用单位1g/cm3,1g/cm3单位大,1g/cm3=1.0×103 kg/m3。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界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

物理的知识点可以分为多个章节,其中第六章主要涉及了光学、声学和机械波的基本知识。

下面将从光学、声学和机械波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的知识点。

一、光学:1. 光的概念: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传播并传递能量的现象。

2.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光速,约为30万千米/秒。

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减慢。

3.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5. 光的色散:光经过棱镜等物体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6. 光的衍射:光通过窄缝或者在物体边缘发生衍射现象,这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表现。

二、声学:1. 声波的产生: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传播所引起的一种机械波。

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震动引起的。

2. 声波的传播:声波通过介质传播,能够传播的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 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4. 声音的衰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其衰减程度与传播介质有关,也与距离有关。

5. 声音的吸收和回声:声音在遇到不同材质的物体时会发生吸收或者产生回声。

吸声材料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从而减小回声。

6. 声音的共振:当外力作用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振现象。

共振能够增大声波的振幅,从而增强声音。

三、机械波: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一种波动,能够传播能量而不传递物质。

机械波既可以是横波,也可以是纵波。

2. 机械波的特性:机械波具有频率、振幅、波长和传播速度等特性。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六章力和机械6.1怎样认识力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可以不接触,如磁铁,重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第四步:读数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带箭头的线段(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6.3 重力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水平面是否水平。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八年级第六章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第六章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第六章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学习中,第六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其中包含
了很多物理知识点,包括热、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等。

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热和温度
热是指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所带来的能量,是一种形式的能量。

温度是指物体内部分子平均运动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状态指标,
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一般情
况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内部分子的平均运动能力就越大,从而使物体的热量也增加。

二、热量
热量是指物体由于温度差而发生的能量转移,这种能量转移是
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进行的。

在物理学中,常用的热量单位是
焦耳,可以用来量化热量的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热传递来实现烹饪和暖气等功能。

其中,热的传递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来实现。

三、热传递
热传递是指通过热分子的碰撞和运动,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
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热传递有三种方式:对流、
传导和辐射。

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流动将热传递到其他物体的过程,常见的
例子包括风扇和水流动等。

传导是指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将热传递到其他物体的过程,可以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导热性来进行区别。

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将热传递到其他物体的过程,常见的
例子包括日光、电烤箱和微波炉等。

总之,在八年级第六章中,我们对热、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等物理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在科学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初二物理六章知识点

初二物理六章知识点

初二物理六章知识点一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的单位:千克主单位,克,吨,毫克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2、测量质量的工具就是:天平。

天平存有纸盒天平和物理天平。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1放平2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拔零3调节右端的均衡螺母并使指针指于分后差动的中线处为,此时横梁水平调节螺母并使均衡4物体放在左天平盘上,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右天平盘内物放左、码放右5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边线直至横梁恢复正常均衡。

调节游码并使均衡4、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无法远远超过天平的秤量。

天平能表示的最小质量叫做天平的最小秤量2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并轻拿轻放。

3天平必须维持潮湿洁净。

4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内5不要把砝码弄脏淋湿,以免破损。

5、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6、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ρ=m/v;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纸盒天平的采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失效,横梁均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大,横梁均衡。

具体内容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摆”: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游装箱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学习的第六章主要是涉及力学的内容。

在力学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力,力的比较,力的叠加,机械压力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详细地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力力是驱动物体产生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

物体的质量越大,所需要的力就越大。

二、力的比较力可以被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我们可以知道哪个物体更重。

同样,通过比较不同力大小,我们可以知道哪个力更强大。

三、力的叠加当两个或更多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它们可以叠加。

力的叠加可以产生一个更大的力,因此,叠加的力比单个力更强大。

四、机械压力机械压力是指当物体之间有接触时产生的力。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弹性压力和塑性压力。

弹性力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会产生一个反向的力,这种力通常是弹性的。

而塑性压力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会产生一个压碎物体的力。

五、摩擦力物体之间的摩擦可以使物体停止移动或保持运动状态。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积。

六、动量动量是运动物体的一种性质,计算公式为动量=m*v。

其中m 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物体的动量越大,它的运动越难以改变。

七、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地球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引力,是由地球的质量和其他物体的质量、距离和速度共同决定的。

万有引力是太阳系中其他星球和行星之间发生的引力。

总结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的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力学和运动。

如果你最近正在学习这些知识点,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它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知识点
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讨论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互相关系。

接下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学问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学问点
1、景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位置特征:位于我国东北部。

地形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枯燥(雨热同期);东南部降雪多。

4、东北平原进展旱作农业,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机械化程度高缘由: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科技水平高。

提供商品粮多缘由:地广人稀。

5、北大荒开发中的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措施:停止开荒、建自然爱护区。

6、东北三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7、东北三省建立重工业基地的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煤、铁、石油
1、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地形:高原、平原;地形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3、温度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枯燥(雨热同期);干湿区为:半潮湿地区。

4、黑土地——东北平原;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5、北方地区农业类型:旱作农业。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大豆棉花。

6、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的自然灾难是春旱,可南水北调,进展节水农业,培育
抗旱作物等。

1、世界的黄土积累区——黄土高原,在乌鞘岭以东,太行山脉以西、北抵长城、南达秦岭;位于黄河中游。

支流:渭河差点把“几”封口,汾河位于中游河段东侧。

2、黄土高原上的民俗:窑洞、信天游、白羊肚头巾、社稷坛、黄帝陵…
3、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4、黄土地貌:黄土塬(块状)黄土梁(条状) 黄土峁(馒头状) 黄土川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缘由:①土质疏松、多空隙、易溶于水;②植被少,地表暴露;③修路采矿破坏地表。

人为缘由:①过垦过牧;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6、水土流失危害:①带走肥沃土壤,使土地生产力下降;②加剧自然灾难,破坏生态环境;③大量泥沙冲至下游,淤塞河道,抬高河床(地上河),给防洪及河道整治带来困难。

7、治理措施:①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②合理支配生产活动,如退耕还林、还草,削减过度放牧地区的牲畜数量。

八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观看首先要广泛,全面。

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看,擅长观看的。

因为这些同学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当他们学习物理时,他们倾向于有较强的物理对象意识,更广泛的思维,更简单把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而进行正确的分析。

比方,看到彩虹,不只是好奇她五颜六色的颜色,还要留意观看多少种颜色呢?你为什么有这些颜色?这些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要这样支配?打开收音机,不只是听优美的音乐,还要看里面的元素?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你能通过这些组件听到无线电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勤于观看,擅长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深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讨论,去探究。

这样一个目标,将消除恐惧的物理,物理真正感兴趣。

2、观看应针对性。

在广泛观看的基础上,学生应当重视观看与学习学问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如:初中学习了 quot;压强 quot;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留意观看物体间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象载重的;载重汽车
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

都应当留意这些_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肯定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相关的物理学问。

3、观看还必需目的明确。

俗说 quot;外行看喧闹,内行看门道 quot;,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颖,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缘由、物理规律。

例如:型的圆锥沿V形轨道向上滚。

不应混淆其外表现象,斜轨下端的滚筒不会自动卷起。

只要我们知道滚卷起,重心下降,滚子艰苦的真相将马上理解。

另外,看到硬币浮在水面上,应当与液体的联系起来;看到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应当与广的干预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看的目的才算到达了。

4、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四周的一些现象漠不关怀,不观看,不思索,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

事实上,物理学的很多发觉和宏大发明都是建立在观看之上的。

大家都比较熟识的,有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觉,就是建立在认真观看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

瓦特在开水的时候,观看到蒸汽的力量把盖子打开了,发明了蒸汽机等等。

过去,一些学生进入中学后,经常感到物理越来越难,这与他们长期困在书本里,忽视观看四周的生活和现象,对什么都漠不关怀有关。

八年级物理学习技巧
(1)立足课堂,夯实基础。

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过程,学习讨论方法。

物理是一门试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试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习物理学问,还应学习相关的讨论方法,如:转化法,掌握变量法,对比法,理想试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

(3)强化训练,提高学问的迁移应用能力。

课外适当做一些补充练习是消化、稳固所学学问,拓展提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

在解题过程中留意培育、提高审题能力。

(4)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如遇到学习的难点、疑点,由于初三阶段的学习较为紧急,不能花许多的时间去渐渐“磨”,应做好标记,跟同学商量,最好求得老师的解答,理解过程,把握方法。

(5)归纳概括、串前联后,形成综合能力。

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学问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学问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留意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到前后贯通。

如学习功率的概念时可以对比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综合思索。

(6)规范解答,留意详情。

“规范”在考试中主要表达在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中。

历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规范而失分的状况屡见不鲜。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学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