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正面战场的抗战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时间:1938年。 指挥官:李宗仁。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武汉展开的战役名称。 战役:武汉会战。
返回
历史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局面发 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抗日战争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
返回
历史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南京沦陷后发生了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约有十万平 民遇难,同时还有难以计算的妇女受辱。这个后来被称为 “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是如此臭名昭著,以致连日本军国 主义者也向国内公众隐瞒了真相。
返回
历史 1938年,日军板垣、矶谷两个师团,自北向南,齐头并进, 意欲图谋徐州,完成南北之连接。日军板垣、矶谷师团以 徐州附近的台儿庄为会师目标。日军的矶谷师团率先到达 台儿庄外围,不等北上援军的呼应,就贸然扑向台儿庄。 中国军队诱敌深入,完成对矶谷兵团的合围。此战,敌人 伤亡万余人,矶谷师团被彻底消灭。所以台儿庄战役是抗 战以来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年6月—10月。
(2)过程:日军先后集结 40多万 为了保卫大武汉,
兵力进攻武汉。
返回
历史
中国军队共部署约 100万
人参战。在江西
万家岭
战役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 000余人。
(3)结果:日军三面包围武汉,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4)影响:日本企图 迅速灭亡 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
破灭,抗日战争进入 相持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返回
历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上海开辟了第二条 战线”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有何重大作用? 战役:淞沪会战。 重大作用: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 国人民的斗志。
返回
历史
返回
历史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局面发 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抗日战争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
返回
历史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南京沦陷后发生了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约有十万平 民遇难,同时还有难以计算的妇女受辱。这个后来被称为 “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是如此臭名昭著,以致连日本军国 主义者也向国内公众隐瞒了真相。
返回
历史 1938年,日军板垣、矶谷两个师团,自北向南,齐头并进, 意欲图谋徐州,完成南北之连接。日军板垣、矶谷师团以 徐州附近的台儿庄为会师目标。日军的矶谷师团率先到达 台儿庄外围,不等北上援军的呼应,就贸然扑向台儿庄。 中国军队诱敌深入,完成对矶谷兵团的合围。此战,敌人 伤亡万余人,矶谷师团被彻底消灭。所以台儿庄战役是抗 战以来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年6月—10月。
(2)过程:日军先后集结 40多万 为了保卫大武汉,
兵力进攻武汉。
返回
历史
中国军队共部署约 100万
人参战。在江西
万家岭
战役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 000余人。
(3)结果:日军三面包围武汉,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4)影响:日本企图 迅速灭亡 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
破灭,抗日战争进入 相持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返回
历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上海开辟了第二条 战线”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有何重大作用? 战役:淞沪会战。 重大作用: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 国人民的斗志。
返回
历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25张PPT)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1941年12月 指挥者 薛岳 经过 意义
湖南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 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了5 万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薛岳
薛岳(1896.12.27—1998.05.03) 原名薛仰岳,字伯陵,抗日战争 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因在三次 长沙会战中连续击败日军,获得 “长沙之虎”的美誉.薛岳是中 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 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 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 蒋介石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1938年6月, 日军集结40多万 兵力进攻武汉。 为保卫大武汉, 中国军队部署 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 别山、鄱阳湖和 长江西岸有力地 形,抵抗敌军。
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检阅武汉会战的中 国军队
武汉会战 时间 1938年6月——10月 地点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战役 万家岭大捷,击毙日军3000余人 结局 意义
一.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开,举国欢腾。 图为徐州各界人士慰劳作战官兵
合作探究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二、保卫大武汉
1938年6月,日军开始进攻武汉。中国军民奋起抵 抗,一场“保卫大武汉”的战役随即打响。 为了攻下武汉,日军投入了近30万人。蒋介石则 调集约100万人保卫武 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依托 有利地形及气候,顽强阻击日军,毙伤日军4万 多 人。后因日军对武汉形成了包围态势,中国军队被 迫战略撤退。
相关史事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
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 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 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 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优质课件

D
5、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 的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 42人,少将65人。这些数字主要说明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 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 鲜明对照
1、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式开始。
D
C、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正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2、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其主要内容是( )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
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进行抵抗 D、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进
3、武汉会战意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 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 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 之机,占领广州。广州、武汉失陷后, 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 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 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 均未得逞。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 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 抵抗,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 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 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相 关 史 事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临桂人,汉 族。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 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 代总统。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 令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对日抗战爆发 后中国军队首次于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 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 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 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 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热烈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 在北京逝世。
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36张PPT)

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
注的焦点。 材料二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 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地?双方之间 又爆发了哪一战争?
⑤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
大片国土。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总结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沉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 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在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的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 “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
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 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 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 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从史事中感受到中国军民的一种 什么精神?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C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八年级上(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共20张PPT)

抗战期间的重要战役
二.保卫大武汉
日本 中国政府
预期武汉陷落将 日本大本营认为 “只要攻占汉口、广 令中国停止抵抗。 州,就能支配中国”, 我党在徐州会战前 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 就提出,派周恩来, 定发动武汉会战,迅 董必武,叶剑英, 速攻占武汉,以迫使 博古等领导干部到 武汉。 中国政府屈服。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 政治中心
4.抗日战争中,领导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
来最大胜利的著名爱国将领是( )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 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 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 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 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 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 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太原会战过程中,广大官兵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 爱国热情。尽管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失误,处处防守,正面堵 击,兵力分散,尤其是对娘子关方面的防御重视不够 ,致使娘子关失守,使战役全 局陷入被动,以至太原被日军所占,但它仍不失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 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配合 较好的一次会战。
武汉会战 时 间 地 点 指 挥 战 役 特 点
1938年6月—— 10 月 武汉及武汉外 围地区 蒋介 石 万家岭大捷等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 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 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二.保卫大武汉
日本 中国政府
预期武汉陷落将 日本大本营认为 “只要攻占汉口、广 令中国停止抵抗。 州,就能支配中国”, 我党在徐州会战前 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 就提出,派周恩来, 定发动武汉会战,迅 董必武,叶剑英, 速攻占武汉,以迫使 博古等领导干部到 武汉。 中国政府屈服。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 政治中心
4.抗日战争中,领导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
来最大胜利的著名爱国将领是( )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 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 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 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 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 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 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太原会战过程中,广大官兵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 爱国热情。尽管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失误,处处防守,正面堵 击,兵力分散,尤其是对娘子关方面的防御重视不够 ,致使娘子关失守,使战役全 局陷入被动,以至太原被日军所占,但它仍不失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 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配合 较好的一次会战。
武汉会战 时 间 地 点 指 挥 战 役 特 点
1938年6月—— 10 月 武汉及武汉外 围地区 蒋介 石 万家岭大捷等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 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 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堂PPT)

战略 防御
全面抗战
战略相持
战略进攻
1938年6月,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 “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 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本课小结: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 (1938.3) 抗战防御阶 段正面战场 取得的最大 的一场胜利
兵力 将领 伤亡
中国
30万 薛岳 2.8万
日本
12余万 阿南惟几
5.6万
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当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 接连败退,所以,第三次长沙 会战的胜利,是自珍珠港事件 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 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
豫湘桂大溃败:
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后期,在日本的政治 诱降之下,蒋介石奉行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方针;同时,国民政府 对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 和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使其陷入严 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并导致国民 党战斗力下降。豫湘桂大溃败,正 是上述事实的产物。
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 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
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⑤ 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
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1938.10
1943.12
1945.8
1931.9.18
1937.7.7
局部抗战
武汉;武汉会战。
02 保卫大武汉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 大城市,其中,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 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在 粤汉铁路建成后,武汉是中国内陆的重 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 的盟军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日军侵占 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 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 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 中心和战时首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30张PPT)

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检阅国民革命军
保卫大武汉概况
• 1938年6月,日军 集结40多万兵力进 攻武汉,为保卫大 武汉,中国军队共 部署100多万人参 战,中国军队利用 大别山、鄱阳湖和 长江西岸有力地形, 抵抗敌军。江西万 家岭战役击毙日军 3000余人。
万家岭大捷
1938年10月7日,国民政府薛岳兵团在江西万家岭歼 灭敌军3000余人,取得了万家岭大捷。日军死伤惨重, 基层军官损失殆尽。
第三次长沙会战缴获的战利品
长沙会战指挥者:薛岳将军
豫湘桂பைடு நூலகம்役
•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 政府消极抗日,积极 反共。1944年,日军 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 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 战役。国民党一溃千 里,丢失了豫、湘、 桂等省的大部和贵州 的一部分。
豫湘桂战役:抗战中最大的 一次失败
• 豫湘桂战役是日军贯穿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 大规模进攻战役,在这次大规模战役中,日军在付出 了沉重的伤亡后,使得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日军打 通了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 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血肉长城——台儿庄战役
华北
徐州
台儿庄
华东
李宗仁
一、台儿庄战役
• 1. 时间:1938年3月 • 2. 指挥官: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 3. 概况:1938年3月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 攻击,中国守军奋起反抗。日军依仗优势火力, 猛攻三昼夜,冲入台儿庄内。经过激烈巷战,日 军占领台儿庄五分之四,日方电台宣称已将台儿 庄全部占领。中国军队组织敢死队多次在夜间展 开反击,又奇迹般的夺回大部分街市。就在双方 激战之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保卫, 发起全面反攻。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日军 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26张PPT)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1)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抗战,先 后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组织了大规模的会战,国民党正面 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2)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意义,它粉碎了日本妄 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 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扩 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3)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 御,不敢主动寻机歼敌,往往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从客观上讲, 国民党军队素质差,军事装备落后,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蓄 谋已久,准备充分,武器精良,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
日军又集中兵力进 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 军、新四军和敌后抗 日根据地,敌后战场 开始发展为抗日战争 的重要战场。
【材料链接】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 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 日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 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 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 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问题探究】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政治中心
1938年6月, 日军集结40多万 兵力进攻武汉。 为保卫大武汉, 中国军队部署 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 别山、鄱阳湖和 长江西岸有力地 形,抵抗敌军。
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检阅国民革命军
概况:
武汉会战 时间 地点 指挥 战役 特点 意义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蒋介石 万家岭大捷等
• 台儿庄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 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以及中国军队 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在历时1个月的激 战中,中国军队参战约 29 万人,日军参 战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 军约2万余人。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 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 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 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军大 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 战以来,继平型关战斗等战役后,中国人 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 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 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战役由李宗仁、 张自忠等抗日将领指挥。
(1)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抗战,先 后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组织了大规模的会战,国民党正面 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2)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意义,它粉碎了日本妄 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 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扩 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3)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 御,不敢主动寻机歼敌,往往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从客观上讲, 国民党军队素质差,军事装备落后,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蓄 谋已久,准备充分,武器精良,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
日军又集中兵力进 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 军、新四军和敌后抗 日根据地,敌后战场 开始发展为抗日战争 的重要战场。
【材料链接】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 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 日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 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 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 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问题探究】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政治中心
1938年6月, 日军集结40多万 兵力进攻武汉。 为保卫大武汉, 中国军队部署 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 别山、鄱阳湖和 长江西岸有力地 形,抵抗敌军。
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检阅国民革命军
概况:
武汉会战 时间 地点 指挥 战役 特点 意义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蒋介石 万家岭大捷等
• 台儿庄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 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以及中国军队 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在历时1个月的激 战中,中国军队参战约 29 万人,日军参 战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 军约2万余人。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 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 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 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军大 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 战以来,继平型关战斗等战役后,中国人 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 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 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战役由李宗仁、 张自忠等抗日将领指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是山东省 枣庄市,扼大运河 的咽喉,是徐州的 门户,在军事上具 有重要地位。日本 想把山东半岛登陆 的日军,同津浦南 下的日军会师台儿 庄,合攻军事要地 徐州,从而打通南 北战场。
一、台儿庄战役
人物扫描
李宗仁(1891-1969) 字德邻。广西临桂人,汉 族。中国国民革命军陆 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 党内“桂系”首领,曾 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 代总统。抗日战争爆发。 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 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
三、长沙保卫战
天炉战法,是一种" 后退决战"的战术。"天 炉"是将兵力在作战带, 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 击、诱击、侧击、尾击 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 的兵力与士气,最后, 把敌军"拖"到决战地区, 再狠狠的围歼之。它因 薛岳保长沙,败日军而 成名。
长沙会战指挥者 薛岳将军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 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开展激烈争夺。一日之 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 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 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 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 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体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敌,不 畏牺牲,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英雄主义精 神,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B
2、抗日战争是中国的国际地位 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B、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C、英美对国民政府的帮助 D、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D
李宗仁
中国军队守卫台儿庄
尸横遍野的日本士兵
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 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 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 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 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正 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面 武汉会战 (日本迅速灭亡中 战 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 场 进入相持阶段) 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战
豫湘桂战役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
1、抗战初期,国共双方在哪 一方面是一致( ) 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 C、都积极动员民众抗战 D、都建立了民主政权
日军被黄水阻隔后,就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他们 退守到徐州后,南下到蚌埠,过淮河,再到合肥与日军其他部 队会合,又开始从长江北岸进攻武汉。
二、保卫大武汉
二、保卫大武汉
2、万家岭大捷
江西万家岭战役消灭日军3000余人。
战略相持阶段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1938年12月广、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后期,国 民政府消极抗日,积 极反共。1944年,日 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 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 桂战役。国民党一溃 千里,丢失了豫、湘、 桂等省的大部和贵州 的一部分。
四、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 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都给日军以沉重 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 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 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 使日本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长沙保卫战
【材料链接】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 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日 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 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转向广 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 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依据材料分析日军再次进攻长沙的背景和 目的?
材料二:
日本政府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于是, 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 服,尽快结束战争。
二、保卫大武汉
1、花园口决堤
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腾,抗战前途或可从 此转入佳境。 惟黄河南岸千里,颇不易守,大汛期间且 恐敌以决堤攻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 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盖沁河口附近,黄河北 岸地势低下,若在下游任何地点决堤,只须将沁 河口附近北堤决开,全部河水即可北趋漳、卫 (即漳河与卫河),则我之大危可解,而敌则居危 地……
台儿庄大捷
1、它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打 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2、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士气,改变
了国际视听,是抗日战争以来正面战场取 得的最大胜利。
二、保卫大武汉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该 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 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 镇,在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 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援助运往内陆的交通 枢纽。
三、长沙保卫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缴获的战利品
三、长沙保卫战
【材料链接】
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 英等国军队于太平洋接连失利形势下,出现大 捷,重创日军,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引起较 为强烈的国际反响。1942年1月1日,世界上 26个反法西斯的国家在美国华盛顿集会,发表 联合宣言。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领衔在宣 言上签字。1月3日,盟国成立中国战区盟军统 帅部,经罗斯福提名,由蒋介石出任盟军统帅 部最高统帅。
一、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是山东省 枣庄市,扼大运河 的咽喉,是徐州的 门户,在军事上具 有重要地位。日本 想把山东半岛登陆 的日军,同津浦南 下的日军会师台儿 庄,合攻军事要地 徐州,从而打通南 北战场。
一、台儿庄战役
人物扫描
李宗仁(1891-1969) 字德邻。广西临桂人,汉 族。中国国民革命军陆 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 党内“桂系”首领,曾 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 代总统。抗日战争爆发。 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 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
三、长沙保卫战
天炉战法,是一种" 后退决战"的战术。"天 炉"是将兵力在作战带, 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 击、诱击、侧击、尾击 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 的兵力与士气,最后, 把敌军"拖"到决战地区, 再狠狠的围歼之。它因 薛岳保长沙,败日军而 成名。
长沙会战指挥者 薛岳将军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 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开展激烈争夺。一日之 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 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 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 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 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体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敌,不 畏牺牲,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英雄主义精 神,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B
2、抗日战争是中国的国际地位 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B、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C、英美对国民政府的帮助 D、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D
李宗仁
中国军队守卫台儿庄
尸横遍野的日本士兵
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 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 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 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 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正 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面 武汉会战 (日本迅速灭亡中 战 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 场 进入相持阶段) 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战
豫湘桂战役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
1、抗战初期,国共双方在哪 一方面是一致( ) 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 C、都积极动员民众抗战 D、都建立了民主政权
日军被黄水阻隔后,就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他们 退守到徐州后,南下到蚌埠,过淮河,再到合肥与日军其他部 队会合,又开始从长江北岸进攻武汉。
二、保卫大武汉
二、保卫大武汉
2、万家岭大捷
江西万家岭战役消灭日军3000余人。
战略相持阶段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1938年12月广、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后期,国 民政府消极抗日,积 极反共。1944年,日 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 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 桂战役。国民党一溃 千里,丢失了豫、湘、 桂等省的大部和贵州 的一部分。
四、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 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都给日军以沉重 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 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 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 使日本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长沙保卫战
【材料链接】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 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日 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 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转向广 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 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依据材料分析日军再次进攻长沙的背景和 目的?
材料二:
日本政府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于是, 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 服,尽快结束战争。
二、保卫大武汉
1、花园口决堤
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腾,抗战前途或可从 此转入佳境。 惟黄河南岸千里,颇不易守,大汛期间且 恐敌以决堤攻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 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盖沁河口附近,黄河北 岸地势低下,若在下游任何地点决堤,只须将沁 河口附近北堤决开,全部河水即可北趋漳、卫 (即漳河与卫河),则我之大危可解,而敌则居危 地……
台儿庄大捷
1、它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打 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2、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士气,改变
了国际视听,是抗日战争以来正面战场取 得的最大胜利。
二、保卫大武汉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该 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 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 镇,在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 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援助运往内陆的交通 枢纽。
三、长沙保卫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缴获的战利品
三、长沙保卫战
【材料链接】
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 英等国军队于太平洋接连失利形势下,出现大 捷,重创日军,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引起较 为强烈的国际反响。1942年1月1日,世界上 26个反法西斯的国家在美国华盛顿集会,发表 联合宣言。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领衔在宣 言上签字。1月3日,盟国成立中国战区盟军统 帅部,经罗斯福提名,由蒋介石出任盟军统帅 部最高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