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概况;•理解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了解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峙。
1.2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概况。
1.3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峙。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1.5 教学时间本节课预计用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任课教师可通过简短的视频、图片或文字来导入本节课新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抗日”话题。
2.2 学习核心内容1.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概况•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是抗战的正面战场;•在中国抗战最早期的1937年,中国西安、山西、淞沪等地先后成立了抗日游击队,并在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1938年,中国正式组建了正规的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战的持续时间中,战争形势和战争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中国军队也在不断磨砺和进步。
2.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在对日作战中,中国军队表现出了异常勇敢、坚定和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中国军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发挥了强大的抗击敌人的力量;•不仅如此,中国军队还在战争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战斗素质,使自己逐步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强大力量。
3.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峙•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役;•在许多战争中,中国军队遭受了严重的伤亡,但同时也消灭了大批的日本侵略军;•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中国军队不断壮大,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军。
2.3 讲解课外知识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探讨如下问题:•什么是正面战场?•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有哪些?•中国军队的表现有哪些特点?与日本军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之间进行了哪些战役?•中国军队如何取得了胜利?2.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并且了解了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和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峙,也加深了对于中国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正面战场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贡献及其重要性,要正确评价正面战场。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设问,学生分组探讨互助学习,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出示图片、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李宗仁的图片:教师:说起李宗仁,总让我想起台儿庄战役。
在这场重要战役中,伟大的中国人表现出了英勇的气概,他们浴血奋战,最终成就了历史上一段不朽的神话。
今天我们就学习相关的历史。
1.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总结战役的相应内容。
学生先自主阅读,,,同探讨并写出相关知识点。
教师针对以上内容设计以下讨论问题,并请学生代表回答。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结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结果:(1)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2)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说明了:(1)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抗战。
(2)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
(3)抗日战争只能是一场持久战。
通过学习以上三次战役,你能体会到中国官兵在抗日战争中的哪些精神?可以投影助学资料:……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qiang,无一被俘投降。
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回忆录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教师讲解时要充分肯定正面战场的作用,但也要点到它的不足之处。
简单介绍一下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军队抗战,而脱离人民群众,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说的。
全面抗战路线:相比较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全面抗战路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
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一、台儿庄战役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消灭日军9 000余人。
2.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状况
2.回顾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
3.掌握国共合作及其壮大对抗日战争的作用
4.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意义和影响
5.加深抗日英烈的敬仰和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1.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启示
2.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3.正面战场的抗战形势和战略
三、教学过程
1. 意义渐显的民族危机
从五四运动、临时政府到国共合作,学生们了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战争打响的背景和启示。
2. 国共合作的壮大与完善
拉开全面抗日战争序幕的卢沟桥事变,正式终止了国共敌对,促成了国共合作,让抗日战争的胜利经验不断积累。
3. 正面战场的抗战
让学生了解抗战时期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及百万民众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
四、教学方式
1.观看历史纪录片和图片资料;
2.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
3.朗读抗日英烈传记和相关历史名著。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影响,更加深刻地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成果,更好地认识到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继承任务,也让学生更加重视人民解放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优质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右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材料展示: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为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
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2.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2.教师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提示:日本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线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台儿庄战役》4.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6.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提示:万家岭大捷。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新课标《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保卫大武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台儿庄战役的形势图和相关介绍。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和课本,找一找台儿庄战役的战场位置,台儿庄战役的战况和结果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台儿庄战役1.教师介绍台儿庄战役的概况:出示图片:教师出示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的合影,帮助学生了解此役的指挥者李宗仁。
补充:教师出示血战台儿庄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台儿庄战役的惨烈。
过渡:“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提问:台儿庄大捷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意义?2.教师结合台儿庄战役的战果引导学生总结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的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图片展示:教师出示血战台儿庄纪念碑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后世对台儿庄战役的纪念和宣传。
过渡:教师先出示武汉黄鹤楼的照片和武汉会战前的背景介绍,引出“保卫大武汉”的背景,然后出示武汉会战要图,介绍保卫大武汉战役的开始。
保卫大武汉教师讲解保卫大武汉战役的时间、结果和影响:出示图片:教师展示日军向武汉行进和侵占武汉的照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保卫大武汉战役的结果。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影视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一)创设情境:想一想,议一议。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指挥官李宗仁的哪些有关事迹?(二)问题生成,出示导学单。
1、时间、地点、指挥、战果概括台儿庄战役。
2、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3、武汉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列举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4、从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等角度,概述第三次长沙会战。
5、你如何评价正面战场?6、从正面战场的战役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依据导学单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单1、2、3、4题。
2、学生可以进行合作探究,解决导学单第5、6题。
3、教师巡回其中,实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练(一)学思联动:1、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此次溃败是正面战场上的第二次大溃败,也是溃败最多的一次战役。
思考: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答案提示: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战役。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战役,揭示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卢沟桥事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这些战役展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复杂性,以及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但对于正面战场的具体战役,以及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战役,感受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卢沟桥事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的基本情况,掌握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役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战役中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战役内容和精神。
4.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战役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
3.视频:准备相关战役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用于课堂播放。
4.板书:设计战役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的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
后,侵华日军大举进
攻,企图速战速决,
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
军队面对日本的疯
狂进攻,先后组织了
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
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学生回答:万家岭大捷。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力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3.教师提问: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整个战场对中国不利,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
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离武汉,武汉会战结束。
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4.教师讲述: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
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日军占领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兵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目标导学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情况。
时间1941年12月长沙
经过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长沙城下鏖战,打退增援长沙的三路日军和长沙外围的日军。
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获得会战胜利
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振奋了人心,坚定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心,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利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中国军队指挥官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②中国军人的顽强奋战,不怕牺牲;③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物力财力十分困难。
3.教师讲述: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失去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此次溃败是正面战场上的第二次大溃败,也是溃败最多的一次战役。
4.教师提问:根据上述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抗战的评价?(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
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⑤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
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三、课堂总结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沉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在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的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民族的团结和进步,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面战场的抗战,彰显了中国人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民族气概,他们的战斗史实,必将写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之林之上。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就是让同学们能更直观的感受正面战场的抗战。
通过对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奋勇杀敌、顽强拼搏的抗战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心和对中华英雄儿女的敬仰之情,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训。
在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感受的尊重和聆听,与学生达到思想的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由于教学容量过大,教学过程可能比较紧凑,有些问题上可能不够到位而由于时间问题会一笔带过,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进这些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