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八年级历史20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20课笔记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杭战
知识点1 台儿庄战役
经过: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影响: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知识点2 保卫大武汉
经过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并在江西万家岭重创日军.
结果:1938年10月,武汉失陷,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影响: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
知识点3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
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返共.1944年
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李宗仁,广西桂林人,1891年生。幼年家贫务农,后
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李宗仁以军人身份在广州
追随孙中山。北伐战争时率部由湖南进攻至山海关。
北伐以后十年间占据广西,并与蒋介石中央军多次争
斗。抗日战争时任第五战区司令,动员广西将士抗日,
指挥多次大战,在台儿庄大捷名震一时。1948年当选
李 宗
民国副总统,1949年1月代行总统职权。1965年回到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皖
南
事
变
副国
军民
长党
项突
英袭
等新
遇四
汪精卫叛国投敌建立伪南京国民政府
难军
日本占领武汉后,开改变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 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汪精卫集团投敌 叛国,国民党顽固派加剧反共摩擦。日军又集中兵力 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开始发展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
观察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分析全面抗战期间国共 两党作战形式是什么?日军的侵华路线是什么?
国民党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指和敌军正面冲突的 地方,敌军入侵我方,我方抵 抗的战场是正面战场。在这个 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 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 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李宗仁
李宗仁摄于津浦线台儿庄站
二、武汉会战
进近选想 攻地择一 目区武想 标作汉日 ?为及军
重其为 点附何
大别山 武汉
万家岭
1938年10月
➢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 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百万人参 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 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六单元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 (共18张PPT)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战》之长沙大会战
时间:1941年12月 过程:日军调集10余 万兵力,以空军为掩 护,对长沙发动第三 次进攻,中国军队调 集重兵防御,拼死抵 抗。歼灭大批日军, 获得会战胜利。
影响
这次战役的胜利,引起强烈的国际反响,获得英国、美国等国 政府和舆论的赞扬。
材料一: (1941年) 12月7日以来,同 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 大捷。
台儿庄战役
○时间:1938年春。 ○事件: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 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 个方向夹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 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 展开激战。 ○战绩:共歼敌1万余人。 ○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 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 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 意志和信念。
台儿庄战役指挥官
总结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 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 有妥协投降,从而保住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在整个抗战中,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 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牺牲,表现了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 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1
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来战线最长、规模最
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
2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武汉的失守虽然使日军控制了中国的腹地,但日本企图迅速灭 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3
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 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 都感觉困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返回
历史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局面发 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抗日战争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
返回
历史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南京沦陷后发生了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约有十万平 民遇难,同时还有难以计算的妇女受辱。这个后来被称为 “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是如此臭名昭著,以致连日本军国 主义者也向国内公众隐瞒了真相。
返回
历史 1938年,日军板垣、矶谷两个师团,自北向南,齐头并进, 意欲图谋徐州,完成南北之连接。日军板垣、矶谷师团以 徐州附近的台儿庄为会师目标。日军的矶谷师团率先到达 台儿庄外围,不等北上援军的呼应,就贸然扑向台儿庄。 中国军队诱敌深入,完成对矶谷兵团的合围。此战,敌人 伤亡万余人,矶谷师团被彻底消灭。所以台儿庄战役是抗 战以来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年6月—10月。
(2)过程:日军先后集结 40多万 为了保卫大武汉,
兵力进攻武汉。
返回
历史
中国军队共部署约 100万
人参战。在江西
万家岭
战役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 000余人。
(3)结果:日军三面包围武汉,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4)影响:日本企图 迅速灭亡 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
破灭,抗日战争进入 相持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返回
历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上海开辟了第二条 战线”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有何重大作用? 战役:淞沪会战。 重大作用: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 国人民的斗志。
返回
历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25张PPT)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1941年12月 指挥者 薛岳 经过 意义
湖南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 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了5 万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薛岳
薛岳(1896.12.27—1998.05.03) 原名薛仰岳,字伯陵,抗日战争 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因在三次 长沙会战中连续击败日军,获得 “长沙之虎”的美誉.薛岳是中 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 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 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 蒋介石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1938年6月, 日军集结40多万 兵力进攻武汉。 为保卫大武汉, 中国军队部署 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 别山、鄱阳湖和 长江西岸有力地 形,抵抗敌军。
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检阅武汉会战的中 国军队
武汉会战 时间 1938年6月——10月 地点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战役 万家岭大捷,击毙日军3000余人 结局 意义
一.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开,举国欢腾。 图为徐州各界人士慰劳作战官兵
合作探究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二、保卫大武汉
1938年6月,日军开始进攻武汉。中国军民奋起抵 抗,一场“保卫大武汉”的战役随即打响。 为了攻下武汉,日军投入了近30万人。蒋介石则 调集约100万人保卫武 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依托 有利地形及气候,顽强阻击日军,毙伤日军4万 多 人。后因日军对武汉形成了包围态势,中国军队被 迫战略撤退。
相关史事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
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 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 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 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
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36张PPT)

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
注的焦点。 材料二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 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地?双方之间 又爆发了哪一战争?
⑤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
大片国土。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总结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沉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 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在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的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 “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
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 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 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 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从史事中感受到中国军民的一种 什么精神?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C
www.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八年级上(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共20张PPT)

二.保卫大武汉
日本 中国政府
预期武汉陷落将 日本大本营认为 “只要攻占汉口、广 令中国停止抵抗。 州,就能支配中国”, 我党在徐州会战前 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 就提出,派周恩来, 定发动武汉会战,迅 董必武,叶剑英, 速攻占武汉,以迫使 博古等领导干部到 武汉。 中国政府屈服。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 政治中心
4.抗日战争中,领导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
来最大胜利的著名爱国将领是( )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 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 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 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 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 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 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太原会战过程中,广大官兵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 爱国热情。尽管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失误,处处防守,正面堵 击,兵力分散,尤其是对娘子关方面的防御重视不够 ,致使娘子关失守,使战役全 局陷入被动,以至太原被日军所占,但它仍不失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 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配合 较好的一次会战。
武汉会战 时 间 地 点 指 挥 战 役 特 点
1938年6月—— 10 月 武汉及武汉外 围地区 蒋介 石 万家岭大捷等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 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 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26张PPT)

(1)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抗战,先 后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组织了大规模的会战,国民党正面 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2)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意义,它粉碎了日本妄 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 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扩 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3)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 御,不敢主动寻机歼敌,往往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从客观上讲, 国民党军队素质差,军事装备落后,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蓄 谋已久,准备充分,武器精良,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
日军又集中兵力进 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 军、新四军和敌后抗 日根据地,敌后战场 开始发展为抗日战争 的重要战场。
【材料链接】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 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 日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 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 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 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问题探究】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政治中心
1938年6月, 日军集结40多万 兵力进攻武汉。 为保卫大武汉, 中国军队部署 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 别山、鄱阳湖和 长江西岸有力地 形,抵抗敌军。
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检阅国民革命军
概况:
武汉会战 时间 地点 指挥 战役 特点 意义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蒋介石 万家岭大捷等
• 台儿庄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 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以及中国军队 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在历时1个月的激 战中,中国军队参战约 29 万人,日军参 战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 军约2万余人。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 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 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 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军大 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 战以来,继平型关战斗等战役后,中国人 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 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 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战役由李宗仁、 张自忠等抗日将领指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面战场的抗战》说课设计孟匠中学王蓓蓓一、说教材(一)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本课对上承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对下对接敌后战场的抗战,从整体上看属于抗日战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部分的内容是先后关系,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著名一役,中国军队以不怕牺牲的精神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这场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保卫大武汉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四大会战的最后一战,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从防御阶段进入到相持阶段。
武汉陷落后,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军事战略地位愈显突出。
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其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
因此,从1939年到1942年,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仔细阅读课文,完成表格,感知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的具体史实。
2.通过识地图,精读课文,了解分析各个战役的具体作用。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正面战场的作用,知道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
突破方法:通过三次战役地图的分析,认识三次战役在正面战场的地理位置;通过文字内容与地图结合,回答问题,理解设计战略战术的原因及结果,从而了解战争的特殊性和全局性。
教学难点:分析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作用,知道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是抗战胜利的保障。
突破方法:利用抗日战争形势图,了解正面战场的战争进展情况,通过老师恰当的提问,认识正面战场在抵御日军进攻时起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清楚在日占区(敌后战场)发动群众,做到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合作,才能让日本侵略者首尾受敌,这样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对历史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是战争史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难度大了一些。
尤其是本课的内容涉及到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正面战场的几次大会战,这对学生对于国家地理概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日本和我方的战略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正面战场战争形势变化的原因。
因此,在授课时尽量使用图片以及浅显易懂的文字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创设历史情境,进行史料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当时的战争实情,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本课作为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抗战的内容,应当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在感怀先烈的同时认识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和历史责任感。
三、说教学方法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是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统一。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采用的教法是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是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发展。
情景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活”化教材,利用地图与课本文字史料,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神人”历史,置身于历史氛围中,用情境中的情节推出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贯彻课堂逻辑,以问题带知识点,设计简单明了的思维导图。
设置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有设计不同难度的探究题,让学生自主或合作解决,都有机会参与课堂,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能得到心灵的启迪,从而培养家国情怀。
学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采用合作学习、勾画圈点、地图表格,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展示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地图,提问回顾抗日战争的过程,了解日本侵华过程以及中国军民抗战的基本情况。
提问:1.列举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华做了哪些侵略行为?2.面对日本的侵华行为,中国军民都做了哪些抵抗?抵抗有什么效果?【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抗日战争前期的中国战场的具体情况,了解中国军民面对国难,各个阶层用自己的方式来抗击日寇,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的必然选择。
由此导出国共双方的职责和任务,本课主要讲述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战役和作用。
【讲授新课】(一)一寸山河一寸血——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台儿庄战役】,说说从中你都获取到了哪些历史信息?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1)战因【材料链接】材料一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打通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材料二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千米的大运河北岸,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材料三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山东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山东嘉祥地区,粉碎了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
【问题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烈争夺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军计划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天津到南京浦口)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使华北和华中战场连成一片以扩大侵略范围。
而我军要做的就是尽量阻止日军这一计划,防止日军形成一个整体以进一步南下威胁长江一线。
(2)影响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颓垣之上,都现出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的回忆思考: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对全国有什么重要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和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的指挥得当。
中国抗战将士们以血肉之躯英勇献身才赢得了这场宝贵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也改变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前途的悲观看法。
【设计意图】掌握一场战争的基本史实,要从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进行分析。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借助地图,资料建设情境必不可少。
在这个版块设置了相对较多的资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台儿庄战役的艰难,知道抗战以来我们取得每一场胜利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保卫大武汉(1)背景【材料链接】材料一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在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
材料二日本政府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
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
【问题探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日本进攻武汉的原因。
教师讲述: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北平到汉口)铁路和粤汉(广州到武昌)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武汉会战。
(1)战况自学课本【保卫大武汉】的内容,完成下列问表格:(3)经典战役——万家岭大捷教师:请同学介绍万家岭大捷的战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万家岭战场上,涌现出很多坚忍不拔,视死如归,与阵地共阵亡的忠勇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纪念在万家岭战场上为国捐躯的二万余名官兵,后人敬立纪念碑,永远怀念这些英烈。
他们的精神永垂千古!教师设问:取得了万家岭大捷这样的胜利,是否能保住武汉,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的不利局面?结果如何?(4)影响【材料链接】材料一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材料二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
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
但就战略而言,则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
中国政府既未因武汉、广州的失守而屈服,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未因日军占领武汉、广州而结束。
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分析武汉会战的特点及影响。
教师讲述:武汉会战虽然失败,武汉失守,但是这一会战历时四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而此次会战后,日本趁广州兵力空虚,占领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过渡)武汉陷落后,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军事战略地位愈显突出。
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其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
因此,从1939年到1942年,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1)战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战况。
设问:第三次长沙会战打的如此艰难,它有什么影响呢?(2)意义【材料链接】材料一在长沙会战以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气焰嚣张,短短时间内攻陷了中国的大片国土。
长沙会战组织了日本进攻大西南的野心,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材料二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重创日军,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