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附灭火介绍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2015-12-18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甲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乙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至<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类厨余类火灾。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2015-12-18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类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范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
(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燃爆特性

29
二氧化碳
第2.2类不燃气体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戊类
30
NO2
二氧化氮
第2.3类有毒气体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具有强氧化性。遇衣物、锯末、棉花或其他可燃物能立即燃烧。与一般燃料或火箭燃料以及氯代烃等猛烈反应引起爆炸。遇水有腐蚀性,腐蚀作用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加剧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23
NaOH
氢氧化钠
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危险特性 有强腐蚀性,遇酸呈剧烈的中和反应,并放热,水解产生腐蚀性产物,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可致灼伤。对锌、铝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甲类
10
CH3F氟甲烷
第2.1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甲类
11
CH2F2二氟甲烷
第2.1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戊类
24
HCl
氯化氢
第2.2类不燃气体
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戊类
25
H3PO4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2015-12-18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类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范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掌握8方法有效灭火

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掌握8方法有效灭火化学物质品种繁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危险化学品,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燃烧、爆炸、腐蚀和放射性等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事故,如果灭火方法不当,措施不得力就有可能使火灾扩大,甚至导致爆炸、中毒事故发生,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因此,从事化工生产的广大职工和消防人员,必须掌握这些物质的理化性质,学会正确的灭火方法。
1、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扑救液体火灾特别是易燃液体火灾发展迅速而猛烈,有时甚至会发生爆炸。
这类物品发生的火灾主要根据它们的比重大小,能否溶于水等性质来确定灭火方法。
一般来说,对比水轻(比重小于1)又不溶于水的易燃和可燃液体,如苯、甲苯、汽油、煤油、轻柴油等的火灾,可用泡沫或干粉扑救。
初始起火时,燃烧面积不大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
但不能用水扑救,因为当用水扑救时,易燃可燃液体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随水流淌而扩大火灾。
如梅山冶金公司焦化厂,由于工人操作不当,致使2t多苯从下水道流入长江,在江面上扩散面积很大。
适逢挂有5条木船的“海电1号”轮船停靠在江边避风,一船员将未燃尽的木柴丢入江中,遇苯起火,烧坏船只。
比水重(比重大于1)而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荼、蒽等着火时,可用水扑救,但覆盖在液体表面的水层必须有一定厚度,方能压住火焰。
但是,被压在水下面的液体温度都比较高,现场消防人员应注意不要烫伤。
如某厂荼着火用水扑救,大量高温荼(最低温度80℃以上)被压在水下面,多人在灭火过程中被水下面的高温荼烫伤。
能溶于水的液体,如甲醇、乙醇等醇类,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类,丙酮、丁酮等酮类发生火灾时,应用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刘扑救。
在火灾初期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扑救。
如使用化学泡沫灭火时,泡沫强度必须比扑救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大3~5倍。
敞口容器内易燃可燃液体着火,不能用砂土扑救。
因为砂土非但不能覆盖液体表面,反而会沉积于容器底部,造成液位上升以致溢出,使火灾蔓延。
火灾中的燃烧物品分类与处理方法

火灾中的燃烧物品分类与处理方法在火灾中,燃烧物品是造成火势蔓延和损失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不同类型的燃烧物品,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灾中的燃烧物品分类与处理方法。
一、易燃物品的分类与处理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易燃物品包括液体、气体和固体。
根据易燃物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液体易燃物品液体易燃物品是火灾中常见的燃烧源之一。
如汽油、酒精、溶剂等。
处理液体易燃物品时,首先要远离明火或明显的火源,并确保通风良好的环境。
如果发生泄漏,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封堵,避免液体扩散。
同时,使用适当的灭火装置进行扑灭,如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2.气体易燃物品气体易燃物品主要指气体罐、瓶、管等容器中的压缩气体。
如液化石油气、氧气、乙炔等。
在处理气体易燃物品时,应避免暴露在明火或明显的火源下。
及时关闭气体阀门,并确保通风良好的环境。
如果发生泄漏,需立即采取措施,如用湿毛巾、泡沫灭火器等遮盖泄漏点,确保安全。
3.固体易燃物品固体易燃物品主要指固体材料在火灾中产生明火的物质。
如纸张、木材、塑料等。
处理固体易燃物品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远离明火或明显的火源。
尽量使用灭火器具或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如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处理方法危险化学品是一类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爆炸、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的物质。
根据危害程度和特性,可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以下几类:1.易燃危险化学品易燃危险化学品主要指易受热或明火点燃并能迅速蔓延燃烧的物质。
如甲醛、苯、醇类等。
处理易燃危险化学品时,应避免明火或明显的火源。
如果发生泄露或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2.腐蚀性危险化学品腐蚀性危险化学品主要指具有强酸性、强碱性或其他腐蚀性的物质。
如硫酸、盐酸、氢氟酸等。
处理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远离其他可燃物品。
遇到泄漏或泄露情况,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使用中和剂、冷却等。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附件8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GBJ 16—87)
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GBJ 16—87)
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GB 50160—92)
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GB 50160—92)。
九种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对策

九种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对策危险化学品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而且不同的化学品以及在不同的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有很大差异,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救,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此外,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的中毒、灼伤等。
因此,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是一项极其重要又非常危险的工作.在现实工作中,从事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一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熟练掌握发生火灾时相应的扑救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来讲,扑救化学品火灾时,首先应注意以下几点:灭火人员不应单独行动;事故现场进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合适的灭火器材;灭火时应始终考虑人员的安全。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事,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合适的灭火器材来安全地控制火灾。
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必须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专业消防队到达后,配合扑救。
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装卸、包装、使用的人员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人员以及消防、救护人员、平时应熟悉和掌握这类物品的主要危险性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方法。
只有做到知己知彼防患于未然,才能在扑救各类危险化学品火灾中取胜。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的总体要求是: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位置,以免遭受有毒有害气体的侵害。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及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正确选择最适应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 附灭火介绍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
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
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E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F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范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2、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
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
(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
)
苯类、醇类、醚类、酮类、酯类及丙烯腈等大容量储罐,如用水扑救,则水会沉在液体下层,被加热后会引起爆沸,形成可燃液体的飞溅和溢流,使火势扩大。
②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如金属钾、钠、碳化钙等,不能用水,而应用砂土灭火。
③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不能用水流冲击,因为强大的水流能使酸飞溅,流
出后遇可燃物质,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酸溅在人身上,能灼伤人。
④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是良导体,容易造成触电。
⑤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以防高温设备遇冷水后骤冷,引起形变或爆裂。
泡沫灭火剂是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的有效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空气泡沫、抗溶性泡沫和氟蛋白泡沫等。
1、化学泡沫灭火剂(MP)
化学泡沫灭火剂在发生作用后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它与发泡剂作用便生成许多气泡,能覆盖在着火物的表面上隔绝空气。
同时二氧化碳又是惰性气体,不助燃。
化学泡沫灭火剂不能用来扑救忌水忌酸的化学物质和电气设备的火灾。
2、空气泡沫灭火剂(MPE)
空气泡沫灭火剂的作用是当其以一定厚度覆盖在可燃或易燃液体的表面后,可以阻挡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气进入火焰区,使空气与液面隔离,也防止火焰区的热量进入可燃或易燃液体表面。
在高温下,空气泡沫灭火剂产生的气泡由于受热膨胀会迅速遭到破坏,所以不宜在高温下使用。
构成泡沫的水溶液能溶解于酒精、丙酮和其他有机溶剂中,使泡沫遭到破坏,故空气泡沫不适用于扑救醇、酮、醚类等有机溶剂的火灾,对于忌水的化学物质也不适用。
3、抗溶性泡沫灭火剂(MPK)
当产生泡沫时,在泡沫层上面形成连续的固体薄膜。
这层薄膜能有效地防止水溶性有
机溶剂吸收泡沫中的水分,使泡沫能持久地覆盖在溶剂液面上,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
这种抗溶性泡沫不仅可以扑救一般液体烃类的火灾,还可以有效地扑灭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火灾。
4、氟蛋白泡沫灭火剂(MPF)
氟蛋白泡沫灭火剂能在油层表面形成一个包有小油滴的不燃烧的泡沫层,即使泡沫中含汽油量高达25%也不会燃烧,而普通空气泡沫层中含有10%的汽油时即开始燃烧。
因此,氟蛋白泡沫灭火剂适用于较高温度下的油类灭火,并适用于液下喷射灭火。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助燃。
将经过压缩液化的二氧化碳灌入钢瓶内,便制成二氧化碳灭火剂(MT)。
可以用来扑灭精密仪器和一般电气火灾,以及一些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
但是二氧化碳不宜用来扑灭金属钾、钠、镁、铝等及金属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有机过氧化物、氯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等氧化剂的火灾。
因为当二氧化碳从灭火器中喷出时,温度降低,使环境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成小水滴,上述物质遇水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抵制了冷却作用,同时放出氧气,使二氧化碳的窒息作用受到影响。
干粉灭火剂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3类:
1、以碳酸氢钠(钾)为基料的干粉,可用于扑灭易燃液体、气体和带电设备的火灾;
2、以磷酸三铵、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及其混合物为基料的干粉,用于扑灭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及带电设备的火灾;
3、以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钡、碳酸钠等为基料的干粉,用于扑灭轻金属火灾。
一些扩散性很强的易燃气体,如乙炔、氢气,干粉喷射后难以使整个范围内的气体稀释,灭火效果不佳。
它也不宜用于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的灭火,因为在灭火后留有残渣。
此外,在使用干粉灭火时,要注意及时冷却降温,以免复燃。
卤代烷灭火剂主要通过抑制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使燃烧中断,达到灭火目的。
其作用是夺取燃烧连锁反应中的活泼性物质,这一过程称为断链过程或抑制过程。
由于完成这一化学过程所需时间往往比较短,所以灭火也就比较迅速。
卤代烷灭火剂适用于扑灭各种易燃液体火灾和电气设备火灾;因为具有灭火后不留痕迹、毒性低等优点,也适应扑灭精密仪器、贵重生产设备、图书档案等火灾,但不适用于扑灭活泼金属、金属氢氧化物和能在惰性介质中自身供氧燃烧的物质火灾。
虽然卤代烷灭火剂效率高,但由于卤代烷对大气臭氧层破坏性很大,中国消防行业在2000年前基本完成卤代烷灭火剂的替代、转换、改造工作,2005年起禁止卤代烷灭火剂和灭火器的使用。
7501灭火剂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为三甲氧基硼氧烷,是扑灭镁铝合金等轻金属火灾的有效灭火剂。